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奖袋!只要5美分!每只袋里都有奖金!快来呀,伙伴们,试试你们的手气吧!”
说话的人是一个14岁的男孩,他站在纳索街那幢破旧的砖房前,砖房多年来一直是纽约邮局。他背对着房屋站在那里,前面放着一只小蓝子,里面装着不少普通信封,每个上面都标明“奖袋”。
他的叫喊很吸引人,当时还显得新奇——因为这个主意是保罗自己想到的,然后他制作出这些袋子,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说明——他把一大群各种各样的人吸引到周围,他们多半是男孩。
“袋里是什么,朋友?”一个擦鞋童问,把箱子用带系着挂在背上。
“糖果。”保罗回答。“买一袋吧,只要5美分。”
“才一点点糖。”擦鞋童说,蔑视地看一眼。
“要是糖不少咋说?还有奖金呢。”
“多少?”
“有的里面有一张10美分的邮票。反正里面都有东西。”
听他这样说,擦鞋童拿出一块5美分硬币,说:
“那么我要那个。我想我是付得起的。”于是一只封袋被立即递给他。
“打开呀,朋友。”旁边一个报童说。有20只好奇的眼睛盯着他打开袋子。他取出很少一点糖果,气愤地转向保罗,说:
“奖金呢?什么奖金也没有。把5美分还给我。”
“你把袋子拿来,我给你看。”小商人说。
他把手指伸进袋里,取出一小片方形纸,上面写着“1美分”。
“给你奖金。”保罗说,从自己衣兜里拿出1分钱。
“才这点奖金。”小顾客说。“你的10美分呢?”
“我并没说每只袋里都有10美分。”保罗回答。“如果那样我一下就破产了。谁再来一袋?只需5美分!”
孩子也像成人一样普遍有好奇心和投机的兴趣,所以保罗的叫喊产生了效果。
“我来一袋。”报童特迪·奥布赖恩说,伸出一只肮脏的手把规定的钱交过来。孩子们又好奇地盯着他打开。他取出一小片写有“2美分”的纸。
“真妙呀,特迪!你的运气比我的好。”擦鞋童说。
奖票被及时兑现,特迪好象满意,虽然他得到的那点糖也许半美分都不值。不过他还抽到比第1个顾客多1倍的奖金,这就更使他满意了。
“下一袋谁买?”保罗问,一副生意人的样子。“也许这只袋里的奖金是10美分。那样你们的钱可就翻倍啦。快来呀,伙伴们,只需5美分!”
又有3个孩子抽了奖,一个抽到2美分,另外两个每人抽到1美分。这时看来不知是否在场的人有谁会买,只见一个在华尔街某机构工作的青年男子从邮局里走出来。
“你那是什么?”他停下问。
“糖果奖袋!每袋都有奖金!只需5美分!”
“我来一袋吧。我有生以来还从没抽过奖呢。”
买卖很快成交。
“我没见到什么奖金。”他打开袋子时说。
“是张小纸片,先生。”特迪说,十分关心,好象是他自己买的一样。
“哦,是的,我看见啦。嗨,我真走运。10美分!”
“10美分!”几个没那么幸运的买主说,带着一点嫉妒。
“给你奖金,先生。”保罗说着从内衣口袋里取出一张10美分的邮票。
“唔,朋友,你做事很公平,真的。留着那10美分,再给我两袋就行了。”
保罗敏捷地把奖袋给他;不过这位华尔街职员的运气到头了,他每袋只得了1美分奖金。
“瞧,”他说,“我也没赔多少钱,买3袋只用了3美分。”
这个10美分的奖金对少年小贩的生意起到了促进作用。又有5袋被卖出,大家急切地探看里面的内容,但并没有大奖出现。两美分就是抽到的最大奖了。大家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一个个散去,可没多久又聚集起另外一群人。事实上,保罗选择在邮局前面做生意表明他很有判断力,因为这里每小时都有上百人进出,此外还有那些从不同方向路过的人。这样就有许多人听见少年小贩喊:“奖袋!只需5美分1袋!”然后买1袋。他们大多出于好奇,也有少数是被小商人那种做生意的举止吸引,愿意对他积极谋生的行为鼓励一下。这后一类人以及部分前一类人,并不把奖金领走,这又使保罗赚了不少。
最后只剩下1袋了,过了一些时间保罗也没卖掉。终于有位绅士牵着一个7岁大的男孩走上来。
“嘿,给我买那袋东西吧,爸爸?”他说,把他爸爸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里面是啥,小朋友?”绅士问。
“糖果。”保罗回答。
小男孩叫艾尔弗雷德,再次向他爸恳求,他像多数男孩一样喜欢吃糖。
“拿去吧,艾尔弗雷德。”他父亲说,把一袋东西给小儿子。
“里面有奖金。”保罗说,见他们就要离开。
“咱们必须千方百计找奖金。”绅士说。“有多少?1美分?”
“对,先生。”保罗说着把1美分递给顾客。
“没关系!奖金你留着好啦。”
“我要,爸。”艾尔弗雷德提出,满嘴是糖。
“我另外给你。”他父亲说,仍然不拿提供的奖金。
保罗发现自己目前的经营状况是让人羡慕的,11点钟就把手里的货全部卖完了,并且利润可观——我们不久就会看出来。大体而言,保罗的生意比许多商人都更兴旺,他们有时开了一天的店连支付费用的钱都不够。不过也要考虑到,对于保罗费用并不算多。首先他不需付租金,也不用雇人,自己一人就能把生意做了。实际上他所有的费用就是最初买些货,而且价格是定了的,以确保能赚到不少钱。所以总的说来保罗对他的买卖很满意,因为这是他开始奖袋生意的第1天。
“我想得回家了。”他自语道。“妈妈要想知道我的情况。”他转向纳索街,来到梅登巷转角处,遇见特迪·奥布赖恩。
“卖完啦,朋友?”他问。
“嗯。”保罗回答。
“有多少袋?”
“50。”
“太棒了。赚了多少?”
“现在说不出。还没算出来呢。”保罗说。
“这比卖报强,我敢打赌。我今天才赚了30美分。你不想要个人合伙吗,朋友?”
“不,我想不需要吧。”保罗说,他有充分理由怀疑那样做是否对自己有利。
“那我就单独干。”特迪说,遭到拒绝有些不高兴。
“干你的呀!又没人阻止你。”保罗说。
“我宁愿与你一起干。”特迪说,觉得准备奖袋有些麻烦,而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没有足够资本单独开始做生意。
“不行,”保罗断然地说,“我不想让人合伙,一人就能干得很好。”
他对特迪的请求并不感到意外。这些整天在街上的小子们也像他们的长辈一样有进取心,对生意有着同样敏锐的眼光,谁也无法把一个有利可图的买卖垄断很久。这对年轻的街头商人而言尤其如此。当某人有幸发现看来销路不错的好东西时,他便小心翼翼不让生意对手知道货物来源。但这又几乎不可能,他们经常被紧紧跟踪,让那些认为他们找到好项目、并希望分享的男孩们数小时一步不离地跟着。眼下保罗已想到一个看来能赚不少钱的办法,他决心尽可能久地保守秘密。一旦有人与他竞争了收入就可能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