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1464600000063

第63章 算命——中国最古老的行当之一(2)

明代,不论寻常百姓,还是朝中大夫,都喜欢谈命问相。宋濂在《禄命辨》中写道:“近世大儒于禄命家无不嗜谈而乐道之者。”朱国祯则说:“大夫人人能讲,日日去讲,又有大讲他人命者。”名著《金瓶梅》中也详细地描写了当时的相命术。

《金瓶梅》中这样描写算命先生的形象:“那吴神仙头戴青布道巾,身穿布袍,草履,腰系黄丝双穗绦,手执龟壳扇子,自外飘然进来。年约四十之上,生的神清如长江皓月,貌古似太华乔松,威仪凛凛,道貌堂堂。”一副清逸飘然的道家打扮。

西门庆对他十分恭敬,由此可见,相面先生在明代颇有地位,且很多出自道家中人。那么,吴神仙本事如何呢?据他自述,熟知麻衣相法和六壬神课。吴神仙擅长面相,他总共相了一男八女,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通过看相来测算其命运的。

麻衣相法和六壬神课

麻衣相法是命相的一种派别,传自麻衣道者陈图南;命相法的另一派是柳庄相法,传自袁柳庄。六壬神课也是一种命相占法。《五代史》中说:“以六壬占之,得斩关以为吉。”《元史》中说,精通天文、历算、六壬、遁甲之术,论天下事,乃如指掌。

西门庆头圆项短,体健筋强,天庭高耸,地阁方圆。这说明他是享福之人,英豪之辈,一生衣禄无亏。不过,他行如摆柳,必主伤妻;鱼尾多纹,定终须劳碌;服不哭而泪汪汪,心无虑而眉缩缩,若无刑克,必损其身,等等。

吴月娘面如满月,唇若红莲,声响神清。这说明她家道兴隆,衣食丰足,贵而有子,益夫发福。不过,她泪堂黑痣,若无宿疾必刑夫;眼下皱纹,亦主六亲若冰炭。

李瓶儿皮肤香细,容貌端庄,是富室之女;眼光如醉,主桑中之约;眉靥渐生,月下之期难定;体白肩圆,必受夫之宠爱,常遭疾厄。山根青黑,三九前后定见哭声;鸡犬之年焉可过?

潘金莲发浓鬓重,眼光斜视,主多淫;脸嵋眉弯,身不摇而自颤,面上黑痣,必主刑大;人中短促,终须寿天。

春梅五官端正,骨骼清奇,发细眉浓,神急眼圆,山根不断,两额朝拱,声响神清,都是吉相。但她左眼大,早年克父;右眼小,周岁克娘;口角下只一点黑痣,主常沾啾唧之灾。

吴神仙不光看面相,还看手相和走相。如西门庆的手“细软丰润”,为有福禄之人,吴月娘为“千姜之手”,必善持家。走相也能用来算命,如“行如摆柳”为凶相,丧妻;走路露臀如蛇行,品行不端落风尘;行步轻盈,预示财禄丰厚,等等。

《金瓶梅》中除了上述相面算命术以外,还有以下三种。

一为“龟儿卦”。这是一种以龟甲灼之出纹以占吉凶的卦术。使用时,在桌案上置一圆形的方位图,图上有纸码或其他拈选之物。先是铺下卦帖,报个生辰,然后由算命先生把灵龟一掷,停住时,揭开卦帖,按卦帖上所画的内容,再详细解说。

二为“相思卦”。潘金莲“盼不见西门庆到来,骂了几句负心贼。无情无绪,用纤手向脚上脱下两只红绣鞋儿来,试打一个相思卦。”由此可见明代卜卦风之盛,不但以金钱正反来卜卦,而且绣鞋可占“相思卦”,甚为少见。

三为“算八字”。潘金莲向算命先生报上八字,那人用手掐了掐,说道:“娘子这八字中虽故清奇,一生不得夫星济,子上有妨碍。亥中乙木生,到正月间,亦作身旺论,不克当自焚。又两重庚金,羊刃大重。夫星难为,克过两个才好。”又说她“命小人嘴舌,常沾些啾唧不宁之状”。刘瞎子算得好,潘金莲赏给了他一两银子。

以上这类描写,在明人的书籍中记录了很多,《金瓶梅》则是具体而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情况,绐我们提供了明代社会看相算命术的丰富资料。

■ 测字风行——看相算命更加世俗化 ■

清代,算命先生的队伍进一步壮大,从江湖郎中、游方僧道到乞丐文人,都有靠此业谋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下九流”,地位大不如前。

《神相全编》是清代非常流行的一本算命书,其中列举了测字法、时辰推命法、八卦算法、易象推命法、星相推命法等各种算命术。此处着重介绍一下“测字法”。

测字,亦作拆字,是算命的一种方法。拆有分析之意,测则有推测之意。测字先生任举一字,触机附会,以判吉凶。拆字,古代称为“存字”。《隋·经籍志》有《破字要诀》十卷,《颜氏家训》认为拆字见于记载始于南朝宋。

高明的测字先生,收入颇为丰厚。如清代苏州上津桥有个姓朱的人,测字很准,顾客很多,须提前预约才行,而且收费相当高,测一字要收取一两银子。清乾隆年间,苏州有位名叫范时行的测字先生,他于紫阳观为人测字,要言不烦,直指要害,常说得人心服口服。他也不贪心,每日只要挣到六百钱,就谢客寂坐。

“测字”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字”。例如,一客人测“武”字,求问自己能否得子。测字先生说:“绝矣,一代无人,自此而止。”原来,“武”与“无”同音,而“武”字中有一“止”字。又如,清初吴三桂欲谋反,向藩司借钱。藩司踌躇难决,就去测字。当时桌几有残柬,藩司即翻转,指了指“正”字。测字先生说,不可借,“正”似“王”心已乱,反转残柬则是反的征兆。藩司拒借,果然应验。

纪晓岚测字

乾隆年间,纪晓岚因言获罪。一位看守人说会测字,纪晓岚便写一“董”字,看守人说:“君必远戍。‘董’字似万千里也。”又写一“名”字,看守人说:“下为口字,上为外字偏旁,是口外矣。日在西为‘夕’,其西域乎?”又问将来能否遇赦,曰:“字形类‘君’字,亦类‘召’字,必赐还。”又问遇赦当在何年,曰:“口字为‘四’字外围,而中缺二笔,殆不足四年也。”后来纪晓岚被遣戍乌鲁木齐,不久又被赐还。

测字先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对测字人的分析能力,直接影响着测字的结果。据说有三位读书人乡试后去测字,一人拈得“因”字,问能否考中。测字先生说:“国内一人,今科解首也。”另一人也要测“因”字,拆字先生说:“此科恐无分,后有恩科,可望得志。彼之因,出于无心;君之因,出于有心也。”最后一人手握折扇,即以扇指“因”字说:“我也测此字。”测字先生皱皱眉,说:“君扇加‘因’字之中,乃困象也,其终于一怜乎?”据说,后来三人际遇恰如测字先生所言,被传为笑谈。

■ 求签——最最简单易行的算命术 ■

求签,是中国的民间习俗,是众多占卜形式中的一种。旧时,老百姓常以求签预测吉凶祸福。签占法从易卦变化而来,因方法简单,所以流传非常广泛。现今的道观、寺庙和民间的庙宇,大多摆上签筒供人抽取签条问卜。

签是一种竹制卜具,贮于签筒,置于神案。签上有号码,另有相应的签诗纸片,根据号码可查得签诗。求签人先虔诚地向神述说欲卜之事,然后抽出一根签,按签上的号码取签诗,再根据签诗了解吉凶。

不同地方、寺庙的求签方式有所不同,主要如下:晃动签筒待最先掉出的签条;签筒供人直接抽取一支签条;取签头排列位置比较高的签条。经过改革演变之后,本来将签诗刻至签条的做法已稍有改变。现今绝大部分寺庙都会将签诗另外印在他处的薄纸片上。道教信徒于抽取签条且核对签条上的干支号码后,再抽取相对应的签诗纸片以获得相关诗文解答。

按吉凶分,签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其中,较为吉利的上、中两类签占大多数,而意味着不祥的下签居少数。在上与中的比例上,有的上多中少,有的中多上少,或大致相当。这样的比例划分是为了迎合求占者,使大多数求占者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从而为招揽更多的生意或信徒。

按术数流派,则有关帝签、观音签、华佗签、吕祖签等类。民间最崇信的流派是关帝签,即关帝庙的神签。据说,北京正阳门月城内的关庙签很灵验,所以,清代有《都门竹枝词》云:“灵签第一推关庙,更去前门洞里求。”

虎头人

在鸦片战争中,主持浙江军务的皇侄奕经特意到杭州西湖关帝庙求签,得“虎头人”语,便在虎年虎月虎日对侵华英军发起了进攻,还指派了一个生肖属虎的人做前敌大将,以为按照“神示”会有“神助”,结果却被打得大败。可见,签占也是不足为信的。

求签,关键在于如何解签诗。签诗通常为通俗的韵文诗,一读便知吉凶。如“宛如仙鹤出樊笼,脱得樊笼路路通。南北东西无阻隔,任君直上九霄云”,又如“万里风云来相会,拨开乌云见春光。行藏无须多忧虑,正好乘时吐芬芳”。上述两首诗的内容大同小异,可解为“有艰辛,但将来有好运”,皆为凶后是吉。其中,“脱得樊笼”与“拨开乌云”同义,“上九霄”与“吐芬芳”同义。

求签活动始于何时,具体的年月已很难确定。据公元9世纪的《玉壶清话》记载:五代时的一位宰相卢多逊,曾在年幼时到云阳观取得一签,而后来应验一事;另在唐代的益州,相传一位称为闭珊居集的乌蛮族术士,曾用49支细竹片来占卜吉凶。由于卢多逊生于后唐,他幼时已有签筒,再加上闭珊居集的流传,由此推断求签的活动最迟出现于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