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心理的误区大全集
1430400000080

第80章 贪婪心理——弥补其他方面需要的缺失(3)

故事中的小轶因为一时的寂寞难耐,没有重视自己和小雷性格上的差异,就同意交往。交往后才发现小雷的控制欲很强,完全把自己当做私人物品,没有给予自己应有的尊重,这时后悔却被小雷威胁,从而使自己越来越痛苦。由此可见爱情不是寂寞的填充物。

爱情的神奇在于能够给人快乐感和归属感。每个人注定要去寻觅和自己相配的另一半,来组成一个完美的圆。可惜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心也越来越封闭,每个人对待爱情都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受伤,因而,爱了再说,成为现代人的爱情观。因此在爱情的路上,我们往往等不及找到那半圆,就中途停下来,因为要填补自己的空虚与寂寞。

相信很多人在每天早晨睁眼那一瞬间会觉得异常空虚,下班后又会感到异常无聊,好像做什么都没有兴趣,或者你决心做什么事,但往往只开了个头,便借口种种原因放弃了;你把很多时间花在睡觉上,网上,但是一觉醒来,或是从网上走下来,你会觉得更加寂寞……为了排遣这种孤独与寂寞,找一个人来陪就变成了急迫的需求。现代都市中一夜情便经常发生。跟一个自己有好感的人在一起,不用去单独面对寂寞,从而获得短暂的满足和快乐,可是一次次的速食爱情后,很容易就会和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卷入错误的爱情中。而在这场游戏性质的爱情慢慢消失后,人们才会发现身边的那个人只给了你一个爱的错觉。你爱的不是这个人,而是有人在身边的感觉,然后痛苦地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得到弥补,反而感到比以往更空虚更孤独。

正像美食家十分忌讳的:千万不可空着肚子逛食品店,因为你见什么吃什么,丧失了你的味觉,也不管是美食还是怪味,通通只是填胃而已。真正的爱情是相爱的两个人能够容忍对方的差异,能够具备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能够互相体贴互相帮助。当拥有的那份感情只是寂寞时的一种消遣时,爱情也就失去了它真正宝贵的东西,两人之间没有责任,没有承诺,有的只是激情和亲密。把爱情当做寂寞时的填充物,实际上是因为自己心灵脆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被保护的角色上。

因此当我们准备去拥有一份真正的爱情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填充的是自己的心灵。渴望自己得到保护、得到关心本无可厚非,但寂寞并不是一定得靠爱情来消磨。如果把这种消除寂寞的渴望完全地寄托在恋爱对象身上,寄托在爱情上,很容易出现要求恋爱对象时刻待在身边的过分要求,这样爱情自然不可能长久。自己寂寞了,可以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去关注一些别的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不要老是局限于个人这个小范围,可以从帮助别人那里得到幸福感、快乐感和成就感。其次,我们需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坚信属于自己的爱情一定可以找到,不要让寂寞干扰了自己的视线。最后,我们要甘于寂寞。其实和一个人相爱,并不意味着永远地告别了寂寞,我们还是会有时一个人待着,不甘于寂寞的人总是热衷于“绑定游戏”,爱人不在身边就开始怀疑,这样最终还是会丧失爱情。而甘于爱情的人,会享受寂寞的时间,他(她)会利用寂寞的时间去审视自己,调整自己,同时也会告诫自己对方也需要这样寂寞的时候,这样自然会游走于健康的亲密距离里,爱情自然也就会长久存在。

舆论心理:家庭和朋友圈带来的压力

人言可畏。

——阮玲玉

安然经家人介绍认识了张建,对方是一家大公司的中层领导,颇受上头器重,很有升职的希望。在感情上,他一直很挑,总也没有人能入得了他的眼。看到安然后,张建一下就被她吸引了,表现得很热情。安然的家人希望她能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他工作好,收入高,有房有车,父母都有退休金,以后的生活会轻松很多,从而免去多年打拼之苦。这么好条件的人可不好找。

安然却不是很满意。一番接触下来,她发现自己和他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对方虽说经济条件很好,但经济条件能代替感情吗?没有感情,如何相处?对于她的看法,家人却不以为然:贫贱夫妻百事哀。感觉是最靠不住的,等你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你还讲不讲感觉?等你累死累活还挣不上住房的首付款时,你能让感觉给你去交钱?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老祖宗留下的话没错。

安然还有一个顾虑——陶果。他比自己小5岁,进公司后由于是负责同一个项目,接触比较多,自己一直很照顾他。他有才华,心思细腻,有责任感又风趣幽默,和自己有着很多相同的爱好,两个人都互有好感。但她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好友后,对方却毫不留情地泼了她一盆冷水:“女人本来就比男人老得快。他小你那么多,心智根本就不够成熟。现在他小,你还年轻,你对他还有吸引力。等他还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你都老了。到时候他还能看上你?你就等着当弃妇吧!”好友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安然沉默了,再面对陶果的时候,她的眼中多了一份悲伤。

在这样的犹豫折磨中,眼见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成家立业了,家里人的催促也越发急促。安然试着争取了几次,向家人透露了自己的想法,结果掀起了轩然大波。亲人轮番上阵劝她不要犯糊涂,母亲每天以泪洗面,父亲还为此大病了一场。安然怕了,她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安排。眼看和张建的婚期越来越近,她开始焦虑。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安然逃婚了,躲到外省去了。家人朋友全都傻眼了:她为什么要放弃到手的幸福?安然自己也懵了:以后如何面对家人、朋友呢?

我们在婚姻中的确该听取别人的意见。古语说得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多听听别人的看法,有利于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但也永远别忘了,婚姻毕竟是自己的事,最终做主的还是自己。现在早就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了,每个人都应该把选择的权利握在自己手中。毕竟,婚姻是自己在经营,生活是自己在过,自己选的是陪自己走过这一辈子的人,好坏都要自己去承担。

安然在父母和好友的不同意见中退缩了,她把选择的权利拱手让出,让别人替自己安排。最终她又不甘心于这种听命于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反抗,使得事情变得不可收拾。如果她在面对问题时,以更坚持的态度来坚守自己的观点,在向家人表白之前,先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后果,想办法为自己找到支持者,表态时更委婉一些,恐怕结果都会好得多。

在爱情婚姻中受到家人和朋友影响而造成的分离从来不乏例子。李林炜在一次公益活动中认识了志愿者苏巧,被她的善良真诚打动,两人成了恋人。家人听说以后却一万个不同意。李林炜家族是当地望族,家里人疑心这个家庭条件一般的女孩是贪图他家的钱,才蓄意接近李林炜的。尽管李林炜从多个渠道了解了苏巧的为人,还是无法说服家人:有些人为了钱不惜下血本,很能装的。等结婚了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不是悔死你?

朋友也不赞成他的选择:何苦给自己找罪受?找个和自己一样条件的,对自己、对家族不都更好?再说了,谁知道她是不是在演戏?为了钱,什么干不出来?这些一心为李林炜着想的“热心人”安排他去了外地处理一桩麻烦又耗时的生意后,找到了苏巧,毫不客气地表达了他们的看法,然后像电视中演的那样:承诺给她一笔钱,让她永远离开他。苏巧受不了这份侮辱,她意识到就算两个人在一起了,这些人也是绕不过去的坎。她选择了放弃。李林炜孤军奋战,自然毫无成果。他和家人开始疏远,一切黯然收场。

这些处处干涉李林炜选择的人,有顾虑是正常的,毕竟为钱而不择手段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但难道能因此把所有人都一棍子打死吗?在李林炜多方打探到的真实消息面前,他们选择性地失明,根本不顾事实,还是一心沉浸在自己的被害妄想中,拒绝建立起对苏巧的信任。其实对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完全可以让他们再多相处一点时间,或者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但他们自视甚高,拒绝了一切可能性,自以为是在替李林炜做出选择。他们在面对苏巧时,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感和不信任感,侮辱了她的人格,也使得这份感情难以为继。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替他安排婚姻大事,剥夺了他选择的权利。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已经很多了,他们不过是把自己的孩子推入了这个行列中的有一些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