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繁华落尽,素心不改
14334300000004

第4章 琼瑶:爱情从来不是她的全部——做不了公主,就做女王

曾经,读琼瑶是一种风尚;后来,看琼瑶剧是一种热潮;现在,“黑”琼瑶成了一种流行。

人们说到琼瑶,总是大摇其头,大摆其手,不以为意地说:“琼瑶啊?不就是那个写言情小说的。”

事实上,在年少轻狂的时候,即使没读过琼瑶,多少也看过几部琼瑶剧,谁敢说自己没有被她打动过?

年轻时,我们都视爱情为生命,等到成熟后,才明白爱情只不过是生命中极少的一部分。即便如此,那种将爱情视为信仰的青春岁月仍是极为珍贵的。琼瑶小说中的人物,只不过一直停留在青春期,何必大肆嘲笑。

人们无论喜欢她也好,讨厌她也罢,都无法否认她的地位,她是几代人的“言情教母”,只要她想,只要你愿意,她可以在商业上一直成功下去。

爱情是她小说永恒的主题,可她的人生远比小说丰富,也精彩得多,爱情从来都不是她的全部。

琼瑶的人生就是一出大戏,而且是一出励志大戏。

这出戏的前奏,要从她父母的相识说起。

琼瑶的母亲出身名门,性格活泼好强,在双吉中学读书时瞧上了年轻英俊的老师,趁上课时将情书搓成纸丸,弹进先生的口袋里,由此谱下了一段师生恋的佳话。

琼瑶原名陈喆,就是取“双吉”之义。和她一同诞生的还有个双胞胎弟弟,他俩一个乳名叫凤凰,一个乳名叫麒麟,可见父母对这对双胞胎的喜爱。

琼瑶生于战争年代,六岁起就跟着父母逃难,对于童年的记忆,最多的是困苦流离。在山里躲日本兵时,一大家子人一天只能分吃两碗白米饭,饿得差点死掉。两个弟弟在战乱中走散,父母带着她去投河,所幸小小的她唤醒了母亲的求生欲望,后来弟弟也终于找到了,一家人终于团聚。

困苦促进了她的成长,更让她形成了远比同龄人坚忍的性格。

琼瑶自幼对文学就有超强的感悟力,五六岁时,坐在门槛上听母亲讲“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一群十几岁的学生没听懂,唯独她把诗中的含义解释得丝毫不差;七岁时已熟读《梁上双燕》和《慈乌夜啼》;九岁时就在《大公报》上发表了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家里人读了都感动得流泪。

这样一个聪慧的小姑娘,性格又安静,长得又漂亮,按说应该是大家的宠儿。可琼瑶从小就自卑,她脸上有块胎记,不大显眼,但削弱了她的自信心。战争结束后,她随父母从四川去上海读书,自诩是个乡下小姑娘,满口乡音,数学又差,遭到了同学的耻笑与排挤。

小琼瑶也曾哭着跑回家,说自己不想读书了。第二天照样咬着牙走进学校,学说上海话,学习怎么也弄不懂的数学,学着照顾两个弟弟,慢慢在学校里站稳了脚跟。

她一直是个娇小的女生,皮肤雪白,一张温婉秀丽的鹅蛋脸,从外表看那么柔弱,骨子里却十分坚强。

琼瑶祖籍湖南,湖南出辣妹子,她看上去一点儿都不辣,若你斗胆咬上一口,肯定辣出眼泪来。

自卑,一直缠绕着少女时代的琼瑶。

那时她随父母去了台湾,在女中读书。在家中她是长女,父母对她期望甚高,偏偏她成绩不好,数学差得一塌糊涂。

穷窘的家境也让她自觉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多年后写自传时,她仍对同学们都打扮时尚,只有她整天穿一件母亲旗袍改的旧裙子耿耿于怀。她苍白忧郁,弱不禁风,同学都戏称她为“林黛玉”。

由于成绩差,父母尤其是母亲逐渐对她这个长女感到失望,这加重了琼瑶的自卑。

她是个感情需求极强的人,少女时曾两次自杀,其中一次是为了抗议母亲对她关爱不够。饶是如此,母亲还是把更多的偏爱给了她的小妹。

在家中得不到足够爱的琼瑶,把目光转向了外界。于是,大她二十五岁的国文老师赢得了她的心,他那样潇洒倜傥,又那样善解人意,更重要的是,他懂得欣赏她的文学才华,没有什么比这个更能打动一个自卑少女的心了。

属于琼瑶的人生大戏,就此拉开序幕。

那一年,她才十八岁,在当时保守的社会环境中,这场师生恋实属惊世骇俗。

母亲坚决反对他们相恋,这位当年用纸丸情书追求老师的新潮女学生,已经浑然忘了自己年轻时干的傻事,她只想把女儿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哪怕伤害了别人。

在母亲的强势干预下,最终国文老师被辞退了,黯然远走他乡。琼瑶伤心不已,高考两次落榜之后,拒绝了母亲为她安排的青年才俊,嫁给了一文不名的文学青年庆筠。

这是一段注定会失败的婚姻。琼瑶并不爱他,她只是想借他从家里逃出去。

如果说这段婚姻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的话,就是千万别嫁男“文青”,特别是眼高手低一事无成的男“文青”。

他们在一起的五年,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贫贱夫妻百事哀”。庆筠工资不高,两人生活捉襟见肘,买只肉粽子都能够成为他们吵架的导火索。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琼瑶一手抱着儿子,一手坚持写作,作品开始崭露头角。对于妻子的成功,庆筠却不平衡了,他开始流连于赌场,葬送了琼瑶对婚姻的最后一丝信心。

千辛万苦地维持了五年,他们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

抱怨因为婚姻的拖累写不出东西的庆筠,离婚后再也没动笔写过什么。事实证明,写不出就是写不出,任何理由都只是借口。

经历了这么多感情上的波折,照说琼瑶应该心灰意冷了,可她依旧固执地相信爱情。

有时候,你想拥有一样东西,必须先去相信你会拥有。

终于,她期待的爱情降临了,虽然来得有点迟。

那个人叫平鑫涛,对于琼瑶来说,他如父如兄,是她的伯乐,也是她的知己,更是她的守护神。

他是《皇冠》的社长,琼瑶的《窗外》就是在《皇冠》上刊登的,《庭院深深》则登在他主编的联合报上,引起了女学生排队抢购的热潮。

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琼瑶穿一身黑衣服,打扮得很平常,可平鑫涛一眼就从人群中认出了她。琼瑶问他是怎么认出来的,他回答说:“从《窗外》里认识的,从《六个梦》里认识的,从《烟雨蒙蒙》里认识的。”

是否听上去“很琼瑶”?是的,这句话确实出自他之口。

平鑫涛后来形容初见琼瑶,感觉空气中有电光闪过。那时他还是有妇之夫、三子之父,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对琼瑶一见钟情。琼瑶外表柔弱清秀,性情温柔安静,让他一见就想保护她。

这段漫长的婚外恋持续了十四年。十四年内,除了婚姻,平鑫涛把一个男人该给女人的都给了琼瑶。

琼瑶自己也说,从二十五岁初识平鑫涛开始,他就一直照顾她。

知道她拙于家事,他就为她租房子,请女佣,替她打点生活上的一切琐事,琼瑶只需待在家里安心写作即可,其他的事都由他处理,连她的家人,他也照顾得无微不至。

知道她热爱写作,他就给她规划写作事业,让她同时在《联合报》和《皇冠》上连载长篇,帮她卖出《六个梦》的版权,从而引领她一脚踏进了影视的天地。

知道她喜欢浪漫,他就时不时地制造些浪漫,他喜欢送她礼物,每件礼物都是从她的小说中找灵感。小说里的女主角爱穿印尼布的衣裳,他就定做一件送给她;小说里的女主角爱“紫贝壳”,他就送来一颗晶莹剔透的“紫贝壳”;小说里的女主角爱狗,他送来一只纯白的小京巴狗,这就是琼瑶最爱的“小雪球”;小说里的女主角唱了一支歌,名叫《船》,他特意告诉她几月几日几时开电视,电视中有歌星唱着《船》……

可以说,平鑫涛基本满足了琼瑶对爱情的所有幻想,每个女人骨子里可能都渴望被一个男人用心地爱着,平鑫涛就完全做到了这一点,他不仅用心地爱着她,他还会采取一些戏剧化的行动,来满足她对于戏剧化爱情的憧憬。

琼瑶一度苦于自己第三者的身份,想和他分手,另嫁给一位事业有成的华人,他听了,以寻死来挽留她。他把车开到悬崖边,将她叫下车,一踩油门往前冲去,生死关头,琼瑶扑在了引擎盖上。

这两个人,不愧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同生共死的这一幕,多么感人,又多么戏剧化。

琼瑶评价说,平鑫涛的前妻纯净如一湖无波之水,他却强烈如燃烧的火炬,这决定了他们不能和谐。

而她,才是能和他匹配的那个人,因为她和他一样,都是那种容易燃烧的个性。

走过十几年的风风雨雨后,她终于如愿嫁给了他。婚礼很简单,她没有穿婚纱,只在胸前别了一朵兰花。婚后,他依然宠她如公主。她喜欢打保龄球,他就在地下室开辟了一个保龄球室。每年她过生日,他都会送她一屋子怒放的红玫瑰,不是九十九朵,而是好几百朵。

很多人质疑现实生活中存在琼瑶式的爱情,但实际上,他真的给了她琼瑶式的爱情。

作为看琼瑶小说长大的一代人,我常常在想,什么样的姑娘才会拥有琼瑶式的爱情?

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琼瑶戏里的那些女主角,她们长身玉立,白衣飘飘,穿着长裙行走在林间草地上,眼神羞怯如小鹿,个个都不食人间烟火。

可事实上,即使拥有了惊人的美貌,这些女主角的扮演者也并非每个都嫁了良人,倒是红颜薄命的多。

和她们相比,琼瑶一没有过人的美貌,二没有“爆棚”的运气,为什么反而是她收获了自己理想中的爱情?

我想,可能是因为她足够强大吧。

琼瑶的个性是很强的,与其母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形容平鑫涛,说他浑身都是力量,干什么都坚决果断。实际上,她自己也是这种性格。

琼瑶这一生,从来都目标明确、坚忍不拔,认准了的事顶着再大的压力也要做。她做出的每一项选择几乎都是发自内心的,除了没有和国文老师在一起,她把人生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回顾琼瑶的奋斗史,会发现她一直都在迎难而上。她高考落榜两次,母亲让她继续考,她却毅然一头扎进写作里;她生了孩子后,寄居在娘家,没人帮她带小孩,她就一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写作;她一开始投稿时,频频遭遇退稿,长篇写了一章后再也写不下去,她却毫不退缩,屡败屡战;对于她的写作,家人只有质疑,尤其是她发表《窗外》后,母亲更是指责她出卖家人换取名声,她一边跪在地上解释,一边还是顶着压力让电影公司把《窗外》改编成了电影;作品被抄袭了,纵使已年过七十,她也要用尽力气来打官司。

这就是琼瑶,姿态可以低一点,但想要的东西、想爱的人她从不会轻易放手。

平鑫涛为什么会选择她?正是因为他看到了她柔弱外表下的无限潜力。

有了琼瑶后,《皇冠》的发行量从几千份飞跃到了几万份,后来又成立了火鸟影视公司。

他们才是真正的强强联手。棋逢对手,谁也不肯放对方走。

微启示

同样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红遍全国的女作家,琼瑶和三毛私交甚好,却完全不是同类人:三毛看上去无所畏惧,内心却很脆弱;琼瑶则是外柔内刚,她一手缔造了自己的文学、影视帝国,在那个国度里,关上门来,她就是王后。

一个生命力强悍的人,只要运气不算太差,总会遇到她理想的爱情,过上她理想的生活。

其实,不必指责琼瑶的小说毒害少女。人人都知道言情小说是在造梦,谁要是照着小说中写的那样把爱情当作全部,光凭着年轻貌美和一点点运气,就眨巴着大眼睛等着白马王子来拯救自己,那她就是沉迷梦中无法认清现实。

要知道,美貌迟早会褪色,运气迟早会用完,“傻白甜”永远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她们遇到什么就是什么。

一个女性,真想遇到言情小说里那种理想的爱情,就得先把自己活成励志的女主角。

等到你真的把自己活成“女王”了,爱情来不来又有什么关系?琼瑶即使没有平鑫涛,依然是难以取代的琼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