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1464600000074

第74章 帮会——草莽江湖,风起云涌(1)

中国的帮会,肇始于明末清初,且大都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其中,势力较大的有江浙一带的“青帮”,两广一带的“洪帮”,川、滇、黔等地的“哥老会”,以及活跃于中越边境的天地会。其他的如小刀会、大刀会、红枪会、袍哥等都是它们的发展或变种。到了近代,西方的侵略,国内政治的腐败、战乱等造成社会动荡,许多帮会乘机发展壮大。

■ 反清复明——帮会起源与组织结构 ■

天地会,又名洪门,是曾经流行于我国民间的秘密结社。相传,天地会创立于清康熙年间,最早秘密活动于台湾和福建沿海。它的秘密口号是“明大复心一”,反念就是“一心复大明”。由于明太祖的年号为洪武,所以天地会对内称洪门。

后来,苏洪光改“天地会”为“三合会”,即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月为姊妹。早期的天地会聚众抗清,在东南三省影响很大。后来它被清政府分化瓦解,统一的组织消失,但其残余遍地开花,在各地成立了许多新的帮会,如小刀会、红枪会、三点会等。

帮会的黑话

洪门帮众见面要问:“恩兄占的哪座山,过的什么关?”对方回答:“在下占的是贺兰山,过的是嘉峪关。”青帮到外地赶码头,敲门要先三后四,门内问是什么人,门外就回答:“今日香堂我来起,安清不分近和远。”如不熟悉这些黑话,就会被认为是冒充进帮的“空子”。

天地会最初仅以传徒的形式扩大组织,其成员多为农民或破产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贩、运输工人等。徒弟要向师父交纳一定的会费,传的徒弟越多收入也就越高,一般谁拉进来的成员就归在谁的门下。后来,天地会设立大哥、军师等职位,大哥负责统摄全局,军师出谋划策,兼主持天地会的各种仪式。

哥老会与天地会同源,由“洪门”发展而来。为了掩人耳目,更好地从事反清活动,哥老会取《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之意,开始称为“袍哥”,其首领称老大哥或大爷。哥老会成员多为产业工人、破产农民、被裁撤的军人和无业游民。

哥老会最初以拈香拜把的形式结义,后逐渐发展壮大为“联盟”团体。他们结拜的誓言是“仁义结拜,生死与共”,其信条是封建的“三纲、五常、五伦、八德”。为了鼓励人心,壮大组织,扩大影响,哥老会倡导哥弟平起平坐,因此又有“哥弟会”之称。

哥老会的头三把交椅

交椅上坐的,分别是龙头大爷、圣贤二爷、粮台三爷。龙头大爷自比刘备;圣贤二爷比拟关羽,个人往往品学兼优、言行谨慎;粮台三爷自比张飞,主管当家执法,需要品德端正,学识过人,并懂得恩威并重。

清朝雍正初年,翁岩、钱坚和潘清三人借整顿漕运之机,统一了粮帮组织,组成“安清道友会”,即“青帮”。后来,青帮与洪帮逐渐趋于合流,成为遍布全国各地的黑社会组织,势力极大。新中国成立前,上海的市长、局长、厅长等上任前,都要先去拜访青、洪帮的“老头子”,否则难以立足。

早期的青帮以香火船为权力中心,掌管香火船的“当家”是各分帮的总管。漕运衰落后,青帮又以罗教的字排列等级辈分:清净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大通悟觉,万象依国,戒律传宝,化度心同,普门开放,光耀乾坤,带发修行。帮中的老官、师傅一般辈分较高,如大亨杜月笙就是通字辈的人物。

尽管各个帮会都有自己独立的组织体系,看起来很有次序,但实际上只有在地方上有权势有地位,才能在帮会中混得开,并拥有相应的权势和地位才行。帮会组织或成员都曾参加过一些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但大多数时候,它们处在阳光照射不到的角落。

■ 拉帮结伙——开山仪式和入帮程序 ■

帮会内部的各种仪式和程序中,以开山仪式和入帮仪式最为重要。所谓的开山仪式,就是新的帮会成立或划定自己新的势力范围时举行的开立善堂的仪式。

以哥老会的开山仪式为例。在开山仪式之前要选定黄道吉日,山主向邻近各个山头的龙头大爷,以及当地与哥老会有来往的官僚士绅发出请柬,以壮声势。等到开山吉日那天,“三江六渡口、七十二码头、三山五岳,邀道五属各台哥弟驾至”。这时山主要亲自出山相迎,互相寒暄一番,落座后开山。

开山仪式的整个过程有着严格的程序。第一步是破土开山,上梁造堂。第二步是排班升座。司仪奉命让外八堂头目排班升座。第三步是请神拜盟,诸位头领洗手净面。由红旗五爷奉命斩鸡,将鸡血滴入酒中,开始结盟。第四步是宣布纪律和职责。仪式完毕,招待陪同各位头领入宴,宴罢散会。

青帮收徒“十大禁”

父子不拜一师,一徒不拜二师,师过方(去世)不准另拜,关山门不准再开,本帮不准引进本帮,徒不收人师不再收,兄进徒弟不能进师,师过方徒不能替收,入会之后不准辱骂会中人,香头不能自尊。

青帮的入帮仪式叫作“开香堂”,一般在僻静的庙宇中。在大殿正中摆上青帮师祖的神位,点起香烛,候补的人依次进入,便传命紧闭山门。老头子居中坐定,赶香堂的人分立两旁。引见师引领将要入帮的人到神案前磕头,再到老头子面前磕头,然后在各师父前和赶香堂的客人面前磕头。

赶香堂

收徒的老头子的前人和一般同参兄弟都要到场,名叫“赶香堂”。赶香堂的人越多,老头子的面子就越大。万一开香堂时没人赶香堂,或来人很少,那个老头子就会被人家瞧不起,连徒弟也觉得见不得人了。不过,赶香堂的人越多,那些新徒弟磕上的头也就越多。

磕头完毕,便在檐下排成长龙,司香的执事就把桌下的包头香划开,分到新徒弟手里。赞礼的人高呼下跪,大家便跪在地上,然后执事人端上一盆清水让大家“净口”。随后,老头子便在上面厉声问道:“你们是自愿入帮,还是有人叫你们入帮?”“十大帮规要遵守,你们知道吗?”众人要齐声回答:“入帮自心情愿,甘受约束,誓守帮规。”

洪门“开香堂”的规矩与青帮差不多,只是在最后主香人会问:“天地日月,如何称呼?”众人要答:“拜天为父,拜地为母,拜日为兄,拜月为嫂。”又问:“你们能严习帮规吗?”答:“能!”最后一一发给证明身份的“票布”,开香堂告毕。随后老头子安排筵席,大家欢呼畅饮,这一席的费用自然是由新入帮的徒弟分摊。

上述开山仪式和入帮仪式,表面看起来十分隆重和正式,每个入帮的人都信誓旦旦,说什么自愿入帮,誓守帮规。但真要遇到危难,往往树倒猢狲散,所有的恩义都抛之一旁了。

■ 组织维系——宗旨、伦理观、帮规 ■

帮会的巩固和发展,一靠帮会宗旨,二靠兄弟“义气”,三靠帮规家法。前两者是帮会的内聚力,帮规家法是帮会的强制力。尽管有这一软一硬的两手,帮内成员间还是难免因利益之争而发生内讧。

在不同的时代,各帮会先后举起了“反清复明”“反洋教”“灭清、剿洋、兴汉”的大旗,并吸收相应的伦理观念。如青帮曾在1891年掀起“反洋教”的高潮;而天地会则吸收了道教的创世说,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在结义时强调“言明忠义切莫欺,举头三尺有神灵”。

此外,互济互助、讲义气的传统观念,也是维系帮会团结的重要力量。青帮讲“铁树不开花,安清不分家”,同帮弟兄均须互相救济,以“义”相待。按照帮规,穷困的帮徒,老头子须救济资助;老头子有难,帮徒也须救助供养。

青帮十大帮规

一不准欺师灭祖,二不准藐视前人,三不准扒灰捣拢,四不准奸盗淫邪,五不准江湖乱道,六不准引法代跳,七不准搅扰乱帮规,八不准以卑为尊,九不准开闸放水,十不准欺软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