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1600300000073

第73章 演讲态势语言的表达技法(6)

◎ 如何运用首语

所谓首语就是通过头部活动传递信息。它包括点头、摇头、侧头、昂头、低头等。这里说的首语,仅仅是指头部的整体活动传达的信息,而不包括头部的器官传递的信息。

点头可以表示这样一些意思:同意、致意、肯定、承认、赞同、感谢、应允、满意,也可以表示理解、顺从等情绪。

摇头表示这样一些意思:不满、怀疑、反对、否定、拒绝、不同意、不理解、无可奈何等。

歪头、侧头。也有多种含义,可表示思考,表示天真。比如小孩子在听大人说话或者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喜欢歪着头,并托着腮帮。

昂头可以用来表示充满信心、胜利在握、目中无人、骄傲自满等。头一直向后仰,还表示陶醉。

低头表示的情绪有:顺从、听话、委屈,也可以表示另有想法等。

在首语的运用方面我们要注意以下一些原则:

1. 动作要明显

尤其是它发挥替代功能的时候。比如到底是点头还是摇头,要让对方看清楚,正确领会。

2. 要注意配合其他交际语言的使用

比如点头时配合“嗯”,就不至于产生误会。也可以配合其他体态语言使用。有很多成语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如“点头哈腰”“昂首阔步”等。

3. 要注意一些文化差异

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表示同意就是将头向前伸,土耳其人表示否定要把头抬起来,特别是保加利亚和印度的某些民族,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与我们的习惯恰好相反。这就要求我们在与这些有文化差异的民族交往之前,先弄清楚他们的习惯。

4. 要注意和声音语言的自然配合

而且还要做到动作明显,以便对方正确理解以免误会。

5. 首语的使用频率不能过高

虽然在聆听对方说话时,适当的点头或者侧头会让说话的人觉得你在用心听,但是过高的使用频率却影响了说话者的注意力或感觉到有点肤浅。

演讲时的身姿

只有把你最美好的姿态拿出来,把最能代表你精神的风姿拿出来,让人看上去舒适、坦荡、自然、潇洒,风度翩翩,英姿飒爽,才能使你的身姿为你的讲演起到借助的效果。另外,演讲中还要灵活的调整姿态,保持放松而且警觉的姿态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 演讲姿态的基础知识

身姿就是指你的身体力度、体态,站的样子。是弯腰驼背,还是昂首挺胸;是自然优雅,还是拘泥丑陋,这是衡量一个人的身姿优劣的大体着眼点。平素我们每个人的姿势,总是带着习惯所养成的种种陋态。如果这种陋态被演讲者带到讲台上去,带到听众面前去,无疑会大大降低讲演的效果。试想,如果你弯腰驼背地出现在听众面前,去讲演一篇英豪气概的演说词,那会是怎样的结局。

腿部虽属身体的下端,但它往往最先表露潜意识。谈话中,当人们不愿意把内心的焦躁不安明显地表露在脸上或者身体其他部位的大幅度动作上时,往往就用离开他人眼睛最远的部位来表达,即轻轻地摇动脚部或抖动腿部。因此,腿部也能表现人的情绪和意识。

不论坐着站着,腿部常常呈现出这样三种姿势:两腿分开、两腿并拢和两腿交叉。

①两腿分开是一种开放型姿势,显出稳定、自信,并有接受对方的倾向。

②两腿交叉是一种防御性姿势,往往显得害羞、扭捏、胆怯,或者随便散漫、不热情、不融洽。

例如,站立时的别腿姿势,坐着时的架腿姿势(跷二郎腿)。架腿姿势通常是控制消极情绪的人体信号,专家们说它“颇有不拘礼节的意味”,对于女性来说,这是一种不可取的姿势,“这种毫无拘束的姿态或许会给人放肆、自大或过于随便的印象”。

③两腿并拢的姿势则过于正经、严肃和拘谨,如立正、正襟危坐,虽然郑重其事,却令人紧张、压抑,自己也不舒服。

说话时最好采取两腿分开的姿势。站立时,两腿张开,两脚平稳着地成“丁”字形(或平行相对,或一前一后),躯干伸直,不要屈膝和弯腰弓背,否则显得消极懒散,无精打采。坐宜端坐,即两腿稍稍分开,间距不超过肩宽(女性更要注意不过分叉开),腰板轻松地挺直,这样显得自然、从容,情绪饱满。当然,如果是朋友在一起,间或架架腿(女性则宜交叉脚踝),也无可厚非。

一般来说,在人多的场合宜站着讲话,这既是出于礼貌,对听众表示尊重,又便于发挥各种体态语的作用,充分显示你的气质、风度和力量。我国当代著名演讲家曲啸说:“要想从语言、气质、神态、感情、意志、气魄等方面充分地表现演讲者的特点,也只有在站立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 演讲体姿三种

体姿对一个人整体形象的塑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的体姿与人的相貌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共同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和风度。如果“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走无走相”,即使相貌再漂亮也会大打折扣。外表相貌是天生的,而体姿却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向理想姿态转变。

一、坐姿

坐姿语就是通过各种坐的姿势来传递信息的语言。

坐姿包括就座和坐定的姿势。入座时要轻而缓,走到座位前转身,轻稳地坐下,不应发出嘈杂的声音。坐下后,上身保持挺直,头部端正,目光平视前方或交谈对象。腰背稍靠椅背,在正式场合,或有尊者在座,不能坐满座位,两手掌心向下,叠放在两腿之上,两腿自然弯曲,小腿与地面基本垂直,两脚平落地面,两膝间的距离,男子以松开一拳或两拳为宜,女子则以不松开为好。非正式场合,允许坐定后双腿叠放或斜放,交叉叠放时,力求做到膝部以上并拢。

无论哪一种坐姿,都要自然放松,面带微笑。在社交场合,不可仰头靠在座位背上或低着头注视地面;身体不可前俯后仰,或歪向一侧;双手不应有多余的动作;双腿不宜分开过大,也不要把小腿搁在大腿上,更不要把两腿直伸开去,或反复不断抖动。这些都是缺乏教养和傲慢的表现。

二、站姿

站姿语就是通过站立的姿态传递信息的语言。从一个人的站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状态,有很多人站立时喜欢用一只腿做支撑,有的人喜欢倚靠在什么东西上,这些都不是可以在正式场合运用的站姿,让人感觉松懈、不礼貌,我们一定要注意挺身直立,脊背挺直,目光平视,表现出愉悦、自信的感觉。

站立是人们生活、工作及交往中最基本的举止之一。正确的站姿是站得端正、稳重、自然、亲切。上身正直,头正目平,面带微笑,微收下颌,肩平胸挺,直腰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腿相靠直立,两腿靠拢,脚尖呈“V”字形。女性两脚可并拢,肌肉略有收缩感。如果站立过久,可以将左脚或右脚交替后撤一步,但上身仍需挺直,伸出的脚不可伸得太远,双腿不可叉开过大,变换也不能过于频繁。站立时,如有全身不够端正、双脚叉开过大、双脚随意乱动、无精打采、自由傲慢的姿势,都会被看做不雅或失礼。

三、步姿

步姿语或者说是走姿语,就是通过行走的步态传递信息的语言。与坐姿语和站姿语不同,步姿语是动态的,所以要放到动态中来研究。

下面我们着重介绍步姿的类型。

1. 稳健自得型

行走时,步履稳健,昂首挺胸,仰视阔步,步伐较缓,步幅较大。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愉快、自得、有骄傲感”。

2. 自如轻松型

行走时心情轻松,步子的幅度适中,步速不紧不慢,上身直立,两眼平视,两手摆动自然。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自如轻松,比较平静”。

3. 庄重礼仪型

行走时,上身挺直,步伐矫健,双膝弯曲度小,步姿幅度和速度都适中,步伐和手的摆动有强烈的节奏感,眼睛正视前方。这种步姿的含义就是“庄重、热情、有礼”。

◎ 演讲中姿态的调整

看过哑剧表演的人都知道,人类无声的动作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德国表演大师吉布·佩森有次谈演出体会时说:“我就靠我的动作、姿态向人们昭示我的内心世界,昭示我的所思所想,昭示我的喜怒哀乐。”

在演讲时,演讲者不可能纹丝不动,其形体应有活动和变化,构成不同姿态和不同形式,从而表示不同的含义,姿态是演讲倾向的“指示器”。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演讲姿势。

◎ 保持放松而且警觉的姿势

通常来讲,你在演讲时应当是站立的。这可以令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并使得你更好地看到你的听众,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在一种亲切随意的气氛中,如十多个人围坐成一圈,你可以选择坐着演讲。作为参与小组讨论的一员,你或许受到限制只能跟主持人一样呆坐不动。然而,如果你能够学会在没有讲台的情况下舒服地进行演讲,平均分配你的身体重量,把你的笔记随意地拿在一只放在腰部的手中,不需要借助任何道具的支持,那么你就可以轻松地适应所有场合了。

你的姿势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化,如斜靠着讲台表示你深度的情感投入,或者坐在椅子或桌子的边缘来显示你的心情向轻松状态的转变。有气无力地靠着讲台,一只胳膊懒洋洋地倚着讲台边缘,或者以一个偏离中心的姿势站立,这些都是与一个精力充沛、善于节制的优雅公众演讲者的形象不相协调的。

演讲中站姿的选用

站姿是演讲时的最佳姿势,演讲时的站姿也有一定的讲究。总体来说,要求演讲者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演讲者只有采用自己认为最好的姿势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

◎ 站姿是演讲时的最佳姿势

赛事演讲由于受到评分标准的约束,要把有声语言与非有声语言全面展示出来。因此演讲者一般是站着进行的,且演讲者身前身后没有任何依靠性物体。人们对此似乎无可非议。可一些非赛事演讲,如政治演讲、学术演讲、法律演讲、集会演讲、广播电视演讲则往往采用坐式进行。有些演讲者一杯茶、一支烟、嘻嘻哈哈、腾云驾雾、胡扯乱搅。人们对此似乎习以为常了。

仔细想来,外国领导的演讲以站着的为多。无论是年轻气盛的克林顿,还是温文尔雅的海部俊树,再看看联合国秘书长的发言,奥运会主席的致词,外交部长的陈述等都是采取站姿。

站着演讲有很多好处。

①朝气蓬勃,精神焕发,表现出对演讲的极大热情,对听众的高度负责,会得到听众的喜爱。

②可以保证共鸣腔的畅通,有利于发声。再者,有利于动作姿态的表达,服饰打扮的展现。

③可以迫使演讲精短些,因为时间太长了,站着会不舒服的。

◎ 演讲时的站姿

演讲时一般采用站姿。高尔基在赞扬列宁的演讲时说:“他的演讲和谐、完整、明快、强劲,他站在讲台上的整个形象——简直就是一件古典艺术品,什么都有,然而没有丝毫多余,没有任何装饰。”

演讲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演讲最好采取站式。演讲者站姿规范如下:

挺胸,收腹,精神饱满,气下沉。

两肩放松,重心主要支撑于脚掌脚弓上。

脊椎、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挺起。

腿应绷直,稳定重心位置。

演讲站姿有以下几种。

一、自然式

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相距与肩同宽,约20厘米为宜。

二、前进式

前进式是演讲者用得最多、使用最灵活的一种站姿。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前脚脚尖指向正前方或稍向外侧斜,两脚延长线的夹角成45°左右,脚跟距离在15厘米左右。

这种姿势重心没有固定,可以随着上身前倾与后移的变化而分别定在前脚跟与后脚上,不会因时间长身体无变化而不美观。另外,前进式能使手势动作灵活多变,由于上身可前可后,可左可右,还可转动,这样能保证手做出不同的姿势,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三、稍息式

一脚自然站立,另一只脚向前迈出半步,两脚跟之间相距约12厘米左右,两脚之间形成75°夹角。运用这种姿势,形象比较单一,重心总是落在后脚上,一般适应长时间站着演讲中的短期更换姿势,使身体在短时间里松弛,得到休息。这种姿势一般不长时间单独使用,因为它给人一种不严肃之感。

一些篇幅较长的政治演讲、学术演讲、法庭演讲、论辩演讲等也可采用坐式。运用坐式要文雅、大方,落座时要轻盈、和缓,切忌急急忙忙,人未站稳就重重地将屁股落在椅子上。落座后要保持上身正直,头平稳,力戒歪斜肩膀、半躺半坐或两手交叉在胸前等不良姿势,两腿要微曲并拢,两脚并起或稍前后分开。不要跷二郎腿,勾着脚。

几种常见的形体错误

一些人尽管很认真地准备了演讲,可是仍然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形体语言的误用。还有一些人有特殊的怪癖,也往往影响了演讲者的正常发挥。克服这些常见的形体错误,对于演讲者非常重要。

◎ 常见的错误角色

“关键不是你说什么,而是你说话的方式。”这种说法的确很有道理。有些人不能领会他们的形体语言对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效果。因为人的大部分形体语言是习惯所为,而非有意所为,这时听听别人的反馈信息或看看有关自己的录像,也许会有不可估量的收获。当你注意到了自己的形体语言,注意到形体语言影响你要表达的意思,那就要避免充当以下这些角色。

一、可怜的微笑者

作为公众演说者,制造一种热情感十分重要。只要恰到好处地向听众露出笑脸,便可以和听众打成一片。不过有时候这招也未必让听众领情,如果笑得频繁了还会招致危险。然而,许多演说者还是运动脸部肌肉,动不动弄出一种微笑的模样,为博取听众的好感。

二、手舞足蹈者

在演说过程中,演说者不时地将胳膊朝各个方向飞舞。过多的姿势和动作不仅会喧宾夺主,妨碍了有声语言的正常表达,也使听众眼花缭乱,不知所以。

三、胆小如鼠者

演说者躲在讲桌后面或麦克风架后面。他不敢鼓起信心和勇气,不敢让他的讲话充满激情。他看起来似乎胆战心惊,不敢从他的讲稿上抬头看看。你能听见他说话,但就是难以看见其“庐山真面目”。

四、四处跳动者

听演说者讲话,如同看一场网球比赛,他大步流星地从屋子这头走向另一头。也许演说者说些什么已经不再重要,你要担心你的脖子能不能躲过这场劫难。

◎ 根除特殊怪癖

分散听众注意力的特殊怪癖可以分为两类:你随时随地都有的怪癖(不停地将你的眼镜往鼻梁上推,把你的头发拢到耳朵后面,摆弄你的指关节使之噼啪做声),以及只有在你进行演讲时才有的怪癖(无意识地折叠你的记录卡片又将它展开并弄出很大的声音,前后摇摆你的脚后跟,在讲台上轻叩你的铅笔)。

这些身体上的小动作等同于在说“你知道……你知道……你知道”。很少有什么动作是天生就令人生厌的——让人们不耐烦的是这一动作的一再重复。正如口头表达中的怪癖一样,除非有人指出来,否则你自己是意识不到某个动作的高频率的。因此,根除问题的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在某些时候,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足以解决它。

某种分散听众注意力的怪癖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形成,同样地,幻想在一夜之间就彻底根除它也是不切实际的。首要目标应当是通过应用行为矫正技巧来减少这种怪癖出现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