书城励志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1430400000034

第34章 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吗?(1)

老板可以做到绝对公正吗?

世界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比尔·盖茨

李华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虽然工作前,对社会、职场也有了一些心理准备,但当有些事真正发生时,她还是很难接受。刚进公司时,因为是新手,经理派了一个在公司成绩、能力都不错的人来带她,本应该带一个月的,但李华领悟能力很强,上手特别快,四五天后,便完全独立了。因为感激,在第一个月时,李华曾主动要求把自己的一些成绩给那个人。在她进公司前,那个人的业绩一直是最好的,但自从李华进来接手一个新项目后的三个月内,业绩一直排公司第一。老板许诺,如果连续半年排第一,就让李华做首席(底薪和提成都会上升不少)。可是到第四个月的时候,经理找到她,说要把她的一个单子划给曾经带过她的那个人,说是如果不划给她,她的成功率就及不了格,还有一个更可笑的理由,就是操作那个单子的时候,她帮李华接过一个电话,就这样,划过去之后,李华的业绩就变得稍低于那人了。这就意味着就算剩下的两个月李华的成绩再好,也没有加薪的可能了。对此,经理的解释是“你是新人嘛,规矩”。

这事情虽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大家还是会感到非常气愤。其实,这种气愤感恰恰基于这样一个心理前提:太不公平了!我接受不了!很多人认为,我们不乞求天上掉馅饼,不乞求买彩票中大奖,不乞求一切不劳而获的事情,我只拿我该得到的东西,这总可以吧?可是在职场上,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就像案例中的李华,该得到的也没有得到。

我们在没有进入职场之前,还在象牙塔里做梦的时候,以为这个世界很公平。因为,大家可以对学校里面的一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大胆地驳斥,就算是德高望重的教授,或者校长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直接提出来,几乎不用害怕什么。这样“有个性”的人曾经还是我们敬佩的对象。但是,恰恰这样的人,进入职场之后,总是最容易吃亏的。

老板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是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公平的,老板、职场只不过是这世界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已。人生来就会遇到很多的不公平,出身背景不同、家庭关系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这些都可能成为使你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导火索。小王和小刘同一天进公司,被安排在同一个部门。按照公司的制度,上下班要打卡,有事不来要向人力资源部门请假,否则就要扣工资。可是慢慢的,小王发现,小刘常常不来上班,也并没有履行相关的请假制度,工资却和自己的一模一样。自己也效仿了一个月,最后,工资竟然被扣掉了一半!后来他才发现,原来小刘是老板的外甥。以后,他再也不苛求所谓的公平了。

当然,对于这种不公平,我们也不是完全出于被动的地位。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正视不公平

经历过的人都会发现,对于困难,直接面对总比逃避容易得多。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他在多次航海历险中化险为夷、死里逃生。因此,很多人前来向他讨教。一个年轻人问:“假如您发现船的前方有一个巨大的风暴团,您会怎么办?”老船长并没有直接回答,却反过来问他:“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把船头转向左边或右边90度,绕过它。”年轻人不假思索地回答。“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很多人都会跟你一样选择躲避。”老船长哈哈大笑,“其实,你要做的就是把好你手中的舵,让船头笔直冲向风暴团,这时船与风暴团的接触面最小,而且能保持左右两舷的相对平衡。当你勇敢地冲出风暴团后,你会看见天空中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同样,在工作中遇到了这种不公正的待遇后,不要尝试着去跳槽,因为,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才是相对的。而应该直接面对它,“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如果你认识到这种“不公平”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首先在心理上就不会不断抱怨了。我们为什么抱怨?就是因为我们认为“应该”的事情没有发生。而对于老板的“绝对公平”,本身就是不应该的。

2.换位思考

任何时候,换位思考都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一些不合理的思维,从而使我们更容易接受现实。假如你是上文中小王的老板,小刘的舅舅,对于俩人这种随意缺勤的行为,你会怎么做?相信大家基本上都一样:该扣的扣,不该扣的绝对不能扣。再者,老板也是个常人,我们客观的价值体系都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更何况是带有主观色彩的人了。毕竟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动物,而不是机器。有人说过,一个真正的领导者绝对不可能也不可以做到真正的公平,做到公平的人却永远不可能做一个好的领导者。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3.动力来自于失衡

如果生活一直安逸,如果你觉得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也不需要争取任何东西,我们是不是会变得慵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语更适合用来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很多人天生就有一种斗志,而这时,老板的不公平恰恰成为了激励其前进的动力。“我就不信,我什么都做到最好了你还会把奖金给别人!”如果你觉得不公平了就放弃努力,那你就错了。老板不给你公平,是因为你今天还没有要求公平的资本。只要你兢兢业业,相信总有一天,“熬成的媳妇终成婆”,那时,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公平。

如果你一生下来就比别人拥有得多,那么,你是幸运的。可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需要通过努力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等有一天你成了老板,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所谓的“公平”来找你了。

你真的了解什么是公平吗?

呆板的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托马斯·福勒

刘海在沿海某城市一家通信设备公司当普通员工多年,今年刚结婚。他做事态度非常认真,而且常常因想把事情做得更好而主动留下来加班,对同事也非常热心,这些在公司里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当时和他一起进来地洪林也是大学一毕业就进了这家公司,洪林的工作态度也不错,经常会好心地帮助上司、同事处理一些杂事。比如,一次公司总部的杨小姐因为分不开身去买一些生活用品,洪林便帮她去买了。但是,论业务能力,他是不及刘海的。

最近,公司因为要拓展业务,需要指派一位人员去新的单位负责管理上的一些重要事务。当公司领导在例会上公布了这一消息后,大家都非常兴奋。刘海心想,这次一定要抓住这次高升的机会,于是,他工作更加卖力,一有任务下来,他总是二话不说抢着多干。而这次和他最具有竞争力的洪林却一点也不着急,照常和同事们吃喝玩乐,可是最后,公司宣布的结果竟然是派洪林去负责新单位的事情。原来人力资源部负责这事的李经理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正发愁呢,而洪林的姑父恰巧是李经理心仪的那家学校的校长,他就帮李经理把事办了。唉,听到这些,刘海不禁感叹,太不公平了,自己为公司任劳任怨这几年,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这个机会都是应该能拿到的,结果,还不是败在了别人手里。

李经理拿了别人的好处,就等于欠了人情,最后让洪林升职,虽属于公私不分的现象,但也符合中国常态。要是你们坐在了李经理的位置上,大概也会这么做吧。既然这是个社会现象,不是谁说改就能改过来的。所以面对无能为力的事情,不妨把它当成一种客观现实,不要去在乎。当我们讨论职场上的公平与否时,就不要把一些社会上不好的现象,作为自己在职场上的参照物,这样只能让自己更迷芒,更无助与问题的解决。

人在职场上,一定要记住,职场上没有所谓的公平或公正,你的职业实力决定着你付出和收获的比例关系,而不是靠所谓公正去决定的,职场上虽然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但是,这种职场的不公平,它也仅仅局限在办公室里;你职务的高低与你个人的价值的高低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它仅仅是企业管理的需要,所以,如果站在刘海的角度上,就不应该把这种不公平的现象看得太重。

公司不是讲理的地方。公司是利益的集合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集体。所以,在单位、在公司,任何一件事情最合理的方法均是以集体利益最大化的方向来处理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受了委屈,非要在某个事情上讨回自己的说法,你就彻底错了。在公司里,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领导一般会从如何对公司最有利的方式来处理所有的事情,或许这个处理方式对作为员工的你个人来说并不公平。大家只能从公司的角度出发,而不会是从更高的真理、正义和公理的角度来说理。再者,你所认为的不公平不一定别人都认同,因为说理的当事人均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的,自然均有不同的视角,参与评理的人自然也会有自己的道理。这一点你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职场自有它自己的道理。

当然,道理归道理,让大家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不代表着就教会了该怎么做。以下有几条建议。

1.从“心”开始

职场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当内心产生这种不平感时,首先需要检讨自己,到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才会导致这个“不公平”的事情的发生,然后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总结改正缺点。就算自己真没有错,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只要自己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就以顺其自然的态度,接受好的或不好的结果。要求生活中的公平是应该的,但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只要心胸放宽,把结果看淡一些,多享受工作过程,就好办多了。

在很多情况下,部门领导或者公司领导人员提拔上总是存在不公平的情况。这其中的原因由领导自身的用人标准和素质决定的。这时如果一时想不开就会消极怠工,工作也不积极,老是想些老板对人不公的问题。结果无形中带来很多烦恼,无心工作,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也永远失去了提拔的机会。而如果面对不公平,我们依然努力地对待工作,能力仍然不断提升,说不定下一次提拔的就是你,即使不提拔,你也永远具备随时被提拔的机会。领导任用谁我们不能左右,但我们让自己具有被提拔的机会我们自己做主。

2.从行着手

在职场中,要经常与上司、同事保持沟通,告诉对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压抑、回避。经常保持沟通,才可以获得最新的消息,这样就能够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方向,该弥补的地方弥补,该努力的地方努力。首先要确定自己工作做得足够好,当你工作上有新的想法时,可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考虑可行性方案后,以书面的形式呈报上级。抓住每一个在事业上展现自己的机会。

3.公道在人心

公道自在人心是说每个人的心里对人对事均有自己一杆秤,能公平地评价周围的人或事。人们把这样的公道放在自己的心里,而不是挂在嘴里。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明明是自己干的事,功劳却被别人领去了;明明是自己有理,却没有人来主持公道。如果你迷失在当时的一种不平和困惑中,你可能就失去那种埋在人心里的公道。

4.学会吃亏

在职场,吃亏总是在所难免。学会吃亏,不是让你忍受吃亏。忍受吃亏的人一辈子都在吃亏,而学会吃亏的人只是暂时性地损失一部分利益。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而这些长来的智会有利于你的成功。等到你真正成功的时候,你所期待的公平就会真正地来到。因为,对于一个强者来说,他所得到的总是会多于他想要的,而不像弱者,因为索要的东西得不到,才会产生不公平感。

你是上司的人,上司也是你的人吗?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韩斌工作已经两年了,工作期间,对上司可真称得上是忠心耿耿。一次,同他们公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想跟他们公司做一宗大生意,因为看中他在公司的地位,于是把他约在外面吃饭,而且还谈到回扣这件事情,并且答应给他5万元的回扣,当时他就回绝了。之后虽然那家公司的负责人努力了好几次,并暗示可以再提高回扣,但他的态度还是很坚决。后来,经理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更看重韩斌了。觉得他是自己可以依靠的人,以后,公司大大小小的事情经理都会征求他的意见。就连有时经理家里有什么事情,也会让他帮忙处理,基本上待他就像自家人一样。这样的关系让韩斌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他和经理之间是不分彼此的。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韩斌迷惑了。那天,他陪经理去总部开会,董事长说决定再开一家分公司,希望能在公司已有的成员里出一个人先过去管理,并征求经理的意见。之前,因为经理曾许诺过韩斌以后不会亏待他的,有什么好机会一定留给他。韩斌以为,经理这次肯定会推荐他的,就别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单说能力,他也是可以胜任的。可是最后,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最后敲定的人竟然不是他!韩斌傻了,他不明白,平时对自己那么好的经理,这次为什么不替他说话?

上例中的韩斌认为,自己对上司忠心耿耿,况且两人平时关系很好,不分彼此,上司也应该一心只为他好才是。可是结果否定了他的一厢情愿。你是上司的人,这没错。但上司不是你的人,他做任何决定的时候不会考虑到对你是否有益,他考虑的,只是怎样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金庸笔下的胡斐和程灵素,胡斐见到程灵素的时候已经心有所属,所以,程灵素即使为他丢了性命,他也只有喜欢而无法爱上她。就像韩斌和他的上司,能干的员工也许难得,但绝不是唯一。要成为上司真正的“自己人”,至于怎样才能成为“自己人”,就看各自的运气了。

再者,既然你和上司之间这么好,既是工作中最得力的助手,又是生活中最可靠的朋友,那么,上司会轻易地放你走吗?这么好的一个百年难遇的下属,放走了你,可又再去哪里找啊!你离开了,不管是对他的发展还是工作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况且,在职场中,只有永恒的利益关系,没有永恒的朋友关系。上司对你再好,也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的。一旦这种利益受到了触碰,那么再坚固的关系也会崩塌。

既然这样,我们在工作中该怎样对待和上司之间的关系呢?

1.了解上司

一个精明强干的上司欣赏的是能深刻地了解他,并知道他的愿望和情绪的下属,所以要摸清上司脾气。有的上司保守,有的开放;有的上司开拓能力强,有的则墨守成规;有的上司控制欲强,想把下属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而有的则充分授权,放手让下属去工作。身为下属,首先要了解上司的性格和特点,有针对性地与他沟通。如果上司是控制型的,那就要经常向他请示、汇报工作,让他觉得确实是他在决策、在决定行动,而你只是不折不扣执行他的决策。如果上司充分授权,那你大可放手工作,在关键的时候与他沟通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