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音乐小品欣赏
1459100000062

第62章 马刀舞曲

(苏)哈恰图良

创作背景

《马刀舞曲》是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的一首插曲。外高加索山村中勇敢的库尔特族猎人阿尔缅和少女加雅涅相爱,阿尔缅的好友盖奥尔格与少女阿霞相爱。一次,活泼的阿霞抢走了阿尔缅预备送给加雅涅的鲜花,并与阿尔缅共舞。偶然目睹了这一中火鸟哼唱的催眠曲。在竖琴和加弱音器的中提琴的伴奏音型烘托情景的盖奥尔格对阿尔缅产生了误解,当阿尔缅上山打猎,不慎从断下,独奏大管奏出催眠主题:崖摔下时,盖奥尔格竟视而不救。阿尔缅受伤后双目失明,他不愿为加雅涅带来不幸,便克制自己的情感,拒绝了加雅涅的爱情。后来,阿尔缅幸运地重见光明,并且原谅了深感悔恨、当众承认错误的盖奥尔格,并与加雅涅结为幸福的伴侣。这就是芭蕾舞剧《加雅涅》的剧情大概。

《马刀舞曲》是舞剧第三幕第二场阿尔缅重见光明,与雅加涅是由圆号奏出俄罗斯民歌主题:幸福结合,村民们为他们祝福时所跳的舞蹈音乐。

作者风采

阿拉姆·伊里奇·哈恰图良(AramIlitchKhatchaturian,1903-1978),苏联作曲家。生于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十九岁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先在格涅辛音乐专科中学学习大提琴,并向格涅辛学作曲,后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其创作具有亚美尼亚民族音乐的特点,另外,还受法国印象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以热情、乐观、富于色彩、旋律丰富和高度的技巧性见长。他的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各国经常演奏的曲目。《马刀舞曲》是哈恰图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表现苏联卫国战争的《第二交响曲》(又名《排钟》)、舞剧《加雅涅》《斯巴达克斯》以及电影《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配乐等。他还是前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的作者。

作品欣赏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

定音鼓、军鼓和弦乐器奏出节奏感极强的急板,一开始就形成一种非常强的舞曲气氛。木琴、木管和圆号在单音上以八分音符奏出鲜明的节奏型音调,立即就让人仿佛看到一队舞着出征马刀的矫健的舞者,踏着整齐的步伐上场了。紧接着的半音音型的强烈节奏的上行和下行旋律,更增加了这种刚健的舞蹈气氛。

据说居住在高山上的库尔特族人民有在出征的时候跳战斗性舞蹈的传统,这大概和我国古代巴渝地区的人在战斗前跳的《巴渝舞》一样。这一段音乐,非常形象地刻画了库尔特人民豪放慓悍的性格。这个主题是此曲的骨架,在此后多次出现。

中部的音乐采用舞剧第二幕第一场中加雅涅的弟弟努力列和女友卡莲的双人舞音乐,舒缓而不失紧张,与前面的强烈节奏形成鲜明对比。

随后,乐曲第一部分的主题进入,欢快的场面再次出现,而且场面越来越热烈。

乐曲的结束很有味道,是在一连串的音阶式下行后再以五声音阶上行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