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吸引力法则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6700000051

第51章 健康的法则:以精神疗法的康复力量驱逐疾病(2)

一提到冥想,人们自然联想到宗教。因为冥想在世界上几乎每个主要宗教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我们所说的冥想,主要是用于治疗活动中,这种冥想不需要你加入任何宗教组织,也不需要你穿上奇装异服,更不需要你摆出一些令你不舒服的姿势。你只需要闭上双眼,选一个你认为最舒适的姿势,专注于吸气与呼气的动作,同时诵念“祷文”,这里的“祷文”即某个特殊的字眼或词汇,并非特指某种宗教的教义。

在正常情况下,各种信息几乎是源源不断地流入我们的大脑,大脑亦随之一刻不停地进行解释、分析并发出各种指令,如果能够有效地“阻隔”掉一部分大脑所接受的信息量,从逻辑上讲,就能削弱大脑反应的数量,从而使大脑的紧张工作状态得以缓解,绷紧的神经弦也得到放松。冥想便是通过排空大脑中所有输入的信息和思想,使大脑得到休息的一种方法。

再有,有研究人员让病人的心灵得到休息后,通过让病人冥想,进一步引导出病人的放松反应。结果发现,病人出现一系列有助于减轻身心压力的生理反应,如脉搏减缓、血压降低、呼吸变慢、耗氧量减少以及整体的新陈代谢变慢。这意味着个体通过冥想放松精神和身体,有助于激发出机体自愈系统的活力,使疾病得到缓解甚至痊愈。

有一位70岁的老太太如是说,8年前我患了坐骨神经痛,难受得死去活来。接下来的两年半,我看了不下30个医生,但是他们的治疗方法都不能减轻我的疼痛。这时候,我的第一个孙子出生了。我实在太想和这个孩子一起了,我知道如果我想享受为人祖母的欢乐,我就一定要使自己的身体好转起来。我找老中医扎针灸、吃保健品以及服用各种维生素。只用了一个月,疼痛百分百地消失了。我想,我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想象有更多的血液流向我的背部,然后通过冥想,让疼痛消失……

当你初次开始冥想时,脑子可能会比较乱,你可以在漆黑的房间里点一根蜡烛,或找到一个点,把注意力集中到蜡烛的火焰或点上,缩小你的视野,集中你的注意力,如果你像念经一样不断地重复一句话,也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当注意力集中后,便可进入心无杂念、心如止水的练习。对于刚刚开始冥想的人,做到这一点,确实有点难度。可能各种想法会时不时地涌出。即使如此,也不要刻意要求自己迅速排除杂念,清空大脑。只要专心致志地继续冥想,杂念便会渐渐溜走,或者试着把杂念想成一团烟雾,随风渐渐散去,直至消失不见,这样也可以排除杂念。冥想是任何保健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依靠冥想法放松精神,我们还可以做做白日梦,活跃一下神经细胞。

首先,郑重声明的是“白日梦”并非用来讽刺一些人整天不切实际的幻想。如果某人对你说:“你做什么白日梦呢?”多半是在质疑你的能力和智商,否定你的计划和设想。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白日梦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其实,从健康角度讲,白日梦是人的本能的休息,是人体天然的一种精神自我放松,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研究发现,人们做白日梦时,大脑并非像我们理解的那样处于低耗能状态中。在我们缓过神儿之前,它一直维持很高的代谢水平,不断消耗大量氧和葡萄糖,神经细胞也会非常活跃,对机体免疫系统的生化物质起着良性的促进作用,这些都能够有效唤醒人体的自愈潜能。因此,对白日梦不需要担忧,更不必有意抑制。你需要做的只是尽情享受白日梦给你带来的益处。

当你买完彩票后一直到开奖前,不妨做做中大奖的白日梦,并想象自己中奖后的情形。特别是想象自己中了500万元后,该如何计划这笔钱。有人曾这样计划,100万元交税,剩下的400万元中,100万元存定期存款;买一辆十几万的车;买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大概花去100万元左右;剩下的钱经商做生意……

可以这么说,白日梦不会耗费什么金钱,却能够帮你放松紧绷的精神,帮你补充你人生所有的缺憾和无奈,还能帮你不断修正理想与努力的方向。当然,如果你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白日梦,而不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积极面对生活,不仅浪费时间,蹉跎岁月,还会让你一事无成。偶尔做做白日梦,有益身体健康,但要记住,白日梦毕竟是梦,如果不经过行动和努力,它永远成为不了现实。

尽情流露你的情绪,顺应身体的自然反应

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刺激,会产生喜欢、愤怒、恐惧、悲伤、厌恶等情绪。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总是极力压抑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的发泄,日积月累下来的情绪一旦超出机体的承受能力,人体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就会发生紊乱,从而导致冠心病、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等病症。

这从侧面说明,一个人顺应身体的自然反应,尽情流露消极情绪以及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排解和发泄掉消极情绪对维护个体健康的重要性。通常排解、宣泄消极情绪的方法主要有情感宣泄和理性宣泄两大类,前者指倾诉、哭笑、剧烈活动等,后者主要指讨论、分析等。

1.哭泣不是罪,有泪尽情流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情感体验:遇到挫折或者悲伤的事情时,情不自禁常常表现出哭的行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把哭认为是懦弱、不坚强的表现。但从科学的观点看,哭泣是自我心理保护的一种措施,它可以释放不良情绪产生的能量,调节机体的平衡。

据研究报道,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的原因之一,在于她们在悲愤时往往泪流满面,而男性则大多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认为哭泣是一种很失面子的事情。其实,在个体遭受到恶性刺激而处于应激状态时,痛快地哭一场,让眼泪尽情流淌,既可宣泄情绪,又能使个体因处于应激状态而导致交感神经的高度兴奋得以松弛。另外,对于那些处于应激状态的个体而言,会因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而伴生的有害物质也可随着泪水排出体外,并重新获得心理和生理上的平衡。

适当地哭泣是一种情绪宣泄的好方式,是一种解除紧张、烦恼、痛苦的好方法。许多人在痛快地哭一场过后,痛苦、悲伤的心情就会减少许多。无论是从减轻心里悲伤程度,还是从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角度,顺应身体的自然反应,流出你的泪都不是一件坏事情。不过,哭最好不要超过15分钟。压抑的心情得到发泄、缓解后就不能再哭,否则对身体反而有害。因为人的胃肠机能对情绪极为敏感,忧愁悲伤或哭泣时间过长,胃的运动会减慢、胃液分泌减少、酸度下降,会影响食欲,甚至引起各种胃部疾病。

2.诉说衷肠,一吐为快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话:“把快乐告诉一个人,将得到两个快乐;把忧愁向另一个人诉说,则只剩下半个忧愁。”的确如此。诉说是一种良好的情绪宣泄方法。把不愉快的事情隐藏在心中,会增加心理负担。而找人倾诉烦恼、诉说衷肠,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感到舒畅,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安慰、开导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那种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都喜欢独自一人品尝的性格内向者,更要学会善于向人诉说衷肠,争取“一吐为快”。

3.效仿影视剧,大喊大叫

影视剧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景:一个忧郁或愤怒的人站在海边、山上大声喊叫,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受到不良情绪困扰时,也可以通过急促、强烈的、无拘无束的喊叫,将我们内心的积郁发泄出来。

4.理性宣泄法

理性宣泄主要指通过与理智而有主见的知心者或心理医生的讨论,或通过冷静后的自我反省,对引起情绪反应的原因、行为方式等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以端正认知或修正不合理的观念,评价情绪反应是否合理或适度,由此逐渐提高对不良刺激所致情绪反应的耐受性与自控能力,有助于今后遇到类似的情景刺激不再或少出现不当的情绪反应。

5.过犹不及,适度宣泄

尽管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不能过度。过犹不及说的便是这样的道理。

萧伯纳在年少时离开家乡来到了伦敦,他指望在伦敦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他先在一家电话公司找了个差事,后又到了报社,可是这里的日子并不好过。同事们挖苦、讽刺他,他只能默默地忍受,因为他不敢还击他们。幸好报社倒闭了,他又到另一家报社写音乐评论。这里的同事也排斥他,让他难受到了极点,但是他忍了下来。这家报社最后也关门了。为了生存,他又为一家药店写广告,挣的钱很少,老板又吝啬,为了省钱,老板又把他辞退了。

那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他被生活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社会的不满,那些糟糕的事不断地发生,他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和冷酷。

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他要把心中的苦闷全都发泄出来。他跑回家里,拿起一个锤子拼命地打石头,一下、两下……他浑身是汗,可还是不停下来,他要把他所有的不满当成一块石头,直到把那块石头砸成了粉末。他用力地砸着,最终却晕倒在地上。幸好房东过来看他,才把他摇醒,可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他就这样病倒了。生活本来就不如意,再加上生病,更是让他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几乎心力交瘁而死。

这启示我们,虽然每个人都有宣泄情绪的权利,但是过度的宣泄便会像萧伯纳这样残伤自己的身体。与其让自己处于更痛楚的境地,不如把握好分寸地宣泄完自己的不满情绪后,紧接着勇敢地面对现实或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释放不良情绪,对强身健体功德无量

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在宇宙中,时间和大小是虚无缥缈的,治疗疾病和治疗面疱,方法是完全一样的,差别只在我们的内心。如果你吸引到某种精神或肉体上的痛苦,那就在心中把它缩小到面疱的大小,抛开所有的负面情绪,然后专注在完美的健康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想摆脱疾病,你只需要释放掉负面的情绪,让身体原本的健康状态重新出现就好,方法就是这么简单。你的身体会治疗它自己。

科学研究亦表明,人体的心理状态与其自愈的潜能密切相关。

适当的积极情绪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整个神经系统的能力,进而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递质系统,分泌皮质激素与脑啡肽,极大地活跃体内的免疫系统,促进单核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围歼侵入的细菌、病毒和癌细胞,增强机体的康复能力,使各器官重新协调,建立新的代谢平衡机制。相反,终日悲观、忧伤、精神抑郁会使肾上腺素皮质酮分泌增加,这种激素进入血液后,可损害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人体的自愈能力,甚至还会引发正常细胞癌变,缩短主体的生命历程。

澳大利亚研究者为了仔细研究丧失亲人对人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身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他们曾跟踪研究了那些因事故或自然原因死亡者的配偶。他们给这些丧偶的人提供咨询,在这些人失去亲人后的几个星期内记录下他们免疫功能的变化。他们抽取这些人的血液样本,并拿这些人的血液样本和那些没有失去亲人的人的血液样本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那些丧偶者的免疫系统内的T细胞活动性比那些没有遭受丧偶之痛的人要低得多。

数年后,美国研究者又对那些妻子患了乳腺癌的男士进行研究。在他们的妻子死后,他们的淋巴细胞的敏感度下降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在他们妻子死后4~12个月,丧亲的痛苦缓解后,他们免疫系统的功能才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