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1476300000068

第68章 生命重于财富,不为金钱赌健康,不拿健康赌明天(3)

7.要充分肯定自己,决不说自己不行。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比如说自己“长得难看”“笨手笨脚”“没创造性”“不可救药”等等。想一想在那些使你不幸的因素中,哪些是可以改变的。批评自己应当带有建设性。

8.要勇于和别人交朋友,爱朋友的同时也会被朋友爱。受到拒绝并不妨碍你再跟别人交朋友。

9.记住:失败和挫折有时是一种貌似灾祸而实际使人得福的幸事。失败告诉你,你的目标对于你来说是不相适宜的;或者说,失败使你能够免受将来更大的失败。要从每次的失败中有所得。

10.如果你感到自己情绪紧张,而又无法自制,最好到医院去看看。有些情况好像是精神疾患,而实际却是生理疾患,比如甲状腺疾病。

11.当你感到“紧张”这种生理反应的时候,你需要:①客观地检查这种生理反应;数数脉搏,并尽可能多地记录下身体变化的情况。②想想是否还有别的原因引起这种生理上的紧张?是不是心理上的?也许你吃得不合适,也许屋子太热等等。

12.当你感到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你不妨采用下面的办法摆脱眼前的事,①干脆走开;②把自己当成局外人;③想象自己置身于未来,从未来透视现在;④找富有同情心的人聊聊,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遵守以上12项原则,你便可以拥有心理及精神上的健康。

只有拥有健康,才能够拥有人世间的幸福和事业的成功。同样,只有愚昧的人,才会牺牲健康去追求幸福。

不靠专家,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马上就要过春节长假了,张先生却被“感冒”击倒了。家人带着张先生到医院做了一次全面体检,检查结果显示张先生的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身体一直在坚持作战;可是等到身体彻底“松弛”下来,病毒也就趁虚而入了。

“在单位幸苦工作了六年,好不容易才当上部门主管。现在事情更多了,加班成了家常便饭。没办法,再累也得继续工作。每月养房、养车都需要一大笔钱,孩子刚上小学,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张先生感叹道,“现在每天都感觉没睡醒似的,打不起精神,工作一会儿就感到疲劳。这下终于知道原因了,原来自己身体就处于亚健康状态。”

因为现代人早早地进入亚健康状态,健康管理便成为了时下现代人最热衷的话题。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及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 评价(认识健康问题)→ 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循环的不断运行。其中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是核心。对于个人来说,采用一些保健的方法,可以实现健康管理的功效。

自我保健是为了自身的健康利益,自我发现、自我保护、自我处理或协同医生自我治疗的一种保健行为方式。

自己来保护自己的健康,这已成为我国保健发展的趋势。自我保健的内容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养生保健手段,在不住院、不求医生、护士的情况下,依靠自己和家庭力量对身体进行自我观察、诊断、治疗、互利和预防等工作;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起一套适合自身健康状况的养生方法,以达到健身祛病、推迟衰老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自我保健意味着自己把握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在遇到小病、急性和感染性疾病、慢性病以及和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外科手术或到医院就医时你知道该做什么。另外,自我保健也意味着你懂得改善周围的环境,避免不良环境对身体的侵害,如避免间接吸烟、尽量不接触污染物。

自我保健的内容广泛:可以服用有益身体的补充剂,如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剂类食品或补品;可以利用意志力减压,学会放松身心;更要注意心理健康,加强自律,增强求知欲,激发自己信念和耐力。

必要的健康知识,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提高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是每个健康生命的必然选择。健康是你我选择的路,永远不要把健康交付在他人手中,而要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中!

个人的健康和寿命主要取决于自己。世界卫生组织1991年向全世界宣布:“个人的健康和寿命的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的影响。”这就明确告诉我们,个人的健康和寿命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

健康是个极为复杂的概念,人的健康和寿命是由许多因素相互交叉、渗透、制约、作用的结果。保健学家把这些因素归纳为四大类: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机体生物学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卫生保健设施因素。而这四大类又可以分为大环境因素和小环境因素。大环境因素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小环境因素为生活方式因素、遗传心理因素,则是自己可以支配和改善的。著名的医学家、社会学家诺勒斯说过:“99%的人生下来就是健康的,但由于种种社会环境条件和个人不良习惯而生病,不良习惯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人不在习惯中生长,就在习惯中衰亡。”

许多人把自己的健康交付于他人手中,过分地迷信保健药物和专家医师,而不去采取行动改善自己的健康。近年来,健康信息中心、康乐中心、天然食品店和健美中心大量涌现,网上也源源不断地发布着大量健康信息与健康忠告,使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被纷乱的医学信息所迷惑,人们分辨不出可靠的信息和事实的真相,真正主宰自己的健康。

在这个纷繁杂乱的世界上,你要主宰你自己的健康命运,而不要把一切都交给“专家”。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必要的健康知识,掌握保持健康的技能,这样才能使自己永远健康。

健康靠自我:理论和实际都证明,人的命运决定于自己,做事情干事业如此,维护自己的健康更是如此。人在健康的某些时候需要别人扶助,那仅仅是扶助;人在生存的某些时候,某个阶段需要求医吃药,那是被动的、无奈的,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每个人都具有正确的自我维护健康意识,学会尽可能多的自我保健知识,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自我保健方法,那么,就会大大减少别人扶助,减少靠求医吃药过日子,健康的钥匙就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自我保护:有统计资料表明,国内外每年死于各种事故的人数,远远超过每一种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癌症等一些死亡率高的疾病的年死亡人数。这就表明,人单靠与生俱来的本有的自我保护是远远不能保证自己安全的,必须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因为人们生活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活动在纷乱的社会矛盾中,意外伤害的危险时刻存在,稍有疏忽,意外损害便向你袭来,轻则致残,重则危及生命。所以,保持警惕,避免危险,对每一个人的健康与生存都是十分重要的。

自我养护:人要不生病或少生病,与重视不重视自我养护有直接关系。机器靠人的维修与养护得以正常运转,公路靠人的养护得以正常通行,人靠自我养护来维护健康。没有病靠自我养护不生病或少生病,有了病靠自我养护恢复得快。为了维护自身健康,第一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第二要有维护健康的知识,第三要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保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健康建立在科学保健的基础之上。

自我调节:心理、社会因素导致了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众所周知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肿瘤、消化系统的许多疾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如老年性固执性疾病等,精神、心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理论与实践都证明,不良的心理、精神因素可以导致疾病,良好的心理、精神状态可以防治疾病,当致病因素侵袭机体发生疾病之后,机体便动员自身的防卫系统与之相抗衡,在调动机体防卫系统过程中,心理精神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在某些情况下起着主导作用。所以,作为心理、情绪自我控制与调节,保持愉悦心情、少生烦恼,多找欢乐,平衡心理,稳定情绪,在自我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发现早治疗:一时不生病不等于永远不生病,从来不生病不等于今后不生病,当时没有不适感觉不等于没有潜在的疾病。一向健康的人容易麻痹。现实一再告诫人们,突然发生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常常是那些一向健康的人。越是平素健康的人,越是容易丧失警惕。损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从发病到出现症状有个过程,传染病有潜伏期,有些病有前驱期,在很多情况下,发病的第一症状常常被忽视,每一个健康人都应当对身体出现的不适与异常感觉保持警惕。例如,以出血为第一症状的疾病,痰中带血常为肺癌的第一症状;鼻涕带血常为鼻咽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大便带血常提示直肠癌;而小便有血常为泌尿系统肿瘤的第一症状;皮肤出血常为血液系统疾病最先出现的症状等等。

早发现是早治疗的前提和关键。抓住第一症状早检查,没有症状定期查体,是早发现疾病的重要步骤。许多疾病早治与晚治结果完全不一样,失去了治疗时机就等于失去了生命。

维护健康靠科学,靠知识,靠毅力,自己的健康要靠自己来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