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1600300000044

第44章 更好地调动听众的情绪(3)

每个演讲者,当他从初学进入了有一定的经验这个阶段时,他也就形成了某种表述习惯。当你发现自己有了一种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述习惯时,千万不要以为它不成熟而赶紧去模仿别人修改自己。应该仔细体会一下,这种表述习惯是否完全没有长处,若是,就淘汰之;若否,就总结一下长处所在,发扬之。这样长期总结、修正、积累,自己的独特风格也就形成了。

◎ 认识自己的声音

一个有志于演讲的人,理所当然应该对着录音机之类的设备,反复检测一下自己的声音,看看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你如果对你自己的声音有了正确的认识,那么,你就具有了扬长避短,创造自己声音风格的可能性了。

每个人的声音,都与另外一个人不同。世界上连树叶都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更何况人体这套几乎完美无缺的发声器官了。虽然我们每个演讲者都具有声带、喉头、口腔、舌头、鼻腔这些共同的发声器官,但它们之间发生配合,发出的声音却每一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

吸引征服听众的方法

用友善的态度对待听众,缩短和听众的心理距离,让听众进入演讲角色,这都是为了吸引征服听众而不是打压听众。在征服听众的同时我们要会使用迂回策略,使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方法。

◎ 用友善的态度对待听众

古时的圣保罗就是一个说服性演讲高手。他在马斯山向雅典人发表的那篇有名的演讲,就很熟练、很有技巧地引用了这个方法,因而得以永垂不朽。保罗是个受过完整教育的人,他的演讲才能异常卓越。

一日,他来到雅典。那时,雅典已经度过了鼎盛时期,开始衰落。

没有收音机,没有电讯设备,没有传播新闻的渠道,那些雅典人不得不每天下午到处去打听消息。这时,保罗来了,这正是他们喜欢的新事物。他们围着保罗,觉得既新鲜又好奇,就把他带到阿罗巴古去。他们向保罗说:“你所讲的这些道理,我们也可以知道吗?因为你有些奇怪的事传到我们耳中,我们愿意知道这些事是什么意思。”

他们是在邀请保罗发表演讲,保罗当然很愿意。事实上,这正是他来到此地的目的。于是,他可能站到一块木板或石头上面,清清喉咙,然后开始了那篇不朽的演讲:

“众位雅典人哪,我看你们凡事都很敬畏神。你们都非常虔诚。因为我行经这里的时候,观看你们所敬拜的,我见到一座祭坛,上面写着:给未识之神。

看,这证明了雅典人是非常虔敬,深怕疏忽了任何一位他们所不认识的神■,就将一座祭坛献给未识之神。这就像某些综合保险囊括了所有可能的保险一样。

你们所不认识而敬拜的神,我现在告诉你们。”

于是,他成功了,这场演讲也永载史册。

所以说,要想说服别人,或想让别人对你的话留下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你的观念植入到他们的心灵里,并且避免让对方产生对立的思想。能这么做的人,必能在演讲时发挥极大的力量去影响别人。

向你的听众表示善意,向这个世界表现善意……甚至向你的对手显示,你的意见和他信仰的某些观念类似,他就不会拒绝你的意见了。这个方法一般不会引起对方产生对立的情绪和意见。

人类心灵的运行是有自己的规则的。一般人通常缺乏这种敏感性,以至很难进入对方充满防卫力量的根据地。一般人通常有个错误观念,以为要进入那个根据地,就必须发动正面的攻击,猛烈摧毁那块基地。但结果如何呢?对方会开始产生敌意,心灵也开始紧闭封锁起来。然后穿着铠甲的武士抽出长剑——一场言语之战就开始了,双方都不免伤痕累累。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谁也没法说服谁。

每个现实中生活的人几乎每天都得面对和你意见不同的人,并且就某些话题与人们相互讨论。你是不是想尽力去影响这些人,使他们同意你的看法?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地点、或其他社交场合都如此?是要采用林肯模式或麦克米伦模式?果真这么用心,你就真是兼具外交手腕和敏锐判断能力的可贵人才了。请记住伍德·威尔逊总统的话:“假如你对我说:‘让我们坐下来讨论讨,结果我们意见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问题症结在哪里?’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只是少部分观点上不同,大部分还是一致的。只要彼此有耐心,开诚布公,还是可以步调和谐的。”这也是我们人之为人共同的基础。

◎ 缩短心理距离

美国的汽车制造业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一向很有名气的美国汽车公司,受到福特、通用两大汽车公司的联合夹击,销售锐减,库存严重,营业额直线下降。一天上午,公司会议室里坐满了神情严肃的股东,大家一言不发,在等一位据说能挽回败局的神秘人物。片刻,会议主席引进一位看上去30多岁、相貌迷人、轻松自信的女士。主席说道:“我们讨论如何夺回市场,应该听听广告界人士的意见。这位是玛丽·威尔斯女士。”没有掌声,只有一双双冷漠的眼睛,一张张板着的面孔。对此,玛丽镇定自若。只见她亲切一笑,满含柔情地开始演讲:“我非常理解各位的心情,也深切了解我的力量远不足以为各位分忧。事实上,活力存在于各位自己,根本无需外人分担。”

短短几句话,看似平常,却包含着巨大的心理作用。首先,它似春风,消融了会场的冰雪;其次,它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真诚的理解、平等的交换;再次,也是最重要的,这些股东们都是企业界的强人,虽身处逆境,但不甘心失败,总想凭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玛丽的话一下子抓住了股东们的心。

“虽然贵公司的命运掌握在各位自己手中,但是别人的一点微不足道的小意见,也很有可能启发各位的灵感,去找出挽回颓势的良方。”玛丽接着讲下去,“坦白地说,贵公司的汽车在设计上、造型上都敌不过福特车,但有一点却是可以不输给它们的,那就是对顾客的爱心……”

玛丽真诚、坦率地指出了公司的弱点与优势,使股东们对自己的公司有了清醒的认识。此刻股东们不再怀疑演讲者,而是对她佩服极了。他们看着玛丽,急于想知道:改变自己公司的力量在哪里呢?玛丽乘势扩大战果,热情讲道:“各位千万不可深藏不露,要想法把自己的优点强调出来,要让消费者了解你们对顾客的爱心!”精彩!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其后,美国汽车公司改造、更新了产品,销路逐渐大开,终于走出了困境。

我们知道,演讲的听众往往是多种多样的,从对听演讲的态度上说,有愿意听的,有持无所谓态度的,也有不愿意听的,甚至还有持对立情绪的。面对后几种听众发表演讲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听众的这种不良心理。而达此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设法缩短同听众的心理距离,使听众信任你、敬佩你、欢迎你,感到你是他们的知心人。

◎ 让听众进入演讲角色

美国演讲家拉赛尔·康维尔博士有一个著名的演讲题目——《大量的钻石》,据说已经演讲了将近6000次。也许有人会以为,一个重复了这么多次的演讲,恐怕会在演讲者的头脑中形成了一套固定不变的程式,甚至连演讲的语调、态势都不会走样。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康维尔每次演讲都有新的内容,而这新内容正来自每次演讲的新的听众。他是如何做的呢?他说:“我去一个镇子或是城市访问,尽量早一点到达那里,以便去访问一下邮局的局长、理发师、旅店经理、小学校长以及一些部长们,然后我走进商店,跟人们交谈,了解一下他们的历史,他们都有哪些要求。接下来我就向那些人做演讲,内容正好适合于当地听众的那些题目。”把听众拉进演讲中,使他们感到这次演讲就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这就不能不引起他们的极大关注。

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当有人向素有“英国报界皇帝”之称的威廉·拉道夫·希尔斯特提出这个问题时,他回答道:“他们自己。”

的确,对于听演讲的听众来说,如果演讲的内容与他们毫不相关,他们是不会愿意来听的。相反,如果演讲者讲的是听众所关心的国家大事、社会问题和人生理想等诸如此类的话题,那么,听众就会比较喜欢。然而,如果演讲者直接把听众作为演讲的话题,并且演讲的内容直接涉及听众的切身利益,那么,他们就会洗耳恭听。

◎ 使用迂回策略,不压服听众

大文豪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中有这样一件事情。

公元前44年,罗马执政者恺撒被布鲁特斯及其同谋者杀害了。在恺撒的葬礼上,马克·安东尼上台发表演讲,其目的是向听众揭露布鲁特斯的阴谋和罪行,使听众反对他而拥护自己。如果演讲成功,安东尼就有希望成为恺撒的继承人。但是,由于布鲁特斯早已向群众进行了宣传,强调他们是为拯救罗马才理所当然地杀了恺撒。而不明真相的听众则相信了布鲁特斯,并将他及同谋者视为英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安东尼一开始就直截了当地说:布鲁特斯是阴谋家,是骗子;恺撒是好人,是不该死的。那么,群众不仅不会买他的账,反而还会把他轰下台去,甚至把他绞死。安东尼没有贸然行事,而是采取了迂回策略,欲擒故纵,欲进先退。

“我是来参加恺撒葬礼的,而不是来颂扬他的。”安东尼一开始表示了平和的、听众乐于接受的态度。接着,他很有礼貌地提到布鲁特斯,认为“布鲁特斯是一位高尚的人”,他为罗马的利益杀害恺撒一事似有道理。而后,他才慢条斯理地向听众说了一遍。每说一点,就使听众对布鲁特斯的看法改变一点,而向他自己的看法靠近一点。等到安东尼判定了听众已经疏远了布鲁特斯,而站到了和自己相同的立场时,才转而直接地、猛烈地攻击起布鲁特斯的观点及其为人。群众听后顿时义愤填膺,在会场上寻找布鲁特斯及其同伙,并吼叫着要去烧布鲁特斯的房子。安东尼的演讲获得了圆满的成功。而如果安东尼直接拿出自己的观点,抨击布鲁斯特如何有罪,恐怕就难以收到这样好的效果。

在演讲中,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

也许由于演讲者出现了失误,也许由于会场上出现了意外情况,以致使某些听众做出不合适的举动。在此情况下,作为演讲者,你一定要谨慎从事,千万不可贸然批评和指责听众。任何人都是不乐意在大庭广众之下遭到批评和训斥的。如果演讲者在台上直接批评听众,那就不仅使受批评者本人,也会使其他听众对你产生反感。“请注意听讲”、“不要交头接耳”、“不要喧哗”、“看书的人把书收起来”,类似这样的话语,若是会议主持人说还可以,演讲者最好不要这么说。

一旦遇到上述情况,演讲者应以善意的态度和委婉的语气,说服和引导听众。不妨可以这么说:“既然我已经讲了,就请大家允许我把话讲完吧”、“也许我讲得很一般,但能使你们从中吸取点教训,也是好的。”当然,更好的方法是立刻调整演讲的内容和方式,增强对听众的吸引力。

当你以说服听众为目的而发表演讲时,如果听众原有的观点刚好与你的相反,那么,你所面临的就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要想说服听众放弃他们原有的观点,转而接受你的观点,那就必须使用特殊的技巧。如果采取迂回策略,即所谓欲擒故纵的方法,倒是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