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
【译句】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蔽塞无知。
【原文】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出处】《资治通鉴·陈纪》。
【译句】得不义之财,我是不干的。
【原文】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
【出处】《资治通鉴·晋纪》。
【译句】离开自己的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原文】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
【译句】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不相信。
【原文】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
【译句】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人家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原文】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
【译句】千钧力量的强弓,绝不用来射杀一只小老鼠;万石那样重的巨钟,用小草敲打它是不会发出响声的。
【原文】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
【译句】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不会直飞目标。
【原文】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
【出处】《资治通鉴·宋纪》。
【译句】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的了。
【原文】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
【译句】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原文】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
【译句】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原文】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出处】《资治通鉴·周纪》。
【译句】有道德的人受人尊敬,有才的人被人喜欢;而所喜欢的人容易亲密,对所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观察一个人容易重视才能而忽略道德。
【原文】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
【译句】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要设法改变现状。
【原文】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
【译句】标杆弯曲,影子一定是不直的;源头清澈,流水就必然是洁净的。
【原文】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
【出处】《资治通鉴·陈纪》。
【译句】残留在地里的头季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使良田荒芜。
【原文】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
【出处】《资治通鉴·晋纪》。
【译句】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原文】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
【译句】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
【原文】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
【译句】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
【原文】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
【出处】《资治通鉴·魏纪》。
【译句】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空占着位子。
【原文】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
【出处】《资治通鉴·魏纪》。
【译句】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
【原文】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
【译句】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原文】面从后言,古人所诫。
【出处】《资治通鉴·魏纪》。
【译句】古人最忌讳的是,表面服从而背后反对。
【原文】明者,销祸于未萌。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
【译句】聪明的人总能把祸患消灭在没有产生的时候。
【原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出处】《资治通鉴·周纪》。
【译句】家道贫困的时候就希望有个能持家的好妻子,国家大乱的时候就希望有个治国有方的好宰相。
【原文】短于从善,故至于败。
【出处】《资治通鉴·汉纪》。
【译句】不肯向善者学习,这便是失败的原因了。
【原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出处】《资治通鉴·周纪》。
【译句】才能是德行的资本,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原文】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出处】《资治通鉴·晋纪》。
【译句】送来的礼物很多,说的话又非常入耳,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原文】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阍莫甚焉。
【出处】《资治通鉴·周纪》。
【译句】不辨别事情的是非而喜欢别人称赞自己,世上的确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