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1459100000052

第52章 波莱罗舞曲

(法)拉威尔

创作背景

1928年春天,法国著名芭蕾舞演员伊达·鲁宾斯坦请拉威尔为她写一首芭蕾音乐。拉威尔早年曾经受印象主义的影响很大,但后来毅然放弃了印象主义的理想,而从法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中去汲取营养,特别是对西班牙民间音乐情有独钟,形成了所谓“法国新古典乐派”。他曾经说:“严格地说,我不是一个现代作曲家,因为我的音乐远不是一场革命,而只是一种进化。虽然我对音乐的新思潮一向是乐于接受的,但我从未企图摒弃已为人们公认的和声作曲原则。”

拉威尔的母亲是西班牙人,他小时候生活在靠近西班牙边境的一个城市里,所以他对西班牙音乐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他在写作这部芭蕾音乐时,就采用了西班牙的波莱罗舞曲作为素材。

1928年11月,伊达·鲁宾斯坦在巴黎歌剧院首次上演了这个舞蹈,观众为新颖的音乐欢欣不已,演出非常成功。

关于这首乐曲,拉威尔曾经作过这样的解释:“我在这支曲子里,不是表现什么色彩美丽的绘画效果,而是要表现出人们看到美丽的绘画之后,所产生的美感反映。它里面的主题,非常固执地再三反复,非常深刻,但易于理解。在两个主题之间出现的节奏型,会使人们产生对旋律再现的愿望。”

作者风采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Ravel,1875-1937),法国著名的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1875年3月7日出身于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勒的一个工程师家庭,母亲是巴斯克族血统,拉威尔生下后不久全家便迁居巴黎。

拉威尔从小接触音乐,七岁开始学钢琴,十四岁进巴黎音乐学院系统学习。

拉威尔的早期创作受到德彪西革新思想的强烈影响,他的作品较多地体现了印象派和世纪末的思想。但是在他成熟时期,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他的创作却更加严谨朴素,由于夏布里埃和萨蒂对他的有力影响和他对法国古钢琴音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配器以及李斯特的钢琴写作的热衷,拉威尔转而追求更明确的音乐语言。于是他决然放弃印象派的那些理想,回到更古老、更纯粹的法国传统音乐,同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同西班牙民间音乐保持更为密切的联系,形成了所谓“法国新古典乐派”,并用一些富有独创性的和弦语汇、管弦乐音色、主题和形象,以及大胆引进的爵士音乐元素等,丰富了当时法国的音乐。

其实,在1905年,拉威尔已有不少广泛闻名的作品问世,他在1901年写的钢琴曲《水的嬉戏》(或译《喷泉》),无疑是运用印象派钢琴新技术描写“水”的第一首杰作,在现代钢琴音乐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拉威尔的著名作品还有管弦乐曲《西班牙狂想曲》、钢琴二重奏《鹅妈妈》《华贵多情的圆舞曲》和舞剧《达夫尼与克罗例2埃》等。

战后他的创作主要有舞蹈诗《圆舞曲》(1920年)、音乐会狂想曲《茨冈》(1924年)、精微细致且富有异国情调的《马达加斯加歌曲集》(1926年)和一首被誉为当代最珍贵的艺术纪念碑的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等,1922年他为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所作的配器也是举世闻名的。

20世纪30年代初,拉威尔就为严重的脑肿瘤所苦恼,几乎无法创作。到1937年经手术治疗无效,于12月28日在巴黎辞世。

作品欣赏

在西班牙某城市的一个小酒馆里,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在跳舞。开始时她只是缓缓跳动,舞姿优美而轻盈。随着音乐的逐渐热烈,舞蹈也越来越欢快奔放,迷住了在场的人们。他们开始随着音乐打着节拍助兴,并情不自禁地与少女一起欢舞,最后在狂欢的气氛中结束。

乐曲为C大调,3/4拍,用变奏曲形式写成,但又有所变化。

乐曲有两个主题,从头到尾不变。乐曲从小鼓轻轻敲出波莱罗舞曲的节奏,小提琴和大提琴同时拨弦伴奏。

在这个节奏的伴奏背景下,长笛在低音区奏出带有西班牙风格的第一主题。

此后再由单簧管反复一遍。

第二主题先由大管奏出,色彩要略为淡雅一些。

这两个主题反复了八次,每一次都有一些不同,产生许多色彩变化,情绪也越来越热烈。最后两小节突然转调,在不协和和弦中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