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1459100000061

第61章 火鸟第二组曲

(俄)斯特拉文斯基

创作背景

《火鸟》是一部由著名芭蕾舞编导迪亚吉列夫编导的芭蕾舞剧。首演于1919年6月25日。迪亚吉列夫慧眼识英,把作曲的任务交给了当时尚默默无闻的二十多岁的青年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斯特拉文斯基不负所托,《火鸟》获得巨大成功,而这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应归于他的音乐。

《火鸟》这部神话舞剧,描写年轻的伊凡王子深夜在森林中捉住一只神奇的火鸟,他放走了它。火鸟给了他一根羽毛,告诉王子,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只要拿出羽毛,它就会来到他面前。

拂晓时分,森林变成了一座古堡,王子发现有十三个美丽的少女在古堡外玩耍,第十三位少女尤其漂亮,他们在对视中相互产生了爱情。

天快要亮了,少女们赶忙跑回古堡。原来,她们是被恶魔绿爪怪物卡歇伊用魔法禁锢的公主,只有在天黑的时候,才能到古堡外玩耍。

王子拧开古堡的大门,大钟狂鸣,一群怪物簇拥着卡歇伊出现,他们捉住王子,把他关进监狱,准备把他和其他胆敢闯入古堡的人一样变成石头。

王子想起了火鸟,他拿出火鸟给他的羽毛,火鸟果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在火鸟的帮助下,战胜了绿爪怪物,救出被魔法囚禁的公主,并与第十三位公主结为夫妇。

斯特拉文斯基从《火鸟》中选出几段音乐,写成《火鸟组曲》,作为音乐会上演的曲目。他一共编写了三套《火鸟组曲》,我们在这里介绍的是《火鸟第二组曲》。

作者风采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ИropbФёдopoвичCтpaвинcкий,1882-1971),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国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1901年入圣彼得堡大学攻读法律,1903年师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作曲,1909年起写了许多著名的芭蕾舞音乐,享有世界声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瑞士居住,1920年起为法国公民。1938年,斯特拉文斯基的女儿、妻子和母亲相继去世,再加上希特勒侵占波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促使斯特拉文斯基前往美国谋生。加入美国国籍之后,其乐曲中爵士乐的风格越发浓郁,而他在作曲上也重新开始创作大型作品。在完成了歌剧《浪子的历程》之后,斯特拉文斯基开始对序列主义音乐产生兴趣。

20世纪50年代初,斯特拉文斯基开始运用十二音体系来写作。

1956年,开始运用整体序列主义。他将勋伯格及其弟子韦伯恩的作曲技法加以改造,形成了他个人的风格。

1971年4月6日在美国去世,死后葬于威尼斯。

作品欣赏

《火鸟第二组曲》由四首乐曲组成。

一、《引子、火鸟之舞以及火鸟的变奏》。首先由带弱音器的大提琴等低音弦乐器在大鼓的轻奏中,奏出飘忽不定的旋律,描写魔王古堡之夜阴森恐怖的情景。

接着是火鸟之舞的音乐。

二、《公主的回旋曲》。原为舞剧中伊凡王子与公主们相识之后,公主们跳起了霍洛沃夫舞的音乐。霍洛沃夫舞是古老的俄罗斯民间舞蹈,均用俄罗斯民歌写成。这里有两段霍洛沃夫舞曲主题。

三、《魔王卡歇伊之舞》。强烈的切分节奏和阴森的旋律,仿佛是魔王在跳着丑陋恐怖的舞蹈。

接着出现跳跃的音型,是一场群魔乱舞的混乱场景。

四、《催眠曲——终曲》。这首乐曲常常单独演奏。原为舞剧中火鸟哼唱的催眠曲。在竖琴和加弱音器的中提琴的伴奏音型烘托下,独奏大管奏出催眠主题。

魔王和魔鬼们在催眠曲的作用下昏昏欲睡。乐曲进入终曲,这是由圆号奏出俄罗斯民歌主题。

这个主题象征着正义的力量与和平的愿望,表现了王子和公主在火鸟的帮助下终于结为眷属的美好结局,乐曲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