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板不会告诉你的60个秘密
1478400000037

第37章 最让老板烦恼的是办公室政治(4)

中国人凡事都爱找关系,职场上靠关系的事例也不少。公司中的领导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信幕僚,这些亲信幕僚也正是利用领导的关系步步高升。实际上,工作能体现人的能力,如果工作中处处靠关系而非实力的话,那这个人的能力就不能完全展现出来,也就得不到他人的认可。虽然自己可能得意洋洋,但是在同事眼里,这样的人却一无是处。

工作中,实力比关系重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临近毕业的年轻人为了找工作而四处联络社会关系,尤其是毕业生的家长们,更是为了子女找工作而大设“人情宴”。每到毕业季,北京某知名公司人事部主任周先生就很害怕,因为那些托关系、打招呼,试图为子女找工作的人情宴让他着实有些招架不住。

找工作到底是靠关系还是靠实力呢?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回答,有的人认为,如果自己没有实力,就算有关系也是枉然;有的人则认为,没有关系的话,再有实力也不好办。找工作的问题如此,找到工作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同样也存在着靠实力和靠关系的问题。其实,做任何事情都要凭自身的实力,应该用实力去说话,而不能完全凭关系。

林小玉2008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在北京,她人生地不熟,没有一点社会关系,找工作得完全靠实力。刚开始,她参加了很多招聘会,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策划公司当文员。可是,师范大学毕业的她很想做自己的本行,当一名老师。所以,她特别关注学校招聘的信息。有一天,她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是一所职业中专面向社会招聘教师。得到这个消息后,林小玉特别高兴。为了保住目前的文员工作,她请了几天假,特意赶去应聘教师。当时应聘的人一共有300多人,其中很多是北京人,而该校只招聘三人。对林小玉来说,这次竞争的压力很大,而且她除了自身能力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社会关系。然而,幸运的是,林小玉在经过几轮笔试、口试和面试后,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教师的工作机会。

像林小玉这样完全靠自身过硬的知识和能力获得工作机会的人还有很多。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和知名企业的招聘中,不凭关系只靠实力的大有人在。

刘先生所在的公司来了三个实习生,其中一个是干部子弟,是通过关系进来的,其他两个都是学校推荐过来的。在实习期间,那名凭关系进来的干部子弟我行我素,一点儿都不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工作能力也不强。最后,他并没有被公司录取,而另两位靠实力进来的年轻人因为工作勤奋并且能力不错而成了公司的正式员工。

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在工作中勤勤恳恳,靠实力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精益求精是追求成功的表现,也是生命中的成功品牌,更是一个人实力的最好展现。精确与对工作的忠诚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人做事精确的良好习惯要远远好过他的聪明和专长。如果一个职业人士在工作中技术精湛、本领过硬、态度严谨,那么他必定能出类拔萃、脱颖而出。

对一种商品来说,质量好、性能优越是世界上最好的广告。

约纳斯·奇科林最开始在给一个琴行老板工作的时候,就以他的一丝不苟、吃苦耐劳著称。对他来说,每个环节都不是小事。他不在乎花多少时间和精力,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精益求精。很快,他就自己开了家琴行,决心要造出最好的钢琴,使其旋律更丰富、音色更饱满,使演奏者更有力,同时又能保持音色的纯正。他每制作一架钢琴,都要求质量能够超过原来的成品,他要的就是质量上的完美。在他此后的职业生涯中,他所制造的乐器最后都由他把关,这项工作他从来不交给别人。

正是借助这些品质,奇科林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一次,马塞诸塞州有一个琴行老板经过议会的允许,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奇科林,并把这个名字堂而皇之地印在他制造的钢琴上,约纳斯·奇科林马上向州议会提出抗议,那个琴行老板只好把名字又改了回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种个性上的特征既可以有伦理参考价值,也可以有商业价值。无论何时何地,奇科林这个名字就像商标和专利一样,成了诚实可靠的同义语,因为这个名字代表忠诚、敬业和精益求精。

用工作业绩证明你的实力

用工作成果来告诉老板你的能力,向同事们证明不靠关系你也可以做得很出色。实力的展现不仅需要你像老黄牛那样默默耕耘,还需要你在很多方面不断地给自己增加“附加值”。

1. 实力来自工作中的小细节

一家杂志社想要招聘一名校对员。一天下午,总编面试了十几个应聘者,都觉得不太理想,看着时间不早了,总编礼节性地给了李佳10分钟。最后,总编起身象征性地将李佳送到门口,没想到李佳突然停住脚步,“总编,谢谢您的接待!恕我冒昧,我还想多说一句。我刚才发现您办公室的电线老化了,如果再换一个自动跳闸的保险装置,也许会更安全一些!”第二天下午,李佳就接到杂志社总编的录用电话。

李佳之所以被录用,就是因为她细心,善于观察身边的小细节。这个习惯为其加分很多。

2.实力来自工作中的一个小动作

蒋纯嘉的工作是宾馆的电梯员。一位中年男子经常在乘电梯时会抱着一大堆报刊,时常在电梯里掉几份报纸,蒋纯嘉每次见状都不厌其烦地帮这位中年男子捡起书报,但她从来没有问中年男子从事何种职业。一天,蒋纯嘉在中年男子说完“谢谢你”时说:“你不必每次都这么客气,这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中年男子说:“你的工作是只要开好电梯就行了,却每次都不声不响地为我做你工作之外的事情,我当然要说‘谢谢’才合乎情理。”

有天早上,中年男子发现蒋纯嘉不在电梯里了,大厅的清洁工告诉中年男子:“宾馆效益下滑,上层研究后决定把电梯小姐辞退了。”那位中年男子通过宾馆人事部找到了蒋纯嘉的电话:“蒋纯嘉,我们商务公司要招聘两名接待员,就是接电话和给客人倒茶水之类的工作,你的为人告诉我你能胜任这份工作。”直到这时,蒋纯嘉才知道中年男子是一家商务公司的副总。

3. 实力来自工作中的一点小功夫

一家电气公司的电扇滞销,在公司的领导层整天坐在办公室想法子却又不知所措之际,有位在公司里并不起眼的小员工却悄悄调查起了公司的电扇滞销的原因。他走街串巷询问顾客对公司电扇的看法,又与商场售货员探讨电扇性能及包装的趋势。在他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公司的电扇滞销并不是市场饱和的原因,而是产品本身的问题后,他满怀信心地向董事长大胆建议:“我们的电扇几乎都是黑色的,产品结构也有些不合理,看上去给人一种笨重的感觉。电扇滞销、积压的原因就在于它的款式太过陈旧。社会在改变,我们的经营观念也应该跟着更新,如果把电扇的色彩改为漂亮悦目的颜色,外型结构再优美一点,不但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还可以提高商品本身的价值。”

董事长的眼睛为之一亮,立即采纳了这位员工的意见,并让他参与设计工作。经过设计部门地加紧研究改造,第二年夏天,款式新颖、颜色悦目的电扇上市。由于它们色彩明亮,外型优美,给人一种清新生动、赏心悦目的感觉,一上市就吸引了大批顾客,并掀起了一股购买热潮。后来,那位不起眼的小员工就被破格提升为公司的市场开发部经理。

职场中,老板看中的永远是业绩和能力。有没有关系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够为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工作中,遇到困难后要凭着实力去解决,不要投机取巧也不要总想着托人找关系。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

工作要凭实力,而不能完全靠关系。关系是一种很不牢靠的东西,想要单纯地依靠关系而飞黄腾达,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在工作中,没有实力,再硬的关系也无法保你永久出色。

秘密 52

千万不要打越级报告

你是否遭遇过顶头上司的不公平对待?你是否就将这一问题直接汇报给了高层领导?或许你这么做也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只是心中委屈而一气之下直接反映到了高层领导那里。但是,你是否知道你这么做是犯了职场中“打越级报告”的大忌了呢?即使你直接汇报给高层领导的动机只是出于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但最终的结果是,你将永远得不到公司的认可。

越级报告无法解决你的实际问题

一般公司的组织机构是逐级上升的,绝大多数员工有自己的直属上司、顶头上司。在工作中,越级报告就是越过直属上司,直接与更高级别的上司打交道。事实上,打越级报告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会产生众多不良后果,最后往往害了自己。部分上司不喜欢越级报告,一般会退回原级处理,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并且,越级报告还有可能导致你与顶头上司之间的关系恶化,因为你这样做明显是对他不尊重。事后就算他不炒你鱿鱼,也很难再对你委以重任。哪怕你的报告非常正确,你也破坏了公司的正常运行程序,这仍然使上司头疼。而且,即便你最终成功了,你的直属上司的上司也会对你心存芥蒂,认为你对他们也可能采取同样的行为。所以,你千万不要打越级报告。

林硕从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某报社文艺部工作,担任副刊编辑。他理论基础扎实、才思敏捷,参加工作没几年,由他编辑发表的不少作品就被国内多种文摘类报刊转载。他自己还勤奋创作,先后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了大量作品,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而且在他的努力下,文艺部开展的不少群众性的工作均取得了成功。由于林硕越来越受到同事及作者的尊重,影响越来越大,部主任感到了他对自己的威胁,开始排挤林硕,对他的合理性建议也不予采纳。久而久之,林硕和部主任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两人中间出现了一条无形的沟壑。

林硕不但多才、敬业,而且在事业上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由于和部主任关系的“不妙”,他的一些想法无法付诸实施。于是,他干脆越过部主任直接和总编辑去谈他的计划、设想,希望能得到总编的支持。

结果不难预料,林硕的计划不但没能得到支持,还引起部主任强烈的反感。

许多员工有越级汇报的经历,因为某种原因无法与自己的直属上司沟通,就越级找到上司的上司。这样做可能是出于无奈,也可能是无意,但不管怎样,越级汇报是违反职业伦理的,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复杂化。

对总编来讲,在林硕和部主任之间,他不能不考虑中层干部的威信、情绪等因素,不能不维护管理阶层;再者,越级报告事实上破坏了正常的管理模式。

越级报告失败,林硕的处境可想而知。和部主任关系的恶化,致使他的工作处于极端被动的状态。无奈之下,他提出申请要求调离文艺部去其他部门工作。

要与自己的顶头上司搞好关系

一个公司像一部复杂而严密的机器,钉是钉,铆是铆,每一个部件都在固定的部位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如果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破坏了规则,吃亏的只能是你自己。

你把一个自鸣得意的企划秘密地送到老总的桌上,然后以为最高决策层会对你的才华另眼相看,实际上你会发现,这么做的结果无非有两种:

第一种,老总把你的报告送回部门经理那里,让他按常规程序解决;

第二种,老总将你的报告按下不动,好像没有这回事一样,另行启用你所在的部门呈上的另一份计划。

显然,这两种结果都不是你所想要的,你无意中就遭受了三重打击。第一重打击是,权衡再三,老总对你的急切心态持不置可否的态度,如果在挫伤部门经理的积极性和挫伤你的积极性之间选一个,他肯定只能选后者;第二重打击是,部门经理百分之九十会对你另眼相看;第三重打击是,通过这件事,同事们会视你为急功近利之徒。这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越级报告一般基于两种情况:一是认为顶头上司能力不强、水平不高,又不赏识自己,甚至压抑、排斥自己;二是和顶头上司关系彻底破裂,无法沟通。无论属于哪种情况,作为员工,不要越级打报告。因为这样做,吃亏的常常是你自己。所以说,不管你能耐多大,都要千方百计和顶头上司搞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