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勒·本·沙哈尔博士告诉我们:“金钱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并非互相排斥。”但是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不能合理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现代的都市人,在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忽视了健康。于是他们身上出现种种亚健康的症状:身体虚弱,工作没有效率;心病不安,惊悸少眠;双目无神,情绪低落……长此以往,种种症状就会发展成各种疾病,侵蚀你的财富。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疾病预防中间的一项研究表明:80%的心脏病与慢性糖尿病,70%的中风以及50%的癌症是可以免的,个人的不健康风险因素是可以节制并降低的。如果从当下开始注重预防和治疗,可能只需要很小的代价。否则,对其不管不问,我行我素,到头来就会得不偿失。
健康的财富效应
有位年轻人对自己的贫困境况总是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一位智者对这个年轻人说:“你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不满意呢?”
年轻人丧气地说:“我没有啊。你说我有财富,那你告诉我,它们在哪?”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你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告诉你。”
“不,我不能失去我的眼睛。”
“好吧,那么把你的一双手给我吧。为此,我可用一整袋黄金作为交换。”
“不,我的双手也不能失去。”
智者最后说:“你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如此丰厚的财富啊!”
是啊,如果健康已经没法用钱来买或没法用钱来维持,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高尔基说过:“健康就是金子一样的东西。”保持健康,这是对自己的义务,也是对社会的义务。
人活在世上,有许多财富,健康应该是第一财富。因为失去了这种财富,其他所有的财富都没有依存的基础。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看不透。现在,一些人为了赚钱而奔波,因为他们相信财富可以使人快乐;然而,拥有财富却不一定拥有健康,并不会真的幸福。少了健康,任何财富都一文不值;有了健康,我们就可以重新找回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才学。这时,健康便成了唯一的见证人。
健康既是一种可计算的财富,又是一种不可计算的财富。保持健康,可以使我们远离疾病的困扰,不仅节省了医疗资源,我们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世界首富微软公司主席比尔·盖茨就曾表示,就他本人而言,健康比财富更重要。他说:“虽然计算机技术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领域,该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要,然而与健康相比,财富和高技术都只能名列其后。”
所谓健康,就是在心理、精神和身体上都达到完善状态。知识需要积累,财富需要积累,健康也需要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说,积累健康比积累财富、知识更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一个人的健康长寿,40%才取决于遗传基因、医疗条件等,剩下的60%取决于自己。面对如此脆弱的生命,我们怎么可以不认真把握住属于自己的那60%的权利呢?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个名叫林特·莫奇森的人,他由于早年生活艰苦,家里很穷,所以养成了勤俭的习惯,但由于过度的勤俭,莫奇森的身体有些虚弱。
莫奇森在创业之初就看好石油市场,并仔细地分析了石油市场的发展前景,拟定了他的创业目标,并投入到了商场之中。事实证明了他的眼光,而且他的方案也通过了市场的检验,所以石油产业给他带来了滚滚的财富。
虽然莫奇森拥有了大量的财富,并且生活也富裕起来了,但他还一直过着以前那种清教徒似的生活,没有去调整他的饮食,并且不分昼夜的工作。
几年过去了,他的身体垮了,意识也跟不上了,他开始满足于目前的状况,做事也马马虎虎起来,不再仔细地分析市场行情,权衡利弊。他突然觉得石油并没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了,反正钱也挣得差不多了,便没有多想,闪电式地结束了公司,并且远避喧嚣的尘世,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莫奇森在农村住了几年,也没有到外面走走,所以根本不知道外界的发展变化。
有一天,莫奇森的孙女恳求他去买个布娃娃。于是他便驾车陪孙女去买。到了商店,他突然发现原来仅有两三美元的布娃娃,现在已经涨到了八美元一个,并且进一步了解到现在石油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开始后悔,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
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拥有钱财最多的人,而是拥有财富且身体健康的人。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豪富们不比阔气比健康,这值得令人深思。在美国,多数实业家认为,一个人无论有多高的权势、地位和名气,只有当他们保持普通人的心态、拥有正常人的健康时,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近年来,一些企业老板开始注重养生保健。在日本,清心寡欲、俭朴自然之风正吹遍这个昔日以“工作狂”出名的岛国。在我国,20年前,大老板们聚在一起,不是比坐骑,就是比手上的宝石、身上的衣服;如今,他们比的是谁的血脂、血压、血糖、胆固醇低,谁的腰围没超标。由此可见,拥有健康的人生已成为现代人最大的需求。
有健康即有希望,有希望即有一切。拥有健康,就是拥有世间最宝贵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快乐也因此而生。
挣钱不是赌博,别拿健康赌明天
本·库鲍谢克是一位精力充沛的青年企业家。他21岁时通过自学拿到了电工证,然后凭2000美元资本,与兄长一起成立了一个承包工程公司,仅用6年时间就实现了自己当初定下的要一生才能完成的目标:娶了一位漂亮太太,建立了一个可爱的家;拥有一辆豪华轿车和一幢建立在农场里的休闲别墅;拥有3家公司,净资产达到100多万美元。虽然在事业上获得了幸福,但却丝毫未享受到幸福的喜悦。由于他工作过分投入,体力严重透支,因而患上了精神抑郁症,造成家庭失和、神智恍惚,几乎陷入自残自杀的崩溃边缘。
人生就像一棵树,支撑树冠的是树干,树干的好坏直接影响果实的成败。一棵树,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子,是需要一棵强大的树干来支撑,一个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丰硕的成果,就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身体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可现在大部分的人是在用健康来换取财富,然后再用财富来买健康,其不知财富是买不来健康的。这几年来,中国亿万富翁和名人英年早逝比比皆是,来看一看来自于一些媒体的数字统计:
2005年9月18日,网易公司代理首席执行官孙德棣先生辞逝,年仅38岁。
2004年11月7日晚,38岁的均瑶集团总裁王均瑶因患肠癌在上海病逝。
2005年4月10日上午,陈逸飞因上消化道出血,经抢救无效去逝,终年59岁,拥有庞大资产的陈逸飞为何连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对此,专家解释:肝硬化应该是他早逝的元凶。这类病人理应加强休息,而在此期间,陈逸飞却一直坚持在工作的岗位上,最后积劳成疾。如果他能够停下来休息一下,情况也许不致如此。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因心脏骤停,在跑步机上突然辞逝,终年54岁。
这里有一个社会上流传已久的五子登科:
这个图表告诉我们,对于一些迷恋于致富或“工作狂”来说,他们对财富的追求无可非议,但首先应该认识到——人自身才是最大的财富。在人生的支票上,你的储蓄是个0,你的股票是个0,你的基金是个0,你的房子是个0,你的生命和健康是最前面的1。如果你拥有生命和健康,即拥有这个1,那么后面的0越多说明你的资产越多;一旦你失去了这个1,后面即使有再多的0位,整体还是一个0。
一棵树从视觉上能看到的树干、树冠和果子,就像一个人外在所表现的身体和一些成就等。那么,决定一棵树的树干、树冠和果子如何,最关键的是树根。树根的好坏决定了这棵树的成败。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也来自于心灵之根,有太多的人苦苦追求成功,然而成功之时就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最后走向失败,这源于心灵之根出了问题。根浅则不牢。
人人都有权利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财富和金钱。只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应该明白,赚钱并非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美国富豪洛克菲勒,一生对财富孜孜不倦地追求,一点小的投资失误,都会令他痛不欲生。他50多岁的时候,全身到处都是病,心力交瘁,仍然念念不忘对财富的追逐。在一次大病后,医生警告他,再这样下去,将来时日无多。洛克菲勒终于让自己的心灵在疯狂的赚钱中停了下来,他苦思了一周。病痊愈后,他终于明白了,生命中应该拥有的不仅仅是钱。此后,他像完全变了个人似的,大把大把地将自己的钱捐助给公益事业,今天的青霉素,就是他捐钱资助研究的成果,而他本已非常糟糕,临近崩溃的身体,却奇迹般地好转,最终他活到了古稀之年。
人活在世上,不赚钱怎能生活?但是也不能做个拼命三郎。钱不是一下子就能赚到的,只有保住了健康之本,才有可能去挣钱。一家杂志在对经理人生存状态的专题调查中,发现经理人竟有“25种锥心之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处理身体健康与工作挣钱之间的关系。
哈佛大学的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凭借他所开设的《哈佛幸福课》这门课程,成为哈佛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人生导师”。他说:“一个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会很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健康是幸福的主要组成部分。无论走什么样的理财道路,我们都是金钱的主人,不能沦为金钱的奴隶。你要驾驭金钱,让金钱帮助你生活得更垮了、更舒适,成为你生活幸福的手段,而不是你生活的全部目的。所以在在理财投资活动中的时候,要时时到考虑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不要让人生最大的悲哀——人没了,钱没花了——上演。
和谐健康的家庭助你事业腾飞
在看重金钱的西方国家,高层管理人员却呼吁回到家庭生活中。有人提出的口号是:“走向生活,在职业和私生活之间寻找平衡。”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个系主任克拉克对毕业生说:“事业上的成功抵偿不了私人生活的失败。”
这种说法并非偶然。美国的似乎是持久的经济繁荣在消耗着管理人员和员工们的精力并使他们的能力下降。多数在职的美国人感到筋疲力尽、精神紧张。克拉克建议,不要打破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他建议应该从小事开始做起,例如,周末和休假时不一定要对信件和电子邮件做出答复。把家人的生日时间写在办公室的日历上,把它们视为公务日期。企业领导在同员工们谈话时不只是要定出提高效率的目标,而且也应该对休息做出规定。在德国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德国网络公司Letsbuvit.com老板汉森表示,他所感兴趣的不再仅仅是股份的多少,他希望在工作和用于自己、家庭的时间之间寻找平衡。
35岁的德国人克里斯托夫·魏斯属于事业有成的年轻精英。他有两个年龄分别为4岁、6岁的孩子。他尽可能抽出更多时间去照顾孩子们。魏斯说:“身为父亲,照顾孩子的乐趣对我来说就像做成了一笔生意后的心情。我经常在周末赶回家去,这样,我每周就可以同儿子一起游泳了。同孩子一起锻炼,我自己也变得精力充沛。”
据德国社会问题研究所在1999年进行的调查,年轻的德国人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领域,排在最前面的位置,其次是友谊、健康和爱情。前程位于第5位。
事业与家庭是你生活的两翼,只有两翼对称,你才不会失重,才能够展翅高飞。不要因为埋头事业而忽视家庭,也不要因为操持家庭而放弃事业。事业与家庭虽然有时候会有冲突,但并不矛盾,处理得当就会相得益彰。平衡家庭与事业,做事业与家庭的双赢家,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处理好工作与放松,需要一种平衡的能力。你要能站在跷跷板的中间,保持两端的平衡。其实,你该掌握一种平衡术。因为人生之中需要你去平衡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不仅是工作和放松,更有事业与家庭。
工作和家庭几乎构成了个人生活的全部,价值观不同,对它们重要性的判定也会有差别。无论你更偏向哪方面,你都不能忽视另一方面的重要性。事业和家庭就像是人的两条腿,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踏实、长远。工作出色可以为家庭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家庭幸福也可以为工作创造稳定的“后勤”。
家庭和工作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领域,但又是密不可分的。杰罗姆·沃伦事业做得有声有色,家庭也经营得无比温馨。在经历了最初创业的动荡、夜以继日之后,现在杰罗姆的虽然也会常在各地东奔西跑谈项目、谈合作,但他却将家庭与健康列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上。在大部分时间里,杰罗姆的生活很有规律,按时上下班,经常与家人相处。即使出差在外,杰罗姆也时刻把家人放在心上。正因如此,杰罗姆才有了一个幸福稳定的家庭;也正因为有家庭的强大后盾,杰罗姆才能放心大胆地干事业。
只有事业与家庭都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假如你只是事业成功而家庭不幸,你就不可能幸福。而假如你事业失败,一家生活没有着落,你也不可能幸福。家庭和事业是幸福钱币的正反两面,只有合二为一,幸福和成功才算真正实现。
可以想象一下,你在事业上蒸蒸日上,但你的家庭却一片混乱。老婆离婚了,孩子变坏了,你的家里冷冷清清,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即使你在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又有何人与你分享呢?你不敢回家,害怕孤独,于是你就更加疯狂地工作,你也就获得更大的成功。然而,你快乐吗?你幸福吗?当你看到别人的家庭其乐融融时,你会不会很惆怅?你会不会觉得自己丢失了很重要的东西?是的,你丢失了家庭,也丢失了幸福。
你还可以仔细揣摩这样一句老话:贫贱夫妻百事衰。有钱不一定就有幸福,但没钱一定不会幸福。当你和你的家人整天为吃饭穿衣而发愁,当你眼睁睁地看到你的孩子因为贫穷而耽误受教育,你难道还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吗?你还能够体会到家庭的幸福吗?
古人说先成家后立业;现代人则信奉先事业后家庭。这都是片面的。事业与家庭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它们是并列的关系,需要你同时经营。如果经营得当,你就能自由地穿梭在事业与家庭之间,你就能在平衡中感受到人生的无限幸福。
不要心存幻想,先干事业后理家庭,或者先经营家庭后打拼事业。很多时候当你做完了前者,你会发现来不及做后者了。所以,你要放弃这种先后的想法,应该树立起同时双赢的意识。也许在不同时期你会有不同的偏重,但请你记住,偏重不等于偏颇。事业与家庭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很多人都认为,男人因成就事业而成就家庭,女人因成就家庭而成就事业。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男人真的只要事业成功就能家庭幸福吗?女人真的埋首家庭就可以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