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1600300000078

第78章 提高演讲技能的方法(1)

日常生活中提高演讲技能

平常说话要求我们轻松自然,循循善诱,而且能够忍耐,讲究倾听之道。说服别人时要求我们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而且能够应对自如。如果你觉得自己哪方面有欠缺,就要想办法弥补自己的缺陷,让自己的说话技能更好地为演讲服务。

◎ 说话的基本技巧

一、轻松自然

约翰·莫菲说:“我们不要硬是从头脑中榨出一些名言警句。当我们放松下来的时候,很多妙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甚至在最具刺激性的谈话中,也有50%的内容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有经过一段加热过程,思想的车轮才能转动起来。

二、循循善诱

成为一位出色的交谈家并不在于你有多聪明,或者有多少传奇性的经历,而在于启发、诱导别人讲话。值得一提的是,“你”在谈话中是一个前进的信号,而“我”则是一个停止的信号。要设法把谈话引向对方的兴趣点,多用“为什么”“哪里”“怎么样”等。当他说“我在宁夏老家开了个店”时,你不要匆忙抢着说:“啊,我在西安也有两家店铺。”而应该问:“在宁夏的什么地方?”

三、长于忍耐

在与人交谈中,千万不要期望对方一开始就热情高涨,善言者总是等到对方变得热心以后,才试图从他们那里引导出一些有趣的想法,因此,在谈话中一定要长于忍耐。例如,他们会先问:“请问您尊姓大名?您是哪里人?您的丈夫干什么?您准备在这儿待多久?乘飞机来我市的吧?”等,以激起对方的谈话兴趣。谁关心这些?你也许会这样问。诚然,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任何风采和智慧可言,但它们的确能使交谈启动起来。

四、注意谈话重心

无可否认,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工作、家庭、故乡、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即使像“你从哪里来”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说明你对别人感兴趣,结果会使别人也对你产生兴趣。但你千万别像一位年轻的剧作家那样,跟他的女朋友谈论了自己的剧本两个小时后,接着说:“有关我已经谈得够多了,现在来谈谈你吧。你认为我的剧作怎么样?”

五、说赞同的话

如果他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你最好回答:“我也是。”或多少讲一点你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会让他感到很亲切。如果他说:“我喜欢吃冰淇淋。”恰好你也有同样的爱好,一定要想办法告诉他。如果他说他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碰巧你过去也喜欢在那里度暑假,那你也一定要告诉他……

六、适当谈谈自己

当有人要求你讲自己时,不要守口如瓶地拒绝对方。稍微告诉对方一点你的情况,他会感到十分荣幸。因为你是用非常友好的姿态与他交谈的。

七、尊重对方

交谈双方应相互尊重,即使已经相熟,也不可胡乱开玩笑,逗弄和取笑会触痛别人的自尊,而威胁他人自尊的任何事情都是危险的,即使在玩笑中也是如此。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人们不喜欢被取笑,即使是他们的亲朋密友。只有在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可以开一些充满善意的玩笑,因为他们是不会追究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的。如果别人非常了解你,非常喜欢你,你也可以与他开个玩笑,但千万别开得过了头。

◎ 言之有理

言之有理是指说话要有条有理,不颠三倒四,不丢三落四,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事情、道理说清楚,体现说话人思路清晰。它还指说话者观点明确,前后一致,说理严密,合乎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话人要共同遵守的说理规则,下面介绍两种说理的逻辑方法。

一、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根据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有助于听话人触类旁通地明白事理。

例如,老作家秦牧《试谈积累知识和描绘事物》中的一段话:“最后谈谈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于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把写作和绘画、唱歌类比,它们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具有相同的基本属性,且通俗易懂,有说服力。但是要注意不要机械类比,就是把事物间的偶然相同或相似作为论据,或者是把表面上有些相似,而实质上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推出一个荒谬的或毫不相干的结论。

二、反证法

中国成语中有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个人同时贩卖矛与盾,他向买家吹嘘他的矛是“无坚不摧”的,盾呢,是“刀枪不入”的。于是,有人马上提议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验证一下他的宣传是否可靠,这人当场哑口无言。这就是反证法的具体运用。有时对某个道理或问题,不容易从正面解释或反驳,不妨就换个说理方法,通过论证与此相反的论题的正确与否,来反面说明问题的是非曲直。

为了让我们说话更加具有说服力,不如学习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还有两难逻辑、归谬法等。

◎ 言之有物

《周易·家人》中警示后人说:“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听别人做讲座,领导做报告,还是和周围的人聊天,都会碰到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的时候,上面讲得很热闹,下面听众却觉得困顿乏味,嫌内容假大空,虚无缥缈,不知所云。

为什么会出现言之无物的情况呢?究其根本问题在于谈话者、演讲者没有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演讲内容。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说话,怎么能期待给听众一个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演讲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困难,简单地说就是要很充分地精心准备自己的演讲内容,在演讲、讲话之前比较透彻地理解问题,才能在演讲时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有一次,美国一个内阁成员对伍修罗·威尔逊总统简短的演讲表示赞赏,并问他需要花多长时间去准备。威尔逊告诉他说:“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假如我讲10分钟的话,那么我要准备一个星期。”

从这个实例上我们可以看到,重要场合说话前的事先准备是何等重要,要避免重要场合说话时出丑,就要事前充分准备。

◎ 对抗怯场

在公众场合讲话,感到恐惧和怯场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例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次有趣的测验,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测验的结果竟然是“死亡”名列第二,而“当众演讲”却名列榜首。有41%的人对在公众面前讲话比做其他事情感到恐惧,可见,在大多数人看来,当众讲话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

一位代表本单位参加演讲比赛的年轻姑娘,一站到讲台上,脸就涨得通红,两腿微微颤抖,说话的声音变调,呼吸也显得急促起来。她刚说了几句就忘词了。她越发感到恐惧,好像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利箭一样射向她,她想躲避,但又不甘心临阵脱逃。她不能当众出丑,给本单位丢脸,可她唯一能感觉的是心跳加快,而脑子里一片空白,早已背熟的语句全都飞得无影无踪。她放弃了这次演讲,跑回自己的座位坐下。直到演讲会结束,她也没敢把头抬起来。

一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作为见习老师第一次登上讲台,当学生起立,师生互致问候时,他想好的开场白不知跑到哪儿去了。惊慌中,他用颤抖的声音说了句:“同学们,再见。”同学们莫名其妙,面面相觑,见老师满脸通红,不知所措,不由得哄堂大笑。他努力让场面安静下来,但换来的不是镇静,而是脑门上涔涔的汗珠。当他下意识地掏出“手帕”揩汗时,台下又是一阵哄堂大笑。这是为什么?经一位学生暗示,他才发现自己手里拿的不是手帕,而是一只袜子——真该死!大概是昨晚洗脚时,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地把袜子装进衣兜了。他想避开几十双眼睛的注视,抓起板擦擦黑板,整个课堂闹得翻了天。他窘得无法自控,无地自容,只好跑下了讲台,慌乱中一抬脚又踢翻了讲台旁的热水瓶……

纵览古今中外,很多政治家、演说家最初都有过怯场的经历。就拿林肯来说,他当年在演讲台上窘迫不已,恐惧得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直到被轰下台去。但他并未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勤讲多练,绝不放过每次的讲话机会,演讲水平日益提高。后来他的就职演讲被誉为最精彩的总统就职演讲之一。

又如,雅典著名的演讲家狄里斯。在最初走上演讲台时,尽管经过周密细致的思索,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然遭到了失败。极度的恐惧让他语无伦次,别人不知他在说什么。但他并没有就此灰心泄气,丧失信心,而是比过去更努力地训练自己的讲话胆量。他每天跑到海边,朝着岩石呐喊,向着浪花抒怀;回到家里对着镜子做发声练习,反复矫正,坚持不懈。经过几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功了,被誉为“历史的雄辩家”。可见,克服恐惧是演讲者迈向卓越口才的第一步。为此,平时做一些抗怯场练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这里特别推荐美国著名魅力专家都兰博士发明的抗怯场练习的几种方法,供你选择使用。

一、追蝴蝶练习

在登台前最后一刻做,效果最好。

双脚开立,与肩相齐,膝微屈,挺背,双臂放松垂于身体两侧。

不必刻意呼吸,边叫“呜”边做蹦跳,一共10次,尽量用力,“呜”声要短、急、用力。每次做完“呜”,双拳向下猛砸。

放松闭嘴,缓慢深呼吸。

嘶嘶吸气,微张嘴,弯腰至膝,蹲于地。重复3遍,做缓慢深呼吸。

二、蒸汽机练习

双脚与肩齐,站在那里,屈膝,将头抬起,闭嘴,右臂后拉,左臂前伸,尽量用力,同时深呼吸。

左右臂换个方向,重复上述动作。节奏要平稳。

开始要慢,随后要越来越快,持续做3~5分钟。记住:闭着嘴。

三、空手劈柴练习

双足分开约40厘米,屈膝。握拳,手放两边。嘴唇紧闭。深呼吸3次后抬臂高举过头。

哗啦一声,双手用力地劈下,并尽可能放声叫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尽可能用劲地重复5次。

四、劈柴动作练习

两腿分开30~45厘米,脚尖向前,两膝轻松放直,攥紧双手。

吸气,摆动紧握着的手,高抬过头。

把举起的手放下来,猛向前屈,吐气。手下来时,大叫一声“哈”。

吸气,再举手。

重复上述动作,做上10~20次。

注意:吸气时要闭着嘴,直到你的手摆时叫“哈”,这样就可吸进更多氧气,练习就更有效。

五、摇来摆去练习

双腿分开站立,与肩相齐。同时摆动身躯、脖子和头,先向右,再向左。

让双臂自由摆动,随身体转来转去,最后双臂放松地围住双肩。

在摆动时,尽可能大声:“我不在乎。”

如此反复,也可叫“不,我不在乎。”或“你奈我何?”重复几十次。

注意:身体摆动时,保证头随身子转,尽可能轻松自在地去做。

六、减压练习

站在门槛上,手掌挤着两边门框,鼓气用力,面部、头部、脖子会有热血上涌。尽量多坚持一会儿。

突然完全放松,深呼吸,重复3遍。

七、心怀世界练习

吸气,感觉你像是在扩张,张开双臂,拥抱整个世界。伸展四肢,感觉你的心脏是世界的扩充与展开。你不再是单纯的一个生命体。

至少坚持一分钟以上,让世界置于你的怀抱中,手放胸前,双手轻抵。

如此做4次,把消极的意念都去掉。努力去喜欢它,把它容纳进来,把它放在心上,化恨为爱。

演讲训练的方法

演讲训练是每个想成为出色演讲家的必备步骤。演讲的训练可以通过平时的训练和演讲活动的仿讲训练来完成。平时做个有心人,在需要演讲的时候我们就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了。

◎ 演讲的一般训练方法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就要注意进行演讲的训练。平时的训练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晓畅生动的语言

演讲者运用有声语言阐明观点、传递信息、抒发感情,所以语言必须准确、规范、流畅,并富有逻辑性。要尽量用通俗的、富有人情味的口语说话,防止有以专业术语和华丽形容词堆砌的倾向。同时,演讲语言应该是生动悦耳的语言。生动悦耳的语言可以“先声夺人”,形象性的表述,可以使演讲更具吸引力。

二、自然得体的态势语

演讲是由“演”、“讲”两方面构成的。所谓“演”,主要指的就是态势,包括仪态举止、手势表情,它们是自然流露的“形体语言”,是同有声语言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以表达语意的重要工具。演讲的态势要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能体现自己的表达个性,做到自然得体。

三、真实感人的内容

内容真实是演讲的生命。演讲是思想内容与表达技巧的结合,而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单纯追求技巧而内容空泛虚假的演讲,只会给听众以哗众取宠或无病呻吟之感。而宣扬错误的甚至反动的东西,即使技巧再高超,不仅不能算是好的演讲,而且也为社会所不容。

四、朴实真诚的感情

演讲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单纯的“逻辑征服”,别人不一定理会你的见解。所以,从心理学角度说,演讲是一种感情交流的过程,要用朴实真诚的感情打动别人,才会引起共鸣。

◎ 多进行仿讲训练

对于许多刚刚接触演讲的人来说,进行仿讲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仿讲”仿佛是一根拐棍,可以练胆量、练态势、练表达。

具体方法是,将别人演讲的精彩段落截取下来,做独白模仿或演讲练习。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无人在场的房间、大厅、郊外、海滨、山林等偏僻无人处,大声地尽情发挥你身上早已存在的演讲潜能,每次练半小时至一小时。精彩的演讲语段可以丰富你的语言材料,打开你的思路,而且你可能会诧异地发现,你并不是一个不善于演讲的人。仿讲时,你的脑子里最好能浮现一两位你最欣赏的演讲者形象,将他们的风格、气度和技巧有选择地“移植”到你的演讲中来。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语段,以方便大家平时的练习。

一、叙述性语段

……那天一上课,我又注意到这位同学的眼神飘忽不定。职业的直觉告诉我,听课心猿意马,其中必有隐情。果然,下课铃一响,那女同学如释重负地吁了口气,急冲冲赶在我前面快步离开教室。我生气了:混文凭有这么混的吗?莫非是哪个“白马王子”撩得我的学生没心思听课?不行,我要干预!我尾随着她下楼,果然,她站在校门口踮着脚急切地翘首张望。很准时,那“白马王子”骑着自行车笑嘻嘻地来了。腿一偏,下了车;一转身,没想到背后还背着个娃娃。透过传达室的玻璃窗,我看到她小心翼翼地从丈夫背上卸下小脸烧得通红的孩子。我看到,她心疼地把自己的面颊贴在孩子滚烫的面颊上,眼里涌出了泪花……我为我的粗率、多疑感到内疚,我没有想到,你柔弱的双肩原来是担着繁重的学习和哺育子女这两副沉重的担子呀!

二、沟通性语段

南伊里诺伊州的同乡们,肯塔基州的同乡们,密苏里州的同乡们,听说在场的人中,有些人要同我为难,我实在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也是一个和你们一样爽直的平民,为什么我不能和你们一样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呢?好,朋友,我不是来干涉你们的人,我也是你们中间的一个。我生于肯塔基州,长于南伊里诺伊州,和你们一样是从艰苦的环境中挣扎出来的。我认识南伊里诺伊州和肯塔基州的人,我也认识密苏里州的人,因为我是他们中间的一个,而他们也应该更清楚地认识我。如果他们真的认识我,他们就会知道,我并不想做一些对他们不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