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想,我能,我成功:心态积极成功不是梦
1472300000005

第5章 下层人依靠体力与技能

做机器都能做的事,单纯出卖体力和技能当然只能在下层挣扎。

时常看到报道,某地工人被拖欠工资;街头不时有出卖劳力的人走过。我们不讨论劳动的高低贵贱,劳动无分贵贱。

但我们着眼于这些区别:有人轻松地工作却能得到不菲的报酬;有人整日地劳作却难以供自己孩子读书。

原因何在?

我们看到:下层人往往依靠体力和简单的技能获取薪水,而上层人却是依靠想法,依靠创新去博取回报。

单纯地出卖体力和技能当然只能在下层挣扎,但若带着目的,不懈地坚持却也可以看到明媚的阳光。

有限的青春,有限的体力

依赖体力与技能的危险在于,都只能卖体力干苦活。

体力是青春的附属物,没有青春时体力也就跟着离去。而仅仅依靠体力去工作,往往其报酬仅能维持简单的生活需要而没有盈余。于是在年老时贫苦不堪。

在某市西区的西街煤厂张华路门市部,有15个运煤工,每天,他们蹬着三轮车穿过大街小巷,为半个西区的居民送去温暖。在不少人眼里,他们只是卑微的运煤工,一些居民的百般刁难甚至打骂,让这些汉子们很痛心。在煤价增长的同时,他们运一车煤平均三块钱的工资待遇十年不变。

他们大多是城市周边的农民,每年入冬时节,来到市内做运煤工,用劳力赚些辛苦钱。早上8点开工,但运煤工一般都早来半小时。黑漆漆的墙边到处堆满了蜂窝煤,造煤机器的轰鸣声响个不停。曹军熟练地将六块煤摞成两列放到板车上,直到板车装满400块煤。他甩了甩胳膊,用还算干净的手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又用黑漆漆的手指擦着发痒的鼻子,鼻子下就长出了小黑胡子。

蹬上三轮车,千斤重的煤车慢慢挪出煤厂,曹军和其他工友们开始上路了。在城市繁华的大街,运煤工们没有时间左顾右盼,一点点小的坡度就得让他们鼓着腮帮、低着头鼓足了劲站着蹬。

“远的话一天送六趟,近的可以多拉几趟。运煤工的工资只算运费,按照每车费用的35%提成,平均下来每车能挣上3块钱,每天有7元补助,除去饭钱,一个月就只剩六七百。今年煤价从去年的4毛8涨到了7毛,可运煤工们的工资已经近十年没什么变化了。”

煤厂有两个蜂窝煤炉,运煤工轮流做饭,很多人煮一锅白菜或土豆当做晚餐,有时嘴馋了便几个人搭伙煮一锅鸡腿,然后拿到隔壁小店喝点啤酒白酒什么的,花费小一些。

已经在这个煤厂干了6年的赵天带着伤辞职回家休养了。因为在送煤过程中没理会对方的额外要求,老赵被对方叫来的3个人一起围殴,眼睛被打伤,视力受损,住了20多天的医院。

西街煤厂张华路门市部的李经理说,按煤厂的规定,运煤工只需将煤送到院子里就行了,不用进门进棚,但是居民们经常有额外的要求。尽管工作又脏又累,但他们并不在乎,只是每当遇到刁蛮的主顾或是受到侮辱,这些靠力气吃饭的男子汉们真的很难过。

每天下午5点下班后,回到地下宿舍的头一件事就是去澡堂。洗澡,恐怕是他们一天中最干净轻松的时刻,一天的疲惫一冲而散,那时的他们有说有笑,表情最轻松舒适。没有了黑手、没有了黑脸,劳累一天后从澡堂走出的运煤工们,才现出了他们的真面目。

53岁的王海是这里工龄最长的一个,刀刻般的皱纹被染成了一道道的黑线。张华路门市部刚开始有近30个运煤工,慢慢地只有15个了,工龄在7到22年。工作太辛苦了,又累报酬又低,好多人不愿意干了,李经理说,真的很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运煤工人,他们真的很不容易。

运煤工人的辛劳不一定能换来富足的生活,因为他们的劳动是最低层次的劳作,其产生的价值是无法与另外一些劳作相比较的。

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给160元人民币,折合20美元。

这位柿农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了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地和树上的人拉着家常。在一边的美国人觉得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来。接着又拍了他们贮存柿子的过程。

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钱的柿农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他们买这些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柿子还是请他自己留着。

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农心里想。于是他很生气地说:我的柿子很棒呢,质量好得很,你们没理由瞧不起它们。美国人耸耸肩,摊开双手笑了。他们就让翻译耐心地跟他解释,说他们丝毫没有瞧不起他这些柿子的意思。

翻译解释了半天,柿农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同意让他们走。但他却在背后摇摇头感叹说: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地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纪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

那位柿农不知道,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他们的那种独特有趣的采摘、贮存柿子的生产生活方式。

那位柿农不知道,一个柿子在市场上只能卖一次,但如果将柿子制成“信息产品”一个柿子就可以卖一千次一万次甚至千千万万次。

那位柿农很地道,很质朴,很可爱,但他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就断定别人是傻瓜,他的可爱也就大打折扣了。

柿农辛勤浇水施肥,摘芽除虫。所换得的只是蝇头小利。更大的利益往往在这些体力劳作的背后呀。

不思索的人生难有灿烂的阳光

低层的人将每一天的时间投入到辛勤的劳作中,任劳任怨,为生活奔波。他们很少有人会停下匆匆的脚步思考。殊不知,体力的劳作终究只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这样的天空也只是阴雨蒙蒙,难见阳光。要在自己的天空里寻找到灿烂的阳光,需要思索,考量自己的处境,设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大家都知道牛仔裤的发明人是美国的李维斯。当初他跟着一大批人去西部淘金,途中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许多人感到愤怒,但李维斯却说“棒极了!他设法租了一条船给想过河的人摆渡,结果赚了不少钱。不久摆渡的生意被人抢走了,李维斯又说“棒极了!因为采矿出汗很多饮用水很紧张,于是别人采矿他卖水,又赚了不少钱。后来卖水的生意又被抢走了,李维斯又说“棒极了”因为采矿时工人跪在地上,裤子的膝盖部分特别容易磨破,而矿区里却有许多被人掉弃的帆布帐篷,李维斯就把这些旧帐篷收集起来洗干净,做成裤子销量很好,牛仔裤”就是这样诞生的。李维斯将问题当做机会,最终实现了致富梦想。

后来的淘金人没有多少是发家致富的,后来的卖水人不多发财的,后来的卖牛仔裤的没有很多卖出名堂来的。简单地不假思索地重复前人的工作,如何能比别人胜过一筹?

李维斯则没有简单地重复,通过思考,他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事事比别人领先一步,这是他成为上层人士的主要原因呀。

人与人的差距,更多体现在思想方法上,虽然初始时就那么一点点,但日积月累就越拉越大,所以发现差距及时总结,方能迎头赶上。人要善于观察、学习、思考和总结,仅仅靠一味地苦干奋斗,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结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明天仍旧重复昨天和今天的故事。成功的规则未必那么明显,需要很高的悟性与洞察力,面对差距和挑战,及时调整心态,增强自己的独立思考、多谋善断、随机应变的能力。

同样都是石匠,同样在雕塑石像,如果你问他们:你在这里做什么?他们中的一个人可能就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凿石头,凿完这个我就可以回家了。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个字就是“累”

另一个人可能会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雕像。这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但是酬劳很高。毕竟我有太太和四个孩子,他们需要温饱。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负担,在他嘴里经常吐出的一句话就是“养家糊口”

第三个人可能会放下锤子,骄傲地指着石雕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做一件艺术品。这种人永远以工作为荣,工作为乐,在他嘴里最常吐出的一句话是“这个工作很有意义”

天堂与地狱都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赋予工作意义,不论工作大小,你都会感到快乐,自我设定的成绩不论高低,都会使人对工作产生乐趣。如果你不喜欢做的话,任何简单的事都会变得困难、无趣,当你叫喊着这个工作很累人时,即使你不卖力气,你也会感到精疲力竭,反之就大不相同。事情就是这样。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负担,人生就是地狱。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

简单的体力劳动的重复难以有大成就

刚才我们说了简单的体力劳动的重复难以完成从低层向更高层次的蜕变。但,如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带有明确的目的并为之坚持不懈,那么工作就是一份事业而非简单地重复劳作了。带有目的的重复可以成就不凡的业绩。

在荷兰,有一个刚初中毕业的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又太年轻,他得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他们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大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

万?列文虎克为其简单的重复工作中赋予了更多的内容。从对复合镜片的精密的不懈追求中,他完成了从门卫到科学家的蜕变。这种蜕变的原因是什么?在简单中寻找乐趣,在重复中寻找精密,于是在平凡中找到了不平凡。

明朝万历年间,中国北方的女真为患。皇帝为了要抗御强敌,决心整修万里长城。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却早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关”的题字中的“一”字,已经脱落多时。万历皇帝募集各地书法名家,希望恢复山海关的本来面貌。各地名士闻讯,纷纷前来挥毫,但是依旧没有一人的字能够表达天下第一关的原味。皇帝于是再下诏告,只要能够被选中,就能够获得最大的重赏。经过严格的筛选,最后中选的,竟是山海关旁一家客栈的店小二,真是跌破大家的眼镜。

在题字当天,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官家也早就备妥了笔墨纸砚,等后店小二前来挥毫。只见主角抬头看着山海关的牌楼,舍弃了狼豪大笔不用,拿起一块抹布往砚台里一沾,大喝一声:一”十分干净利落,立刻出现绝妙的一字。旁观者莫不给予惊叹的掌声。有人好奇地问他为何能够如此成功的秘诀。他被问之后,久久无法回答。后来勉强答道:其实,我想不出有什么秘诀,我只是在这里当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每当我在擦桌子时,我就望着牌楼上的“一”字,一挥一擦就这样而已。

原来这位店小二,他的工作地点,正好面对山海关的城门,每当他弯下腰,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污之际,刚好这个视角,正对准“天下第一关”的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数十年如一日,久而久之,就熟能生巧、巧而精通,这就是他能够把这个“一”字临摹到炉火纯青,惟妙惟肖的原因。

其实,这个有趣的故事,正是反映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练习造就完美,熟练才能精通。举凡一些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的顶尖人士,尽管这些顶尖人物优点不一而足,成就也在不同领域开花结果。他们却都有一个共通也是最基本的特点:热忱、专注与精通。因为热忱,所以能够投入强大的动力与能量;因为专注,才能心无旁骛勇往直前;也更因为热忱与专注,才能达到专业与精通的境界。

有两个和尚住在隔壁,所谓隔壁就是隔壁那座山,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为了好朋友。

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意。

哪知道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是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终于受不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过去拜访他,看看能帮上什么忙。

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了左边这座山的庙,看到他的老友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吗?

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说:来来来,我带你去看。于是他带着右边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在简单的生活中,两个和尚选择了不同的生活。左边山的和尚用五年的时间挖了一口井,其他功课也没有落下。简单地挖井,一铲一铲可能不见效果。当井水出来的时候,生命仿佛就不同了。境界也到了另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