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朱川论文集
14398900000009

第9章 关于经济效益的几个认识问题

根据赵紫阳同志关于把经济工作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的指示精神,省委在最近召开的市、地委书记会上强调指出,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这是很正确的,解决了一个长期没有很好解决的根本的指导思想问题。

(一)

一般地说,经济效益就是劳动消耗与取得的使用价值之比,即劳动生产率。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有不同的生产目的,因而对经济效益的要求和评价也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追逐的经济效益是力求用最少的预付资本,取得最大的剩余价值。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讲求提高经济效益,就是用尽可能少的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经过分配、交换、进入消费,更好地满足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我这句话里包含三层意思,前半句是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中间半句是讲不仅生产领域,流通领域也有经济效益问题,后半句强调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是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关键。不然,尽管劳动生产率很高,流通工作也很好,但是产品供过于求或者产品不适销对路,物不美,价不廉,消费者不欢迎或者买不起,还是不能真正产生经济效益。过去长期存在着这种情况,总产值增长是比较好的,国民收入的增长次之,而消费基金和消费水平的增长却很慢,人民生活的改善同人民付出的劳动代价不相适应,这就是经济效益低的集中表现。

经济效益包括实物效益(使用价值)和价值效益(交换价值)两个方面,我们首先要重视的是实物方面的效益,是增加使用价值,其次才是价值方面的效益。降低成本和提高资金利用率,这是当前提高经济效益应当注意抓好的事情。利润是反映经济效益的一个很重要的综合指标,增收节支,这是经济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但是,不能把提高经济效益仅仅理解为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利润收入,不能把价值方面的效益放在第一位,因为增加价值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提高价值效益不外是为了更大地发挥资金效果和增加积累,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和增加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二)

经济效益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考察。宏观经济效益是就全局、整体及整个社会来说的,微观经济效益是就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来说的。微观经济效益是宏观经济效益的基础,如果各个生产经营单位都是浪费大、效率低、质量不好,那么就全局和整体来说,显然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很薄弱,要靠地方党委和地方经济工作部门扎扎实实地抓好。但是,微观经济效益要服从宏观经济效益。如果就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来看效果是好的,劳动生产率是比较高的,可是从全局、整体和整个社会看,供过于求或者不符合需要,那样,产品就要积压起来,甚至于报废。同时,这也挤占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所需要的能源、材料、劳动力和资金,造成了另一方面的损失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重新估价微观经济效益,就要削减生产经营计划,调整产品结构,改进产品质量和品种规格,降低产品成本,甚至需要调整产品的价格。反过来说,只要国家和社会需要,生产经营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即使在一个生产经营单位里困难很多,经济效益不高,比如企业没有利润,甚至发生亏损,也要服从统一计划的安排。这就是全国一盘棋的观点。这是我们在一个地区范围内做经济工作的同志要特别牢固树立起来的观点。

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应当是统一的、一致的。八项指标、劳动生产率、国民收入的增长、积累资金和财政收入的增长,等等,这些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深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速度。从社会需要出发,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加快这些方面协调发展的速度,我们就能够全面地提高经济效益。只有不顾社会需要,不考虑现实的消费水平和供求状况,片面追求产值、个别产品的产量和个别建设项目的速度,也就是说把这些个别方面的速度和指标当做或者代替全面的速度和指标,才会产生同提高经济效益的矛盾,甚至损害经济效益。片面追求产量、产值、建设规模、利润等等是不对的,这种情况在许多地方曾经长期存在着,教训是很深的。我们应当下决心,采取措施来改变这种情况。但不能笼统地认为过去我们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对了,今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无关紧要了,现在要讲经济效益了。这种把速度和效益绝然对立起来的提法和做法,我认为是不恰当的。

从事经济工作要讲求经济效益,这本来应当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有许多事情要做,一个稍大一点的企业,有时像个“小社会”,任务多得很,但中心任务是完成国家生产计划和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产品物美价廉,人才也培养出来了,好的经验也就有了,改善生产条件和职工生活福利状况也就有了物质基础,政治经济任务也就会完成得好。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经济工作中,提高经济效益就是中心的任务或者首要的任务。过去没有明确这一点,或者实际上没有做到这一点,因此,就发生了一个由不重视经济效益转移到提高经济效益轨道上来的问题。

(三)

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一是加强宏观经济调节,一是整顿企业和实行技术改造。近年来,我们执行“八字方针”,以调整为中心,主要抓宏观经济的调节,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特别像辽宁这样的地区,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但是,“八字方针”是不能分割的,不能放松经济领导机构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也不能放松企业的整顿和提高工作。根据这两年调整工作的情况,当前省委突出地强调整顿企业是必要的。企业领导班子要整顿,要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要加强责任制,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等制度,还要花大气力创造条件,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这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中央一再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我认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问题,还是宏观决策的问题,还是加强和改进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问题。如果宏观决策失误,计划做的不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那就会引起整个经济活动的混乱,造成很大的损失浪费。这样,大局影响小局,微观经济效益就很难发挥。所以,在经济工作中,该集中的就要集中,该分散的就要分散,不能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现在还有统得过死的地方,不能一切皆统,要给地方一定的机动权和给企业一定的自主权,要适当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是,当前的主要问题还是集中不够,存在着分散主义、本位主义,严格一点说,存在着某些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一个主要特点是通过国家统一计划来组织和协调整个国民经济活动。部门计划、企业计划、国家的某些干预,这些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有的,而且也在加强。但那里基本上是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是竞争无政府状态。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制定和执行国家的统一计划。不要或者不执行国家统一计划,就等于否定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国家统一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指标体系来实现的,其中一部分要用指令性指标来严格进行管理,我们这方面的制度还很不完善。但是,所谓统一不应当仅仅限于计划指标,还应当包括经济思想理论、经济方针政策、经济杠杆、经济法等一整套经济指导体系,或者叫做计划管理体系。这些方面的正确与否,对于促进或者干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进程是非常明显的。恰恰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很薄弱的,有的需要调整和明确,有的则是刚刚在建立。我认为应当加强和改进各级计委的工作,提高计划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务必要把国民经济计划做好,而国民经济计划一经在法律程序上定下来,就要坚决执行。随意的、个别人的确定和否定计划的现象,应当看做是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我省一年支配各种资金约50亿元,其中40多亿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经由省计委掌管的不过20%,大多数资金的使用是分兵把口,各自为政,盲目扩大生产能力,资金的浪费现象很严重。这种破坏和无视统一计划的现象很多,如果我们不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制止,不仅宏观经济效益无法发挥,微观经济效益也得不到提高。

以上所说的是关于提高经济效益的几个认识问题,不是具体措施。

只有通过深入地研究和讨论,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才能在实践中逐步做到自觉地遵循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向前进。

(原载1982年8月8日《辽宁日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