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也是读书
15162300000006

第6章 旧作新版(《葛剑雄写史——中国史的十九个片断》)序

8年前,在自编《看得见的沧桑》一书时,我确定了一个原则,我已经在报刊发表或没有发表的文章,自己只结集出版一次。所以从1998年来,我陆续出版的自选集《行路集》、《碎石集》、《临机随感》和《梦想与现实》都是不重复的。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尊重我的读者,让他们在阅读或购买我的书时,不必为重复的内容而浪费时间与金钱。

但这些年来,不断收到认识的或不认识的编者或出版者的来信,要求我授权他们将我的文章编入其他集子,有几篇文章已被收多次。对这些要求,我一般都会同意。既然别人遵守版权和著作权的法律,尊重作者,我就没有拒绝的理由。读者是否需要阅读或购买这些书,完全可以自己根据内容来判断,不会因为我是作者之一而产生误解,也不会将这些书当成我写的或我编的。这些书是否有足够的读者和销路,自然也与我无涉。至于数以万计的网页、电子版、光盘,除少数是在事前或事后得到我的授权外,其他都是我无法控制的,自然也不需要我承担责任。

但这本书有些特殊,是专门为我编的,所收文章全是我写的,都是已发表过的旧作。最初出于王为松兄的建议,又得到陆灏兄的响应,并由他担任编者。他们认为,我这类文章都可以理解为中国历史的一个片断,单独读固然也能有所得,但如在每个历史阶段选取若干个片断,合在一起,就能显示中国历史的不同阶段或方面。由于各篇的涉及面和侧重点不同,能使这个小小的历史舞台更加多样,更有代表性,这本书也会更有可读性。我曾担心这本书会不会有销路,会不会成为出版社的负担,为松兄却不在乎;我也顾虑会不会让陆灏兄的努力成为无效劳动,他也不计较。既然如此,我就没有拒绝的理由了,只是希望在出版时向读者们交代清楚,让他们知道这是旧作新编,不要误以为是我的新作。

这些文章基本都发表于1994年至2002年间,由于事先没有计划,只是有了想法或找到合适的史料后就写一篇,并没有考虑时间、空间和内容方面的分布,在中国历史上未必有典型性或代表性。有的朝代比较多,有的一篇也没有,这当然与我的兴趣和知识结构有关。如汉朝的有好几篇,因我对历史地理和历史的研究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元朝是空白的,因为我有自知之明,对蒙元时期了解最少。好在这些文章都是独立成篇,不必前后呼应,而且编辑的宗旨就是提供历史的片断。

文章发表后得到过不同的反应,有的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甚至延续至今。为保持原貌,我请陆灏兄只改正明显的错字,其他都一仍其旧,也算是保留我思考过的片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