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走近苏东坡
1562300000041

第41章 东坡与佛印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的苏东坡,算得上是知名度高的一位了,他不但诗文俱佳,书画也堪称一绝,而且肉烧得极佳。一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吃到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糯可口,醇厚味浓的东坡肉,就是他传下的手艺了。

他是个很潇洒的不拘一格的文人学士,涉足儒、释、道各个领域,尤其精通佛学,他自号东坡居士,把自己视为不剃度的在家修行的和尚。他的诗文集里,有很多涉及他和僧人来往的词句。在杭州任上的时候,经常到镇江的金山寺去参拜,“夜半潮来风又热,卧吹箫管到扬州”的诗句,就是那时的笔墨了。

在金山寺,这位爱吃红烧肉的诗人,忍受不了素食,饿得半夜起来。《大风留金山两日》诗中的“夜半不眠听粥鼓”,就说的这回事。在山上,他经常和一位名叫佛印的僧人,探讨禅宗学问。佛印也是个名人,是皇帝敕令出家的大和尚,精于禅宗,造诣很深。

有一次,两位打坐以后,苏东坡觉得身心十分怡悦,便请教这位大和尚:

“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佛印回答说:“你好庄严,好肃穆啊,像是一尊菩萨!”接着,他反问苏东坡:“你看我坐禅的姿态又如何呢?”因为他们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且苏东坡放浪形骸,生性不羁,从来不放弃嘲弄别人的机会,马上脱口而出:“大师啊,我看你坐的样子,很像一堆牛粪呢!”

他和佛印谈禅,互斗机锋,一向都是输家,这次占了优势,很是高兴。结果,苏东坡的妹妹听说了,对他说:“你不但没有赢,而是彻底的输了!有什么好得意的?”

苏东坡当然不肯服气,要问个究竟。

他的妹妹也是个才女,告诉他:“因为佛印禅师心中有庄严肃穆的菩萨,所以看你也如菩萨;而你的心中只有一堆牛粪,所以,自然要把别人看成牛粪的样子了。”

将心比心,因人而人,你心里装着坦然,大度,你也相信对方应该与你一样的宽容,豁达。如果你猜忌怀疑、忐忑不安,那你肯定认为对手,也是一肚子嫉妒,一脑门官司,而且越看越像。因此,在已经成为历史的以斗争为纲的年月里,人与人的关系搞得那么紧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类似苏东坡这种所谓的“牛粪”现象在起作用。自己心里先有鬼,然后把对方看成与你同样,你在怀疑一切,自然想象别人也是一切怀疑。于是,融洽少了,戒惧多了,友情少了,隔膜多了,这实在是大可不必的。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间,若是大家都能够以平常心待人接物,行为做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许会省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一个健全的社会,只有在相信自己,同时也相信他人的基础上,方能出现安定祥和的气氛,方能充满希望和有所作为。

禅宗机锋是一回事,现实生活中的苏东坡又是另一回事,他对他弟弟苏子由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那时他和司马光一起,抵制执行新法的王安石,在政治漩涡中浮沉跌宕,命途凶险。

但他能够具有这样的豁达胸襟,和对于人的信任,也是和他有这份平常心分不开的。若他老是阶级斗争新动向的话,枕戈待旦,芒刺在背,四面楚歌,人皆为敌的话,一天到晚,把弦绷得很紧,怕也写不出至今还在传诵的“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些潇洒不朽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