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吸引力法则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6700000052

第52章 健康的法则:以精神疗法的康复力量驱逐疾病(3)

情绪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疾病无法在处于健康情绪状态的身体中存活。有调查发现,在遭遇强烈刺激、感情急剧波动后,短时间内死亡的170例中,59%死于个人不幸与巨大损失消息传来之后;34%死于面临危险或威胁的处境;7%死于暴喜之时。还有人观察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快、愈合得好。

1.不良情绪不等于消极情绪

曾有学者统计,因情绪不良而致病者占74%~76%。那么,什么是不良情绪呢?归结起来,不良情绪主要有两大类: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体验;过渡性的情绪体验。两者对个体都有严重的危害性,危害程度因人而异。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体验指在引起悲、忧、恐、惊、怒等消极情绪的因素消失后,个体仍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沉浸在消极的心理状态中,不能自拔;过渡性的情绪体验指心理体验过分强烈,超出了一定限度,如狂喜、过分激动等。

2.人们被不良情绪笼罩的原因

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为生活中的不利境遇所引起的;但也有一些是由于对事物的错误认识或产生了误解而引起的;还有一些是由于自身的责任和处理不当而产生的。对于后两种原因引起的不良情绪,通常只要冷静、理智地分析事情的发生原因、过程、性质和自己应负的责任及其后果,就能使自己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不良情绪就能较快消解。

不良情绪的滋长还与不良情绪的排他性引起思路的狭隘有关,即思路狭隘会加速不良情绪的滋长。所谓情绪的排他性就是指当某种不良情绪产生时,它会逐步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它所指引的方向去,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钻牛角尖”,不良情绪越强烈,人的思维状态就越有可能被卷入感情的漩涡中。比如忧愁者越往忧愁处想,就越会悲观失望;发怒者越想着发怒生气的事情,一味指责对方不是之处,就会更加怒不可遏。另外一些原因却被忽视了。因而不良情绪便会在这种狭隘的思路和对事物的片面认识下迅速滋长和蔓延。

释放不良情绪的六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按照吸引力法则,宇宙是个丰饶的杰作。当我们开放自己去感受宇宙的丰饶时,你会体验到惊奇、欣喜、愉悦与幸福,以及宇宙给你的所有美好事物——良好的健康、令人满意的财富和善良的本性。如果用不良情绪封闭自己,我们就会很容易感到不适、疼痛和痛苦,觉得每天都是难熬的一天。

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们要积极释放不良情绪。你不妨多吃一些香蕉。据德国营养心理学家帕德尔教授发现,香蕉含有一种能帮助人脑产生羟色氨的物质,它可减少不良激素的分泌,使人安宁,快活。除了吃香蕉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笑是最佳良方

这里有一段凯西·古德曼的自述:

一天,我被诊断出患了乳癌,不过我以强烈的信心,真的在内心深处相信我已经痊愈了。每天我都会说:“感谢我这么健健康康的。”一直持续不断地说:“感谢我已经好了。”我对待被确诊的乳癌,就好像身体从来没有沾过癌一般。我痊愈自己的方法之一,就是尽量多地看那些很爆笑的电影,一直笑个不停。我觉得自己的生命再也承受不起丝毫的压力,因为一个人在尝试自我治疗的时候,压力是最糟糕的事情。从被医生诊断出癌症到身体得以痊愈,前后大约花了三个月,期间并没有使用任何放射线或化学治疗。

这个振奋人心的自我康复故事,说明了感恩的愈疗力、接收的信心力,以及欢笑和喜悦消除体内疾病的治疗力。从很大程度上说,笑,是驱疾祛病的最佳良药。古语有云:“一笑治百病”。研究亦显示,笑的确能够提高人体内抗体的抗感染水平并且增强免疫细胞功能。

2.保持一颗平常心

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坎坷,生活困顿,经历过免职、罢官,甚至被人诬陷,尤其是那个时代却享有85岁高龄,和他无论何时,都保持乐观,心胸豁达的心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口开”,毁誉、贫富、讥讽、赞颂,对他来说都是无足挂齿的事情,对逆境总是微笑以对。他力主戒怒,认为怒非常伤身,晚年自号“龟堂”,意即自己要时时忍住愤怒,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要像陆游一样保持一颗平常心,避免过度的喜、怒、忧、思等。尤其对突如其来和难以抗拒的不良精神刺激,如天灾、人祸和亲人故去等,要冷静对待,善于解脱,节制过分思虑,学会自我安慰。

3.承认存在不良情绪

只有承认存在着不良情绪,才能清除不良情绪。现实生活中,那些的的确确被不良情绪缠绕却不肯承认的,大有人在。如有人失恋而痛苦至极,他人安慰他,希望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但他却往往不承认自己存在不良情绪。相反,他还认为自己遇到如此伤心的事情感到痛苦是完全应该的,故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清除,对健康极为不利。

4.聆听自己的情绪

一旦意识到自己产生不良情绪时,就应该静下心来“聆听”一下自己的情绪,深入体会自己正经历的感受是内疚、怨恨、害怕、惊讶、还是悲伤?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的情绪往往不是单一的,总会有好几种情绪掺杂在一起。所以你要仔细分辨出究竟哪种情绪占据主导地位,并留意自己当时的身体反应。

做好上述细节后,你需要进一步与情绪“对话”,使不良情绪得到化解。比如问自己:我该如何描述自己的情绪?到底是什么人或什么事让我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我的情绪与事实相符吗?这些情绪与过去的经历有关吗?我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绪吗?如果不允许,为什么?

5.经常说些感恩的话语

即使有最糟糕的事情发生,也要集中精力说一些感恩的话语。因为这些话语所传递给大脑的信息能对身体产生抚慰和镇静的作用。当你的情绪陷入到恐惧和极度的悲伤之中时,你应当尽力从内心深处找到感恩的心情,并时刻注意自己思想的变化,尽力保持情绪对身体状态的支持。

6.找出快乐的理由是摆脱忧愁的利器

如果你希望身体健康,就请注意自己向大脑中所灌输的思想。如果你想要一个全新的身体,那么请不要整日面目愁容或摆出一副苦瓜脸。

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要求一群实验者在星期日晚上,把未来7天所有烦恼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大型的“烦恼箱”。到了第三周的星期日,他在实验者面前打开这个箱子,逐一与成员核对每一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有九成烦恼并未真正发生。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那剩下的字条重新丢入纸箱中,等过了三个星期,再来寻找解决之道。结果到了那一天,他开箱后,发现那些烦恼也不再是烦恼了。

很多烦恼是自己找来的,这就是所谓的“自找麻烦”。据统计,一般人的忧虑有40%是属于现在,而92%的忧虑从未发生过,剩下的8%则是你能够轻易应付的。既然如此,又何必整日庸人自扰呢?既然大多数的烦恼都会在第二天早晨好很多,何不培养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把心头泛滥的烦恼、忧愁统统看作流过去的江水呢?不任凭自己沉溺忧愁,让自己把值得快乐的理由一一写下来,这样可以引导我们快速地从忧愁的迷宫中脱身。

以情胜情,愈疗因情绪失调引发的疾病

以情胜情,顾名思义,即以一种情感来战胜另外一种情感来克服不良情绪。以情胜情的基础是中医五行相克理论。人脑主管情绪的下丘脑和边缘叶中,存在着广泛的调节对立情绪的区域和机能。通过对情绪的相应刺激,可使心理恢复平衡,为人体自愈系统发挥功能提供基础,甚至还能治愈因情绪失调引发的各种疾病。

接下来,我们介绍几种以情胜情疗法并简要阐释一下以情胜情,克服不良情绪以及能治疗情伤疾病的机制。

1.愤怒疗法

有一郡守久病缠身,沉默寡言,抑郁寡欢,经华佗诊断后,认为应用心理疗法,使病人大怒,方可治好。于是华佗每日吃喝,并要了郡守很多金银财物,但未见给其诊病处方。郡守非常气愤,不久,华佗不辞而别,并留信骂他,郡守看后果然大怒,派人追杀华佗。仆人回禀未曾追上,郡守听后更加生气,吐出一些紫黑血块,而病情逐渐好转康复。事后,华佗告之,郡守久病血瘀,肝郁胃瘀,唯大怒可使其气畅而愈。怒则气上,气行则血行,瘀血随之而吐,病则向愈。其实华佗并未受纳金银,仆人也未追杀华佗。

该事例便是典型的以怒解忧法。愤怒原本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变化,但由于愤怒属于阳性的情绪变动,故可以起到忘思虑、解忧愁、消郁结、抑惊喜的作用,并且可引起一系列怒则气逆、怒则气上的生理效应,比如阳气升发、气机亢奋、营血奔驰等。所以,利用激怒的心理疗法,对思虑过度而气结、忧愁不解而意志消沉、惊恐太过而胆虚气怯等属于阴性的情志病变,以及阳气郁滞、气机阻塞、营血凝涩等躯体性病理改变有显著效果。

在古文中就有一则以怒胜思的事例。一女出嫁后,其夫外出经商20年未归,思夫心切而致不思饮食,困卧不动,如痴如呆,服药无效。朱丹溪诊后告诉其父,此为久思气结,单纯药物难以治愈,需情志疗法。嘱其父打了该女几个耳光,并大声责骂,该女被打后十分生气,嚎哭叫嚷,朱丹溪又给了她一些药物调理,即能进食,又嘱其父说丈夫来信,不久可归,该女渐愈,未再复发。

2.喜悦疗法

朱丹溪还曾遇到一青年秀才,婚后不久突然亡妻,故终日哭泣悲伤,终成疾病。求尽名医,用尽名药,久治无效。朱丹溪为其诊脉后说:“你有喜脉,看样子恐怕已有数月了。”秀才捧腹大笑,并说:“什么名医,男女不分,庸医也!”此后,每想起此事,就会自然发笑,假以时日,秀才食欲增加,心情开朗,病态消除。后来,朱丹溪告诉这位秀才自己运用的正是以喜胜悲疗法。

思则气结,而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喜可治忧。因此治疗一些因忧愁、思虑、悲哀等情绪活动所致的病变,可想办法让患者精神愉悦,或用积极的情绪促使其机体阴阳协调、气血和畅。另外,喜还能胜怒。

古文载:项关令之妻患病,饿而不能食,且大喊大叫,发怒骂人,久治无效。张子和叫项关令叫来两个妇女,涂脂抹粉,妆成戏子,表演作态。病人看后哈哈大笑。次日依然如此,并叫两个食欲好的妇女,在病人面前大吃大喝,并赞美食物的味道鲜美可口。病人情不自禁地要求尝一点。这样,怒气日减,饮食日增,不久就恢复了健康。

3.惊恐疗法

每个人都追求舒畅愉快,厌恶惊恐、忧愁,但是过喜则损害机体健康。“过喜则神惮,喜乐无极则伤脾,脾伤则狂。故喜伤心者,可以用恐吓的方法治疗。

吴敬梓在《儒林外史》载,清代有一名叫范进的书生因年迈中举,大喜伤心而发生癫狂之病。后来,他平时最惧怕的岳父胡屠夫打了他一巴掌,并狠骂:“该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那报录的话是哄骗你的!”结果范进昏倒,醒后癫狂病症消失。范进病发而“不治自愈”,便是其岳父无意中运用了以恐胜喜的疗法。

另外,“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故运用使病人惊惶之类的刺激方法,还可治疗某些忧虑症,由于惊则气乱,使气四散,从而解除因过度忧思而导致的气机郁结、闭塞。某些强迫症患者,有时也会因为受到惊惧、羞畏,注意力分散,而无意中解除其强迫症状。

4.悲哀疗法

某世代为农的农民之子李某考取了举人,其父大喜而大笑不止。不久,李某又考取了进士,做了大官,其父更乐,日夜笑个不停,10年不愈成为痼疾。李某请了一太医为父治病,太医派人告知其父说:“你儿子患病死了!”其父悲恸欲绝,哭了十几天后,大笑已停。这时,太医又派人告知其父说:“你儿子被一太医治好,起死回生了。”其父得知后,悲哀消失,原病也没有再犯。

这位太医治疗李某父亲的病症时,便运用了悲哀疗法。因为悲哀属于阴性的消极情绪,但这种悲哀的情绪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平息人的激动情绪,使人控制喜悦或忘却思虑。故悲哀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运用以情胜情疗法时,要注意情绪刺激的强度,即作为治疗的情绪刺激,一定要超过或压倒致病的情志因素方可有效,否则就达不到以情胜情的效果。以情胜情,可运用突然加强刺激的方法,也可运用持续不断地强化刺激的方法。由于以情胜情法消除心身疾病,因此也能治愈由心身疾患而引发的失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