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1476300000022

第22章 折腾等于穷忙,扬长避短善用自身优势创富(2)

哈佛大学的塞缪尔·哈恩曼教授说:“对于梦想创富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追求财富,必须先了解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努力,这样才有把握。如果只羡慕别人的成就而不去了解人家成功背后的故事,这样,你一开始就输了一半;此时若不知检讨,只懂嫉妒和自怨自艾,那样,财富只能离你远去了。这样丢掉财富是最不应该的,因为你并不是输于天资或技术或努力,仅仅一个心态就会导致天壤之别。所以,千万别让财富在你心乱时溜走,要以积极的心态抓住它。

不要在克服缺点上花费过多精力

哈佛大学的伯恩斯教授最近进行了一项调查,作为他研究工作效果和情绪健康的一个环节:

他向150名每年收入1~15万美元的推销员提出一系列问题,结果发现,他们之中约有40%是属于追求完美的人。可以预料的是,这40%的人所受的压力,比其余那些不追求完美的人要大得多。

但他们的成就是否更大呢?说来奇怪,答案却是否定的。这些追求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显然较常感到焦虑和沮丧,可是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们的收入比其余的人高。

实际上,追求完美的人由于经常遭遇到挫折和压力,因此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工作效果。

伯恩斯教授所说的“追求完美”,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人以争取高水准为乐,他们要求的是合理的卓越表现,这种健康的追求,并非伯恩斯教授所说的“追求完美”。当然,不重视素质的人根本就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就。

但“追求完美的人”却强迫自己勉力达到不可能的目标,并且完全用成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结果,他们便变得极度害怕失败。他们感到自己不断受到鞭策,同时又对自己的成就不满意。事实证明,强逼自己追求完美不但有碍健康,还会引起像沮丧、焦虑、紧张等情绪不安的症状,而且在工作效果、人际关系、自尊心等方面,亦会招致失败。

追求完美的心态在投资理财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有的投资者在买股票时,总想买到最低价,所以总要低报几分钱去等,或是按技术分析的理论,等股价回调到某日均线下,才去拣便宜货。而到了卖股票的关口,又想创造卖出最高价的奇迹,于是就往更高的价位多报许多。可最后的结果总是相反,市场或者不给你买入机会,或者是将已然到手的盈利又拱手送回去。

巴菲特一贯坚持不完美的“完美”投资。2002年至2003年间,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公司投资4.88亿美元购入中石油1.3%股份。而自2007年7月开始,巴菲特连续七次减持中石油H股,并在11月5日中石油登陆A股市场的前一个月将所持的23.4亿股中石油H股全部清空,收获40亿美元,获利近七倍。彼时,香港恒生指数正逼近32000点大关,沪指也高唱凯歌顶破6000点历史高位,巴菲特的这一举动曾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巴菲特的解释是:“我认为这个估值水平和其他大型石油公司相比已经物有所值了,所以将手中的股票以40亿美元全部卖出。”正是这种理念,才成就了“股神”巴菲特。

哈佛大学法律系的一个学生曾经列出了追求完美心里的六个弊端:“第一,它令我神经非常紧张,以致有时连普通成绩也拿不到;第二,我往往不愿冒险犯错,而那些错误却是创作过程中所必然会发生的;第三,我不敢尝试新的东西;第四,我对自己诸多苛求,令生活失去了乐趣;第五,由于总是发现有些东西未臻完美,因此我根本不能松弛下来;第六,我变得不能容忍别人,结果别人认为我是个吹毛求疵者。”

根据这个利弊分析,她终于认为若放弃追求完美,生活可能会更有意义和更有成就。

假如你目标切合实际,那么,通常你的心情便会较为轻松,行事也较有信心,自然而然便会感到更有创作力和更有工作成效。D·伯恩斯教授不是鼓吹放弃努力奋斗,不过,事实上你也许会发现,在你不是追求出类拔萃的成就而只是希望有确实良好的表现时,反而可能会获得一些最佳的成绩。

追求完美的想法,很可能让你自己一败涂地。做足行情,想最大化利润,不想让快到手的鸭子飞了,这都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想法。但是市场很复杂,当你期待你手中的股票涨幅大时,它却很可能并不理想。当你抛出后,又突然加速上涨了。做股票只能做个大概,不可能把所有的机会都把握了,做股票忌讳追求完美,每个人只能赚自己能把握与看得清的钱。

你也可以用反躬自问的方式来抗拒追求完美的思想,例如,“我从错误中可以学到什么?”你可以做个实验,想想你犯过的一项错误,然后把从中得到的教训详列出来。千万别放弃犯错的权利,否则你便会失去学习新事物以及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能力。

唯有专注,才能擅长

1984年,当外界极少关注、极少了解的奥地利股市暴跌到1961年的一半时,罗杰斯亲往奥地利实地考查。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后,他认定机会到来,于是大量购买了奥地利企业的成长性股票。第二年,奥地利股市起死回生,奥地利股市指数在暴涨中上升了145%,罗杰斯所投资的股票也大有所获,因此美名远播,人敬佩的称他为“奥地利股市之父”。

对于这段投资经历,罗杰斯总结出的经验是:“不用去关心整个市场的态势,只要认定那些符合投资标准、值得投资的股票就可以。但是做出背离大众的选择是需要勇气的,而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扎实的研究和分析。”

罗杰斯投资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启示:投资要专注,切忌胡乱投资。

目前在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投资品,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我们强调分散投资,但不是让大家看到什么品种就买上什么品种。如果仅仅是为了“分散”而“分散”,完全不从整体上进行恰当的配置,那么最终也会完全不得要领。

有些投资者自以为聪明,把投资标的列出来,数十档不同性质的股票琳琅满目,他的逻辑是只要有一档赚到就够了,但是实际上一个人哪里有能力、时间跟精神了解每一档股票当中的学问呢?而且要把全部的涨跌都计算进来才能反映真正的损益。

有个年轻人听投资大师讲到投资要分散风险,就把自己的20万元的资金分别买了10个个股,殊不知这样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非但无法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甚至还可能一无所获。

无论是股票投资内部的分散投资,还是家庭不动产与动产的分散配置,还是中长期投资工具与短期投资工具有所区别安排,还是激进型投资工具与保守型理财工具互相辅助使用,甚至到夫妻俩人职业特性上的规划,归根到底就是一个道理,那就是在投资安排上必须有所综合考量,有所目的性地去配置,才能达到效果。否则,随便胡乱搭配一下,只能适得其反。

沈立峰,现年50岁,广东佛山南海人,现为当地一灯具生产公司老板,年销售额愈千万,年收入达到两百多万。

从20年前的一名灯具制作工人,到现在成为人人羡慕的百万富翁,他是怎么踏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列车,怎么规划自己的财富道路?在他成功致富的背后,又是谁为他保管财富?

沈立峰在谈到自己的时候,说自己没读什么书,唯有靠自己的一点点技术,踏踏实实去做自己可以做的。

谈到投资,这个朴实的人说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做冲动的事情,不做自己不熟悉的行业。

在投资的时候,沈立峰一直很专注。比如他认定做灯具这行,就一直做下去。而且沈立峰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做一行爱一行,只要做得足够长,足够深入,在行业里头总会有出头之日。

始终只做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成功人士总结出的创富理财智慧值得我们去细细咀嚼。不过,真的要富起来,是需要有眼光、洞察力,还需要在深思熟虑中,坚持去执行。

截至目前,中国A股市场共有近2000档,较之前几年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上市公司数量频频创出新高,股票最高价也曾经一度飙升定格在300元左右。几近二千家上市公司,恐怕连分析师也不可能更没必要精通每一档股票,遑论资金有限的散户。因此只要缩小范围,学习专注,不论股票还是其他金融商品,哪怕是自己居住地方的小生意、房地产,找出最适合你自己的致富方式,也可以成功!

投资工具虽多,只要按照自己的个性去走,在投资中不断修正步伐,保持居安思危,不论你相信的是什么,只要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并且严格地坚持下去,你就会成功。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有一个“比尔·盖茨的钥匙”的故事:

2001年5月,一位刚移民美国的中国大陆学生,参加了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的入学考试。考试中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五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五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四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四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

这个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感到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语文题还是一道数学题,于是他交了白卷。考试结束,他就这个问题向该学校的一名理事进行询问。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师有权根据他的观点给一个分数。

这道题满分9分,这个学生得了5分,这是根据他所表现出来的诚实打的分数。他的同桌也回答了这个题目,他选的是财富,结果仅得了1分。

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呢?据说有位聪明的同学登上了美国麦迪逊中学的网页,他在该网页上发现了比尔·盖茨给该校的回函。函件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

能够自由的去做感兴趣的事,这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巴菲特说自己很幸运——既能做喜欢的事,还能赚很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