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边缘人札记
1517700000061

第61章 长江是家园

三峡文物的发掘,使华夏文明在史前的足迹清清楚楚地显露在长江流域了,我们的旧石器时代以前的先人,在为了生存而不得不为之的以采集和狩猎为中心内容的、漫无目的的漂流岁月里,在一河一江的两岸,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生存活动。

采集果实与播下种籽、猎狩野兽和烧烤生肉所包含的神妙的因果关系,从初始一直延续到今天。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更适合农耕的,华夏文明的最后走向在我们的先人发现黄河长江之后,便由一条浑浊的河一条清澈的江给定地域和方向了。

这真是一次人类史上真正伟大的地理大发现。

先民们一定欢呼雀跃。

在有:水久性的水源之后,跋涉的劳顿减轻了,广阔地域之上的鲜花和野草,是农耕文明的最初的诱惑,自由自在也艰难闲苦的漂流暂时告一段落,先民们幵始定居,野兽的威胁还在,便聚集在一起,家与家相邻,狩猎和游牧渐渐让位于农耕。

不同的只是:与黄河相比较,长江流域温和多雨,平原更加广阔,三角洲也更加富饶,宜耕宜牧宜渔,更利于中庸文化的发展。

着名三峡专家李锐先生认为,“1々江不同于黄河,自古以来是条好河,轮船从上海可以通到宜宾,是世界大河中数得出的黄金水道,最好的通航河流。泥沙远不如黄河之严重,水量为黄河的20倍,洪水量为50倍。最大与最小流量之差,黄河为200多倍,长江只25倍。三国时期就有诸葛亮夏口(汉口)吊丧,可见2000年来,武汉三镇并未因洪水有何变化。三门峡控制流域面积90,水库消减洪峰可起防洪决定作用,可是三峡只能控制长江流域面积50,即只能管住西水川水夂而对南水(湖南四水及赣江等)和北水(汉江)则无能为力。”长江干流拥有700多条一级支流,其中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40多条,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9条,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4条。水量大是长江支流的第一个特点,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湘江、汉江和赣江等支流的多年平均流量都在1000立方米秒以上,超过了黄河水量。

长江较大的支流几乎全部集中在四川盆地和洞庭湖、鄱阳湖地区。在四川盆地,从左岸汇入长江的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右岸有乌江。洞庭湖一带有清江、澧水、沅江、资水和湘江,氏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则从左岸汇入。鄱阳湖水系包括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集中在长江右岸。从雅砻江河口到鄱阳湖口,流程仅1761公里,占长江总流程的28,而在这一段流程中得到的水量补给为8000亿立方米,占长江入海水量80先。

相比起来,长江下游名声很大的青弋江和黄浦江,无论长度或水量,都不足道哉了。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秦岭南麓,穿过秦巴山地,在武汉汇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汉江流域的年降水量自下游的1200毫米递减至上游的800毫米,每年大部分降水集中在7?10月,9月水量最大。汉江上游被束缚在又狭又窄又陡又险的河谷之中,其天性似乎因为压抑而湍急。夏季暴雨一旦形成,则势必洪水汹涌。中游河床淤浅,下游摆荡在江汉平原,河床坡降很小,河道窘迫,依靠大堤束水,汛期则又受到长江洪水的顶托,泄洪不畅。因此汉江成为长江各支流中灾害最严重的一条。因此有“长江万里,险在汉江”之说。

大自然在很多方面依据天人之约,照顾到了人的生活与生存,种种巧妙的安排既有大致时间表,而且错落有致,给人以完美的艺术感。以长江流域的暴雨发生时间而言,因为流域面积广阔,在一般情况下,随雨带推移,时间上便有了先后的序列。湘江和赣江的汛期自3月上旬开始,5月水量最大,7月以后大减。6月以后,浓浓的雨带徘徊于长江干流的下游,霏霏细雨,连绵不绝,是为梅雨季节,7月和8月水量聚少成多。四川盆地的河流汛期从6月初开始,10月中旬结束,7、8月份则普降雷雨,洪水为最。汉江的汛期开始略迟,洪水自9月份开始充盈。时间差使上述汛期的洪水量分流了,错幵了,不至于造成江河横溢的特大洪水。

不过,并非一切都是如此的,你不能说这是大自然安排的疏漏,相反不妨理解为大自然为了人的智慧及生存能力,总要排出一些难题要你去解决。实际上更不可想象的倒是:在一切都安排得舒舒服服,人甚至可以不劳而获之后,人类还会有今天的灵智和精神吗?人类能得以延续吗?

当四川盆地的水汇聚在三峡并一泻而出,和汉江的洪水一起相拥相挤,到达长江中下游时,长江河槽及沿岸的湖泊已经被捷足先登的支流洪水充满,调蓄能力锐减,这时候洪灾的威胁便是迫在眉睫了。

有资料说,从汉朝到清朝一一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11年长江共发生洪水灾害214次,平均10年一次。而在元朝之前,则为平均10多年一次,明朝9年一次,清朝5年一次,民国时期8年一次。而在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几乎每年一次。“长江水患何时休”已成为报章上公幵讨论的一大话题。

1996年7月,空前的洪峰暴戾肆虐,洞庭湖区共冲决堤垸145个,万亩以上的24个,总面积204万亩。被淹没的农田为121万亩,102.1万农民被迫转移逃生,挥泪告别等待收割的金黄色的早稻。一时间黄龙滚滚,人心颓丧。是次特大洪灾的发生,除了天降暴雨之外,祸因其实已经种下很久,洞庭湖的衰败己非一日。

1996年,我们只是收获了迟早都会收获的苦果。

作为天下名湖,洞庭湖的“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全在于吞吐长江,揽湘江、资江、沅江、澧水诸水,浩荡不息,吐纳自如间,维系着湖区几千万人口的安危,滋润了万顷良田。近百年来,尤其是本世纪后半叶以后,洞庭湖劳损过度,疲惫不堪的败象屡屡显露,我们只能说一尽管谁也不愿意这样说一洞庭湖已经破落不堪。

1825年,洞庭湖面积为6400平方公里。

1949年,为4350平方公里。

1996年,残存2691平方公里。

洞庭湖的湖泊容积也由1949年的293亿立方米,减少到眼下的128亿立方米”40年间锐减掉近一半,在同时期内,其缩减之快为太湖的3.9倍,鄱阳湖的2,5倍。

洞庭湖的风情秀色、姿百态是怎样被埋葬的?

几十年来长汀上游以及湘、资、沅、澧四水流域的森林植被不断遭到毁坏,水土流失日益加剧。20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如今则已高达56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率为22.4亿吨,每年冲进洞庭湖的泥沙为1.55亿立方米,而输出的仅有0.25亿立方米,近30多年的泥沙总淤积量为40亿立方米。

洞庭湖底沉积的泥沙己达170米的厚度。

湖泊专家说:“长江中下游众多的湖泊,虽然成因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与长江演变有关的河迹湖。”一般而言,湖泊的生态功能在于调蓄洪水,稳定并削减洪峰。洞庭湖在接纳湘江等四水之后,于长江涨水时先将1/3的洪水泄入湖内,然后通过城陵矶徐徐吐入长江。如果不是洞庭湖及其他大小湖泊的容纳与吞吐,长江中下游早就是汪洋泽国了。洞庭湖面积的缩小,引起湖泊水位抬高和出湖流量的增加,湖区的水文监测站龟山站和城陵矶站的数据显示:在相同的洪峰流量下,90年代的水位要较60年代高出2?3米。这2?3米实际上并不是增加了蓄水,其原因正是泥沙淤积。

泥沙俱下,湖区河滩急速生长,围湖造田,则更是急剧地缩减了洞庭湖的水面。从此步入恶性循环;既妨碍泄洪,又加速了残余水面的淤积,为土地犯愁的当地政府和农民便再围垦,如是往复。1954年以来,西洞庭湖先后围垦160多平方公里,占整个西洞庭湖面积的23.5,减少容量13亿立方米,自然增加荒洲6万余亩。

泥沙愈厚,荒洲愈多,洪灾愈烈。

1852年至1949年的97年中,湖区每5年发一次洪水。

1950年至1978年的28年中,湖区每4年发一次洪水。

1978年以降,计有1980年夏,澧、沅、资水流域相继暴雨连日,洞庭湖由于外泄受阻,湖滨积水成灾。1988年,罕见的秋汛降临洞庭湖区,灾情惨重。1991年,常德、岳阳等地江湖泛滥、横遭洗劫。1994年湘江浊浪滔天,仅长沙、湘潭、株洲、衡阳4个城市的损失就达45.4亿元。1995年,洪峰再度进逼,益阳、桃江、桃源等城镇先后沦陷为泽国。1996年的洪水已在文前略记,更险更猛更汹涌。

人们面对洪水并不是无所作为的。

洞庭湖区曾经投资50亿元整修了64公里的大堤,并将3471公里的大堤平均加高2?3米,开挖了32万公里的渠道。有人将上述水利工程的土方换算成1米见方的围墙,谓可绕地球28圈。

这一切的努力自然不会悉数付之东流,但,1996年的特大洪水却把人所认为的最坚固的堤防,冲开了多处缺口,也许根本的出路还在于“还洞庭湖的本来面目”。而洞庭湖的本来面目却又与洞庭湖之外的长江及湘、资、沅、澧四水的上游的森林植被水土保持相密切关联着,我们不能不再一次深长地思索历史。

你一定听说过云梦泽这个诗一般的名词。

古云梦泽有九百里之称,南连长江,北通汉水,为长江大潮进行调蓄,其时尚无洞庭湖。而当洞庭湖平原开始沉降,古云梦泽便也开始萎缩,大自然中的此消彼长实在是不可理喻的,总而言之洞庭湖与云梦泽便几乎是同时开始了形成及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云梦泽与洞庭湖并存过,但前者的浩大己经走上衰亡之路,而后者的细小却正当兴盛之始。

唐人李频有诗道: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湖。

在顶峰的时候,你当看见它的末路。

到清代中期,洞庭湖达到鼎盛时期,号称八百里洞庭,与九百里云梦泽相差无几了。但,其时的云梦泽已不复存在,成了湖泊星罗的江汉平原,人从历史中应该得到的瞀面太多了,比如洞庭湖从鼎盛的衰落,其速度远快于形成之时,而最为剧烈和迅猛的一个时间段是1949年至今的45年,45年间,洞庭湖水域面积减少了38。

这45年,对我们来说是无可推诿的45年!如今的洞庭湖已经被分割为700个湖群,其中东西洞庭为过水性的外湖,是洞庭湖的主体。此外还冇667个内湖,总面积225万亩。洞庭湖淤积的严重以及水道的分割和复杂,可见一斑。

洞庭湖还能生存多久?议论这个话题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了。按照目前的年平均泥沙淤积量,有专家认为20年以后将不再有洞庭湖,也有专家认为可以苟延残喘50年。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立即控制、减少洞庭湖的泥沙淤积,洞庭湖的消失将是毫无疑义的。

洞庭湖的从顶峰向下跌落,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拱手让给鄱阳湖,然后继续被泥沙淤积、切割,进而演化成零星小湖消失于大湖之列。

如果不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伐,水土流失严重,如果湘、资、沅、澧四水流域草木繁茂植被完好,如果不是一轮又一轮的围湖造田,洞庭湖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样子?

失去天然调蓄水量的洞庭湖之后,长江又会怎么样呢?洞庭湖与古云梦泽会不会再一次角色互换?所谓角色互换,即在洞庭湖回复成沙洲陆地之后,江汉平原重新成为水乡汪洋云梦泽。这是教人心惊胆颤的质疑,且看江汉大地早已城乡密布,人口密集,重归云梦泽不就是丁百万人的灭顶之灾吗?再把视界扩大一些,那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了,云乎梦乎泽乎?

1997年7月13日《中国环境报》头版,记者李洪峰的文章称:七大流域污染状况令人忧心。文章说:“八五”期间,水利部组织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入河排污口调查,监测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废水排放量已经超过80年代初的一倍以上,主要的江河流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前景不容乐观。

此次调査覆盖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和辽河,历时3年,获得数据100多万个。在对全国评价的近10万公里长河流中,被污染河艮己经占半数。其中有4万公里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2400公里河长鱼虾绝迹,9096以上城市水域污染严重,主要湖泊的26己达到富营养化,1/3的水库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流域水环境总体上出现区域恶化的现象。其他流域的水质污染也十分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