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控制
1501800000008

第8章 一个可疑人物(1)

郎多安排好宣传处的工作,来向局长报到。他们的谈话在局长办公室里进行,中间省公安厅来电话,有关毒品,并有一个重要情报告诉明天罡。

“我回办公室取点东西。”郎多有意回避。

明天罡点头,郎多出去,他接倪厅长电话。

“天罡局长,我接到……”倪厅长向三江公安局长讲公安部的绝密情报,最后说,“你马上做好应对的准备。”

“是!”

“‘捕蛛行动’进行得怎么样啦?”倪厅长问。

“最近有突破。”明天罡向厅长汇报。

听完汇报后,倪厅长做一番指示。

撂下电话,明天罡沉思。倪厅长传来的情报,十分重要自不必说,三江禁毒形势更加严峻,工作力度需要加大。尽管他已经做了新的部署,调整人事──郎多调到宣传处、翁力调到禁毒支队,都是具体内容。但是,接到倪厅长电话后,他认为有必要重新调整行动方案。

公安部禁毒局获得一个情报:跨国贩毒集团缅甸毒枭,要将制毒工厂移到大陆生产K2,大方向确定到东北。

“分析可能在你们三江。”倪厅长说。

公安部做出这样判断的根据是,研制K2配方的人在三江,再者贩毒网形成多年,至今尚未被摧毁,还有三江地区四通八达的交通有利毒品销售。

“你要加快行动,在毒枭到达前,找到毒巢。”倪厅长说。

寻找毒巢的行动秘密进行了三年,金雕--秘密执行特殊任务的侦察员,只身接近贩毒网,目前的成果是至少发现了这个毒网的重量级人物,是团伙中的几号人物目前尚未确定。金雕正沿着这个线索追查下去,大概离毒巢不远啦。

“明局。”郎多回来。

郎多任职谈话时讲了部分“捕蛛行动”的内容,今天讲的也是选择的,不是全部内容,例如金雕的身份不能讲。最后要告诉郎多和翁力,但不是现在,包括倪厅长传来的绝密情报。

“郎多,我们接着谈。”明天罡说。

省厅电话打来前,他们谈到“捕蛛行动”,明天罡讲了这个行动的宗旨,找到新型毒品K2配方的研制人,打掉三江贩毒网。

“这个毒枭很不简单,”公安局长说,“多次打击都未抓到人,狡猾的程度可想而知。”

“我觉得毒枭逃避打击,不仅仅是狡猾。”郎多说,作为禁毒支队长他有发言权,战斗在打击贩毒第一线,直接跟毒贩打交道,对三江毒品形势有个估计,当然没有部、省禁毒部门掌握的那样严重,三江有个毒网存在他还是有所察觉。几年里他一直努力查出,始终未成功,教训后来明显,就是在行动的关键时刻,使毒贩逃脱,抓到的只是马仔级,他们仅能提供他的上线,再高一级的人物无法提供,破案线索多是就此中断,“有人走漏消息。”

“这一点肯定。”公安局长说。

禁毒支队长的判断十分正确,毒枭编织这张网相当坚固,他们的人已经渗透到警察队伍里,如何机密的行动,都被毒枭知晓,告密使警方的缉毒行动屡屡失败。

“我们内部有他们的人。”郎多说。

“应该说就在你们禁毒队伍内。”明天罡每每说到这严酷现实时,心像压上块大石头,既沉重又疼痛,“行动给他破坏啦!”

“更严重的是死了人。”郎多说到为警方工作的线人被杀,先后两个线人被杀,必须承认的事实是警方的出卖,具体地说隐藏在警察队伍里的内鬼出卖的,“没有被出卖,他们不会遇害。”

线人为警方工作很隐蔽,处处得到警察保护,如果给出卖了,生命安全就难保证了。

“杨树林的死,还有小秃……”郎多说,尤其小秃之死,更加证实他判断的正确,有人出卖了线人。出卖他的人就在身边,是谁?全支队近三十人,他梳理一遍,很难确定。小秃被杀,他的怀疑范围大大的缩小了,这次缩小让他惊愕,是他?怎么是他?怎么会是他?

“你有目标吗?”明天罡问。

郎多在没确凿证据证明不能说出他怀疑的人,绝对不能讲。他说:“只是怀疑。”

公安局长看出部下有了怀疑的目标,但没最后确定,他相信自己和郎多怀疑的是同一个人,作为局长他已采取了行动……郎多不说,他能理解,说:

“内鬼终究要现身的。”

“我在注意他。”郎多说。

“你一定要策略。”公安局长叮嘱一句,而后说,“研制K2配方的人在三江,也许始终未终止研制新型毒品,说不定有K3、K4,我们尽快找到研制配方的人。”

他俩圈定了嫌疑人范围,在化工、药研、医药企业里,包括医药教学单位,他们有专门人才和试验室。

“这个人跟我们捉迷藏几年,直接找到他很难,即使找到要耗时费力,”明天罡讲出意见,说,“K2配方研制出来后,卖给了缅甸毒枭,这就给我们提供了线索。”

郎多在想局长指的线索,配方卖给毒枭,怎么卖的?直白地说如何将K2配方卖给缅甸毒枭?他们在哪里交易的?

“有两种可能,”明天罡推测道,“K2配方研制出来,一是由三江的毒贩直接到境外送上门;二是交给隐藏在国内其他省份,譬如靠近缅甸省份的毒贩,由这个二传手到境外交易……”

这样一分析,一条贩毒的渠道也清晰起来,令郎多兴奋,他说:“我才看清贩毒渠道。”

“渠道咱先不谈,还说K2配方。”明天罡说,“既然毒贩采用这两种方法,我们就有了突破口,先从进出境人员中找线索……”

郎多开始秘查行动,查近三年来进入东南亚地区,尤其是缅甸人员,在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查记录。

昨天,明天罡和他谈话,最后确定了这次行动,按局长要求秘密进行,第三个人不能知道。

“现在三江有K2出现,说明什么呢?”明天罡分析K2配方由三江人研制,在境外生产,再销售回来,毒品是取的还是送的呢?先假定三江人去取,这个人常年来往缅甸或国内中转站,如果去缅甸就要办出国护照,出入境管理处就有记录,“去取毒品的可能就是三江人。”

“我先从出入境人员查起……”郎多说了打算,然后说,“出入境这块查不到,还有旅行社,组织云南旅游……”他的思路是,靠近缅甸的城市,如果有人经常去那里,也值得注意。

云南德宏州瑞丽市与缅甸木姐市,果敢老街和云南镇康县城南伞山水相连。从那儿进出缅甸……处在拉大网阶段,允许警方这样想,其实未必有效果,作为毒品中转站,不一定就设在靠近毒枭所在国的边境,也可能在腹部地区。

郎多用了几天时间,查阅了三年来的出入境人员的记录,工作量很大。一番梳理后,在一个午后,他有了重大发现,有一个人,一年中至少两三次去缅甸,三年中年年都去。

“林黛玉?”明天罡惊奇道。

林黛玉,和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名字一字不差。公安局长惊奇,谁咋听都惊奇,父母怎么给子女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她频繁到缅甸。”郎多说。

“此人?”

“小树叶洗涤剂公司经理……”

“小树叶洗涤剂?”明天罡对洗涤剂三个字很敏感,洗涤剂是化工产品……他对这家企业不熟悉。

“我知道一些,是生产清洗洁具类的企业。”郎多多少了解些情况,点点滴滴吧,“工厂在铁北八道街,原十四中的校办工厂……”

“工厂有多大规模?”

“原来并不大,后来兼并了一家油脂化工厂。”郎多说,“我认识她。”

小树叶洗涤剂公司经理倡议下,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一个旨在救助吸毒者家庭基金会,林黛玉捐资两百万元。郎多说:

“我和她见过一次面。”

几年前三江的媒体报道过,明天罡记忆中有这件事情。他说:“她好像不只叫林黛玉。”

“她还有一个名字,叫林梦子。”

“对,是这个名字。”明天罡问,“这个基金会好像还存在。”

“据我所知存在。”郎多是在走访吸毒者家属时,听到救助吸毒者家庭基金会帮助他们。

“基金会办公地点在哪里?”

“市青年企业家协会。”

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在创业大厦二十一楼,明天罡曾经到那里开过会,市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他应邀参加,没注意有这么个机构,但一定是有。明天罡说:

“有必要去趟基金会。”

“我打算去。”

小树叶洗涤剂公司经理一次次去缅甸做什么?需要查清楚。公安局长说:“你首先搞清这个洗涤剂公司,都生产什么产品,销售到哪里,进到生产车间实地看看。”

生产洗涤剂,经理多次去缅甸,疑点增大。

“林黛玉的自然情况要查清楚,婚姻、家庭……与之密切接触者。”明天罡吩咐说,“查清她去缅甸做什么。”

确定对小树叶洗涤剂公司经理的调查,这是必须要查的,排出嫌疑也得这样做。

“仍然秘密进行。”局长指示道。

“哎!”

“从外围入手,最后接触她。”公安局长讲了调查原则。

目前警方掌握林黛玉的资料太少,在出入境人员中,她接近警方要找的人的条件,仅仅接近而已。寄希望边调查边掌握,从中发现线索。

“其他人员呢?”公安局长问。

“我挑选一下,只三个人……”郎多还发现了两个到过缅甸的人,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去木姐市探望亲戚,到那里突然生病死亡;另一个因私中年男人出境五次,他到有关部门查询,证明他就是去游玩,反复去那里的原因很简单:他喜欢缅甸的工艺品,“林黛玉符合我们要找的人的特征,生产化工产品……”

“先查她,如果排除了,再回头查出境五次去缅甸的那个男人,他的身上存在疑点。”明天罡说。

“是。”

“郎多,你缉毒多年,林黛玉这样的人像吗?”

“像。”

“说说理由。”

“她的公司生产化工产品,厂内有技术人员,有研制毒品的便利条件,受暴利驱使,可能铤而走险。”郎多说出酝酿已久的结论,“三江的毒品未必从外边流入,有在三江制造的可能。”

“K2?”

“有配方,制造应该没问题,毒品合成小作坊都能干。”郎多认为这个贩毒团伙聪明在此,反常的不可思议的他们不是在境外,在边境地区,直接到内陆来,到远离缅甸的东北来制造毒品,省去运毒的麻烦,重要的是迷惑,大陆警察怎会相信毒枭那么大胆,将制毒工厂建到内地来,在打击最严厉的环境下生产毒品。相反,这也是最安全的。

明天罡思谋,赞同他的推测。

“K2配方也有可能他们研制,然后卖给境外毒枭。”郎多推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