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生活中的诡计
1473500000003

第3章 假痴不癫,麻痹对手

以“假痴”迷惑欺骗对手,以“不癫”暗中准备,寻找决策,实为一条百战不殆的妙计。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假痴不癫”它的意思是表面装糊涂,实际很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在暗中策划等待时机。如司马懿假病夺兵权,当时机不成熟时,他没有轻举妄动;反观,姜维明知蜀汉国力不及曹魏,却劳师动众九伐中原,以致蜀汉民穷兵疲,终被曹魏所灭。

低调者在为人上,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却是隐藏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一旦在形势有利于自己的时候,就会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此计不仅是麻痹对手、等待时机的一种策略,而且还是一种低调者的“愚人”之计。

美国的服装商德鲁比克兄弟二人开了一家服装店,他们的服务十分热情。每天,哥哥都站在服装店的门口,向行人推销。但是,这兄弟二人都有些“聋”经常听错话。

经常是两兄弟中的一个,热情地把顾客拉到店中,反复介绍某件衣服是如何地物美价廉,穿上后又是如何地得体漂亮。经过这样劝说一番之后,顾客总会无可奈何地说:这衣服多少钱?

“耳聋”的大德鲁比克先生把手放在耳朵上问道:你说什么?

顾客又高声问一遍:这衣服多少钱?

“噢,你问多少钱呀,等我问一下老板。十分抱歉,我的耳朵不好。他转过身去向那边的弟弟大声喊道:喂,这套全毛的衣服卖多少钱?”

小德鲁比克站起身来,看了顾客一眼,又看了看服装,然后说:那套嘛,72美元。

“多少?”

“72美元。老板高喊道。”

他回过身来,微笑着向顾客说:先生,42美元一套。

顾客一听,随即掏钱买下了这套便宜的衣服,溜之大吉。

其实,德鲁比克兄弟两人的耳朵一点也不聋,而是借“聋”给想占小便宜的人造成一种错觉来促销。事实上,这两兄弟采用此种方法经营得非常成功,赚了不少钱,供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上大学。

“假痴不癫”之计,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常常是经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企图以假痴来迷惑众人,宁可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不可无为示有为,糊涂装聪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是“假痴不癫”的最高境界,若能有定力坚持自己的糊涂,扰乱对手的视听,才能做到无谋而谋、无为而为的智慧和谋略。

战国初期,齐人孙宾和魏人庞涓在鬼谷子门下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认为学得差不多了,便下山求取功名去了。孙宾继续留在老师身边,鬼谷子见他为人质朴,勤勉好学,就把私藏的《孙子兵法》传授给他。

庞涓在魏国受到了重用。魏惠王听说庞涓的同学孙宾很有才学,就让庞涓写信,邀请孙宾到魏国。孙宾在魏惠王面前讲起兵法来滔滔不绝,令庞涓十分嫉妒。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讲孙宾的坏话,魏惠王信以为真,命人把孙宾的膝盖骨挖去。受过膑刑的孙宾从此改名孙膑。

庞涓表面上对孙膑大献殷勤,令孙膑十分感动。孙膑不知道庞涓是害他的罪魁,还答应庞涓把《孙子兵法》写在木简上。孙膑的遭遇引起了庞涓派来侍奉孙膑的一个童仆的同情,童仆把真相全都说了出来,孙膑这才恍然大悟。孙膑为了脱身开始装疯,他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说话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叫人把他扔进粪坑。孙膑竟抓起粪便就吃。庞涓这才相信孙膑是真疯了。

后来,齐威王派辩士淳于尧到魏国救出孙膑。孙膑受到齐威王的重用。孙膑带兵伐魏,用减灶之计歼灭魏军,庞涓兵败自杀。

孙膑的战术技巧和方法的基本思想就是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将自己的企图隐藏起来,装疯卖傻,麻痹庞涓的防范意识,以达到脱身自保,以谋求更远的战略目标。

俗话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这形象地说明了最强有力的动物的攫食之道。这种强者装弱的妙法,既避免了自己因锋芒太露而引来攻击,又麻痹了对手的防备意识,所以一旦出来捕食,几乎就不会落空。以“假痴”迷惑欺骗对手,以“不癫”暗中准备,寻找决策,实为一条百战不殆的妙计。

假痴不癫,重点在一个“假”字。这里的“假”就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抱负,以免引起对手的警觉,专一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