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1476300000065

第65章 金钱不是万能,做金钱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隶(3)

俄国作家果戈理在他的小说《死魂灵》中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泼留希金,这是一个猥琐贪婪、吝啬到几乎病态的守财奴和吸血鬼。

泼留希金拥有大量地产和农奴,却整天穿戴的像个乞丐;在他的仓库里,麦子麦粉多到发霉,然而他本人的吃穿用度却极端寒酸。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只好用斧头壁下来……泼留希金已经不大明白自己有些什么了,然而他还没有够,强烈的积聚财产的欲望使他一天到晚仍在为财产的积累而奔波。他极为吝啬,女儿和儿子不能够从他这拿走一分钱,能获得的只有他的诅咒;同时又极为贪婪,他完全变成了受物质支配的财富的奴隶。

如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葛朗台同样存在。他们被积聚财富时的愉悦所蒙蔽,却忘记了他们挣钱的目的。

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拯救了一个人。被救的那个人是一个极其富有的人,拥有一大片的土地。富人十分感激的对农夫说:“今日日落之前你脚下所踏之地,尽都归属于你。”

农夫立即开始奔跑。两个小时之后,农夫已经拥有了他一生都用不完的土地财富。离日落还有几个小时,这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农夫越跑越快,拥有的土地也极速上升。人们看着农夫健步如飞,渐渐远去。等到日落时分,人们发现农夫累死在奔跑的路上。

我们挣钱、投资、理财,获取财富进而让自己过得更好,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纯粹为了赚钱而盲目投资,为了财富而铤而走险,这就失去了财富的意义。

财富与金钱是永远挣不完的,人追求财富的欲望也是永远不会满足的。

我们对金钱、财务和成功三者的关系,必须有一个均衡的看法。大部分的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都认为,金钱并非判断他们成功水准的重要标准;相反,高收入及财富被视为成功的副产品,并非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也能够避免被金钱所掌控,而尽心的去享受生活中更多的快乐。

有个俄国人,刚来美国时很缺钱,老是想多挣钱。每次谈到人事和工作时,他总爱问“多少钱?”他后来在芝加哥大学师从劳动经济学的詹姆斯·赫克曼(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再后来把赫克曼辞退掉,去了挣大钱的证券业,博士论文都不做就出去打工了。但是几年之后,他却说,钱没有意思,目前工作只是为了保持在美的合法身份,有了绿卡后就想去科罗拉多州的滑雪场做一个流浪滑雪人。

还有一个英国年轻人,做数据编程,是合同工,有活儿时在西雅图干,没活儿时他就跑到洛杉矶或英国,白天写程序,晚上在酒吧演奏音乐。他说,靠音乐他没法挣足够的钱,所以需要一个挣钱的工作;没有金钱,他没法活下来,没有音乐,他活着就没有乐趣。他最大的野心就是出自己的音乐唱片。

有许多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和那些心还年轻的人问美国一位大投资家的人生忠告,他说:做你深爱的事情,你才会幸福。

他没有劝人跟他一样做投资人,虽然赚大钱,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这个工作,也不是人人都有投资的天分。

这个道理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

富裕之后该做什么?富裕之后的人不再满足物质上的成功,开始丧失对工作的热情。于是,他们更愿意按自己爱好做事,做自己高兴的事,并愿意为此付出金钱代价。

哈佛教授说:人都在最大化自己的满意程度,金钱、爱好、亲情、健康、信仰,两情相悦和儿女成功都可以满足个人愉快。如果工作只是为了挣钱,那就该有个节制。很多东西是金钱可以买到的,有些东西不行,如胃口、睡眠、跟亲人在一起需要的时间。而且金钱的边际效用会递减,譬如富人花100元就不如穷人有100元花得那么高兴。

所以,人要最大化自己的满意程度,就需要在分配时间上考虑:多少时间用来挣钱,多少时间用来休闲。

财富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有一个哲学家问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想不想找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

“当然想。”

“为什么要追求更多的工资呢?”

“为了生活更富裕。”

“那么生活更富裕为了什么呢?”

……

没人喜欢这样被追根问底,因为我们未曾真正思考过。毕竟,有钱是一件多好的事啊!

但是,富裕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

传统经济学认为,增加人们的财富是提高人们幸福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但随着经济发展的弊端日益显现,有学者认为,财富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举个例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了几番,但是许多研究发现,人们的幸福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压力反而增加了。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耗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和资源,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财富,但是人们的幸福程度却没有什么变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归根结底,人们最终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因为,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名字叫“际效应递减率”。在生产过程中,主要生产资料的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前,所产生的效用是递增的。或者说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资料,产出的效用也增加一个单位。但是,随着生产资料的不断增加,生产出来的效用并非永远呈递增趋势的,尤其是当生产资料增加到某一数量时/开始,生产效用反而开始下降,这就是效用递减现象。所谓边际效用就是指每增加单位生产资料所能获得单位生产效用。

举例来说,你因为工作出色,单位给你发奖金以资鼓励。你原来的工资是2000元/月,从下个月开始,每个月增加100元的奖金。刚开始时,每增加100元,对你的鼓励作用都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当奖金达到每月1000元时,之后再增加的100元的作用,显然就已经比较微弱;等奖金到了2000元,之后再增加100元对你的鼓励作用,甚至已经变得微乎其微了。这时,这增加的100元,对你来说,它的效用就已经变成递减的了。

所以,我们可以想到,5元钱给一位饥肠辘辘的人带来的快乐,可能要比一万元带给千万富翁的快乐来得强烈。有一位私营企业家,他的公司年产值约2亿元,一年纯利润也有两三千万元。但他每天早上八点半上班,常常要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他自嘲被企业“套”住了,一年到头很难有轻松的时候。有人问他,公司每年财务报表上利润的增加能给他带来多少快乐,他笑笑,摇摇头:“增加几百万没啥感觉。”

边际效应递减率同样可以解释财富和幸福之间的联系。如果用纵轴代表幸福,横轴代表财富,那么二者的关系可以通过一条曲线反映出来:在一贫如洗时,最初的财富积累给人带来的幸福感一定急剧上升。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幸福感的增加进入一个缓坡。等到财富增长到某个数量后,大大超过了一个人一生的需要,拥有者可以“为所欲为”时,幸福感增长就基本成为水平线,很难再有更多增长。无论金钱、财富怎样多,人生终究还是有缺陷的,比如生老病死,所以人的幸福感都不可能达到100%。

1500万元当然比1000万元更好,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因而让幸福感也同等增加50%。这实在是勉为其难:吃不过三餐饭,睡不过一张床,财富增加了,幸福感不一定同比增加。这是世界之惑,人类之惑。除非在财富增加的每个台阶,能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2001年,美国61岁的富翁蒂托花了2000万美元到俄罗斯国际空间站进行太空旅游。2002年,28岁的南非富翁马克也同样玩了一次。还有很多外国富豪也这样,或驾船横渡太平洋,或乘热气球环游世界等等。以奚教授的观点看,他们那些人就是要让财富变成实实在在的幸福。

所以,在你对财富有了足够的认识之后,请你记住: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们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