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1600300000072

第72章 演讲态势语言的表达技法(5)

生活中人们常常用手势来增强口语的感情色彩,如人在高兴时常常会拍桌子、捶腿、摸胡子、揉眼睛,悲痛时捶胸脯;为难时会搓手,悔恨时自拍脑门;紧张时摸头发;称赞时竖起大拇指;蔑视、小看人时伸出小拇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结束电视演讲时,举起右手握拳,伸出食指和中指构成“V”字形,以象征英文“胜利”一词的开头字母,结果引起了全场欢呼。至今人们还常用它来表示祝愿和信心。

在人们日常交谈中,说话者手掌伸开手心朝上,表示他诚实、直率;如果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指,那么他可能相当自负;如果他一边说话,一边摆弄手指,或用手指弹桌子,表明他内心紧张;如果在谈话中他用单手握拳,拳臂向上,好像在宣誓的样子,这时你可得小心点,他虽然表面上装得老实,而内心却可能打着什么主意。

◎ 演讲时手势运用原则

演讲中,自然而安稳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平静地说明问题;急剧而有力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升华感情;稳妥而含蓄的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表明心迹。下面看看演讲的手势分类:

一、习惯手势

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一些只有他自己才有而别人没有的习惯性手势,手势的含义不明确、不固定,随着演讲内容的不同而体现不同的含义。列宁演讲喜欢挥动右手用力一斩,孙中山先生演讲时常常拄着手杖,形成了他演讲的独特形象。

演讲手势贵在自然,切忌做作;贵在协调,切忌脱节;贵在精简,切忌泛滥;贵在变化,切忌死板;贵在通盘考虑,切忌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

二、指示手势

指示手势是用来指示具体真实形象的,分为实指和虚指两大类。实指是演讲者的手势确指,它所指的人或事或方向均是在场的人视线所及的。比如“我”、“你”、“我们”、“你们”、“咱们”、“上面”、“地下”、“这些”、“这一个”等。其中,以“我”为中心的动作居多。虚指是指演讲者和听众不能看到的。比如,讲到“很久很久以前”、“在那遥远的地方”常用虚指可伴有“他的”、“那时”、“后面”等词出现。指示手势比较明了,不带感情色彩,比较容易做。

三、抒情手势

林肯在做律师时的老朋友赫恩登说,他对听众恳切地演讲时,那瘦长的右手指自然地充满着动人的力量,一切思想情绪完全贯注在那里。为了表现欢乐的情绪,他把两手臂举成五十度的角,手掌向上,好像已抓住了他渴望的喜悦。在讲到痛心处,如痛斥奴隶制时,他更紧握双拳,在空中用力挥动。

一种抽象感情很强的手势,演讲中运用频率最高。比如,兴奋时拍手称快,恼怒时挥舞拳头,急躁时双手相搓,果断时猛力砍下。

四、模拟手势

模拟手势的特点是“求神似,不求形似”,因此有一定的夸张色彩。在一次演讲比赛中,一个演讲者讲到自己由于身患重病没钱医治,一个个素不相识的朋友给他寄来汇单、物品,在讲到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女孩那天到医院给他送来一个大梨子时,他热泪盈眶,双手合抱,虚拟出一个大球形,好像这梨子就是代表了人们的真情实意。这手势信息含量很大,升华了感情。

◎ 常用的手势

演讲的手势语“词汇”丰富,千变万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作为一个出色的演讲者,平时要认真观察生活,刻苦训练,积极付诸实践。下面介绍演讲中常用的手势三十式。

拇指式。竖起大拇指,其余四指自然弯曲,表示强大、肯定、赞美、第一等意。

小指式。竖起小指,其余四指弯曲合拢,表示精细、微不足道或蔑视对方。这一手势演讲中用得不多。

食指式。食指伸出,其余四指弯曲并拢,这一手势在演讲中被大量采用,用来指称人物、事物、方向,或者表示观点甚至表示肯定。胳膊向上伸直,食指向空中则表示强调,也可以表示数字“一”“十”“百”“千”“万”……演讲中右手比左手使用频率大。手指不要太直,因为面对听众手指太直,针对性太强。

食指弯曲或钩形表示九、九十、九百……齐肩画线表示直线,在空中画弧线表示弧形。

食指、中指并用式。食指、中指伸直分开,其余三指弯曲,这一手势在一些欧美国家与非洲国家表示胜利的含义,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演讲中使用而大为推广。我们在演讲中运用时一般表示二、二十、二百……

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指并用式。表示三、三十、三百……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用式。表示四、四十、四百……

五指并用式。如果是五指并伸且分开,表示五、五十、五百……如果指尖向上并拢,掌心向外推出,表示“向前”、“希望”等含义,显示出坚定与力量,又叫手推式。

拇指、小指并用式。拇指与小指同时伸出,其余三指并拢弯曲,表示六、六十、六百……

拇指、食指并用式。拇指、食指分开伸出,其余三指弯曲表示八、八十、八百……如果并拢表示肯定、赞赏之意;如果二者弯曲靠拢但未接触,则表示“微小”、“精细”之意。

拇指、食指、中指并用式。三指相捏向前表示“这”“这些”,用力一点表示强调,也表示数字七、七十、七百……

O型手式。又叫圆形手势,曾风行欧美。表示“好”“行”的意思,也表示“零”。

仰手式。掌心向上,拇指自然张开,其余弯曲,这一手势包容量很大。区域不同其意义有别:手部抬高表示“赞美”“欢欣”“希望”之意;平放是“乞求”“请施舍”之意;手部放低表示“无可奈何”“很坦诚”之意。

俯手式。掌心向下,其余状态同仰手式。这是审慎的提醒手势,演讲者有必要抑制听众的情绪,进而达到控场的目的,同时表示反对、否定之意;有时表示安慰、许可之意;有时又用以指示方向。

手切式。手剪式的一种变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像一把斧子用力劈下,表示果断、坚决、排除之意。

手啄式。五指并拢呈簸箕形,指尖向前。这种手势表示“提醒注意”之意,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向性,并带有一定的挑衅性。

手包式。五指相夹相触,指尖向上,就像一个收紧了开口的钱包,用于强调主题和重点,也表示探讨之意。

手剪式。五指并拢,手掌挺直,掌心向下,左右两手同时运用,随着有声语言左右分开,表示强烈拒绝。

手抓式。五指稍弯、分开,开口向上。这种手势主要用来吸引听众,控制大厅气氛。

手压式。手臂自然伸直,掌心向下,手掌一下一下向下压去。当听众情绪激动时,可用这种手势平息。

抚身式。五指自然并拢,抚摸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这种手势往往成为一些演讲者的习惯手势放在胸前。双手抚胸表示深思、谦逊、反躬自问,以手抚头表示懊恼、回忆等。

挥手式。手举过头挥动。表示兴奋、致意;双手同时挥动表示热情致意。

掌分式。双手自然撑掌,用力分开。掌心向上表示“开展”“行动起来”等意,掌心向下表示“排除”“取缔”等;平行伸开还表示“面积”“平面”之意。

拳举式。单手或双手握拳,平举胸前,表示示威、报复;高举过肩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表示愤怒、呐喊等。这种手势有较大的排他性,演讲中不宜过多使用。

拍肩式。用手拍肩击膀,表示担负工作、责任和使命的意思。

拳击式。双手握拳在胸前做撞击动作,表示事物间的矛盾冲突。

拍头式。用手掌拍头,表示猛醒、省悟、恍然大悟等。

捶胸式。用拳捶胸,辅之以跺脚、顿足,表示愤恨、哀戚、伤悲。演讲中不多用。

搓手式。双手摩擦,意味做好准备,期待取胜;如果速度慢表示怀疑;在冬天则表示取暖;拇指与食指或其他指尖摩擦,通常暗示对金钱的希望。

颤手式。单手或双手颤动,必须与其他手势配合才表示一个明确的含义。

◎ 身体动作与演讲内容相配合

即使你一直站在讲台后面,你也可以发表一篇相当不错的演讲。然而,在适当时做适当的动作可以为绝大多数演讲增色不少。向左或向右走几步,或者走得离你的听众更近一些,这些都可以使你的演讲富有变化或者更好地突出重点。与此同时,你还跟你朝其移动的听众建立了更为亲密的联系。并且,在演讲中的身体移动是缓解紧张的一种有效方式。

要有目的地移动你的身体。在屋子里烦躁不安地踱步只能扰乱听众的心神。那些对移动身体犹豫不决的演讲者的试探性动作同样也是如此。这样的演讲者会慢吞吞地变换姿势,不知道该向哪边摇摆,伸出一个足尖仿佛试探水的温度一样,然后飞快地缩回,又僵滞在那里了。如果你打算移动,动作要坚定果断。至少要直接向前或沿对角线迈出正常的两步到三步。在你停下来之后,将你的身体和视线对着听众中最集中的部分。

如果你移动身体的时机选择得当,那将增强你表达观点的力量。通常来说,在解释复杂的问题或者列举你最扣人心弦的例子或者提出雄辩有力的观点时,不适宜四处移动。在过渡的时候进行身体移动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显示着心情、内容或形式的变化。

◎ 自然而然做手势

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非常自然灵活地用双手做出手势的人们,一旦到发表演讲时就惊慌失措地盯着自己的手,仿佛手腕下有两个灼热的煎锅,不知道到底该放在哪里。事实上,你在演讲时该如何活动你的双手完全就和你在普通谈话中一样。对一些人来说,这样就意味着他们不会去做多少手势。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意味着做大量的手势。无论我们是很少做手势还是做很多手势,这样做的目的是用它来辅助语言上的描绘、指出、列举、强调和恳求。

没有必要事先计划好你的演讲中该做什么手势。如果你曾经看到过某个演讲者几乎为他演讲中的每个词语都准备了一个手势,你或许会感觉你正在观看一个看手势猜字谜的游戏。在这种情况下,精心准备好的手势会跟你所说的话不同步,其不幸的效果就类似在看一部影音失调的电影。

如果你全神贯注于你的演讲主题并全身心地投入与听众的沟通交流,你的手势在适当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但只有在你的双手处于自由状态的时候,这种情况才能发生。有许多演讲者将他们的双手牢牢地固定不动,这或是由于内心的恐慌而想要抓住些什么东西,或是出于防止无法控制的动作的愿望,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事实上,所有这些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过渡姿势。问题不在于你双手所摆放的位置对不对,而在于当你全神贯注考虑下一句话时,你却像雕塑似的把手放在一个固定位置上。等你充分投入了你的演讲并且听众对它有所反应,你就会回归自然姿态。如果你自然流露的感情冲动与你那不自然的演讲姿势相冲突时,结果是极其怪诞的。

双手交叉放在胸前的人(恳求者姿态),他试图强有力地挥动一个手指来强调一些重要的观点,但是又无法解开彼此交缠的手指,结果看起来像是一个警察双手握着枪对准听众开火。

另一个把双手叉在腰间的演讲者(领袖姿态),他试图生动地去描绘一个复杂过程,结果只能徒劳地在大腿上拍打双手,就像是一只妄图飞起来的企鹅。

还有一个人则把双手交叉放在腰间(唱诗班手势),他想抬起手来强调他关于通货膨胀的观点时,双手却无法松开,只能停在下巴下面,而他的双肘则在他的耳朵附近来回晃动着。

那么,你应该怎样放置你的双手?首先,再也没有比神经质地撕碎记录卡片、敲打桌子或者其他徒劳无益的手部动作更能分散听众的注意力的了。

①不停搓手。持续而用力地搓动双手,似乎是为了搓掉演讲给你带来的污垢。

②摆弄小物品。不安分的双手把口袋里的钥匙、硬币以及其他小物件弄得叮当作响,发出的声音简直盖过了演讲者的声音。

③手势不应当是虚伪做作的、经过预先排练的。你的手可以放在你的身边,可以放在腰部拿着卡片,可以轻轻地搁在另一只手上,可以轻松地扶着讲台,或者也可以随随便便地放在口袋里(但不要弄出硬币的叮当声)。最重要的是你的手臂、手腕和手指要处于放松状态,从而在你发觉有必要做出一个自然的手势时它们能够自由地活动。

演讲时表情的运用

表情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它也是反映演讲者心理状况的晴雨表。用面部表情来调节气氛,用首语帮助自己表达思想。明白常用表情的含义,把它们正确的运用到自己的演讲中,能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 面部表情的运用

面部表情与眼神是密切相关的。其实,眼睛的传神常常是与面部其他部分的活动相配合进行的。眼神离开了面部其他部分的活动,其表情达意作用就必然受到影响。面部表情非常丰富,许多细微复杂的情感,都能通过面部种种表现来表达,并且能对口语表达起解释和强化作用。演讲者要善于观察面部表情的各种细微差别,并且要善于灵活地驾驭自己的面部表情,使面部表情能更好地辅助和强化口语表达。

运用面部表情,要求自然真实,喜怒哀乐都要随着演讲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发展需要而自然流露,切不可“逢场作戏”,过分夸张,矫揉造作,那样会令人感到虚伪滑稽。也不可毫无表情,冷若冰霜,使人感到枯燥压抑。演讲者的面部表情与口语表达要协调一致,要能准确鲜明地反映自己内在的思想感情。面部表情和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应同步进行。为了有效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要尽量避免傲慢的表情、讥讽的表情、油滑的表情和沮丧的表情。这些表情都会在听众中产生不良影响,形成离心效应。

◎ 常见的脸部表情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在说到罗斯福演讲时,说他全身好像一架表现感情的机器,他满脸都是动人的感情,这样使他的演讲更有力、更勇敢、更活跃。当代著名演讲家、演讲理论家邵守义演讲时脸部表情丰富多彩,这后面表现着复杂的思想情韵。

在演讲中微笑与平和是脸部表情的核心。

脸部表情运用时要适时、适事、适情、适度,切忌呆滞麻木、情不由衷、晦涩不明与矫揉造作。

◎ 运用面部表情调节气氛

不要让演讲带来的紧张压力把你的脸变成一张面无表情的扑克脸。你自然的面部表情可以为有效沟通提供又一种渠道。通常来说,面部表情的变化先于和预报了气氛或心情的转换。相较于那句已经被用滥的老生常谈“但更为严重的是……”,用一副忧心忡忡的皱眉蹙额样取代原本欢欣愉快的面容是一种更为高明的过渡。

你不需要事先对着镜子练习鬼脸、微笑和怪相——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在正常表情的基础上略作夸张而已。近距离接触中能发生作用的微妙脸部变化,后排听众是察觉不到的。

微笑在所有文化中都有着同样的含义。绝大多数公众演讲者没有充分利用或用错了这一强大的工具。那种龇牙咧嘴笑得人下巴发痛的傻笑跟面无表情的扑克脸一样恶劣。在悲伤或严肃的场合露出微笑是不适宜的。不过,提醒你自己,在任何可以加强你的说服力时都要真诚地微笑。它是建立和谐亲善关系、展示你的良好意愿以及使得你和你的听众轻松自在的最容易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