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1471600000072

第72章 随笔名句——妙句偶得(2)

【译文】“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是对天下事物的美称。文章这类东西,和其他事物相比,更要加倍地求异创新。

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出自《闲情偶寄·贵显浅》)

【译文】诗歌的语言,讲究典雅庄重而鄙薄粗俗,讲究含蓄而忌讳直露其意。戏曲却不同,他的语言来自街谈巷议,叙事要平铺直说,简单明白。

“机趣”二字,填词家必不可少。机者,传奇之精神,趣者,传奇之风致。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出自《闲情偶寄·重机趣》)

【译文】“机趣”是剧作家不能缺少的。机,就是剧作的精神;趣,便是剧作的风致。

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迭用人名,直书成句。其所以致病之由亦有三:借典核以明博雅,假脂粉以见风姿,取现成以免思索。(出自《闲情偶寄·忌填塞》)

【译文】填塞的弊病表现在三个方面:大量引用典故;重叠使用人名;直接抄录古书上的语句。导致这种毛病的原因也有三点:借典故来显示自己的渊博;借脂粉来表现风姿,借用现成的文字以免于思考。

情事新奇百出,文章变化无穷,总不出谱内刊成之定格。是束缚文人而使有才不得自展者,曲谱是也;私厚词人而使有才得以独展者,亦曲谱是也。(出自《闲情偶寄·忌填塞》)

【译文】情节新奇百出,文章变化无穷,却要受到曲谱定格的束缚。束缚文人使其不能尽展才华的,是曲谱;和词人交好使其独展所有才学的,也是曲谱。

文字之最豪宕,最风雅,作之最健人脾胃者,莫过填词一种。(出自《闲情偶寄·语求肖似》)

【译文】写起来最豪放、最风雅、最合人性情的文章,大概就是戏曲了。

水穷山尽之处,偏宜突起波澜,或先惊而后喜,或始疑而终信,或喜极信极而反致惊疑,务使一折之中,七情俱备,始为到底不懈之笔,愈远愈大之才,所谓有团圆之趣者也。(出自《闲情偶寄·大收煞》)

【译文】在山穷水尽的地方,最宜突然掀起波澜,或是先惊后喜,或是先疑后信,或是先欢喜到极点、相信到极点,随后却导致惊疑。一定要使这一折戏中具备各种感情的变化,这才是到底不懈、越远越大的才学,才有真正的团圆之趣。

有终日唱此曲,终年唱此曲,甚至一生唱此曲,而不知此曲所言何事,所指何人,口唱而心不唱,口中有曲而面上身上无曲,此所谓无情,与蒙童背书,同一勉强而非自然者也。(出自《闲情偶寄·解明曲意》)

【译文】有的人一天到晚唱一支曲子,一年到头唱一支曲子,却从来不知道这支曲子说的是什么事,讲的是什么人,嘴上唱而没有用心来体会。嘴里唱这支曲子,但面容上体态上没有与之配合,这就是常说的无情的曲子。这和学童背书一样勉强,绝不是自然而然从内心唱出来的。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出自《闲情偶寄·芙蕖》)

【译文】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出自《闲情偶寄·芙蕖》)

【译文】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闲情逸致与情趣。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出自《闲情偶寄·芙蕖》)

【译文】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出自《闲情偶寄·芙蕖》)

【译文】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有比它还大的吗?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的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出自《围炉夜话·第一则》)

【译文】人人都羡慕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可是,就算一生都享尽饱暖,而精神却昏昧怠惰,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忍受饥寒是人们所不乐意的;可是,饥寒却能策励志气、抖擞精神、强健骨气,如此才能担当重任。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出自《围炉夜话·第四则》)

【译文】富贵容易招来祸患,一定要诚恳宽厚地待人,谦逊恭敬地自处,才不致发生灾难。人一生福禄都有定数,一定要节用俭省,才能长久延续。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寡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出自《围炉夜话·第四则》)

【译文】遇到突发的事情,一定要仔细地思考,慎重地处理,以免事后反悔。家中不幸起了争端,必须尽量忍让,委曲求全,不使过去的情感遭受破坏。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出自《围炉夜话·第六则》)

【译文】只责备自己,不责备别人,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是做事失败的主要原因。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出自《围炉夜话·第十六则》)

【译文】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别人不方便。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因为学问是自己的,别人不能代替。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出自《围炉夜话·第十六则》)

【译文】在愁闷烦恼中,要有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心情才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在昏暗环境里,要保有光明的心境,内心才能像青天白日般明亮无染。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出自《围炉夜话·第十六则》)

【译文】怀中常抱着仁孝之心,那么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不会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一个人心中一旦起了淫恶之念,那么平常很不愿做的事,也不难作出来;所以,淫是一切罪恶行径的开始。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渐矣。(出自《围炉夜话·第十七则》)

【译文】常想到有些人的环境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运也不如自己,就应该知足。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自己高尚,某人的学问也比自己渊博,就应该惭愧。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古人已往之得失,且不必论,但须论己。(出自《围炉夜话·第二十一则》)

【译文】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对是错,还不能确实知道,哪还希望知道他人的对错呢?古人过去所做之事是得是失,暂且不要评论,重要的是先要明白自己的得失。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出自《围炉夜话·第二十三则》)

【译文】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人不可没有信用。一个“恕”字,是与别人交往的重要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因此不会作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于己于人皆为有益,所以值得终生奉行。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饰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出自《围炉夜话·第二十三则》)

【译文】一句话就可以招来大祸,所以古人言谈十分谨慎,以免招来杀身毁家之灾。一件错事足以使一生清白受到玷污,所以古人守身如玉,惟恐做错事而使自己终身抱憾。

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子贡之无谄,子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出自《围炉夜话·第二十五则》)

【译文】遇到有人冒犯,颜渊不与人计较,孟子则自我反省,这是君子遭横逆时的自处之道。贫贱时,子贡不去阿谀富者,子思则依然弹琴自娱,这是君子处贫穷中的自守之法。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只行一敬字,便事事皆整。(出自《围炉夜话·第二十六则》)

【译文】行善的方法是无穷尽的,只要能讲一个“让”字,人人都可以做到。处世的道理何止千万,只要做到一个“敬”字,就能使诸事规范起来。

菜根谭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邃,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无事常如有事,提防终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镇定方可以销局中之危。(出自《菜根谭·第三章》)

【译文】无事经常如有事一样注意提防,最终可以平息突然发生的灾变;有事经常如无事一样镇定,方可以消除自己面临的危难。

天地尚无停息,日月且有盈亏,况区区人世,能事事圆满?(出自《菜根谭·第六章》)

【译文】自然界没有圆满的事物,社会上没有圆满的事情。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出自《菜根谭·第七章》)

【译文】做事要替他人着想,留有余地。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出自《菜根谭·第七章》)

【译文】责备别人的过错不可过于严厉,要顾及到对方是否能承受。教诲别人行善不可期望太高,要顾及对方是否能做到。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情怡性;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出自《菜根谭·第七章》)

【译文】尽心尽力做事本是一种好的品德,但如果过分认真而致心力憔悴,就会使精神得不到调剂而丧失生活乐趣;把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本是一种高尚情操,但如过分清心寡欲,就对社会人生少有贡献。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出自《菜根谭·第七章》)

【译文】人情冷暖变化无常,人生道路崎岖不平。因此当你遇到走不通的路时,必须明白退一步的做人之法;当你事业一帆风顺时,要有礼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出自《菜根谭·第七章》)

【译文】要制服外在的邪恶,必先制伏自己内心的邪恶;自心的邪恶降服之后自然安稳不动,那么一切外在的邪恶自然不起作用。要控制外来的横逆之事,必先控制自己浮动的情绪;自己的情绪控制以后自然不会心浮气躁,那么外来的横逆之事自然不能侵入。

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出自《菜根谭·第七章》)

【译文】虽隐居林泉,不做官从政,却要怀有兴邦治国的抱负和政治才能。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出自《菜根谭·第八章》)

【译文】肝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见;肾染上疾病,耳朵就听不清。病虽生在看不见的内脏,但症状却发作于能见的地方。所以君子要想表面没有过错,必须从看不见的细微处下慎独工夫。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出自《菜根谭·第八章》)

【译文】谋求策划未成功的事业,不如保住已成功的事业;后悔过去的过失,不如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错误。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型范。(出自《菜根谭·第九章》)

【译文】如果家人犯了什么过错,不可随便大发脾气,更不可以冷漠的态度置之不理。如果所犯过错不好直说,就借其他事情暗示以使之改正;如果无法立刻使他悔悟,就耐心等待时机再殷殷劝告。因为谆谆善诱,就像春风一般能消除冰天雪地的冬寒,就像暖流一般能融化冻如石块的严冰。充满和气的家庭才是模范家庭。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中,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出自《菜根谭·第十章》)

【译文】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那周围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针灸医药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你敦品励行,把一切毛病治好。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无忧无虑的顺境中,那就等于在你面前摆满了刀枪利器,在不知不觉中使你的身心受到伤害,走向失败之途。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出自《菜根谭·第十章》)

【译文】不要轻易责难他人所犯的小过;也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生活中的隐私;更不要对他人以往的错处耿耿于怀。这三大做人的原则,不但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可以避免意外的灾祸。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出自《菜根谭·第十章》)

【译文】用人要宽厚,而不可太刻薄;如果太刻薄,即使想为你效力的人也会设法离去。交友要选择,而不可太泛滥,太泛滥那些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设法接近。

事稍拂逆,便思不知我的人,则怨尤自清。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出自《菜根谭·第十章》)

【译文】事业不顺而身处逆境时,就应想想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这样就不会怨天尤人了。事业如意而精神松懈时,就应想想那些比自己更强的人,这样就自然振奋起来。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出自《菜根谭·第十章》)

【译文】不要在高兴时,不加考虑,随便对人许诺;不要在醉酒时,不加控制,与人产生嫌隙,不要在疲劳时,放任疏懒,做事要有始无终。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如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出自《菜根谭·第十章》)

【译文】当性欲烈火般燃烧时,只要想一想生病的痛苦情形,欲火立刻变成一堆冷灰。当功名利禄蜂蜜般甘美时,只要想一想走向死地的情景,名利就会味同嚼蜡。所以一个人要经常想到疾病和死亡,也可以消除罪恶之念而增长德业之心。

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出自《菜根谭·第十章》)

【译文】显露出来的坏事危害较小,隐藏着的坏事危害最深。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出自《菜根谭·第十章》)

【译文】谨慎,在德行修养上,要在极细至微的事情上做起。给予别人好处,务必给予不能报答的人。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出自《菜根谭·第一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