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1600300000045

第45章 演讲者的心理调适(1)

演讲前的心理调适

演讲前的心理准备对于演讲的成功非常重要。除了要树立起自信心外,演讲者还要有强烈的表现欲,如果能去掉侥幸心理认真准备演讲,演讲成功的概率就很大。具体而言,演讲者的心理调适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 急切的表现欲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很多,动机状态、定势作用、个性特征、知识经验等都是。动机对解决问题的作用显而易见,它是促使人去解决问题的动力。动机对人越有意义,它为解决问题而作的探索就越紧张、越积极、越强烈。因此,在演讲之前,演讲者对于自己演讲的意义要有充分的认识。若有急切的发表欲望,当进入演讲环境时,他就会形成一种准备演讲的心理状态,形成较强的心理定势。按照心理定势固定和强化的规律,如果演讲材料准备充分,演讲者对内容熟悉,就会使演讲的心理定势得到巩固和加强。

◎ 革除侥幸心理

美国总统林肯的《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总共只有10句话,但林肯却整整准备了两个多星期,甚至在马背上的时间也不放过。直到演讲前夕的后半夜,他还在斟酌演讲的内容,并到秘书希沃德的房间,高声试讲,征求意见。第二天早饭后,他仍然继续斟酌;在去公墓参加典礼的路上,还抓紧最后时刻,思索、温习那只有10句,然而却是永放光彩的演讲词。作为美国总统,作为早已享有演讲家盛名的林肯,在公墓典礼上讲几句话,不要说已经准备了两个星期,就是毫无准备,即席演讲,也并不困难。然而他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抓紧一切时间,一丝不苟、认真刻苦地准备,终于使这篇感情深厚真挚、文采朴实优雅的演讲,轰动全国,饮誉世界。他这种认真刻苦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演讲特别讲究社会效益。演讲者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事先付出巨大的心血和劳动,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寄希望于偶然产生的灵感,而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从产生动机、选取材料、组织材料到走上讲台、发表见解,几乎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对待。即使对演讲稿已经是烂熟于心,也不能马虎随便;否则,万一出现差错,就会不尽如人意。

几种常见的不正常心理

要想做到演讲的无懈可击,演讲者就必须调试好自己的心理,去除不正常的心理。比如缺乏信心、期望过高、临时紧张等对演讲不利的心理状态。保持正常的健康的心理是演讲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 几种常见的不正常心理

演讲过程中通常有下面几种不正常的心理:

一、临场时的紧张心理

许多人都遇到过演讲紧张的情况。一提到演讲,最让人焦虑的是:“假如我过分紧张怎么办?”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演讲场所和听众情况先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提前亲临演讲场所,使陌生的环境变得熟悉。如果这些都不能办到,那么就尽可能想象自己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成千上万的人在听你演讲,让自己提前体验一下紧张感是如何袭击自己的。

紧张感若真的在演讲时发生了,演讲者的潜在意识成为表层行为,变得心跳加速,额头冒汗,手足无措。这时也不要慌张,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改变这个情况。

深呼吸是最好的一个办法,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扩展胸腔,压迫小腹;呼气时放低胸膈肌。做这个动作数次,就能抑制紧张。我们还可以在听众中找一张熟悉的面孔,注视他,告诉自己他希望深入了解自己演讲的内容。这样一来,演讲者的心情就会轻松起来,演讲就可以正常进行了。

二、期望过高的心理

恰当的目标对于演讲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可是过高的目标往往会阻碍演讲者的进行。有些演讲者总是喜欢在演讲前就给自己确定一个不太现实的目标,如要达到怎样的轰动效应,要有哪些直接的效益等。有了这些思想负担,演讲者常常会因此而失去许多准备的机会,因为你想得过于理想,那些本来可以纠正的地方被这种光晕掩盖了,你甚至会把人们的好意指点当成恶意攻击而置之不理。

所以,当你为自己的“演讲设想”而激情澎湃时,记得提醒自己要冷静。诚恳地找到有关人员听你试讲,并请他们帮助你矫正缺点。记住,即使是最伟大的演讲家最动情时的表演也是伴着理性之光在闪耀的!

三、缺乏自信心

演讲者看到自己的某些弱点,如普通话说得不太标准、言语技巧训练不足等,经常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他们经常会问自己:“我能行吗?”这个问题本身会促使演讲者夸大自己的弱点,对演讲丧失信心。其实,缺点人人都有,在千百双眼睛注视你时我们要扬长避短,掩盖缺点是不可能的。

在演讲时要告诉自己:“我经过了刻苦的练习,只要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就可以了。演讲是一种口才训练,为什么一上台就非成功不可呢?”

四、受到挫折以后的懊恼心理

有的演讲者因为曾经的失败而不敢再次登上讲坛。也许他们会对自己说,“我没有演讲的素质”,你是否意识到登上讲坛本身就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我们要知道,孔夫子当年为宣传他的思想而周游列国,还曾被不理解他的人围攻过。可是他最终以宣讲自己的见解而成为儒学鼻祖。

五、草草应付的心理

如果紧张使你无法控制自己,从而由紧张而恐惧、而惊慌,最后完全击败了你对这次演讲的自信心。此时万万不可草率应付、长话短说,甚至就此离位而去。

我们要知道大多数人还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况且,给听众以影响的,除了演讲内容外,还有演讲者的心胸、气度等因素。你若应付听众或拂袖而去,首先是不尊重听众,其次也是不尊重你自己。这样一来,你得到的不仅是失败,很可能还有听众对你做出“没出息”的评价。

如果真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告诉听众:“讲得不好,请多关照。”这时听众大多会被你的真诚、坦率感动。

◎ 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

远离不正常心理的有效方法就是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心理定位。找好自己的位置以后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心理问题。定位既包括心理的定位,也包括其他一些相关的定位。

一、演讲者的心理定位

黑格尔曾经说过:“同一句话,由不同的人说出,其含义大不一样。”这句名言的原意是指同一语言形式可凝聚深度广度都相去甚远的内容。同样的话,凝聚着深度和广度完全相等的内容,仅仅是因为它是由不同的人说出的,而使听众以为其含义大不一样。

例如,一位威信较高的讲师和一位研究生相继讲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那位讲师的确讲出了不少东西,而研究生讲课的新意也不在其下,可课后大多数学生却认为那个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太低。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主要是由“注意层次”的不同造成的。

优秀的演讲是思想深刻、观点新颖、材料丰富、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听这种演讲时,听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高度兴奋,既获得启迪,又欣赏了美。反之,糟糕的演讲很少有可取之处,对听众来说必然无异于一种惩罚。其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也提不起来,心里充满了厌恶和抗拒。一个人对上述情况有了经验之后,他会很自然地把演讲者分成不同类型:优秀、一般、糟糕等。同时,他的注意也被训练出与此一一对应的不同层次:主动配合、若即若离、抗拒。当一个新演讲者站在面前时,听者会很自然地寻找一些标记,帮助确认演讲者所属的类型,同时决定自己的注意层次。假如发现的是些“糟糕型”标记,那么他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抗拒”的情绪,同时对演讲进行“恶劣化”的评价——即不再注意或不大注意演讲可取的成分,而对演讲中的错误缺点却变得异常敏感;假如发现的是“优秀型”的标记,那么他可能对演讲者说出的一句平常的话都会感到余味无穷,而演讲者的若干或隐或现的缺点却被他悄悄地从大脑的“兴奋灶”过滤掉了。

因此,演讲心理的要素之一就在于:应该拥有一定的标记,用来向听众提供信息,让听众认为这是“优秀型”的演讲——要用高级的注意层次来对待。这样,听众的心理活动就产生定向反射,形成了特殊的期待类型:深刻化倾向(努力掌握演讲中的哲理)、生动化倾向(努力感受演讲中的情趣)……而演讲所企图传递的其他种种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才得以顺利地被听众接受。这种帮助决定听众注意层次的标记的确立,有人称为“定位”。

二、其他的“定位”方法

1. 仪表定位

一个人的仪表能给人以联想:白发苍苍常使人感到经验丰富,服装花哨常令人觉得浅薄,动作拘谨又常意味着初学后进。因此,演讲者的衣着、动作要以一种明朗而不刺目的美、稳健而不呆滞的节奏来吸引听众。

2. 语言定位

语言定位包括语音和文字两个方面。语音定位的基本要求是明白流畅。明白是指要用听众都听得清楚的普通话,尽量克服方言语音的影响,避免说错字音,前面所说的那位研究生主要就是由于表达不流畅而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层次。流畅是指语流与节奏既不能快得出现“结巴”,又不能慢得一句三换气,语流速度应与听众的心理节奏相适应。文字定位的基本要求是准确美观。假如一位教师既不写错别字,又能有一手漂亮的书法、布置合理的板书,那么将大大提高学生对他的信任感。

3. 情绪定位

情绪定位的要求是应该充分表现出自信和热爱。演讲者的自信力首先会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国外的心理学家曾用5个士兵做过测量平均最大握力的试验,先录出正常情况下为101千克;对他们催眠后,暗示他们是软弱无力的,于是只有69千克;随后又暗示他们很有力量,这次测得结果竟达140千克。因此可以说,一个“承认失败的人,在开始以前已被打倒”。演讲者表现的自信力同样将影响听众,“我是胜任而愉快的”的信息很快会传递到听众头脑中,并进而引出高层次注意类型,演讲者表现出的热爱也是不容忽视的。古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得好:“只有一条唯一的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你自己首先已被打动。”“对这一学科很有兴趣”的概念常与“对这一学科很有研究”联系在一起,这问题“使主讲感兴趣”也很容易导向“也会使我感兴趣”。

怯场形成的原因

怯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演讲不紧张,从没有过怯场的人绝不多见。可是怯场也是影响很多人演讲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它,然后才能尽量地克服它。

◎ 人人都会面临怯场的问题

日本著名演员水谷八重子在纪念她演艺生涯50周年时演出《茶花女》一剧。第一天戏落幕后,她被“名演员的第一千零一夜”节目访问,当时她表示:

“我心中充满恐惧、浑身发抖,当我站在舞台上,根本看不清观众的脸。即使我拥有50年舞台经验,但老实说,上台次数越多,心理压力越大。”

一位上过数千次舞台、世界闻名的小提琴家曼纽因说:“演奏会的第一天第一场,我会习惯性的不安,在房间不停地兜圈子。”

被誉为演讲天才的德川梦声说:“每次要面对大众演讲,我的心里就很紧张,才上完厕所一会儿,又想要上,即使讲了不下百场,心里仍有压力。”

看别人演讲似乎非常镇定,可轮到自己时却双腿颤抖,两排牙齿拼命打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