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想,我能,我成功:心态积极成功不是梦
1472300000006

第6章 中层人凭借学历与知识

学历和知识只是完善自己的工具,依赖它们就会埋没自己

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倘若以为有知识就能赢得一切,甚至以为学历就是一切,那这样的想法实在太天真了。知识、经验、冲劲等等素质都是成功需备的因素,仅有知识往往并不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排名全球500强之首的美国零售帝国沃尔玛,被管理界公认为最具文化特色的公司之一。《财富》杂志评价它“通过培训方面花大钱和提升内部员工而赢得雇员的忠诚和热情。管理人员中有60%的人是从小工做起的。在沃尔玛,很多员工都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拥有一张MBA文凭,并不见得能够赢得高级主管的赏识,除非通过自己的努力以杰出的工作业绩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但这并不是说公司不重视员工的素质,相反,公司在各方面鼓励员工积极进取,为每一位想提高自己的员工提供接受训练和提升的机会。在一般零售公司,没有十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根本不会被考虑提升为经理,而在沃尔玛,经过六个月的训练后,如果表现良好,具有管理好员工、管理好商品销售的潜力,公司就会给他们一试身手的机会。先做助理经理,或去协助开设新店,如果干得不错,就会有机会管理一个分店。因此,今天的沃尔玛公司的绝大多数经理人员,产生于公司的管理培训计划,是从公司内部提拔起来的。”

珍惜你的学历与知识,它是你能力的一种体现。但记住,不要简单地将知识与能力等同起来。它们是不同质的东西。中层人士往往都有不错的学历,但没有对知识作用的正确认识的话,往往会被学历所困,而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困于学历,眼高手低——过于重视自己学历的人,往往囿于“身份”而不能释放最大能量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带着骄人的学历,但却不懂得将自己所学与现实需要联系起来灵活运用,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弄得灰头土脸。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前面。

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燃烧起来,会浓烟多而火焰小,请减些价钱吧。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就走了。

秀才懂得的文字多,但却不懂得与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结果连买柴这样幼童都能够完成的事情也做不好。这样的知识,永远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而已。

人应昂首挺胸,坚守自己足下的土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正确的思路。但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的技巧。不一定需要以非常强硬的姿态去坚持,换一种方式,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导游介绍说,跪射俑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陕西省就是以跪射俑作为标志的。

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俑:它身穿交领右衽齐膝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头绾圆形发髻。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据介绍:跪射的姿态古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用力省,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1000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是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不容易倾倒、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由跪射俑想到现在的一些现象:很多年轻人从名校毕业或在海外求学归来,往往心里有一种高姿态,生活工作中处处高昂着头颅,眼神嘴角流露出一种高于别人的神情。结果碰壁不少。

其实,良好的求学背景是一种助力,但没有必要将之时刻放在心上写在脸上,很多时候像跪射俑一样放低生命的姿态,更有助于自己将来的发展。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这并不是怯弱,更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技巧,往往可以通过这样的技巧在人生中回旋出一片可供自己大展拳脚的空间。

有一个青年人,他对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不平衡一直在折磨着他,觉得怀才不遇而又牢骚满腹。有一次夏天他乘同学敏家的渔船出海,使他一下子茅塞顿开。

敏的父亲是一个老渔民,在海上打鱼打了20多年,看他那从容不迫的样子,青年人心里十分敬佩。青年人问他:伯伯,您每天打多少鱼?

他说:你不知道,孩子,打多少鱼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只要不是空手回来就可以。在小敏上学的时候,为了供他读书,不能不想着多打一点。现在小敏毕业了,又找到了饭碗,我也没有什么奢望打多少了。

青年人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海,突然想听听老人对海的看法。他说:海是够伟大的,滋养了那么多生灵……”

老人说:那么你知道为什么海那么伟大吗?

青年人不敢贸然接茬。

老人接着说:海能装那么多水,关键是因为它位置最低。

位置最低!

正是老人把位置放得很低,所以能从容不迫,能悟透世事沧桑。

正是海的位置最低,所以才笑纳百川,包罗万象。

是的,不妨放低自己,足踏实地,站稳脚跟,然后再一步步登攀。正如一位哲人所言:想要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

美国人富兰克林,年轻时曾经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们的。

该低头时就低头,不要一味地坚持你的优秀,你的卓尔不群。真正优秀的上层人不会被自己的优秀困死。他非常懂得灵活变通,有敏锐的洞察力,知道什么时候该放低自己的身份以博得更大的赢面。

一味“学习”忘记思考——知识有时会让思维受到更大的局限

真正的知识不是简单地按书本上所说的按部就班能够获得的。在学懂了基本理论之后,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将原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自己去升华所学,创造新的天地。上层人绝不会让自己原有的思维限制自己的发展,常常是打破常规,获得别人难以获得的成就。

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器皿,上面分别贴着标签,写着:链状球菌、葡萄状球菌、炭疽菌、大肠杆菌等。这些都是有毒的细菌,弗莱明收集了它们,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制服它们,把它们培养成无毒细菌的方法。尤其是其中的一种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葡萄球状的细菌,存在很广泛,危害也很大,伤口感染化脓,就是它在“作怪”弗莱明试验了各种药剂,力图找到一种能杀它的理想药品,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弗莱明来到架子前,逐个检查着培养器皿中细菌的变化。当他来到靠近窗户的一只培养器前的时候,他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道:唉,怎么搞的,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原来,这只贴有葡萄状球菌的标签的培养器里,所盛放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花。他的助手赶紧过来说:这是被杂菌污染了,别再用它了,让我倒掉它吧。弗莱明没有马上把这培养器交给助手,而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在青色真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萄状球菌消失了。难道是这种青霉菌的分泌物把葡萄状球菌杀灭了吗?想到这里,弗莱明兴奋地把它放到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状球菌已经全部死去,只留下一点枯影。他立即决定,把青霉菌放进培养基中培养。几天后,青霉菌明显繁殖起来。于是,弗莱明进行了试验:用一根线蘸上溶了水的葡萄状球菌,放到青霉菌的培养器中,几小时后,葡萄状球菌全部死亡。接着,他分别把带有白喉菌、肺炎菌、链状球菌、炭疽菌的线放进去,这些细菌也很快死亡。但是放入带有伤寒菌和大肠杆菌等的线,这几种细菌照样繁殖。为了试验青霉菌对葡萄状球菌的杀灭能力有多大,弗莱明把青霉菌培养液加水稀释,是一倍、两倍……最后以八百倍水稀释,结果它对葡萄状球菌和肺炎菌的杀灭能力仍然存在。这是当时人类发现的最强有力的一种杀菌物质了。可是,这种青霉菌液体对动物是否有害呢?弗莱明小心地把它注射进了兔子的血管,然后紧张地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发现兔子安然无恙,没有任何异常反应。这证明这种青霉菌液体没有毒性。

1929年6月,弗莱明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他把这种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人们向他祝贺。英国一位显贵建议他申请制造青霉素的专利权,那样将来就会发大财。弗莱明经过考虑,写信婉言拒绝了那位显贵的建议。他说:为了我自己和我一家的尊荣富贵,而无形中危害无数人的生命,我不忍心。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偶然的,但却是他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让人又感到遗憾的是,当时青霉素还无法马上用于临床治疗,因为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的青霉素太少了,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治疗使用。如果直接用它的培养液来治病,那一次就要注射几千甚至上万毫升,这在实际上无法办到。因此,弗莱明只好暂时停止了对青霉素的培养和研究工作。但是他的发现,为后来的科学家开辟了道路。

时间到了1940年,在牛津大学主持病理研究工作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罗理,仔细阅读了弗莱明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对这种能杀灭多种病菌的物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他知道,要提取出这种物质,需要各方面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他邀请了一些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病理学家,组成了一个联合实验组。这之中,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是他最主要和得力的助手。在佛罗理的领导下,联合实验组紧张地开展了研制工作。细菌学家们每天要配制几十吨培养液,把它们灌入一个个培养瓶中,在里面接种青霉菌菌种,等它充分繁殖后,再装进大罐里,然后送到钱恩那里进行提炼。提炼工作繁重而艰难,一大罐培养液只能提炼出针尖大小的一点点青霉素。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钱恩提取出了一小匙青霉素。把它溶解在水中,用来杀灭葡萄状球菌,效果很好。即使把它稀释二百万倍,仍然具有杀灭能力。联合实验组选择了50只小白鼠来进行试验;把每只都注射了同样数量,足以致死的链状球菌,然后给其中25只注射青霉素,另外25只不注射。实验结果,不注射青霉素的白鼠全部死亡,而注射的只有一只死去。随后,他们开始了更努力的提取工作,终于获得了能救活一个病人所需的青霉素,并救活了一名病人。证明了这种药物的无比效能。佛罗理清醒地意识到,为青霉素能广泛地用于临床治疗,必须改进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但这对联合实验组来说,还是无法办到的事。而且,当时的伦敦正遭受德国飞机的频繁轰炸,要进行大规模生产也很不安全。

1941年6月,佛罗理不顾钱恩的反对,带着青霉素样品来到不受战火影响的美国。他马上与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始合作。经过共同努力,终于制成了以玉米汁为培养基,在24℃的温度下进行生产的设备。用它提炼出的青霉素,纯度高,产量大,从而很快开始了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一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无数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

青霉素的发现,给无数的人带来了生机。我们感叹青霉素由发现到临床应用中间的不易,但我们的眼光更应当关注在青霉素发现的那个时候:弗莱明和助手能力的区别。

面对同样的景象,他的助手赶紧过来说:这是被杂菌污染了,别再用它了,让我倒掉它吧。弗莱明则不是如此,他在别人看不到机会的地方发现了生命的灵丹。弗莱明的助手是谁?谁知道?我不知道,你也不会知道吧?弗莱明呢?名垂千古,为后人敬仰。弗莱明的助手也有很好的细菌学知识,但是他却被自己的知识欺骗了。知识有时会让思维受到更大的局限。

一个小伙子告诉我他记忆最深刻的一次面试:

那天,他揣着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面试通知,兴冲冲地提前10分钟到达了那座大厦的一楼大厅里。当时他很自信,他专业成绩好,年年都拿奖学金。广告公司在这座大厦的18楼。这座大厦管理很严,两位精神抖擞的保安分立在两个门口旁,他们之间的条形桌上有一块醒目的标牌:来客请登记。

小伙子向前询问:先生,请问1810房间怎么走?保安抓起电话,过了一会说:对不起,1810房间没人。“不可能吧,小伙子忙解释,今天是他们面试的日子,您瞧,我这儿有面试通知。那位保安又拨了几次:对不起,先生,1810还是没人;我们不能让您上去,这是规定。”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小伙子心里虽然着急,也只有耐心地等待,同时祈祷该死的电话能够接通。已经超过约定时间10分钟了,保安又一次彬彬有礼地告诉小伙子电话没通。

小伙子当时压根也没想到第一次面试就吃了这样的“闭门羹”面试通知明确规定:迟到10分钟,取消面试资格。小伙子犹豫了半天,只得自认倒霉地回到了学校。

晚上,小伙子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先生,您好!也许您还不知道,今天下午我们就在大厅里对您进行了面试,很遗憾您没通过。您应当注意到那位保安先生根本就没有拨号。大厅里还有别的公用电话,您完全可以自己询问一下。我们虽然规定迟到10分钟取消面试资格,但您为什么立即放弃却不再努力一下呢?祝您下次成功!

听到这样的故事,大家会有什么想法?

也许我们也都不会想到公司会以这样的形式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吧?那样地出人意料,不在掌握中?但是,仔细想想,公司招人有其选人的标准和方法,当我们身处被选的位置上时,我们不能选择强势地位的标准,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是自己的所为。故事里的小伙子在各方面都那么优秀,他心中也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但他没有通过这样的面试。也许一个并不像他那样优秀的候选人,非常珍惜这样一次机会,则他很可能会想尽办法去和公司取得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机会,也许就在你思维没有企及到的一个角落,也许跳出旧有思维的圈子,就可以看到机会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