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每天懂点趣味色彩学·九型人格·心理说明书
146100000270

第270章

第三篇 第8章第4节 “蔡戈尼克心理”强化网络依赖症

心理学家蔡戈尼克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交给一些人22种不同的任务,有一半任务要他们坚持完成,完成后才结束;另一半任务则在中途打断,不让其完成。允许完成和不允许完成的任务的出现顺序是随机排列的。做完实验后,让他们立即回忆刚才做了些什么任务。结果,未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68%,完成的任务平均被回忆起43%。这种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比完成任务的记忆保持得更好的现象被称作“蔡戈尼克效应”。

通过这个实验,蔡戈尼克发现,在人们的心里,存在着一种基本的行为定式,蔡戈尼克将其称为“完成欲”。这种“完成欲”在人们对未完成事情增加记忆度的同时,也形成一种条件反射——随时随地想着那件没有完成的事,并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机会去将那件事情完成。

网瘾的形成原因同样跟“蔡戈尼克效应”有关。网瘾是指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依赖,以至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解脱的心理状态。

依赖性是判定个体是否网络成瘾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这种依赖性正如“蔡戈尼克效应”所显示的那样,因为没有“完成”,所以“心有挂牵”,故此形成一种长时间“泡网”的习惯。

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行为的完整。行为的完整促使人们以各种可能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需求既有先天的满足,比如我们饿了、渴了就要吃要喝,也有外部的影响,比如别人强迫我们做某些事。这种对行为完整的需求被称为“张力系统”。

如果一个人的“完成欲”不能得到充分满足,那么他的“张力系统”就会永远存在。当任务完成之后,与之并存的张力系统也将随之消失。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张力系统”是产生“蔡戈尼克效应”的心理机制。“蔡戈尼克效应”虽然强化了网瘾,但是网瘾也并非不能抑制,尤其是早期轻度的网瘾,它的破解之法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细节当中:

1.不要把网络当成发泄消极情绪的工具,很多人上网是为了排遣内心的不良情绪,但这大多是治标不治本,当你下网的时候,问题仍然存在,“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

2.上网之前先定目标,做好时间规划。每次花两分钟时间想一想你要上网干什么,把具体要完成的任务列在纸上。不要认为这个两分钟是多余的,它可以为你省10个两分钟,甚至100个两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