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找到消费者的深层需求。只有找到消费者的买点,我们才能制定相应的卖点,否则任何华丽的辞藻都只能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
德国的希特勒是个独裁者、战争狂人和恶魔,他能得到那么多德国人的拥护,其战略才干不容小觑。为了争取更多的人支持他上台,希特勒可以说是成功地抓住了“消费者”的深层需求:他向工人许诺为他们提供工作,向农民许诺为他们提供面包,向中产阶级许诺货币稳定,向军人许诺扩军,向大资产阶级许诺争夺外国市场,向民族主义者许诺洗刷德国的耻辱……结果,许多听过希特勒演讲的德国老百姓几乎都成了他的信徒。
在我的“决胜市场部”课上,我除了会让老板们晒晒各自品牌的名字,也会让大家交流卖点。有一位学员是做家装整体灯光设计的,其主要消费者是二线城市的高端人群。他的战略定位是“整体、和谐的灯光效果提供者”。他说:“目前,市场上很多消费者在装修时,都是自己购买灯具。但是很多灯具只是单个看起来很好看,消费者东买一个,西买一个,结果装修时,才发现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因此我向消费者提供配套服务,保证消费者家中的灯光能获得最好的效果。”
于是,我们的专家团就问他品牌的卖点是什么。他说他选择的是“一把钥匙就能入住”,代表消费者只要把灯光设计的工作交给他,就什么都不用管,企业会代替消费者购买各种灯具,安装、调试直至产生最佳效果。
我们暂且不论这位老板所在的行业如何,我们就事论事地来看这个卖点。
这个卖点怎么样?平心而论,这位老板在卖点上是下了功夫的,消费者确实有这样的需求,其卖点使用的语言也是消费者想听到的话、听得懂的话。但是,这个卖点的主要问题在于:它跟该企业的品牌战略定位不能完全配合。这位老板选择的战略定位是“整体、和谐的灯光效果提供者”,而不是“整体、和谐的装修提供者”,一幢房子绝不是装好了灯具就能入住的。“一把钥匙就能入住”太夸大其词了。另外,这句话的冲击力不大,还不足以打动消费者。
我们的专家团经过短暂的现场讨论,认为这位老板的战略定位的最关键部分是“和谐”,也就是突出灯光的协调性。因此,专家团选择用音乐的协调性和旋律性来比拟灯光的和谐感,把灯具比作是跃动的音符:“聆听光的节奏”,这样一句大气而又富有冲击力的卖点便当场应运而生了。
3.一个好形象。
与文字相比,人们更喜欢直观、富有冲击力的图像,书本上一句
“轰然一声爆炸”,总比不得电影中货真价实的爆炸来的令人印象深刻。
商业战略的推广手段也是一样。名字和卖点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大的优势是易于传播和理解,劣势则是不够直白,因为消费者不愿意理解其中的含义;而图像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大的劣势则是难以口口相传,但其最大的优势是清晰、直白、令人难忘,这是文字无法替代的。产品原本是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东西,通过塑造形象,让产品有了“人”的特征,让产品鲜活了起来,才能让消费者感觉得到。图像能够增强卖点的冲击力,让卖点更容易被理解。
这里我们所说的好形象,包括企业的Logo、VI(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以及商业战略广告中涉及的图像和多媒体。这些对品牌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产品的销售力度更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对企业或者品牌的Logo而言,大部分Logo仅仅是企业或品牌的符号,没有任何的意义,有时甚至还和品牌的战略定位互相冲突,这就削弱了战略定位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麦当劳的Logo是著名的金色拱门“M”,如果是黑底白色的艺术字“MacDonald”,结果会怎样?毫无疑问,麦当劳快餐老大的地位就会被削弱,因为快餐总是和“简洁、效率”联系在一起,繁琐的全称和艺术字往往和“精美、高贵”联系在一起,而这并非是麦当劳想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同时,黑底白色会给人庄重、平稳的观感,这和麦当劳的快餐战略定位相冲突,不如红底黄字显得充满朝气和欢快。一旦消费者记住这些冲突点,那么它们就会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刺,时刻提醒他们麦当劳品牌中存在的混乱性,并最终削弱消费者对麦当劳的战略定位。
再来看一段顶级汽车业品牌的传奇故事。
1903年,出身贫苦但对机械和技术有着强烈兴趣的亨利·莱斯生产出了第一辆莱斯汽车。他认为自己能造出更好的车,于是将车子拆掉。这就是莱斯的风格。
同样追求完美的,还有出身贵族、喜欢冒险的查尔斯·劳斯。他酷爱赛车和飞行,他是第一个飞行超过半英里的英国人,也是第一个掌握往返飞行技术的人。劳斯选择了被上流社会不齿的商业,在伦敦代理外国汽车。但这些车质量一般,不符合他的品位。他渴望找到一个能提供高质量英国车的生意伙伴,于是劳斯和莱斯走到了一起。
合作后,莱斯负责汽车的研制,劳斯负责汽车的销售。1907年,第一辆银魅(Silver Ghost)现身,银色车身、镀银配件和雍容华贵的王者风范使其成为近百年来独一无二的传奇——这辆车现价值500万英镑。1911年,飞天女神像被设计出来,并伫立在劳斯莱斯的车头御风而行,成为劳斯莱斯的标志。
劳斯莱斯汽车的理念与其他品牌迥然不同,为了让消费者以最优雅的姿势下车,劳斯莱斯的车门是向后打开的。当时的新闻界认为这类细节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
此后不久,在英国举行的Manx汽车大赛上,劳斯亲自驾驶20马力的新款车参赛,并以快于第二名27分钟的成绩夺得冠军。当时的英国女王亲自颁发奖杯,并宣布今后除重要节日和庆典时乘坐瑰丽马车外,平时改乘劳斯莱斯出行。伊丽莎白二世自登基以来,坐驾一直是劳斯莱斯。
1919年,在英国克里科伍造出宾利汽车的华尔德·奥云·宾利与法拉利汽车很相似,它一直致力于汽车设计和赛车比赛。1924年,宾利赢得了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并在1927~1930年间连续4次夺冠,1929年,还史无前例地囊括了前四名。与法拉利不同的是,宾利更愿意把速度和动力以最优雅的方式结合出来。1931年,劳斯莱斯并购了本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宾利,并在1946年将两个品牌的总部和生产地一同迁至英国克鲁市。
稳重的劳斯莱斯和年轻的宾利合为一体,成为带有贵族气质的豪华车的代表。
这两款在价格、品质、历史背景上都很相似,但是在战略定位上迥然不同的豪华汽车,所采用的Logo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首先我们来看劳斯莱斯的Logo。这个Logo创意取自一尊有两千年历史的胜利女神雕像,它位于巴黎卢浮宫艺术品走廊。该女神庄重、高贵的身姿是艺术家们产生灵感的源泉。当汽车艺术品大师查尔斯·塞克斯应邀为劳斯莱斯汽车公司设计标志时,深深印在他脑海中的女神像立刻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于是一个两臂后伸,身披薄纱的女神像便飘然而至。
毫无疑问,劳斯莱斯充满古典美的Logo是和“高贵、古典”的战略定位相辅相成的。很难想象,如果劳斯莱斯的Logo换成一个充满现代美的性感女性的形象,那么它对其品牌的伤害会有多大。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宾利的Logo。宾利虽然一直“附庸”在劳斯莱斯的贵族裙带之下,但丝毫没有影响到宾利以“皇室运动员”的气质赢得贵族和商界领袖的青睐。
与劳斯莱斯“古典、高贵”的战略定位相比,宾利走的是“运动型贵族”的路线,因此它的Logo与劳斯莱斯相比就多了一份男子气概:劳斯莱斯的女神标志身披薄纱,双手向后作飞翔状;而宾利干脆让其Logo长出了一对雄鹰的翅膀,象征着向更高、更远的地方搏击、冲刺的运动精神。
再来看看中国的很多企业,在Logo的设计方面就显得过于随心所欲,根本没有考虑Logo与战略定位的配合度。甚至还有许多国内大牌企业模仿国外著名品牌的Logo,自以为得计,却丝毫不考虑这种“移植”是否会水土不服。
除此以外,包装广告上的品牌形象也是至关重要的。老板们常常盲目地追求品牌形象的美观、漂亮,而忽视了它的实际作用。
要好看还是要好卖?
任何品牌的形象设计都应当以是否能提升品牌形象、促进产品销售作为标尺。品牌的形象设计和一般的形象设计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一种工具,关注的是实用性;后者是一种艺术,关注的是形式。
比如说,剑曾经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战斗工具,人们评价一把剑的好坏,主要是看它的实用性,看它是否能帮助持剑者轻易地斩杀敌人,所以那个时代的人们称赞一把剑锋利时常常用“削铁如泥”“吹毛断发”等词来形容;而今天,宝剑作为战斗工具的作用已经被枪炮所取代,虽然在许多军队的检阅仪式上,军官们仍然会佩戴各式各样的宝剑,但是此时人们更多的是把它当作艺术品,关注的是宝剑上镶嵌了多少名贵的宝石,宝剑的剑鞘是用什么名贵的材料制成,而渐渐忽略了其作为工具的实用性方面。
今天,很多包装广告的品牌形象在设计上也陷入了这样一种“艺术”误区,一个个从美术设计学院毕业的“大师”们把品牌形象设计得越来越漂亮,却忽略了其最重要的实用性。
所以说,有时候漂亮不一定好,有档次不一定卖得好,关键要看消费者处于哪个档次,是不是喜欢漂亮的东西。如果是针对农民朋友的产品,那么过于精美的包装,反而让他们觉得你的产品华而不实、不够实惠,此时花大价钱请设计公司做高档包装,可能会适得其反。
4.一个好故事。
假设我只说有一个古代武将忠心耿耿、武功高强,你知道我说的是谁吗?
你也许同时在脑中闪过几个名字,岳飞、卢俊义、关羽……他们都符合“忠心耿耿、武功高强”这两个条件,但是你不能确定我说的是哪一个。
如果我又说,他不仅忠心耿耿、武功高强,还留着长长的美髯,手持大刀、骁勇异常,此时你知道他是谁了吗?
你首先会想到的是关羽,然后转念一想,“大刀”关胜也符合这个形象,所以你还是不能100%确定他是谁。
但是,如果我什么信息也不告诉你,只是说,有一个人,他曾经“过五关斩六将”,那么你知道他是谁了吗?
你马上就会猜出来了:过五关斩六将的还能是谁?当然是关羽关二爷呗!
再来。
你知道曾经有位学者被树上掉下的一个苹果砸到脑袋,然后想到了一个重要的物理定律,那么他是谁?
你知道曾经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军队的名字是什么?
你知道有一个品牌的冰箱,其质量不是很稳定,可有一天,其品牌老总抡起大锤一下砸坏七十多台冰箱的是谁?
……
你能马上回答出上面这些问题,不是吗?有时候,一个好名字、好卖点甚至好形象都无法让你的品牌和企业保持长久的知名度,要想让消费者长时间地记住你的品牌,一个好故事就能够做到。故事是抢占人心最有效、最持久的工具,故事具有传奇性、曲折性、戏剧性、传承性,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根”,也是抓住人心的一把“钩子”。
每年,美国好莱坞不知道要耗费多少资金满世界地寻找故事。这些故事或被出版成书,或被拍成电影,制成动画、网络游戏。我们寻找故事,是因为我们要追梦,无论你是8岁,还是88岁,你都需要故事。
故事对商业战略究竟有多大的作用?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此时,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刚好路过,他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于是,这句话就变成:“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句打动人心的话使原本平淡无奇的表述变成了富有诗意的故事。
结果,巴黎街头冷漠无情的行人变了,他们纷纷解囊相助。
故事的一个好处是通过一个让顾客心甘情愿相信的故事,让品牌与消费者成为“共犯”——品牌编故事,消费者相信故事,自我催眠的同时,一再传播和转述故事!
据美国兰德(Rand)公司的调研数据显示,当87%的美国民众被问及美国首位总统乔治·华盛顿的名字时,他们首先想到的居然不是这位开国元勋在独立战争中的功绩,而是在全世界流传很广,并在中国教科书中也有提及的小故事:小时候,华盛顿因为砍倒了父亲最喜爱的樱桃树之后向父亲诚实勇敢地认错!可根据历史学家的考证,这个故事根本就不存在,它纯粹是后人附会出来教育小孩子的。可故事一旦被传开,就成为一个传说,几乎没有人会回过头来探究故事的真实性。
故事的另一个好处是,一旦人们记住了你的故事,那么他也就记住了你要传递给他们的信息。那些与故事不相关的、负面的信息反而被人们自动过滤掉了。
从小我们就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所有人都知道孔融是个懂事的孩子。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说出孔融是哪个朝代的人?长大以后又做过哪些了不起的事情呢?
人人都知道关于比尔·盖茨的一个小故事,他大学时只读了一半便中途辍学创建了微软公司,再加上他作为世界首富的传奇色彩,于是便掩盖了微软虽处于世界500强之列,却排名百名开外的事实。比尔·盖茨的故事太过耀眼,以至于人们都忽略了微软远远落在IBM、苹果、日立、索尼这些“普通”公司的后面。
下面是Zippo打火机为了塑造品牌形象所传播的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所以Zippo把所有产品都提供给了美军。这样,Zippo就随着那些英勇的战士和Jeep走遍了战场的每一个角落。在严酷的战场上,深夜里百无聊赖的士兵们用Zippo点火取暖,或者用它暖一暖握着家书的冻僵的双手,用以体会一下家的温暖,或者点燃一根“万宝路”,甚至还有人用Zippo和一支空钢盔做了一顿热饭。他们几乎可以用Zippo做任何事!
1960年,一个渔夫在美国奥尼达湖中打捞到一条重达18磅的大鱼。在清理内脏的时候,他在鱼的胃里发现了一支闪闪发光的Zippo打火机。这支打火机不但看上去崭新,而且一打即燃,完好如初!单凭这一点,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人们不必小心翼翼地把Zippo收藏到工具箱里,而可以把它放在任何触手可及的地方了。
1971年12月,在越南战场上,美国军曹安东尼在敌军炮火的攻击下,左胸口受到枪击,子弹正中他置于左胸口袋的Zippo,机身一处被撞凹了,但却保住了安东尼的命。战后,尽管Zippo公司希望他能将那支打火机送修,但安东尼却视它为自己的“救命恩人”,不仅慎重收藏,更希望永久保存它那受伤的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