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的法则大全集:找回我们与生俱来的快乐能力
1475900000004

第4章 快乐与不快乐的距离只有05厘米(1)

快乐只在一念之间

生活中人们的追求尽管千差万别,然而本质都是对快乐的追求,只不过是对快乐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有钱就是快乐,他们追求金钱,有的人认为有权就是快乐,他们便追求权力;有的人认为平安是福……十九世纪西班牙小说家瓦尔台斯在《第四种权力》中说:“人是为了快乐被创造出来的。”快乐不歧视任何人,大多数人如果下定决心去过快乐生活,就一定能快乐。

是啊,快乐本来就是紧随生活的脚步,与生活相伴而生的,只不过我们没有仔细去体会罢了。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盯着那些不好的方面,便会对快乐视而不见。如果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观察角度,或许就是另一个样子。

有个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了染坊店的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逢上晴天,她怕大女儿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逢上雨天,她又担心小女儿染出的布晾不干。天天为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很忧郁,久而久之,愁出了一身的毛病。

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你真是好福气,下雨天,你大女儿的伞店会顾客盈门;而晴天你小女儿的布店又生意兴隆,不论哪一天你都应该高兴才是啊!”老太太一想,果真是这个道理,从此,老太太便整天笑容满面,再也不忧郁了。

事情本来就是这么简单,同样的天气,心态一转,忧愁就变成了快乐。其实,事情往往就这样,感到不幸,是因为心态不正确,是因为我们排斥快乐,而不是事情本身带有不幸。如果抱着抵触情绪,即使快乐悄然降临身边,也会毫无觉察,与之失之交臂。

林肯说过:“大部分的人,在决心要变得更快乐时,就会有那种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一种感觉,快乐的根源是我们的头脑,而不是口袋里所藏的东西。所以说,快乐只在一念间。

快乐其实是一种感觉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快乐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是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因为只有在宁静的气氛中,真正的快乐才能得以存在。”

试问,一个人尽管在外面获得安全,而他的心境常是忧惧恐慌的,其快乐又有几分呢?斯宾诺莎认为:一个人的快乐,即在于他能够保持自己的存在。费尔巴哈也有类似的论述,他说,生命本身就是快乐。他认为快乐是生活的本性:所有一切属于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快乐,因为生活和快乐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就是快乐。他说:“行为所能达到的全部善的顶点又是什么呢?几乎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是快乐。”不论是一般大众,还是个别出人头地的人物都说:“善的生活,好的行为就是快乐。”

杜威则认为快乐只在于行为的不断成功,而不是道德行为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弗洛姆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快乐是一个人创造性心灵所带来的结果,是个人在思想上、情感上以及行为上的一切创造性活动所带来的喜悦。亚里士多德又认为能用理智来指导生活,就是最高的快乐。他认为,神的活动,那就是最高的快乐,也许只能是思辨活动,而与此同类的人的活动,也就是最大的快乐。卢梭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狂热和激情都是短暂的,只是生命长河中的几个点,不能构成一种境界,快乐是一种境界。爱因斯坦认为,一种实际工作的职业就是一种最大的快乐。池田大作在与基辛格谈论人生时总是说,能够遇上给自己带来最大启发的人,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快乐是不让交通、雨水、炎热、寒冷以及不得不排队等候等情况影响我们的心情。快乐是做我们喜欢的事,是喜欢我们所做的事,是生活中有很多希望,是永远祝福别人。快乐首先是个人的决定。每个清晨,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我们都有机会选择让自己快乐还是不快乐地度过难忘的一天,或者只是又过一天而已。

快乐是一种态度。不管是我们面对一项全新的事业,还是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任何一种新的情况,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境遇都给了我们一个积极应对或消极应对的机会。正是我们选择的应对方式,决定了在事情结束后我们所感受到的快乐和不快乐的程度。

快乐是一种自我感受,一种心理状态,快乐是无形的。尽管劳动成果、艺术享受、爱情、婚姻、家庭、爱好、修养、经历、境遇等都能给人带来快乐感受,但没有一种相应的尺度可以衡量快乐。“物质快乐”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在努力建设“物质文明”。但是,纯粹物质享乐并不等于快乐,物质的多少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快乐的大小。金钱是存在的需要,金钱可以买得来刺激,甚而买得来“快乐”,但不一定买得来快乐。有钱难使精神贫乏不快乐的人推动快乐的磨盘。一切的喧嚣浮华至多是表面的快乐而不是真正的快乐。

但最重要的是,快乐是寻求和体验生活中的平衡。快乐是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目标,并保证自己每天都朝着实现这个目标的方向前进。快乐是拥有个人、专业和家庭目标,并让这些目标成为一项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努力使我们的生活保持平衡。

快乐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心境,追求快乐,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更寄托着人们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志向和理想,体现了不同的信念追求和价值取向。“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获取了多少、享受了多少,更多的时候在于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给他人带来多少福祉。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繁衍生息,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否则,人人都去索取,都去为了个人的快乐而不顾他人的感受、甚至不择手段,人类社会就会灭亡。因此,那些为人民谋利益、谋快乐的人,本身也是最洒脱、最快乐的人。

快乐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样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也就是说,快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别人眼中。快乐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应该是愉快的,使人心情舒畅、甜蜜快乐。

快乐不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快乐其实很简单,无论你是谁,你有什么,在什么地方。如果你认为自己快乐,你就很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很不幸,就会很不幸,快乐不快乐取决于你的态度。

一位面容清纯、笑容甜美的美容师颇得学员的好感。在讲座中,美容师让学员猜一下自己的年龄。室内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猜32岁,有的猜28岁。结果,这些答案统统被美容师微笑着摇头否认。

“现在,我来告诉大家,我只有18岁零几个月而已。”

室内哗然,继而,发出一片不信任的惊诧声。

“至于这零几个月是多少,请大家自己去衡量吧,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十个月,或者更多,但是,我的心情只有18岁!”美容师接着说。

美容师永远都保有18岁的心情,所以她容颜不老青春难逝。原来,美容师采用的是心情美容法!

如果一个人的心情是快乐的,那种油然而生的流畅的女性的柔美即使素面朝天也不会被掩饰。心情有时如一棵树,快乐是笔直的树干。秋天来时,抖抖快乐的枝干,那些枯黄的树叶和愁云便会纷纷扬扬地飘落。春天来时,抖抖快乐的枝干,生活便会展开美丽的笑颜。

有一只小狗,不停地绕着自己的尾巴转圈,弄得筋疲力尽躺在地上喘气。

刚巧有一只大狗走过,询问它发生了什么事,小狗说:“朋友告诉我,假若我可以追到自己的尾巴,我便能永远得到幸福和快乐,所以我才追逐自己的尾巴,弄得筋疲力尽。”

大狗叹了口气说:“在我年轻的时候,也听过别人说同样的话,我也跟你现在一样弄得筋疲力尽,但幸福和快乐,当我追逐它的时候,它永远在我前面,反而当我不刻意追逐,一切顺其自然之时,才发觉幸福和快乐在后面日夜跟随着我!”

许多人每天追逐名利以及物质享受,但仍然得不到快乐,是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殊不知快乐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得欣赏。

看淡忧伤,你将获得幸福

生活如同一面镜子,我们对它笑,它就对我们笑;我们对它哭,它也以哭脸相示。持有什么样的心态,也就决定我们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结局。

悲观主义者说:“人活着,就有问题,就要受苦;有了问题,就有可能陷入不幸。”即使一点点的挫折,他们也会千种愁绪,万般痛苦,认为自己是天下最苦命的人,一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形容的“不幸的人总自傲着自己是不幸的”。悲观主义者把不幸、痛苦、悲伤做成一间屋子,然后请自己钻进去,并大声对外界喊着:“我是最不幸的人。”因为自感不幸,他们内心便失去了宁静,于是不平、羡慕、嫉妒、虚荣、自卑等悲观消极的情绪应运而生。是他们自己抛弃了快乐与幸福,是他们自己一叶障目,视快乐与幸福而不见。

乐观主义者说:“人活着,就有希望;有了希望就能获得幸福。”他们能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品尝到甘甜,因而快乐如清泉,时刻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其实,任何事物本身都没有快乐和痛苦之分,快乐和痛苦是我们对它的感受,是我们赋予它的特征。同一件事情,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他处于何种境地,而在于他是否持有一颗乐观的心。

不过,“乐观”两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我们必须要学会在逆境中发现光明。一位母亲告诉他的儿子,天真的很黑的时候,星星就要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