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字经》说什么
15185700000005

第5章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从前,孟子的母亲择邻而居。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就剪断了织布机上的布。

【解读】这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两个典故:一个是“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居住在离墓地很近的地方,有意无意之间学了些哭丧之类的事。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又学人家叫卖和屠宰之类的举动。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在这里,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另一个典故是“断机教子”:孟子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就生气地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总是好学以求名声,好问以求博闻,这样才能在静处的时候安定平和,做事的时候远离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难免遭受苦役,难于逃离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从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当作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

“孟母三迁”的典故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父亲母亲也好,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罢,若想孩子好,就要尽可能给他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孟子父亲早亡,也算是个单亲家庭,家庭环境虽然贫苦,但是比较单纯,为了让孩子成材,孟母特别注重外部环境的影响。当今时代,对于有子女的家庭来说,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家庭环境,都比孟母面临的情况要复杂,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就更大。现在对孩子影响最大的,除了人事环境,还有各种媒介。我们看到当今的媒体,尤其是电子媒体传播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不适合孩子接触的,比如描写精灵鬼怪的网络小说、传播暴力色情的网络视频和游戏,这比哭丧、叫卖、屠宰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更加恶劣。孩子若是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势必导致神经错乱、性格扭曲乃至人性丧失。有记者采访失足青少年,发现那些犯下偷盗、抢劫、强奸、杀人重罪的人,相当一部分都是被这些文化垃圾教坏的。因此,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一定要高度警惕,防止孩子沉溺其中。

“断机教子”的典故启示我们:作为监护人和教育者,对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既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又要有严厉的态度,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从这个典故中,我们看到孟母本身是一个勤劳的人,对于孟子,既有言传,更有身教。从孟母教育孟子的话语中,我们看到,孟母对于教育的目标是明确的,高尚的,就是希望孟子成为有德行的人;教育的态度是严厉的,看到孟子懒散,决不纵容;教育的方法是有效的,“断机杼”这一举动,既表达了孟母对孩子严厉的批评,又让孟子明白了荒废学业的严重后果和母亲对自己深沉的爱。正因为如此,孟子才能够虚心受教,最终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