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落脚现实中,怎能成为巨擘?一个团队,不把决策落实到位,怎能在商海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国家,不把英明的政策普及各个方面,又谈何繁荣昌盛呢?个人的发展离不开落实,团队成功靠落实,基业的常青需要落实。杨元庆曾经说过,制定正确的战略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战略的执行。任何事情,再好的决策,如果不去执行都是没有意义的。决策不在于多么英明,而在于能否实行。领导不仅是决策者,还更应该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者。
高标准才能让执行更到位
《孙子兵法》有一句话: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这句话让人联想到目标牵引——被马拉动的车只能跑在马的屁股后面,要使车到达预定位置,就必须给马设定更高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常常强调的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企业经营管理除了要有使命、愿景这样的激动人心的目标,还要制定战略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但这些仍然停留在规划层面,都还属于纸上谈兵,最终都需要在执行层面去落实,这也是企业经营成败中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看到,从全面质量、精益制造、六西格玛管理,到流程再造,几乎所有的管理变革其核心都是打造企业执行力。因为执行力是把事情做好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种意愿。仅有意愿而缺乏能力,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事实证明,人的能力取决于掌握的知识和技巧,企业的能力取决于做事的方式,包括流程与方法。管理变革就是要改变做事的习惯,建立更加高效的流程和有效的方法,而困扰我们管理变革深化的最大因素就是根深蒂固于传统习惯中的粗放管理、得过且过。
高标准是执行力的源头。见贤思齐乃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天性,但首先应该有“贤”的标准,通过树立标杆明确进步的方向。还应提出“精准细严”的精细化管理目标,并把它具体化到各项业务中,上升为全局性的管理文化,引领管理变革的持续深化。
提到高标准的执行,人们就想到丰田。自从他们的生产方式被冠以“改变世界的机器”之后,几十年来,到丰田的朝圣者始终没有间断过。从管理学者到企业家,他们从各种角度解读丰田,按照自己的理解学习丰田,虽然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收获,但时至今日,真正读懂丰田的人并不多。
一套体系完整、方法清晰的理论,几十年来没有能够培养出第二个丰田,因为没有人能下得了丰田的“笨功夫”。一套管理方法坚持了半个世纪仍然在不断改进,正是这种近乎愚公移山的笨功夫成就了丰田今日的地位。在汽车工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红海市场中,丰田能够扎扎实实地把产量做到世界第一,把利润做到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工业巨头的总和,而资产报酬率也高出行业平均值的8倍。
丰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基于定位的差异化优势是短暂的,真正难以模仿的是基于独特文化的做事方式。用高标准做事,在红海市场中同样能够找到“蓝海”。
人生的至理其实并不多,而最大的至理应该是知行合一。全世界的股民都知道股神巴菲特的秘籍是以不变的价值投资理念应对诡谲多变的市场,然而自己一旦入市总是抱着投机心理,处处应变,因而处处被动。
管理的高标准、高要求就是以高度的责任心,用高标准去衡量,区分“把工作做了”与“把工作做好”。具体到管理变革,就是在推进过程中要扎扎实实按照要求去做,如果以管理基础薄弱为借口随意变通,迁就自己,则“求其下,必败”。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一篑之差,就可能无法摘到成功的果实。
执行者的态能度决定一切
可以说,工作是一个人人生态度的体现。一个人一生的职业,体现了他的志向和理想。因此,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这个人的性格以及他的品质。不论我们从事多么琐碎的工作,都不要轻视它。因为所有能够创造价值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只要我们认真、诚实地付出劳动,就没有任何人可以贬低我们的价值。
这个世界上,没有卑微的工作,有的只是卑微的工作态度。虽然,有些工作看上去并不十分高雅,而且工作环境也非常差,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轻视这样的工作,我们应该用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它——只要它是有用的,就值得我们去做。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工作态度却有高低之别。做一名普通的纺织工人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他们同样在创造价值,但是如果纺织出的都是不能用的布,那才是不光彩的事情。
“假如你非常热爱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你的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和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其说是工作需要人,不如说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工作。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因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工作态度决定着自己的前景。工作态度的好坏,决定着能不能把工作执行到位,能不能为自己和企业创造实际的价值。
有一家公司因为新系统要上线,涉及中心厅、合作厅、网盈厅、校园厅所有营业员的培训,还要帮助市场部清理在途工单、抵用券的兑换,还要迎接省公司领导视察……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堆到了一块。
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对于工作的态度,执行力的高低,立刻就显现出来了。
有些员工,对待所有的工作,毫不含糊。为了做好工作,常常加班到夜里十一二点甚至更迟,都毫无抱怨。老板说:“对于这些人,只要是布置了任务,就等着听汇报就行了。”有些员工,对待分内的工作,也是认真对待,但是稍稍逾越了职责边际,就会找各种理由推脱。还有的员工,做了一些工作后,到处敲锣打鼓,为自己歌功颂德。
有这样一句话:流程,不能规定所有的职责范围,每个人都往前跨上半步,流程才能顺畅运转。有时,技能并非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站在管理人员的角度,无疑第一种员工是最让人省心的,也是最值得嘉奖的。
“没有任何借口。”是的,不要找任何借口,作为执行者,你的任务就是执行,唯有执行!也许领导者的决策会有失误,但失误只有在执行的过程中才能发现,才能纠正。任何宏图伟略,也只有通过执行来显现。
何谓执行力?按照书上的定义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成为一名卓越员工,不断提升自我执行力是关键。个人执行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能力和工作态度,能力是基础,态度是关键。所以,要提升个人执行力,一方面是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是要端正工作态度。那么,如何树立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关键是要在工作中实践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
首先,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责任心强弱,决定执行力度的大小;进取心强弱,决定执行效果的好坏。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绝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其次,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虽然每个人岗位可能平凡,分工各有不同,但只要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就能干出一番事业。好高骛远、作风漂浮,结果终究是一事无成。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再次,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每项工作都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任何事都要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做到争分夺秒,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最后,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的今天,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我们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具备较强的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坚决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使执行的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提升个人执行力虽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你按“严、实、快、新”的要求用心去做,相信一定会成功!
没有好的流程就没有执行
无论干什么事,无论在生活、休闲还是工作中,都有一个“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先后顺序,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流程,只是我们没有用“流程”这个词汇来表达而已。除了“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先后顺序外,还经常说某某人能办事,某某企业善于做事,能办事、善于做事是说他们做事情有方法,比别人的更有效果,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可能是先后顺序不同,也可能是做事的内容不同。因此,流程就是做事方法,它不仅包括先后顺序,还包括做事的内容。同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资源投入,都需要借助资源的效用,包括资金、信息、精力、人员、技术等等,因此对投入的资源也要善加管理,否则也难于成事。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要想执行到位,就必须重视流程的作用。如果没有制定出可行的流程,执行工作就无法到位。很多工作执行不到位,就是因为不按照流程办事造成的。
中西方企业管理方式和管理文化上的一大差别是:西方企业习惯于按流程办事,中方的不少企业则喜欢临时决策。
微软中国研究开发中心一位部门经理曾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他乘坐的飞机在深圳机场出了故障,乘客被告知这个航班将换一架正从外地赶来的飞机,可此时乘务员已经超时飞行了。怎么处理这个“超时”?深圳机场方面做不了主,便频频请示北京航空总局,时间被一拖再拖,机场一片混乱。这位在美国工作了10年的经理评价说,“这明显是缺乏办事流程”,乘务员超时飞行是个老问题,在国外,这类事早写到规章制度里了,一二三四五,照着条文上写的办就是了,不管谁当班都能处理。而我们这里却是乘客和航空公司都急得团团转。
其实,用不着在美国呆10年,只要与西方企业打几次交道,对他们那种“按流程办事”的做法就会有所体验。这种体验有时还相当强烈,因为对方的某些做法所表现出来的“流程意识”,几乎到了刻板的程度。一个会议日程表,能把从起床到就寝的所有时间段安排得滴水不漏,连早上有“电话叫醒”,10分钟休息在哪儿活动等细节都打印在表格上,而且执行起来绝不走样。两年前,大中国区记者团采访Sun公司总部,时间表上写着9点钟开会,当时不少记者还在吃饭,Sun公司已宣布“现在开会”了,一看表,一分钟也没等。有人把这种现象叫作“文本文化”,即把要做的事情一律形成文字,而且写下来就要照着做。
有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按照流程的条条框框做,是自找麻烦,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复杂了。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些条条框框是如何来的呢?难道制定流程的人,是为了给大家制造麻烦才这样要求的吗?举一个关于交通的例子,交通法规有两个非常明确的规定:严禁超载和疲劳驾驶。这两条规定从何而来?事实上这是从历年的重大交通事故调查数据中总结出来的。
即使是已经执行了多年,现在打开电视和报纸,仍然经常看到由此原因导致的交通事故,且不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是人员伤亡,让亲友如何承受?交通法规是因为它事关人命,所以需要人人严格遵守;而工作流程事关工作开展,是组织的灵魂,所以也需要人人遵守。如果编制的流程在某些地方确实不合理,可以按照适当的程序进行改进的。但是在改进的版本未发布之前,就要按照原有的要求执行,而不能以其需要改进为由不操作,否则不就是有法不依了吗?这叫做尊重流程。
还有人说,流程是把人僵化了。但是实际上不是流程僵化了人,而是人在理解流程时把自己僵化了。理解了流程产生的背景,还要理解流程要求的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这就要充分了解流程的目的。
事实上,设定流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从而节约管理成本。
建立流程有以下几点好处:
(1)使得工作有序进行,不致杂乱。
(2)在工作出现错误时可及时分析出是哪个环节发生了问题。
(3)由于每一个流程中的节点都有相应的责任人,所以很容易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
(4)在员工进行流动时,不至于因员工的流动而使得工作进度缓慢。
(5)可实现“傻子工程”,因为有了很详细的流程,所以新员工在入职以后,只要认识汉字,按照流程操作就没有问题了。
成熟的企业需要稳健,而严格科学的运行程序是稳健的基础条件。这几年常有外企换帅的消息,中国惠普的程天纵,微软中国公司的杜家滨、吴士宏都是这几年离去的,公司照常运转。国内公司如果有高层人员跳槽,就多半会出现“地震”了。叶龙说他们那儿谁走了都不怕,敢说这个话,底气也在于实达公司现在是靠制度立业。爱德曼国际公关集团中国执行总监何鑫认为,在中国,多数企业都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但长期的经验却告诉他,有效的管理程序才是取胜的根本保证。如果光靠人,那么有一天他走了,他脑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像风一样呼地一下就全没了。而靠程序管理就不会有那么大损失。“一个人走了,另一个人马上可以接着干。”
因此,任何人都不能轻视流程,不按照流程办事。只有遵守流程,才能把工作更好地执行到位。
学会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检查工作是领导者的一项日常工作,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推向事业的前进。
有布置而无检查,是领导者失职的表现;虽有检查,但不得其法,缺乏这方面的管理艺术,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根据许多领导者的经验,要做好检查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