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吸引力法则大全集(超值金版)
1466700000057

第57章 家庭的法则:发散吸引力与孩子一同成长(2)

而倾听孩子心声则可以体现父母对孩子内心、权利的尊重。在倾听的过程中,家长的尊重自然会无形地传递给孩子,这样就让孩子在倾吐心声的同时学会了选择、尊重、理解,有利于增进亲子关系,赢得孩子对家长的好感。

如何使你的倾听更有效

在上一节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为人父母者做到同理倾听孩子的心声非常重要。家长俯下身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可以与孩子的心灵进行最亲密的接触,进而成为孩子心中最开明的父母。如果你是一位“不耐心倾听”的人,那么,你必须做出改变。否则,你会后悔终生。下面是关于倾听的小建议,如此操作将使你的倾听更有效。

1.理解是倾听的必修课

理解孩子,是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没有理解,你将无法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妨尝试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倾听孩子的声音,你将会发觉一切是那么的豁然开朗。

10岁的路易·波恩最近总是闹脾气,凡事喜欢拗着来,这在父母看来真是有点莫名其妙。以前的路易·波恩是多么懂事、听话啊,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的爸爸妈妈开始感到头疼,有时甚至觉得自己生了一个“怪胎”。

妈妈使出最大的耐心跟路易·波恩讲道理,可路易·波恩就是直摇头,根本不把妈妈的话当一回事。

“路易·波恩,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没事的时候不要去爬山,那样很危险!”

“路易·波恩,你应该像以前一样听话。”

“路易·波恩……”

妈妈讲了一大堆话,可路易·波恩呢,根本就没有听。

一天,路易·波恩又不听话了,本来按照爸爸妈妈的计划,应该去野外郊游。可小路易·波恩就是不去,怎么拽他都不去。妈妈生气地大声训斥:“你想干什么?你说啊!”路易·波恩小声地回答说:“我想去欢乐谷,我喜欢那里。”爸爸说:“嗯,不错啊,欢乐谷也不错。路易·波恩,你的主意好得很,欢乐谷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小路易·波恩的想法终于得到了爸爸的支持,路易·波恩高兴地跳了起来,他赶紧跑进屋里收拾自己的东西……整整一天,小路易·波恩都没有闹过一点脾气。

为什么当他的父亲说到要带路易·波恩去欢乐谷时,路易·波恩就听话了呢?他们仔细回想了今天所发生的事,终于明白小路易·波恩已经“长大”了,他开始有自己的主意了,他再也不是过去那个任人摆布的小家伙了。

此后,他们开始尝试倾听小路易·波恩的想法,尝试理解小路易·波恩各种举动背后所蕴藏的含义。果然,小路易·波恩再也不像他们以前所想的那样不可理喻了。

2.耐心倾听,与孩子共鸣

孩子的内心其实是特别敏感的,当他们和父母沟通时,渴望父母与自己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否则便会认为父母不懂得了解他们。

当孩子遇到烦恼和困难时,最需要的是有人能了解,有人能倾听,有人能给予情感的接纳和支持,而不是需要他人太快、太早地提供意见,也不仅仅需要一味地安抚、宽慰。安慰的做法有如封住冒气的瓶塞,让人的心灵有不被了解、不被关心的压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父母面对孩子的烦恼最常见的处理方式便是安慰、劝导、解释等,自然结果往往徒劳无功,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便是没有同理倾听孩子的心声,没有同理理解孩子的感觉。

父母积极倾听的同时,一定要以关爱与同理心来听,也就是要和孩子产生共鸣,因为我们在说话时都希望别人明白自己的感觉如何。毕业于美国奥勒冈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的钟思嘉学者如是说,并把“停、看、听”作为三部曲来谱写亲子沟通的乐章,还举例对此加以阐述:

孩子放学回到家,向你报告一件事:“我今天在学校被老师处罚……”身为父母的你会采取以下何种反应?

第一种反应:“为什么?是不是你不乖?”

第二种反应:“我现在很忙,等一下再说。”

第三种反应:“好了,不要难过,下次改进就是了。”

第四种反应:“看你的样子很伤心,愿不愿意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以上几种反应,第四种才是同理心的倾听。通常,情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父母应运用“停、看、听”三部曲,来完成良好亲子沟通的乐章。

“停”是暂时放下正在做的事情,注视对方,给孩子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看”是仔细观察孩子的脸部表情、说话的声调和语气、手势和其他肢体动作等非语言的行为。

“听”是专心倾听孩子说什么,同时以简短的语句,如“你觉得老师不公平”、“你很生气自己被冤枉”等,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反映和引导出来。

也许孩子的行为确实有不对之处,不要急于批评和纠正。倾听反映之后,试着去接纳孩子,如“我了解……”“我体会到……”别担心孩子会误解你的意思,因为点头不表示赞同,接纳也不表示违反自己的立场。等孩子倾吐心声、情绪较平稳后,以柔和坚定的态度和孩子商讨解决之道,如“有什么方法不再被处罚?”“以后如何改进?”等,激励孩子思考,帮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成长。

3.在倾听的同时尊重孩子的意见

一个小女孩儿,长相漂亮、身材苗条,而且特别喜欢舞蹈,业余时间参加了舞蹈班。经常在家中对着镜子练习,还收集了很多杨丽萍的艺术照片和演出照片。但是做父母的坚决反对孩子的兴趣,在他们看来,舞蹈出名的机会太小,而且要吃很多苦,还不如把学习搞好上一个好大学实惠。于是,他们在校外给孩子报英语班、数学班,还不辞辛苦每天接送。孩子不感兴趣,为逃避上课经常撒谎,放学不回家,结果一个学期结束什么也没学会,这对夫妻十分伤心。

其实,家长要是真的关心孩子的未来和发展,就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对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只要不涉及到原则问题,就不要过多地进行干涉。让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配合以因势利导,促进其发展。父母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主观地为孩子设计好一切,强迫他们去做,这样只会压抑孩子的兴趣,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要在倾听的同时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校外兴趣班,上或不上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只要孩子说得有理,就要采纳。如果那个女孩儿的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她学舞蹈,孩子感兴趣,没有家长陪着,她也会尽力的,因为兴趣是成功的动力。

这是一位母亲的教子记录:

“三年前,女儿中考,这对她来说,也是人生的一道关口。当她的同学都在计划着如何考一所重点高中时,她来和我商量。她说,自己喜欢美术,想考艺术类的院校。女儿从小喜欢画画儿,一年级时曾办过一个画展,但上学后,就再也没有工夫画画儿。她不喜欢数理化,穷于应付,效果也不好。女儿表示说,如果高中的学习能和自己的兴趣和志愿相结合,她会很快乐。我支持了女儿的选择,并帮助她准备应考。女儿如愿以偿,考进了美术学校。尽管有些朋友认为我的想法有问题:竟然不让女儿读高中!但我不认为这是错的,这是我们母女达成共识后的选择。而且我发现她现在的学习是全身心投入的。”最后,这位开明的母亲说:“看女儿快乐地学习、生活,我也同样快乐。”

这位倾听孩子心声、支持孩子上艺术院校的母亲十分推崇的一句话就是“多年母女成姊妹”,虽然这有悖中国的传统。在很多老人的观念中,父子、母女的关系,应该是一种从属的关系,一种上下级的关系,一种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也许不能说这些看法都错,但是父母与子女间的民主和平等更重要,因为这是倾听的前提。

4.从孩子的言语中及时捕捉孩子的情绪

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还包括父母要善于从孩子的言语中快速、敏感地捕捉到孩子的消极情绪,并对孩子的这种消极情绪及时地加以引导,使之朝着积极健康的情绪发展方向前进和成长。

玛丽亚和6岁的儿子在湖边玩球,儿子的一记远射让球掉进了湖里。“嗨!”儿子叹了口气说:“老天总是和我过不去!真是扫兴啊!”玛丽亚意识到对于6岁的儿子来说,这可不是好情况。于是,她用快活的声音说:“瞧,老天从来没有和我们过不去,它想要我们用一种新的方式开始这场游戏啊!”

于是,母亲脱掉鞋子,踩着水花去捡球,做母亲的故意把水花踏得啪啪响,儿子乐颠颠地跑来和母亲一起去捡球,把水花一样踏得啪啪响。“这样不是比刚才还好玩儿?”玛丽亚问。见到儿子表示肯定,母亲又说:“如果刚才我们的球掉到井里的话,那又该怎么办呢?掉到荆棘丛里面呢?没有人喜欢你的牢骚,妈妈和上帝都一样……可是有一点你要记住噢,宝贝儿,如果没有大人在你的身边,一个人在湖边或者井边就很危险了,尤其是现在,虽然你会游泳,但是你的气力还不够!听见了吗,我的宝贝儿子?”

5.做出专心倾听的姿态

倾听的时候不可居高临下,而应该低下身来,与孩子平视。

身体微微向前倾,眼睛温和地看着孩子,表现出对孩子说话很感兴趣。

不要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随手翻看着书,或边听边做其他的事情。这些举动都会对交流造成障碍。

6.灵活运用表情变化

在倾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要保持微笑,并时不时地做出惊讶的表情。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渴望看到父母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样子。这样会让他们有成就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

7.有技巧地进行语言表达

在倾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棒了!”“真是这样吗?”“咱们的想法一样!”“你的想法不错,接着说!”“我不太敢相信!”等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倾听兴趣。再有,要及时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不要总是逐字逐句地重复孩子所说的话,应该使用相似的语言表达同样的意思,并通过总结孩子所讲的内容,用语言对他所说、所想、所感的事情作出反应。

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孩子在讲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父母说:“我早就知道了。”如果你这样对孩子,就是对孩子缺少尊重。孩子才说两句,你就不耐烦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吗干吗去吧,谁有工夫听你胡扯这些!”孩子听到这些话语,情绪会非常失落。长此以往,孩子将会向你关闭心扉,甚至变得自卑、自闭起来。

积极回应孩子快乐情绪的表达

孩子,尤其内向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他们从心理和情感上都无一例外地迫切需要得到他人特别是父母的认同和赞扬。当他们的期望化作泡影时,心灵便会产生创伤,久而久之,便会对其性格的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因此,当他们为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情感到欣喜和愉悦时,即便是内向的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表露出这种快乐情绪。这种情况下,明智的父母应该积极回应孩子的快乐情绪,以便增强孩子的喜悦感,增加孩子做事的自信,并为日后孩子勇于、乐于向父母表达情绪奠定基础。否则给孩子带来的将会是毁灭性的灾害。

下面内容是塞德尔兹向他的好朋友哈塞先生讲的事例:

我的同事,心理学教授罗塞尔先生曾经做过这样一件极为愚蠢的事。他有三个孩子,这位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学者,居然采取了荒唐的教育方法使自己的儿子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不幸。

罗塞尔教授的大儿子吉姆,从他刚刚落地时起,就一直表现出超出常人的才华。

吉姆3岁时就会阅读和书写了,这一点他和小塞德尔兹几乎一样。假如他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教育,他的成就绝不会低于小塞德尔兹。

然而这个孩子的不幸就是由他的才华引起的,吉姆不但有才华,还是一个开朗的孩子,常常把自己的快乐与他人分享。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他的这种快乐性格却引起了父亲的不满。因为吉姆的父亲罗塞尔先生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也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应该谦虚、稳重,不要总是自以为是。

“吉姆,你又在嚷什么?”当吉姆正在高声欢笑时,罗塞尔先生问道。“爸爸,我又读完了一本书。”吉姆高兴地向父亲汇报。

“读完一本书是很平常的事,又何况每一本书都是有趣的:你用不着那么高兴。”罗塞尔先生说道。

“可是,这本书的确太令我高兴了。还有,我居然能把这么难懂的书读完,真是感到兴奋。”吉姆说道,似乎正在等待着父亲对他的肯定。

可能是吉姆的性格与他不同,也可能是他认为受到了儿子的干扰,罗塞尔先生突然发怒起来:“你吵吵嚷嚷的干什么?你认为只有你才有这个本事吗?我看你就是个骄傲自大的孩子。你在等待我的表扬吗?告诉你,我永远不会表扬你。”

“爸爸,我做错了什么?”受到责骂的吉姆委屈地说道。“当然,你没做错什么。但我警告你,不要成天叽叽喳喳的,真是让人烦透了。”罗塞尔先生继续训斥儿子:“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我郑重地告诉你,你什么都不是。我以后永远也不想听到你的那种赞扬自己的声音了,你是个笨蛋,你是在自欺欺人。”

罗塞尔先生说完“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站在门外的吉姆伤心地哭了起来,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样。他本想和父亲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快乐,还想向父亲请教一些他不明白的东西。可是现在,他突然发现父亲并不喜欢他这样。

突然之间,他的那种良好的心态消失得无影无踪。一种极坏的感觉涌上了心头,他的快乐和自信被另外一种东西所取代:我是个很糟糕的孩子。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看到吉姆脸上的笑容,他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这个原本极有才华的孩子最终却一事无成。

这个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是:孩子,尤其是幼小的孩子最关心的是能得到父母的爱。因而小孩子做事的意愿,尤其是继续做事的精神,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父母对之进行鼓励性的回应和赞赏。一旦父母对孩子表达出的快乐情绪采取冷漠、训斥的态度,孩子的心里便会衡量:“这样做是不对的”“我是个很差的孩子”等,极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赫各洛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将儿童分成四组:统制类、赞赏类、斥责类和忽视类。要他们连续做五天的加法演算。第一天的平均分数各组大致相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赞赏类的成绩不断进步,其他类组成绩则逐渐落后。

赫各洛克认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赞赏类的孩子认为“父母对我们寄予了厚望”,所以努力的欲望愈高。因而,对孩子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点滴进步,做父母的都应加以肯定。“你做得很好!”如果怕孩子滋生得意忘形,骄傲自满的不良情绪,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向你说考试成绩得了满分时,还可以再加上一句:“这次你考得很好。你应该不断努力,那么就可以每次都得满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