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1459600000008

第8章 人人都希望有个好名字(3)

(1)取家畜名为乳名。民间多取狗名,如狗、阿狗、乖狗、小狗、二狗、腊狗、狗宝、狗剩、狗屎、狗多。战国时期卫宣公有臣叫司空狗,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乳名就叫“犬子”。东晋诗人陶渊明,乳名为“溪狗”,金朝有叫海狗、猪狗、唐括狗儿的。

以狗为名,民间有不少传说。一说狗有七条命,活下去的能力强,“小狗好拉巴”、“狗好养”,这可能是以狗为名的重要原因。一说狗舍己为人,自己吃人便,而把粮食留给人。传说人们富裕之后,心眼不好,不知道照顾年老体弱的人,于是,太上老母就化装扮成一个乞婆去一户人家乞讨。这家妇人说:“给你吃,还不如给狗吃!”刚巧,孩子屙屎了,她就用饼给孩子擦屁股,擦完后扔给狗。狗像是可怜乞婆,叼着走到乞婆面前,摇头摆尾。太上老母十分生气,心想,人还真不如狗。于是决定惩罚人类,只让麦子留一个穗,高粱留一个头,豆子留几个小荚,给狗当食吃。从此以后,人间富不起来了,只吃太上老母给狗留下的这点儿粮食,再也不敢浪费粮食了。

以狗为名,还因狗一胎多子,兆富有。《杂五行书》云:“犬生四子,取黄子养之;犬生五子,取青子养之;六子,取赤子养之;七子,取黑养之;八子,取白养之。白犬乌头,令人得财;白犬黑尾。令人世世乘车;黑犬白耳,犬主畜之,令人富贵;黑犬白前两足,宜子孙;黄犬白冠,令人世世衣冠。”

此外,民间取名还喜用牛,如小牛、牛牛、铁牛、水牛;喜用羊,如小羊、二羊,金兀术之子小名就叫“羊蹄”;喜用猪,如花猪、猪猪、小猪,金朝大臣有叫完颜猪儿的.胡沙虎乳名就叫“猪粪”;还有叫驴的,金大臣也有叫李瘤驴的,元杂剧中尤多,如张驴儿、丑驴、赖驴。

(2)取器物之名为名。如用农具名犁子、耩子、耙齿、扫帚、碌碡、木锨、粪篓、镢、镐;用炊具名锅子、勺子、大瓢、长勺、二铲子;用家具名凳子、桌子、长凳、大柜、小缸儿、篮子、瓶子、篓子、二橱;用工具名钳子、扳子、镊子、铜锁。刘备曾为其子,蜀汉后主刘禅起名为“阿斗”。

(3)以贱业、贱民之词为名 俗以为贵人难养,而贱民生命力顽强。如战国时期鲁文公之子名“恶”,齐母氏之子为“乞”,晋惠公之子为“圉”、女儿为“妾”。魏晋南北朝时期,喜欢以“奴”为名,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乳名为“寄奴”.大诗人谢灵运的乳名为“奴奴”,还有一些朝廷官员取乳名酸奴、小奴、狗奴。因僧以百家食为食、百家衣为衣,故唐宋以后以“僧”命名.如欧阳修之子名僧哥,民间也有“和尚”、“大和尚”、“土和尚”之名。

(5)子取女贱名 古以女为贱.子为贵,故子取女贱名,以求好养。史书中有这种记载,如鲁隐公名息姑、徐夫人,李君羡小字五娘,李存儒本姓杨名婆儿。现在某些偏远乡村仍有称儿为“大妮子”、“二妮子”、“家妮子”、“假妮子”、“小丫”、“丫头”的现象。我国早期革命家李立三,乳名就叫“狗妹仔”。河南林县一带,生了男孩.在未满月之前不准说“男”字,怕暴露了消息,被邪魔拉去,要伪称“女孩”,这就怪不得男孩取个女孩名了。

旧时民间取贱名,多以“轻贱之词+性别称谓”的形式命名,如臭妮子、屎妮子、贱囡、草女儿。唐寿安公主乳名为“虫娘”:也以“排行+轻贱之词”为名,如二傻、大愣、大丫、三癞、阿呆;或直接以轻贱词称之,如淘气、懒孩儿、臭子。我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一些贱名仍然存在,如虫、鸡、狗、猪、驴、狼、愚、刁、痛、秃、骂、怨、暴、恶、烦、粪、邪、矮、悲、惨、耻、臭、错、皮、嘴、鼻、肚等。

(6)女取男名。还是重男轻女的意识体现:生了女儿,还指望生儿子,便在女儿的小名上作文章,即如“招弟”、“引弟”等。

除取贱名之外,民间还有借名、寄名、撞名、偷名的风俗,以为借名可以防止夭折,便于养活。

(1)借名。曲江人则有借名之俗。曲江之北,有大山两座,一名狮子山,一名象山,两山之间有石门相连接,当地人称为“双石门”,为曲江通海之道。如有小儿啼哭受惊吓,当地人便择黄道吉日,备糕点水果香纸至双石门借名。事先请道士用朱砂纸写上带“石”字的名字.如“双石成”、“石天保”,然后到双石门处焚香祈祷后。将纸贴在石门上,沿途呼唤所取之名,还家即可。据说借名之子,强壮健康。成婚后,便再至此设祭取名。

(2)寄名。吴县旧时有寄名之俗。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吴县富贵之家,怕婴儿娇生惯养.柔弱夭折,乃至庙烧香.用红布制一袋,将小儿年庚写在里边,悬挂在佛橱上,这就等于将小儿寄给了佛地。然后僧人便会给小儿起名,名字的第一个字一定是这个僧人的姓。直到成婚之年,才将红布袋取回。僧人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命硬得很,名字自然刚猛,百邪难侵。

(3)撞名。如果小儿有疾病,便在路旁陈列果品,焚香烧钱,第一个经过的人至,便以为是小儿的干父母,享以果品,以求认继,即为撞名。这种撞名是认干爹干娘的一种形式,即撞见谁就姓谁的姓。

(4)偷名。民间也“偷”人丁兴旺之家的小儿之名。胡朴安说,偷名要请人向要偷之人家偷一个饭碗及一双筷子,不能被这家发现,返回时,儿母抱小儿在门前迎接,叫“接名”。偷名者呼名,儿母代儿应之。这样,等于让被偷之人家的小儿替他承受病灾,可谓缺德至极。

民间以为,乳名是一个人魂魄的象征,而每个人的魂魄都由冥间阎王爷控制,并将每个人的名字登记在卯簿上。阎王爷让谁死,就按名叫人,并命无常鬼去按名索魂。如果不给孩子起人名,或借用他名,造成魂魄与人名之间的谬误,无常鬼按名索魂之时就会落空。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仇人用名字施以巫术而受到伤害。

显然,这是一种迷信风俗。但是,这种借名偷名之俗却形成了浓厚的乡土社会风气,融人到了民间求寿佑长的人生礼俗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这种习俗现在在乡村已几乎灭迹。

给孩子起小名应该知道的事儿。

不管怎么起,作父母亲人对孩子的爱称,起小名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小名应好听、好记、好喊;

(2)小名一般不带姓氏,往往前冠“小”字,或后加“儿”、“子”,或以叠词方式组成;

(3)小名要能表达一定的含义;

(4)小名应避免不雅的谐音和歧义;

(5)小名用字的五行要能配合生辰八字。

在我国,一般每个人只有一个小名。该怎么给孩子起小名呢?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期望式。通过给孩子起小名,寄托父母对下一代的期望和祝愿。希望孩子健康美丽的小名有:婷婷、媛媛、丽丽、沛沛、佳佳、小小、盼盼、奴奴、莺莺等。希望孩子上进成才的小名有峥峥、大伟、大成、小杰等。

(2)随意性起名法。不考虑孩子出生时的各种因素,只考虑找一个顺嘴、亲切、动听的小名即可,这种小名是非常多的,如小红、小荣、丫丫、豆豆、月月、晶晶、斌斌等。

(3)以父母喜爱的小动物或植物为孩子起小名。古人如孔丘的儿子小名为“鲤”,司马相如小名“犬子”,顾恺之小名“虎头”,陶渊明小名“溪狗”,王安石小名“獾郎”,宋孝宗小名“小羊”等等。现代如小鹿、燕燕、菊花、荷花、桂花、小蕊,大鹏、杜鹃、猫猫、鸽子等。

(4)按孩子出生时间、地点、特征起名。以出生时间起名:如晨晨、亮亮、小霞等;以出生地起名:如津津、宁宁等;以季节起名:如春儿、小秋儿、冬冬、小雪、腊梅等;以生肖起名:如小虎、大龙、小牛儿等;以体貌特征起名:如胖胖、小白子、乐乐等等。

(5)联想式起名法。以小孩出生时家长的境况、心情为孩子起小名。如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给女儿起小名叫“南南”,原因是南南出生的时候,姜昆正在云南边境作慰问解放军的演出,所以起了这个小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姓名备忘录”征文中有这样一篇来稿:一位军人妻子临产时妊娠中毒,丈夫远在前线,孩子出世后一直由婴儿室的医护人员昼夜喂养,医务人员不仅像亲人般地照顾孩子,还给他起了个响亮的小名,叫“两地儿”,这个小名就这样一直叫了下来。

以下是一些特别好的小名,朋友们在给自己的宝宝起名时,不妨作一下参考。

舟舟:小船,扬帆远航。浮沉不定,是非参半,晚婚大吉,中年多灾,晚年吉祥之字。

牛牛:小牛一样壮实。清雅荣贵,一生平凡,子孙兴旺,中年成功隆昌,精诚之字。静静:文静,秀气。

婷婷:美丽。

晴晴:家门余庆,金钱丰盈,白手成家,财源广进。

铛铛:铃铛一样欢快的声音。

叮叮:银铃般清脆的声音。忧心劳神,劳累奔波,晚年幸福之字。

齐齐:豪杰气概。

糖糖:甜蜜的宝贝。

阳阳:阳光一样灿烂。

笨笨:傻傻的小可爱。

康康:健健康康。一生清雅伶俐,多才多能,中年身弱或多灾,晚年吉祥。

乐乐:一生都是快快乐乐的。英敏多才,子孙兴旺,名利双收,中年吉祥,晚年隆昌。

佳佳:厚重载德,安富尊荣,财官双美,功成名就。

贝贝:全家的宝贝。出外吉祥,多才巧智,中年隆昌,二子吉祥之字。

多多:多福多寿多欢乐。克服万难后,成功发达,多才贤能,爱情失败,晚年隆昌之字。

萌萌:幼年辛苦,英雄之格,中年小心,晚年吉祥之字。

甜甜:甜甜蜜蜜。

嘟嘟:粉嘟嘟,胖嘟嘟,漂亮、可爱、健康。

毛毛:娇嫩,家里的小宝贝。

天天:天天开心,快乐。

囡囡:乖巧的小丫头。

蓉蓉:聪明、伶俐,美丽如芙蓉。

石头:长得像石头一样结实。

毛豆:很可爱,很好吃。

米米:小巧,可爱。

呱呱:活泼、可爱。

朵朵:娇嫩的小花骨朵。

胖胖:可爱,健康。

壮壮:健康、壮实。

兜兜:可爱的。兜着全家人的爱。

豆豆:小小的,可爱的。

跳跳:爱动的活泼的小家伙。

果果:爱情的结晶。

亮亮:权威显达,博得名利,且养柔德,功成名就。

皮皮:皮实,顽皮,调皮。

依依:文静,安闲。

闹闹:调皮,爱动、活泼的。

了解起名新规定。

一个人的名字不光是为了标明自己的身份,而且还有着社会公用,应得到社会的认可,否则就失去了名字原有的意义。如果在取名如使用异体、冷僻字,让他人读不懂、写不出、记不住、或误解,还会给别人或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国公民在办理第二代身份证中,公安机关就遇到这类问题,有的人姓名使用冷僻字,使得计算机字库没有库容,造成办证不便。还有在社会活动中,如办理银行业务、证券、保险、教育、卫生医疗等等,冷僻字都给自己带来较大的麻烦。

曾经有人给刚出生的女儿取姓名“唐垚”(音“摇”),孩子上幼儿园、读小学,老师都读不出这个“垚”字,每来个新老师刚喊出“唐”就停顿下来翻查字典。有次校长站在主席台上高声念获奖学生名单,“唐垚”念成“唐土”,老师同学捂嘴嘻嘻笑,校长马上就变脸了,无奈扭头问旁人。那是90年代中期,当时计算机字库没有这个字,孩子办户口、保险,甚至中考报名都遇到麻烦,家长只得将女儿名字改了。

还有一位崔姓男子,曾出国到日本数年,其妻姓刘,后来给女儿取了个时髦的名字“崔刘美智子”。然而不曾想到的是,女儿名字一喊开后就让人忍俊不禁,“吹牛美滋滋”。

为了提醒大家起名应该注意的事项,我国公安部特别于2007年6月出台了《姓名登记条例(初稿)》,已由公安部研究起草完成,并下发各地公安机关组织研修。公安部相关业务部门人士称,“条例”还在研究过程中,现在只是个初稿。

子女起名立新规父母双姓可同用。

《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中首次对公民起名作出硬性规定:公民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允许采用父母双方姓氏。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按照双姓起名,但不算作复姓,按照目前我国现有1601个姓氏计算,这种做法将新增128万个双姓,从而缓解大姓人口姓名重复的问题。 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允许子女随父姓或母姓,提倡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既可以表明子女与父母双方的家族和血缘关系,同时对于解决大姓人口的姓名重复问题,也具有积极意义。

取名用字有限制。

对于公民取名用字,应当在一定前提下予以必要的限制。《条例》规定:姓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1)损害国家或者民族尊严的;

(2)违背民族良俗的;

(3)容易引起公众不良反应或者误解的。

考虑到我国姓名所用字数中单姓的通常为二至三个汉字、复姓或者采用父母双方姓氏的多为三至四个汉字,《条例》规定:除使用民族文字或者书写、译写汉字的以外,姓名用字应当在两个汉字以上、六个汉字以下。 比如:丈夫姓郑,老婆姓付,他们就可以给孩子取名“郑付贝克汉姆”。

此外,《条例》还规定,姓名不得使用或者含有下列文字、字母、数字、符号:

(1)已简化的繁体字;

(2)已淘汰的异体字,但姓氏中的异体字除外;

(3)自造字;

(4)外国文字;

(5)汉语拼音字母;

(6)阿拉伯数字;

(7)符号;

(8)其他超出规范的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范围以外的字样。

变更:改名一生只有一次。

《条例》规定子女采用父母双方姓氏时,可以按照双姓起名,不算作复姓,一旦实施,很多父母可能就会打算将子女的名字进行更改,而《姓名登记条例(初稿)》中同时还规定,为了防止滥用姓名权,频繁变更名字现象的发生,条例实施后,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申请办理名字变更登记的,以一次为限。《条例》还规定,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申请办理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由户口登记机关给予警告,并处500元以下罚款。骗取姓名登记或者姓名变更登记的,处8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