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1464600000072

第72章 赌博——小赌怡情,大赌伤身(1)

赌博是一种极为古老的活动。其出现之初,确实是怡情悦性的文人雅趣之一,故有“小赌怡情,大赌伤身”的说法。众所周知,沉溺于赌博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历代朝廷不乏禁赌之令,民间也不缺劝诫赌博之谚,但赌博之风历千年禁而不绝,想必自有其故。

■ 赌博之始——上古占卜的孪生兄弟 ■

关于赌博的起源,历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赌博由游戏发展而来;另一说,赌博由上古时代的占卜等迷信活动发展而来。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有了一些剩余产品,也有了一些空闲时间,这时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娱乐身心的游戏。赌博的出现,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乌巢作博

传说,夏桀的宠臣乌巢发明了赌博,因此后世流传着“乌巢作博”的传说,但正史中并无记载,可信度不大。据分析,极有可能是古人有意把嗜赌这种恶习与暴君联系起来,而说成是他的臣子发明了赌博。

另外,认为赌博与先民的迷信活动有关,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很有限,还匍匐在自然的脚下。这时迷信思想和活动盛行,是在所难免的。以投掷产生不同排列组合的赌博,非人力所能控制,冥冥之中好像是神的安排,极有可能作为占卜的一种形式。以此论之,赌博似乎与占卜是一对双胞胎了。

谈到赌博的起源,就不能不提及“中国博戏之祖”——“六博”。它是我国现在所知最早流行于世,并具有完整规则和道具的博戏,影响极为深远。它是各种赌博方式的泛称,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把赌博简称为博,赌徒被称为博徒,明显是受它的影响。

大约在殷商后期或西周时,六博就已初具规模。经过春秋战国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六博的传播更加广泛,好六博之人遍及宫闱、王府、富家和市井的穷街陋巷。秦代的缪奏、汉景帝刘启、汉宣帝刘询、汉桓帝刘志,以及刘勃、黄遂、梁冀等贵族或大臣,都是有记载的博徒。

“六博”诱发“七国之乱”

汉文帝时,吴王刘濞的儿子到京城长安觐见,入宫陪太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玩六博。二人互不相让,最后争吵起来。盛怒之下,刘启提起博局把吴太子打死在地。这件悲剧引起了吴王刘濞深深的怨恨,从此埋下了“七国之乱”的伏笔。

六博的规则,现已无法确切考证,但从后世出土的六博道具,以及零星的文献记载,还能大致了解其情形。六博在流行的千余年中,道具和规则曾有过很大的变化,可归纳为大博和小博,其中大博在前,小博为其变种。

大博的道具有棋局、棋子、箸3种。棋局,即棋盘,又称“桅”或“曲道”,多为木制,近似方形,正面涂白漆或黑漆做底色,上面印刻3种条纹及圆点。棋子,多为木质或骨质,6黑6红或6黑6白,共12枚,呈方形。箸,即投子,唐代以后称为骰子,是中国博戏中最重要的道具。大博的胜负方式,与今天象棋中的“将军”类似,是以有人将六博视为象棋的远祖。

伴随“赌博”而生的,还有“禁赌”。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赌博是一种浪费时间、消磨意志的活动。据载,管仲在向齐桓公陈述政见时,就曾谈到赌博泛滥会导致国家衰亡。因此,他上任伊始就厉行禁赌,把禁赌作为“五政”之一,真可谓明智之举。

■ 赌博类型——多花样的赌戏与赌场 ■

赌博自产生以来,虽屡遭禁止,但其生命力十分顽强。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地翻新赌戏花样。几千年积累下来,便形成了众多的赌戏,其中有博戏、牌戏、钱戏,也有掷骰子、斗动物、博彩票,可谓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博戏,其种类尤多、演变也最为繁复,它充分表现了中国赌博文化重游戏、重技巧的特点,是中国赌戏的主流。“六博”就是一种最古老的博戏,一般都由局(棋盘)、棋子和投子几种主要的道具组成,掷投子行棋以决胜负,既斗巧又斗智。双陆是博戏的一种。

牌戏,可分为纸牌和骨牌两种。纸牌最早产生于唐代,称为叶子戏,到明代以后演变为马吊牌、混江牌、默和牌等多种牌戏。骨牌直接由骰子演变而成,常见的骨牌种类有宣和牌与牌九两种。后来,纸牌的内容和骨牌的外形相结合,形成了被称为“国技”的“麻将牌”。

“西方扑克”的传入

扑克相传是由威尼斯商人出海经商时,为打发船上枯燥乏味的日子而发明的,1526年始见于文献资料。扑克牌共有54张,其中包括大小2张王牌和52张分为四色的文字牌,每色13张。这四色分别为黑桃、红桃、草花、方块等。四色中一般认为黑桃最贵,其次是红桃、方块和草花。玩扑克的方法有很多,据说不下100种。

钱戏,是以中国铜钱为道具的博戏,产生于汉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是延续时间最长的博戏之一。钱戏的种类有猜铜钱个数的掩钱、番摊和猜正反面排列组合的关扑等。

掷骰子,是由博棋道具之一的投子演变而来的。古人在玩博戏时,靠掷投子所得的结果来行棋。后来,人们省去行棋,专门掷投子以决胜负,于是成为新的博戏类型。多枚正六面体的骰子可以形成多种排列组合,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掷骰子的类型。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彩战、赶老羊、摇摊、押宝和升官图等。骰子还是骨牌、麻将牌等博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道具。

斗动物,是一种竞争性很强的游戏,很容易演变为赌博。在中国,最迟自春秋时起,人们就开始了“斗动物”的赌博活动。两千多年来,斗鸡、走狗、赛马、斗鹅、斗鹌鹑、斗蟋蟀、斗鱼等相继出现,蔚为壮观。其中,斗鸡和斗蟋蟀最具代表,又最为流行。

博彩票,一般由专门的机构主持,以获取巨额的利润为目的,面向社会各阶层进行,是一种大规模的商业性赌博投机活动。中国最早具有彩票性质的赌博,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产生于浙西的“花会”。清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沿海各通商口岸开始引入各类西方商业性的彩票类赌博,其中以白鸽票、山票、铺票、吕宋票和西洋赛马等影响较大。

酷爱赌博的李清照

古代妇女喜欢游戏性、技巧性较强的博戏。在唐代,妇女们喜爱双陆和叶子;明清以至近代,则流行纸牌和麻将;而在宋元时期,最受妇女欢迎的博戏却是“打马”。

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就迷恋“打马”。她坦言:“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李清照词以婉约细腻见长,但她在《打马赋》中,却写出了“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六子尽赤。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潍淝之贼”这样豪放畅快的文字。她撰写的《打马图经》详载了“打马”的道具和规则,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一般情况下,上述各类赌博活动,都在特定的场所——赌场举行。隋唐之前没有专设的赌场,之后赌博的场所越来越固定。到了清末民初的时候,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赌场。除了乡镇的茶馆、酒肆等兼职赌场外,还有跑马厅、跑狗场等专门的赌场。

赌场正朝着大规模、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赌具更是不断地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还出现了高科技的赌具。赌戏和赌场虽然种类繁多,但其有一个共性就是利用人争强好胜的心理,使之身陷其中不能自拔。不为赌戏所惑,自然就远离了赌场骗局。

■ 十赌九骗——千奇百怪的赌中骗术 ■

赌中使诈,行话叫做“出老千”。在赌徒云集的赌馆中,不仅普通赌徒出老千,主持赌博的赌馆本身就是最大的老千。对赌徒来说,这是公开的秘密,但他们照样趋之若鹜,大多自作聪明,以为自己不会上当。但实际上,在赌桌上因被骗而输得血本无归,甚至家破人亡的,大有人在。

赌博中的骗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赌具上做手脚,利用作伪的赌具赢得胜利;另一类是赌徒们结成团伙,用各种“妙计”骗取单独赌客的钱财。事实上,在很多场合,这两类骗术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

赌博的骗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当属骰子作假了。在赌徒中流行一句话:“骰子灌铅,赢钱不难;灌了水银,点铁成金。”这句话道出了骰子作假最为常见的方法,那就是灌铅和灌水银。铅和水银,都是密度很大的金属,灌了铅和水银的骰子,一边轻一边重,赌技稍高的人很容易就能掷出想要的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