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关于鬼神的话。民间对崇拜的事物,如天界、冥界、神祗,往往怀有敬畏的心理,常常避开这些字眼。在不得不说的时候,必须加上“爷”、“老爷”、“娘娘”、“奶奶”以示敬畏,如老天爷、月妈妈、送子娘娘、山神老爷、阎王老爷、泰山老母。苏州人称“鬼”为“徐大老爷”。俗语每言今日碰着徐大老爷,犹言今日遇鬼也。
再次是关于灵善动物和凶恶动物的话。民间以某些动物为灵善动物,如黄鼠狼、刺猬等,称为“仙家”,供奉甚恭。江湖上也将其称为胡三爷、黄四爷、白五爷、柳七爷、灰八爷。而对虎等凶恶动物也禁直言,称虎为“大虫”,东北则称虎为“山神爷”;其他地方称为猫、大猫、山猫子;长沙甚至因“腐”与“虎”谐音而改“腐乳”为“猫乳”。解放前长沙有一条街叫“府正街”,当地居民却不承认,叫“猫正街”,原来,长沙话“虎”与“府”同音,而当地忌说虎,故称为“猫正街”。民间还把狼称为大口、老麻子、张三;称蛇为长虫、长长、小龙、鳅鳅;称鳖为甲鱼、团鱼。
关于离别、悲痛、灾祸、亏空、破财之类的话也算“触霉头”的话。生意人以赢利为目的,最忌讳“蚀”、“折”、“耗”等字眼。“耗”,商家大忌,故言耗子为“老鼠”;商业忌“干”,没利润,白忙活,要倒闭,喝西北风,故遇“干”及其谐音必委婉言之,如将“肝”说成“润”,以求有油水,有利润:牛肝,牛润、猪肝,猪润、鸡肝,鸡润。
“数”,谐音“输”,所以商家忌讳钱币往外数,而必须往怀里数;在粤方言中书、丝、狮、猪与“输”同音,也成为忌讳。所以通书改为“通胜”、“通赢”,丝瓜改为“胜瓜”,“金狮”改为“金利来”,猪头改为“利是”,猪耳朵为“顺风耳”。
商家忌“蚀”。蚀本、折本不吉利,故遇“蚀”及其谐音必要委婉言之,如南方将舌说成“招财”,如牛舌,牛招财、猪舌,猪招财,或称为“删”,如猪删、牛删,或称做“赚头”,如猪赚头;而北方叫“门枪”、“口条”。
商家忌背时,背时则失利、招灾,“背”及其谐音字要禁忌,即使是“财”中的“贝”,也要写成“见”,财成了“见才”,谐音“见财”:广东话“衫”与“支”谐音,支出不好,收进好,所以卖衣服的商人忌讳“长衫”,把“衫”改为“襟”,这样长衫因谐“常支”改为了“常进”。
“讨口彩”的话
民间以为,如果说吉利的话,好听的话,就能获取对方的好感,就能得到好的结果,就能取悦于超自然的神力。
首先是用吉利语起人名
民间常常将吉利语用于起人名。关于图吉利的命名方式,民间还有一些笑话。例如,说从前有一个老财主,为图吉利,给他三个儿子分别起名“发财”、“进宝”、“高升”。大年五更,他先喊大儿子起床:“发财!发财!”大儿子从梦中醒来,一看天还未亮,就不耐烦地回答:“还早着呢!还早着呢!”气得老财主十分憋气,想骂两句,又顾忌过年。接着去唤二儿子:“进宝!进宝!”二儿子一看父亲气哼哼的样子,急忙起床,一边穿衣服一边应道:“出去了,出去了!”最后又喊三儿子:“高升!高升!”三儿子住在楼上,听见父亲喊叫,忙答应:“下来了,下来了!”本来起名字图吉利,可大年五更闹了个“发财还早着呢”、“进宝出去了”、“高升下来了”。
其次是给物、事取一个特定的吉利名字
民间特别讲究在一些特定场合、仪式上说吉利话,其功利性特征非常明显。如给物、事取一个特定的吉利名字。
在婚嫁仪式上,婚帖叫“龙凤帖”,成对的筷子、马桶、饽饽叫“子孙筷”、“子孙桶”、“子孙饽饽”。新人吃的面条叫“宽心面”,洞房红烛叫“长命灯”,坐炕叫“坐富贵”。用这种方式以祈求夫妻和美,子孙满堂,生活美满。
在生育仪式上,生前娘家送“解胞粽”、“快便肉”;生孩子时打开所有门、窗和盖子,以祈求生产顺利;给婴儿送百家衣、留百岁毛、贺百岁。以祈求婴儿长命百岁。
在时令节日上,年节将给孩子的贺岁钱说成“压岁”,以象征“压祟”辟邪;将糯米团称为“双喜团儿”,年夜饭称为“团圆饭”;将面条称为“钱串”。元宵节外出郊游叫“走百病”、“百病消”:二月二油炸饼叫“熏虫儿”:端午用丝线系于小儿臂叫“长命缕”、“百岁索”、“长命线”。通过这些以祈求辟邪去灾,团团圆圆,福寿财全。
在庆寿场合上,讲究以“寿”字冠于物、事之前,如寿面、寿酒、寿宴、寿糕、寿桃。
在商业行为中,店名、商品名取吉利语,叫顺风、好运来、鸿运、大发、东来顺、金利来、大鸡、双喜。开张日期说成“金日”,将鲤鱼叫做“财神爷”,把萝卜叫做“彩头”,将红包叫做“利是”。将炒蛤和水饺叫做“元宝”。
再次是唱吉利歌和祝辞
除了吉利命名以讨口彩外,民间常见的吉利话是唱吉利歌和祝辞。如二月二打春牛歌:“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土肥地暄,三打三阳开泰,四打四季平安,五打五谷丰登,六打六合同春。”祭灶时有祭灶歌:“灶王灶王,你上天堂;多说好,少说坏,五谷杂粮全带来。”再如在婚嫁、生育仪式上所唱的喜歌。
新人入洞房时,要唱撒帐歌:“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进大门大吉大利,进二门万事如意。”“一把栗子一把枣,大的领着小的跑。”或是“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儿”。给新人扫炕铺床歌:“哥铺床,嫂拽被,儿成双,女成对;一年一个两年俩,三年头上去拜节,拥拥挤挤一大车。” “扫扫窗户棂,生个双眼皮儿;扫扫炕,抱个状元郎;扫扫窗台,早日发财。”给婴儿下奶,要唱下奶歌:“吃了肉,长得胖;吃了糕,长得高;吃了酒,福禄寿:吃了糖和鱼.往后生活甜蜜又富裕。”在祝寿、贺岁、贺开张时则多说颂语,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多福多寿”、“新年发财”、“心想事成”、“日进斗金”、“财源茂盛”、“生意兴隆”。
吉利语与禁忌语、委婉语一样,都是语言崇拜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它代表了民间求吉求利的心理,体现了民族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人与人之间融洽的关系和气氛。
对九及九的倍数的崇尚
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一些数字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把某些数字视为吉祥,有的则特别忌讳。而中国民族文化中,用得最多的数字是9及其倍数,认为是颇具神秘色彩的数字。
汉语中九除了表示数目外,往往还泛指多数或多次。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九牛亡一毛”又如“是以肠一日而九回”。诗人阮章竞在长篇叙事诗中多次秉复:“漳河水九十九道弯”九还指时令的名称,我国古代将夏至后的八十一天及冬至后的八十一天各分为九个段落,每一段落为九天,分别称“夏九九”和“冬九九”,民间有“夏九九歌,”和“冬九九歌”,有“冷在二九”,“春打六九头”,“九九艳阳天”等说法,还有九夏、九秋。
古代帝王被称为“九五之尊”,紫禁城被称为“宫阙九重”。宫廷器物多以“九”命名,如九龙杯、九龙柱等。
为什么古时人们会崇尚九与九的倍数呢?据说在古代,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又以奇数象征天,以偶数象征地。九是阳数中的极数,再大的数其尾数也大不过九。因此,九被视为天的象征:天分九层,九天;极高,九霄云外;极深,九泉之下……
“九”之所以被人们所崇尚,除上述原因外,“九”谐音“久”,象征永久和无限而成为吉祥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是满盈之数,物极必反,满则溢,极盛必衰。而“九”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远呈上升趋势,故“九”为至尊之数,为帝王所看中,皇宫建筑,多用“9”或“9”的倍数。故宫午门上的正楼,面阔、进深均为九楹。共有九九八十一间;佛堂供物重量,不是八九七十二斤,就是九九八十一斤;为庆乾隆七十一岁寿辰,共造铜、金佛20691尊,是9的2299倍。
其他的如十八般兵器,十八罗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蔡文姬胡茄十八拍;三十六计,三十六策,三十六戒,二十六法;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七十二行,七十二地府等;《西游记》中第九十九回为“九九(即八十一)数完魔灭尽,二三行满道归根108也是9的倍数。(水浒)中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计一百单八将。1997年春节牛年到来时,北京大钟寺撞钟108下,表示一年为12个月、24个节气,72候(古代以五天为一候);另一种说法是108为9的倍数,九寓意吉祥如意和至高无上,撞钟108下,象征着新的一年带给人们幸福、吉祥、安康。佛教认为人生之烦恼有108种,为去烦恼要叩钟108下。
《易》上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龙者,皇帝也,“九五之尊”遂为帝王之称。器物也多以“九”为名,如“九龙杯”、“九龙壁”、“九桃壶”;贡品也多以“九”为数,如科尔沁十旗每年需向康熙进十二“九”,即108只羊、108瓶酒,鄂尔多斯六旗进九“九”, 即81只羊、81瓶酒,其余旗进三“九”,即27只羊,27瓶酒;宫中年节大宴,果品点心要99品;皇帝生日,娱乐为九“九”,即81个节目,“九九大庆会”,祝颂之词也取《诗·小雅·天保》中连用的九个“如”字句,称“天保九如”。
汉语中以九打头的成语也不少,如九牛一毛、九世之仇、九死一生、九死不悔、九回肠断、九合一匡、九泉之下、九流百家、九鼎大吕、九牛二虎之力等。词语有九转金丹、九种大禅、九宫真人、九品中正,九门提督,九大行星等。
民间也以“九”作为最高境界。活到一百岁以上,总说九十九;天的最高处为“九霄”、“九重天”。
九五至尊
“九五之尊”也可称为“九五至尊”。在汉语语言环境中, “九五”绝不可等闲视之,“九五”是个特定的概念,“九”、“五”两个数字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只有特定的人才能享有和使用这样一个概念,这个人就是皇帝。那么,为什么“至尊”一定要是“九五”呢?这就需要对“九”和“五”两个数字作一番具体解析。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就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
另一种说法认为“九五”一词来源于《易经》。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经》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因此也称为《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乾者象征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九代表此爻为阳爻,五为第五爻的意思。由于易经的阴阳转化之道,盛极必衰,因此“九五”是为“飞龙在天”,而“上九”(乾卦第六爻)则为“亢龙有悔”。从卦辞而言,“上九”为最阳之爻,再无上升的余地,必然要走向衰落。因此会呈凶相。
故而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最好的一爻了,成为了帝王之相。这里的“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后来人们把“九”和“五”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再者,“九”和“五”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周易》的释义词句有“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所以,中国古代的皇帝就老老实实地待在了“九五”这个位置上。
从另外的角度看,九五也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它代表帝王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样的观念在整个社会慢慢推广开来,于是人们自然就把“九五”直接和皇帝联系起来,用“九五之尊”或“九五至尊”来代指皇帝。
除夕钟声要响108声
新年敲钟祈福由来已久,具体朝代已无从考察。新年撞钟,是中国传统的迎新年节目,用钟声来辞旧迎新,可以增加春节的节日气氛。在除夕子夜时,当悠扬深沉的吉祥钟声响彻夜空,并通过电视台、电台传向全国时,有人也许会问,除夕钟声为何总是108响呢?
新年的钟声是伴随佛教的发展而形成的。自东汉明帝永平年问佛教传人中国。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随着佛经的翻译与研究逐渐发展的同时,寺庙也兴起了除夕敲钟的习俗。到了隋唐时期,新年钟声也随之定为108下。
苏州寒山寺的和尚在每天子夜23点40分到钟楼敲钟,以20分钟时间,均匀敲108下,最后一下恰合午夜与凌晨之瞬问。其敲钟功夫,让人叹为观止。
北京永乐大钟的敲法,历来有“紧18,慢18,六遍108上之法”之说。
杭州灵隐寺则“前击7,后击8,中间18徐徐发,更兼临后击3下,3遍共成108”。钟声轻重分明,缓急有序,相济而不断。
河南少林寺则“前发36,中击36,后击36,共成108”。听似无变化,细辨有节奏,富含对比,波澜起伏。
明代郎瑛所著《七修类稿》有解释:“扣108者,一岁之意也。年盖有12月,24节气,72候,正得此数。”
另一种说法是,108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吉祥数字,这个数字是由民间习俗的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72候的数据总和而来的。
108下响声代表断除108种烦恼。108种烦恼即众生之烦恼种种,能生种种恶业。是由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18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18种;总共为36种,配以过去、现在和未来,合为108种。
108也可以表示108尊佛的功德,或表示本有的54个阶位和修正的54个阶位。据说,丰子恺画佛,不论大小,总共画108笔。而寺庙的钟声也是108下。
108还有其他含义。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里记载:韩愈问大癫和尚的岁数,大癫笑着提起念珠说:“昼夜108。”语含禅机。
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
许多地区的人们认为,老人到了七十岁以后,如果到了亲戚或朋友家,主人家不应该强留其住宿;到了八十岁以后,便不要再强留其吃饭;到了九十岁以后,如果老人自己想走,便不要再留他多坐。如果违背这种俗信,人们认为可能会给老人家和自己家里带来不吉和灾难。这就是“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的一种民间俗信。本来尊老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民间俗信看上去似乎与传统美德相违,但从中国传统养葬习俗和人的生老规律来看,也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
在中国传统赡养秩序中,作为赡养者儿孙辈是以“孝顺”为道德准则的。“孝”指赡养父母尽心尽力;“顺”则指对父母意愿的遵从。父母的愿望是寿终正寝,儿女们当然应该遵从老人的心愿。对儿孙辈来说,只有能使老人顺心如愿地寿终正寝。才能被社会舆论视为符合“孝顺”的赡养道德规范。在这一点上儿孙们和被赡养的长辈的愿望是一致的。人到七十岁后已进入垂暮之年,病老弃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外出不幸死在他乡或亲友家巾,首先是违背了老人们寿终正寝的心愿。其次是赡养老人的儿孙们会因自己不孝,使老人外出死于他乡而受到良心的谴责和社会舆论的批评。再次是接待老人的亲友家会因老人不幸死于自己家中.产生许多尴尬和麻烦。显然这种局面是人人都不想看到的。因此,老人们到了七十岁以后,儿孙们都尽可能劝阻老人到亲友家走动。亲友们也并不欢迎老人们到自己家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