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1476300000046

第46章 聚沙可以成塔,挥霍是贫困预言节俭是致富良方(3)

对于那些擅长消费的月光族来说,左手进账,右手出的习惯必须要改一改了。每月发完工资,就强行向自己纳税,千万不要留大量现金在自己手里,也不要用商场里能刷的银行卡,最好存为定期。这样当自己想花钱的时候,想想还要排长队取款,想想还要处理很多麻烦的手续,估计你的购买欲望已经打折不少了。

四、聚少成多,聚沙成塔。

很多投资者总抱怨自己没有钱投资。其实,投资不只是靠大量资金才能完成。切实削减自己的开支,即使是很小的数目也能带给你不小的财富。如果你从20岁开始每月定期用100元投资,并可以拿到10%左右的利润,那么到了30岁时你就有了2万元钱,到了60岁时,你的资产就可以达到60万元了。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是投资大师,但只要多学习、多接触、多观察、多思考,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寻常的收获,都可以成为投资大家。

节俭!节俭!再节俭!

一位理财专家说:“尽管金额完全相等,但不同面值的钞票,在使用时的情形会不一样。在对待一些数额既不太大,也不太小的钱款时,一般说来人们都不会产生太强烈的心理震动,因此即使造成了浪费,也不致心疼。”

如果将较大的款项用化小的方式换算成一项一项“款”,在使用时就会谨慎得多了。

实际上,往往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最能让人直观地、深刻地体会到金钱的宝贵。

当准备无谓地消耗一笔钱时,不妨想一想。用这笔钱能够购置多少日常的必需的物品。通过这种“化小”的换算方式,也可以避免很多浪费。

一些商家也正是利用了这种“化小”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诱使顾客掏腰包。

比如,很多商品的广告在宣讲其价格时,喊出响亮的口号:

“你每天只需少抽一支香烟,就可以……”

“你每个小时只需付出3角钱……”

“借1万元每天仅25元利息……”

……

通过如此的“化小”之后,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只不过这么一点点钱,小意思,买吧(借吧)……

殊不料,这正中商家的下怀。

这种“化小”术之所以能如此有效地刺激顾客的购买欲,就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往往将相当昂贵的商品,鬼使神差地在购买者的心目中变成了廉价的商品。

看着这诱人的“送温情”大销售,本来不敢“轻举妄买”的顾客,也不免怦然心动了。于是购者如潮。许多人因此打破了节俭计划,等到发现自己开支超过计划时,已经晚了。

墨斯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准备而意外失去了自己工作的人。多年以来,他从不考虑为将来储蓄,花光了自己所有的工资。他绝望地说:“想起这些来我就后悔,几年来,如果我一天能够存上一个美分,持之以恒,那么我现在应该有不少的积蓄了。想到自己以前这么傻,我就要发疯。现在这样真是自作自受呀!”

有人通过对一些富翁的采访,认为富人的肖像可以用三个词来勾画,那就是:

节俭!节俭!再节俭!

在对美国百万富翁做的调查中发还现,典型的美国百万富翁给自己或他人买一套服装不超过399美元。超过50%接受调查的百万富翁所买的最贵的服装在399美元以内;只有大约10%的人买过1000美元左右一套的服装;只有大约1%的人买过2800美元左右一套的服装。相反的,25%的百万富翁所买的最贵的服装为285美元左右一套,10%的百万富翁所买的最贵的服装为195美元左右一套。

在调查中,有将近14%的人告诉我们说,他们继承了财富。如果将继承财富的百万富翁与自我创业的百万富翁分开,那将有什么变化呢?自我创业的百万富翁购买服装及其他高档商品的最高价款,要比继承财富的百万富翁低得多。典型的自我创业的百万富翁购买一套服装的最高价是360美元,而典型的继承财富的百万富翁所付最高价款为600多美元。

哈佛大学的卡尔文·摩利奇教授曾说:“为了获得独立,生活俭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节俭既不需要超人的勇气,也不需要卓越的美德,而只需要一般的力量和普通人的能力。”而正是因为其简单,所以很少人才去做。节俭与财富无关,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应该学会节俭。

节俭之德成就财富人生

英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官皮尔利捷斯特对儿子进行经济教育时说:“贤明而聪慧的人,金钱和时间同样不浪费。”即便到了极富裕的年代,也要必须提倡节俭。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节俭是人的美德,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那些拥有巨额财产的人,我们就会发现: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在过着一种令人称道的节俭生活。许多报纸在报道这些人的生活的时候,往往不由自主地透露出这样的感慨:他们生活与他们所拥有的财产太不相适应了。

韩国首富、现代集团创办人郑周永虽然腰缠万贯,但却异常节俭简朴。他在创业时曾以“喝咖啡浪费外汇”为由告诫部下要勤俭节约。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省下更换鞋底的费用,他给自己的鞋底钉上铁掌。林绍良为印尼首富,他的资产总额已超过70亿美元,目前名下共有192家公司,分布在印尼及世界各地,涉及金融、地产、矿产、电子、航运等70多种行业。林绍良虽然是商界巨贾,但是从不炫耀富贵,处处精打细算,从不乱花一分钱,他的个人理财观是:“钱要用在刀刃上”。

事实上,这些世界巨富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节俭的作风,他们的财富正是在不断的努力创造和精打细算上逐渐积累的。从来没有听说有人能够在不加节制生活中积聚财富。

保尔·沃尔克因领导美联储击败1980年代美国高达两位数百分比的通货膨胀率而成为华尔街传奇人物。

1949年2月,沃尔克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且被哈佛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录取。他先后为 5 位总统工作过的沃尔克,连任过两届美联储会主席,在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沃尔克无疑是一个金融巨人。尽管他有很多财富,但他并不可以的去谋求财富。他一生对财富都恪守节俭之风。

1927年,沃尔克于出生于开普梅城一个日耳曼民族的家庭中。进入30年代,正赶上经济大萧条在美国蔓延。虽然沃尔克的家里并没有十分的困窘,但是,他的父母从他懂事时起就给他灌输了大量节俭的生活观念,让他们学会如何渡过经济困难。

30 年代后期,沃尔克的姐姐鲁思在波士顿的西蒙学院上学时,家里每月仅给25美元生活费。而10年后,当沃尔克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家里按照姐姐的标准,仍然每月的25美元的生活费。然而,在此期间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美元的购买力一直在不断地下降,只相当于鲁思上学时购买力的40%。这让沃尔克十分不满。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更多的钱。于是,他对通货膨胀的害处刻骨铭心。

在担任美联储主席以后,沃尔克不止一次提到:“所有美国人都热衷于以超出生产能力的水平支出和消费。”他号召美国人要进入节俭时代。他自己也一直在身体力行。尽管所担任的美联储主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职务之一,沃尔克依然孤身住在华盛顿一个一室一厅的公寓里,周围多是喧嚣嘈杂的在校大学生;他穿着皱巴巴的西服去国会开会,换下的脏衣服还得用女儿家的洗衣机洗。与此同时,他在纽约的病妻为了养家,仍然在一家小公司做事;有一阵在还把他们家的公寓租出一间以补贴家用。

沃尔克的女儿说,沃尔克仍保留了其父母节俭的生活习惯。同时针对华尔街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然发红包报道,沃尔克认为这是一种很“荒唐”的举动。

节俭不是不爱生活,而是用更理性的态度去享受生活,以理性务实的态度面对人生。节俭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抛弃的美德,它能让年轻人在金钱面前保持清醒,不丧失追求和斗志。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节节行进,攀上人生的财富高峰。

不过,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度”,节俭也是如此。哈佛教授认为:“有几种节俭是不合算的,比如忍着痛苦节俭就是一个例子。”节俭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善于节俭,同样得不偿失。所以,要尽量避免以下三种倾向:首先,消费上的节俭派生出投资方面的过分保守和稳健。其次,节俭有可能让人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投资理财;最后,“过分节流”看似积攒下不少财富,实则忽视了“开源”,从而失去了获取更多财富的可能性。这些都是在累积财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