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逻辑十九讲
16352800000004

第4章 概念的使用

概念在其形成和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被人们的潜意识和惯性思维所迷惑,特别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和没有逻辑基础的人群,所以在形成概念之前,必须正确理解和遵守它的五个步骤。

在仔细看完上文概念的几个步骤和阶段之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概念的正确使用和避免误用。乍一看,误用概念很难发生,但是稍加考虑就会明白,人们会很容易错误地理解概念。

举例而言,一个小孩认识一匹马、一头奶牛和一只绵羊,并且听到过大人们用“动物”这个术语来指代它们。尽管这个术语在分类和概括上面非常广阔,但是它的指代非常正确。但是,这个小孩在最初认识动物的时候对更详细的分类细节一无所知。据此,对这个小孩而言,“动物”在指代狗或者奶牛、绵羊或者马时,就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下,当用到这个术语的时候,他会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动物和某一个动物都是类似的。日后,当听到“动物”这个术语用来指代外表完全不一样的生物的时候,错误就会产生,接着是迷惑。或者当一个术语指代更小的范围时,也会产生同样的麻烦。小孩子也许听到“狗”被用来指代藏獒,那狗就会具有藏獒的特性。接着,他听到同样的术语用来指代梗犬,就开始愤愤然并且哭喊出来,因为他认为后面那个根本不是“狗”,它和狗完全不一样。直到认清“狗”的具体种类有很多种之后,他才会完全理解并重新形成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概念。于是我们看到了陈述这个步骤的重要性。

小孩子以同样的方式,也许会联想到,因为个别“人”留有红头发和长胡须,所以所有的人都应该是红头发和长胡须。这么一个小孩总会把“人”这个概念当成是一个拥有上述提到的个人外表特征的生物。有位作家曾经说过,当前法国文学的读者可能会想象:所有的英国男人都是矮胖的、脸红通通的、性格暴躁的,而所有的英国女人都有漂亮的牙齿和大脚;当然英国文学的读者也可能想象:所有的法国男人看起来像猴子一样,而所有的法国女人都容易悲伤,爱卖弄风情。同样地,许多美国年轻人会认为:所有的英国男人习惯说“你也知道”,而所有的英国女人喜欢不断地尖叫“真漂亮”,还有每一个英国男人都佩戴一个单片眼镜。同样地,一个英国年轻人若是爱读本国的流行小说,也许会很容易把所有美国人想象成长腿、络腮胡子和大鼻子,他们在把背倾靠在椅子上、脚放在壁炉台上的时候,习惯说“哇哦,我想知道”、“我认为”和“告诉我”。美国西部人这个概念是相对于那些只到过布法罗城(美国纽约西部的一座城市,又作水牛城)的东部人的搞笑提法。同样地,我们已经知道西部人对波士顿人形成的概念:他们只喜欢吃烤豆子,偏爱一边进餐、一边阅读布朗宁或爱默生的书。

哈莱克说:“一个十岁大的挪威小孩,限于他的白种人特征,就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是白皮肤。忽然有一天这个小孩看见一个黑人,他就拒绝把这个黑人当人,直到黑人的人类特性迫使他转变自己的观念并消除‘白种偏见’。如果那个小孩看到过一个印度人或者中国人,那么他心中关于人这个概念又会发生进一步转变。”

一个小女孩同她酗酒成性的父亲以及兄弟们生活在一起,她就把“酗酒”深深地植根于她对男人的定义中。某个小男孩直到十一岁,才形成男人这个概念。另一个小男孩,晚至他少年时会认为,男人犯错不是因为计算错误,而是因为愚昧无知。忽然有一天,他听说一个富有的男人在他年迈的母亲最后重病的时候,没有去安慰他的母亲,他会想这个男人根本不知道他母亲的状况。于是男孩把实情告诉了那个男人,那个男人却叫他不要多管闲事。当天他又听说一些政治家们有意欺骗市民签订了合同,于是他立即修改了他脑海里对男人的概念。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在脑海里根深蒂固地记住,随着我们的生命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变化,我们头脑里的概念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起初这些概念的形成只是实验性的;以往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形成错误的概念,因为我们的抽象化程度太少或者过多,造成定义过于狭窄或者宽广,所以就需要这里添加一个特性,那里减掉一个特性,以此做出平衡。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形成和使用概念”的心理过程。我们已经明白,我们只有首先对原材料做出陈述,然后才会形成一个概念。我们把注意力转向或者直接朝向一个物体,然后注意它的特性和属性。接着我们再对有待认识的物体或者我们已经认识的物体进行对比。我们把这个物体同其他物体或者我们大脑思维里的想法进行对比,记录下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把同类物体和不同类物体各自分在一边。之前认识物体的范围越大,新旧物体或者想法之间的层次关系就越多。随着经验和知识的增加,相关物体或者想法之间的关系网会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小孩子对马形成的概念,远比成人要简单。然后我们进入了下一个步骤——“分析”,我们把这个物体的所有特性进行分离,研究各部分的细节。抽象行为事实上是一个分析过程。然后,我们进入综合过程,经过对比和分析之后我们把这些材料综合起来,因此形成一个关于这个物体的具体概念或者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对比和分析,认识这许多的特性,再把这些特性联系起来,集结成一捆捆,以“综合”为主轴把它们紧密联系起来,最终就有了一个真正的具体概念。所以马的首要概念是单一的,我们首先注意到,每个动物既有和其他事物的不同性,又有和其他事物的一致性;然后我们再分析马的各种特性,通过对比对马的各个部分和属性产生一个清晰明显的认识;然后再综合,我们把提及过的特性都联系到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关于马本身的,包括它所有特性的具体概念。当然,我们如果以后发现关于马的其他特性,就可以把这些特性再添加到我们固有的综合概念中去——我们对马的概念就此被扩大。

然而,这些形成和使用概念的各个步骤还没有被人的意识区别活动意识到,因为他的过程主要是直觉的和潜意识的,特别是在个人经验的案例中。潜意识或者习惯性思维,通常会把各种细节反映给我们,除了现实中我们有意地把意愿强加给对象,比方说在深入学习的时候,我们从非自愿转移到自愿的过程。每个过程中的每个步骤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和混合在一起,以致有些权威学者们激动地争论“对比和分析”这两个步骤的先后问题。有人称“分析”要在“对比”之前,因为没有人能在不先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就能对事物做出对比。又有人认为,“对比”比“分析”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只有把一个物体同其他物体对比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特性后,才能分析出属于这个物体的特性。真理好像横在这两种看法之间摇摆不定,因为在有些情况下,进行分析和抽象之前就已经有了相同性和不同性的认知;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对比前就能形成“分析”和“抽象”是可能的。在本书中,我们借鉴参考了当前权威学者们的观点,但始终没有统一答案。

正如我们已经了解到,一旦形成具体的概念,大脑思维就开始对某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物体进行分类。像这样,假定某些类别的某些特性,之后从分类中进行概括。然后我们在一个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开始进一步概括和分类,其中包括没有标记的相似性,直到我们把这个物体和其他物体尽可能地划分在一个大类别里面或者一个有限的类别里面。正如布鲁克斯所说:“概括是一个上升的过程。更广泛的概念要高于更狭窄的概念;一个概念被认为高于一种认知;一个具体概念胜于一个特指概念;因此我们从个体转向具体,从认知到概念,从低层概念到高层概念。形成许多低层概念后,我们向概括个体那样把它们概括成较高类别的概念。接着对这些较高类别施以同样的过程,继续这个过程直到我们最后抓住最高级别,抓住本质。在达到概括的顶点后,我们可以颠倒使我们上升的过程,从这个台阶上慢慢走下去。”

从概括或者综合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在简单概念的基础上创造了我们经常使用的具体概念。一些老一辈的专家们在区别这个类别时,把前者定义为“构想”,把“概念”这个术语用于后者。布鲁克斯这么说过:“概括的产品是具体的思想,也就是‘概念’。我们已经讨论过形成概念的方法,现在来思考概念的本质。……一个概念是一个具体的想法。所有和这个概念一致的物体,都属于和它一样的类别。这个具体计划包含了这个类别中各个级别不同方面的所有个体。因此‘四足动物’这个概念包含所有有四只脚的动物,但并不是对任何四足动物的任何方面都符合;‘三角’这个概念包含所有的三角形,但并不是对任何三角形的任何方面都符合。概念并不会完全符合任何一个特定物体,但也的确包含很多。上述几点可以被描述这些概念:马、鸟、颜色和动物等。”

接下来我们可以开始认识概念和图像之间的区别和差异。通常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以及一个事实——概念不能被图像化。清楚地区分和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接下来的一讲中我们要对此做出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