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1476300000032

第32章 挫折是笔财富,在坚韧中守候姗姗而来的财富阳光(1)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要只收藏欢声和笑语,细数那些伤痛甚至使你大起大落的挫折,你会看到它在阳光下散发着光芒。

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没有经历过挫折,没有战胜过失败的人不会有大的成功的。在美国商界流传一句话:“一个人如果从未破产过,那他只是个小人物:如果破产过一次,他可能是个失败者;如果破产过三次,那他可以无往而不胜”。挫折是成功最好的试金石。

对于我们来说,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我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要用积极的态度来迎接挫折的挑战,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做生活的强者。

苦难是什么?

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夜。寒冷的雨水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

在一次聚会上,一些成功的实业家、明星谈笑风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车商约翰·艾顿。艾顿向他的朋友、后来成为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回忆起他的过去——他出生在一个偏远小镇,父母早逝,是姐姐帮人洗衣服、干家务,挣钱将他抚育成人。姐姐出嫁后,姐夫将他撵到了舅舅家。那时他在读书,舅妈规定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还得收拾马厩、剪草坪。刚工作时,他租不起房子,一年多是在郊外一处废旧的仓库里睡觉……

丘吉尔惊讶地问:“以前怎么没有听你说过这些?”艾顿笑道:“正在受苦或正在摆脱受苦的人是没有权利诉苦的。”他又说:“苦难变成财富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战胜了苦难并不再受苦。只有在这时,苦难才是你值得骄傲的一笔人生财富。别人听着你的苦难时,会觉得你意志坚强,值得敬重。但如果你还在苦难之中,你说什么呢?在别人听来,无异于就是请求廉价的怜悯甚至乞讨……这个时候你能说你正在享受苦难,在苦难中锻炼了品质、学会了坚韧吗?”

艾顿的一席话,使丘吉尔重新修订了他“热爱苦难”的信条。他在自传中这样写道:苦难,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时,它就是你的财富;可当苦难战胜了你时,它就是你的屈辱。

苦难是一种财富,它比幸福更难忘怀。

人需要经历苦难,需要苦难给予的磨炼。温室里的幼苗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同样,一帆风顺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因为缺少了苦难,少了同苦难斗争的经历,便少了那份磨炼,少了那笔宝贵的财富。

人们往往把苦难看做人生中纯粹消极的、应该完全否定的东西。当然,苦难不同于主动的冒险,冒险有一种挑战的快感,而我们忍受苦难总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为人生的消极面的苦难,它在人生中的意义总是完全消极的吗?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醒来了。如果说幸福是灵魂的巨大愉悦,这愉悦源自对生命的美好意义的强烈感受,那么,苦难之为苦难,正在于它撼动了生命的根基,打击了人对生命意义的信心,因而使灵魂陷入了巨大痛苦。一种东西能够把灵魂震醒,使之处于虽然痛苦却富有生机的紧张状态,应当说必具有某种精神价值。

任何苦难都不是我们失败的借口。苦难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苦难可以让我们学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路在自己的脚下,一切都应该由我们自己掌控才行。

当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无法抱怨,无法改变,只有接受和承认,如同苦难摆在我们的面前一样。但是,我们绝对有办法选择自己后半生的路、生活环境或者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我们有办法选择自己后半生的命运平台。

我们有豪气冲天的时候,也有内心脆弱的一面。我们虽然害怕面对苦难,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拒绝苦难,因为只有苦难才可以让我们成长,只有苦难才可以让我们变得坚强。苦难培养人的意志品质,给予人毅力和勇气。人要成功靠的就是这样的坚强毅力和超人般的勇气。而这样的毅力,这样的勇气只有经历苦难的人才能得到。

苦难是一种财富,成功需要这样一笔财富。

挫折是另一种财富

哈佛商学院挑选学员的一项条件:

学员要像一个“斯巴达的战士”那样勇敢无畏,那样勇于接受人生的挑战,在人生的洪流中奋勇搏击并取得成功。

从精英的角度分析,最重要的素质是顽强的忍耐力和高度的承受力。人生无坦途,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挫折、打击、失败不可避免,没有顽强的忍耐各种恶劣环境和困难的能力,没有高度的承受各种打击和挫折的能力,成功就不可能到来。

一帆风顺当然最好,但挫折也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一剂苦涩的良药,而且在前进过程中往往多次邂逅。既然“挫折”不可避免,那就必须正视它,并有效地利用它,消化吸收它的全部功效。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哈佛大学的学生把挫折看成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当然有可能是无效的,学费白交了;既然是“投资”,只要尽心尽力利用好这笔“资本”,就会学会很多东西,取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果,所谓“花钱买个明白”。

人的心,一般生来是脆弱的,而挫折却有可能使之顽强起来。公司领袖要具备顽强的忍耐力和高度的承受力,他就必须忍受一次次的挫折,承受一次次的打击,并进而变得愈来愈顽强,形成一种钢铁般的意志。

意志力是一种心理品质,人的这种内在的力量不是凭空产生的。童年的经历对意志力的形成影响很大,有些领袖人物的顽强意志正是童年经历造成的结果。没有人能够回过头去重新选择童年的经历,我们所唯一能够提出的,就是从现在做起,从任何细微的抑制或巨大的挫折中振奋起来,吸取锻炼意志的良药,使自己变得坚强起来。

有些人喜欢对挫折本身进行反复地咀嚼、回味,但却总是逃脱不出对痛苦的感受,总是摆脱不掉失败的阴影,从而也就不能真正对挫折本身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超越。

我们所谓把挫折看成一种“投资”,是要争取从挫折中得到收益的。只是一味地“投资”,那是失败哲学,是无所作为的哲学,决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已经负伤了,就该克服困难,养好伤后站起来;总是舔着自己的伤口,回味这种痛苦所带来的存在意识,这是颓废的、病态的心理。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对公司领袖心理素质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忍耐力和承受力的一次强化和提高。能够顺利地经历各种挫折而不被压垮的人,就一定能够具备强者的意志和心理,从而有助于完成领导公司的使命。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群大学生登山时遇到暴风雨,山洪暴发,于是他们就转身朝山下跑,而恰在此时,滚滚而来的泥石流,瞬间就把他们的生命永久地埋葬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悲剧,很多人不禁要问:“如果当时我们也在半山腰,突然遇到暴风雨,应该怎么办呢?”

登山专家说:“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往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这件事情也同样告诉我们,对于人生的种种风雨,逃避它,你只会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世界级的天才企业家,无一不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比尔·盖茨具有赛车手的竞争心态,新闻电视网之父特纳是“一个百折不挠的竞争者”。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说:“尽管竞争有一些较为黑暗的东西,但在我看来,它是成功的推动力。” 传奇人物雅科卡的经历,更传神地阐明了奋斗的价值。

1970年,雅科卡靠自己的奋斗终于当上了福特公司的总经理。1978年7月13日,有点得意忘形的雅科卡被妒火中烧的大老板亨利·福特开除了。在福特工作已32年,当了8年总经理,一帆风顺的雅科卡突然间失业了。雅科卡痛不欲生,他开始喝酒,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要彻底崩溃了。

就在这时,雅科卡接受了一个新挑战——应聘到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出任总经理。凭着他的智慧、胆识和魅力,雅科卡大刀阔斧地对克莱斯勒进行了整顿、改革,并向政府求援,舌战国会议员,取得了巨额贷款,重振企业雄风。在雅科卡的领导下,克莱斯勒公司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推出了K型车的计划,此计划的成功令克莱斯勒起死回生,成为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的世界顶级大汽车公司。

1983年7月13日,雅科卡把生平仅见的面额高达8.13亿美元的支票交到银行代表手里,至此,克莱斯勒还清了所有债务,而恰恰是5年前的这一天,亨利·福特开除了他。

事后,雅科卡深有感触地说:“要想成功,就要奋力向前,哪怕时运不济;要想成功,就要永不绝望,哪怕天崩地裂。”

挫折就是这样,你被它打垮了,你就永远抬不起头来;它被你打垮了,它就一辈子在你面前服服帖帖,任你差遣。

历史上,所有成功人物的成功都是用奋斗换取来的。没有人一出生就会说话、走路,都是靠后天的奋斗才学会的。所以不管是天才还是笨蛋,只要肯上进,一样能闯出属于自己的天空。可见,竞争意识是成功人士的特质之一。

天才人物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竞争意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奋斗中逐渐形成的。通过学习,你也能有胆有识,敢于竞争。

有以下几点需要提醒你:

一、弱者不败

不要因为弱小而不敢与人竞争,弱者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只要相信弱者不败,勇敢面对困难,你同样能培养出竞争意识。

二、永不满足

有些人在事业上小有成就后,就不思进取,认为自己已经算得上是一个生活的强者。有些企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但因此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不是进一步壮大自己,而是满足现状,停滞不前。

三、从小事做起

先有一个小目标,向它挑战,把它解决之后,再集中全力向大一点的目标前进,把它完全征服之后,再进一步建立更大的目标,然后再向它展开激烈的攻击。这样苦苦搏击数十年,这样辛辛苦苦从山脚一步一步坚实而稳固地攀登,我们就会成为人中豪杰,自然我们的银行户头会急剧扩大。

追求财富要有韧性

任何一个商业领袖在商业领域内都不可避免的遇到过失败。能否正确对待失败,决定一个人最终的境遇。因此,哈佛一贯注重培养学子养成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

施利华曾经是叱咤泰国商界的风云人物。他曾经是一家股票公司的经理,为公司挣了几个亿的资产,自己也因此发了起来。之后,他把所有积蓄和银行贷款全部投入了房地产生意。不料时运不济,1997年7月的一次金融危机使他破产了。面对失败,施利华一度感到万念俱灰。但是很快,他重新找回了勇气,决心从头再来。他从容地走进街头小贩的行列叫卖三明治。几年后,施利华靠三明治实现了东山再起的梦想。1998年,泰国《民族报》评选“泰国十大杰出企业家”,结果,施利华名列榜首。

如果把追求财富比作一场战争的话,那么具有“韧性”的人将会笑到最后。

社会上确实有一些人,有聪明的才智、过人的能力,又勤俭持家,努力追求财富,可是遇见事情和机会却往往不知所措,容易听信别人归家安乐的话语,结果财富往往与他无缘。

我们每天身边都会出现很多的机会,包括财富的机会。可是,我们如果因为致富路上的艰难而犹豫不前,因为害怕而停止了脚步,结果就会让机会溜掉,我们也就永远与财富无缘了。相信自己,遇到任何事情往好的方向努力,尽自己的全力,即使最后没有成功,那也比你当初放弃要好得多。因为至少你拥有了通往财富路上的经验,这些是最重要的,它将指导你以后克服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最后获得财富。

那些积极的人,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的人往往会受到财富的青睐。

英国劳埃德保险公司曾从拍卖市场买下一艘船。这艘船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然而它从没有沉没过。

劳埃德保险公司基于这艘船不可思议的经历,以及在保费方面给公司带来的可观收益,决定把这艘船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

不过,使这艘船名扬天下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于不久前自杀了。尽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失败辩护,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杀事件,然而,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有一种负罪感。他不知该怎样安慰这些在生意场上遭受了不幸的人。

当他在萨伦船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忽然有一种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委托人)来参观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把这艘船的历史抄下来和这艘船的照片一起挂在他的律师事务所里,每当商界的委托人请他辩护,无论输赢,他都建议他们去看看这艘船。

对挫折没有比坦然面对更重要的了,而出路则是坚韧不拔地从挫折中站起来。商场如战场,积累财富不仅需要战士的勇气,更需要战略家的眼光。

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没有不受伤的,同样,理财和追求财富也是会有挫折的,在这条道路上没有任何的捷径和退路,只有在屡遭挫折中坚强地挺住,百折不挠,永不放弃理想,不断前进,才能找到自己追求的财富。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把失败看做一种资本

失败的经历,也会找到用武之地。

某知名大公司进行招聘,众人纷纷前来投递简历,其中还不少为高学历、多证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人。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剩下12个应聘者晋级到最后一轮面试。按照规定,这12名应聘者中最终将留下6个人。这一轮由总裁亲自面试。

奇怪的是,面试考场出现13个考生。

总裁问:“谁不是应聘的?”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男子站起身:“先生,我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参加一下面试。”

场上一阵窃窃私语声。总裁饶有兴趣地问:“你第一关都过不了,为什么还有来这儿?”

这名男子说:“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1年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听到这,其他应聘者都笑了起来。

总裁说:“你的学历、职称都不算高,工作11年倒是很不错,但先后跳槽18家公司,太令人吃惊了,我不欣赏。”

男子坦然地解释:“先生,我没有跳槽,而是那18家公司先后倒闭了。”

在场的人忍不住地都笑了。一个考生说:“你真是倒霉蛋!”男子也笑了:“相反,我认为这就是我的财富!我不倒霉,我只有31岁。”

这时,站在门口的老头子走进来,给总裁倒茶。男子继续说:“我很了解那18家公司,我曾与大伙努力挽救它们,虽然不成功,但我从它们的错误与失败中学到许多东西;很多人只是追求成功的经验,而我,更有经验避免错误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