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吸引力法则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6700000031

第31章 借口太多导致平庸,坦言这是我的错(1)

寻找借口只能吸引来负面能量

可以说,世间破坏力最大的观念,就是在思想深处认为“我没有错,这是别人的错”——老板过于守旧,脑筋转不过来;亲朋好友是非不分;上级领导刚愎自用;我们抱怨冬季太寒冷、夏季太炎热,还自认为这种做法没什么不对。我们坚定地认为,怪罪别人或别的事情会让我们的心情好过些,所以我们怪罪这、怪罪那,越怪罪越多,根本不晓得这样的负面振动,将会吸引来负面能量,进而极大地损害我们的生活。

然而,遗憾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着这样那样的借口,借口虽然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心理的慰藉,但借口的破坏性大,它使人丧失进取心,让自己松懈,让本来通过努力能圆满完成的工作功亏一篑,甚至一事无成。

李磊的一只脚有点轻微的跛,那是一次出差途中出了车祸引起的,留下了一点后遗症,根本不影响他的形象,也不影响他的工作。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第一次,上司比较理解他,原谅了他。李磊好不得意,他知道这是一宗费力不讨好比较难办的业务,他庆幸自己的明智,如果没办好,那多丢面子啊。

但如果有比较好揽的业务时,他又跑到上司面前,说脚不行,要求在业务方面有所照顾,比如就易避难、趋近避远,如此种种,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如何寻找更合理的借口身上。碰到难办的业务能推就推,好办的差事能争就争。时间一长,他的业务成绩直线下滑,没有完成任务他就怪他的脚不争气。总之,他现在已习惯因脚的问题在公司里可以迟到,可以早退,甚至工作餐时,他还可以喝酒,因为喝点可以让他的脚舒服些。

现在的老板都是很精明的,有谁愿意要这样一个时时刻刻找借口的员工呢?李磊被炒也是情理之事。

稍微注意一下,便会发现有很多人都在说:“我真的很想……,但是现在我……”这个“想”和“但是”后面省略的内容,对不同的人而言,也有所差异,但它们却共同折射出了同一个主题——为自己找借口。殊不知,借口是生活中最害人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要找借口,他总认为今天的现状是最难解决的,其实不是,今天过了,明天还有更多的问题,因为生活的状态每天都在改变,那么借口永远都在。生活就是遇到一点麻烦并解决它的过程,同时抱着享受过程的心态,那么一切麻烦或困难都只是暂时的。

许多找借口的人,在享受了借口带来的短暂快乐后,起初有点自责,多多少少有点骗人的味道。可是,重复的次数一多,也就变得无所谓了,原本有点良知的心变得越来越麻木不仁。同感于这样一句话:“要成功不要借口,要借口不要成功!如果还没有成功,那要看自己是不是借口太多。”也许,借口所说的原因,正是自己不能成功的真正原因吧。

寻找借口的恶习会使人们变成懒惰的白日梦者、行动的侏儒;还会使人们办事拖拖拉拉,当天的事总要留给明天,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职场中,如果你总是寻找这样那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重复不了几次后,老板就会认为你是一个缺乏工作能力的人,或者认为你是一个对工作不够尽心尽力的人。你总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借口。一旦在老板的心目中形成这样的印象,可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

一位成功学家说:“你的借口如果能换成美元的话,相信你的财富会超过比尔·盖茨。”这句话形象地揭示出人们生活中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的次数之多。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完成某些工作而制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个理由来,为没能如期实现计划而辩解,那么现在正是该面对现实好好检讨的时候了。

平日里,一旦养成不寻找借口的习惯,你就会在工作中学会大量的解决问题的技巧,这样借口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成功与财富就会离你越来越近。那些非富即贵的成功者向来只为成功找方法,从不为失败找借口。不寻找借口,就是敢于承担责任;就是永不放弃;就是锐意进取主动探索。不管遇到任何事情,错就错了,不要去寻找任何借口。

借口是迈向成功旅途的拦路虎

成长的道路是艰难的,是一个不断尝试,历经磨炼,最终变得精明的过程。只有经历了失败痛苦的洗礼,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成长的蜕变本就是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才能让你坚强,让你成功。成功人士总是善于在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平庸者则擅长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妄图用借口来推脱因失误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关于“借口”的主题,西雅图的安东尼·伯格斯曾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话。

我的失败大多是别人直接或间接造成的——过去,我总是因为自己所遭受的挫折而责备我的妻子、我的老板、我的同事、我的父母或是其他人。时至今日,我才反思,我想,也许我在有些场合当中是正确的,而在其他一些时候,我只是找借口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和优柔寡断罢了。

他人是否有错其实是完全无关紧要的,因为,我不可能靠着“坦白地说,我想要成功,但是由于他的错误导致我没有成功”、“没有尽好她的职责是她的错误”这一类的说法度过一生。我想,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为自己的成败担负起百分百的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你这样做了,就不会一直痛苦地想着自己的失败与不幸都是别人造成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失误,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其实,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坦言失误,甚至寻找借口去掩饰失误。坦言失误是勇敢和诚实的表现,是心胸开阔和充满自信的表现,是争取谅解、赢得人心和反败为胜的好办法。

1928年,大散文家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的讲师。沈从文时年才26岁。虽然他学历只是小学文化,在上海待的时间也不久,身上还带着一股泥土气息,却以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已颇有名气。

但是,名气不是胆气,在他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除原班生外,慕名而来听课的人很多。面对台下满堂坐着的渴盼知识的济济学子,这位大作家竟整整待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开始讲课了,而原先准备好的要讲授一个课时的内容,被他三下五除二地10分钟就讲完了,离下课时间还早呢!但他没有天南海北地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于是,这老实的、可爱的“坦言失误”,引起全场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胡适知道后,对沈从文的举动很是赞赏。他评价这次讲课时,对沈从文的坦言与直率,认为是“成功”的!成就成在敢于坦言失误。

我们必须明白:只有失败者为其失败而找借口,对于成功者而言并没有借口之说。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只有坦言失误,并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教训,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一言以蔽之,成功始于抛弃借口。如果你是一个“出现过失,爱找借口”的人,那么,赶紧把“找借口”的思想抛到九霄云外去!

《优秀员工必备的10种能力》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不要找借口,克服走向成功的第一障碍。同时,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人们反思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有找借口习惯的人,下面这些问题将有助于你跳出“找借口”的泥潭;如果你很少找借口,那么,它们也有助于你继续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良好作风。简而言之,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

——你是否常常喜欢从外部环境中为自己寻找种种借口和理由,不是抱怨职位、待遇、工作环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或领导,而很少问问自己:“我努力了吗?我真的对得起这份工作吗?”

——你是否认真地反省过,把每一次的过错当作一次宝贵的经验,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而不是一味地后悔或自责?记住:后悔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你是否常常扪心自问:“我是否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

准备好笔和纸,回忆一下你最近在工作中的失误,并把犯错误的主要原因写下来:

如果你的回答是你的工作伙伴,请写出对方的具体行为和自己的处理方式;

如果你的回答是某些突发事件,请写出事情的大致经过和自己的处理方式;

如果你的回答是自己,请写出理由和处理方法,引以为鉴;

当上司就工作失职指责你时,你是否极力推卸责任?当伙伴把过失全部推到你身上时,你是不做任何解释,默默地承担责任,还是据理力争,将过失推得干干净净?请如实写出你的处理方式,以便对自己认识得更清晰;

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在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前打个对勾,在错误的做法前划一个醒目的大叉。然后,再仔细想想自己当时这么做的理由,以及能想到的补救措施;

回答完上述问题,你是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事实上,事情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只要我们冷静地思考、谨慎地对待,再多“拦路虎”也难不倒你,因此,你也就无须处心积虑地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寻找任何借口了。

坦诚错误是出类拔萃者的座右铭

人生在世,出现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事情。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更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行为。只有将“这是我的错”的理念植入灵魂,并落到实处,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委以重任的人。

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是个又聪明又淘气的孩子。

一天,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那小斧头崭崭新新的,小巧锋利。小乔治可高兴啦!他想父族的大斧头能砍倒大树,我的小斧头能不能砍倒小树呢?我要试一试。他看到花园边上有一棵樱桃树,微风吹得它一摆一摆的,好像在向他招手:“来吧,小乔治,在我身上试试你的小斧头吧!”小乔治高兴地跑过去,举起小斧头向樱桃树砍去,一下,两下……樱桃树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头将小树的枝叶削去,把小树棍往两腿间一夹,一手举着小斧头,一手扶着小树棍,在花园里玩起了骑马打仗的游戏。

没过多长时间,父亲回来了,看到心爱的樱桃树倒在地上,很生气。他问小乔治:“是你砍倒了我的樱桃树吗?”

小乔治这才明白自己闯了祸,心想:今天准得挨爸爸揍啦!可他从来不爱说谎,就对父亲说:“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樱桃树。我想试一下小斧头快不快。”

父亲听了小乔治的话,不仅没有打他,还一下把他抱起来,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

小乔治不解地问:“敢于承担责任真的那么珍贵吗?能和一千棵樱桃树相比?”

父亲耐心地说:“是的!儿子!敢于承认错误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看到你今天的表现,我就放心了。以后把庄园交给你,你肯定会经营好的。”

本着父亲的教导,华盛顿一生都把“勇于承担责任”作为人生的基本信条。后来,这个故事传遍了整个美国,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