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北大微讲堂导读1
16370600000003

第3章 美学的基本理论与北大的美学传统

作者:叶朗

内容简介

《美学的基本理论与北大的美学传统》聘请叶朗教授讲述中国美学有自己特殊的品格。北京大学的朱光潜教授和宗白华教授是在中国现代贡献最大的两位美学家。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背离了美学发展的主航道。要突破50年代美学讨论的局限,必须从朱光潜“接着讲”。提出“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是“接着讲”的一种尝试。这个理论框架,由意象、感兴、人生境界这三个概念构成一个理论核心,这个理论核心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心灵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这是对北大美学传统和中国美学传统的继承,所以它具有中国的色彩和北大的色彩,同时它也是对时代要求的一种回应。

作者简介

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6年9月起任教授。曾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三个系的系主任。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兼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美在意象》(《美学原理》)、《胸中之竹》、《欲罢不能》、《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中国文化读本》(与朱良志合著),以及《现代美学体系》(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总主编)等。

节选

为什么在中国,社会上很多人关注美学,这和我们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的特点有关系。很多人说,中国文化是审美的文化、诗意的文化,中国哲学是审美的哲学、诗意的哲学。中国美学最大的特点,是和人生紧密结合,它渗透到我们民族精神的深处,因而对中国文化发展起到十分深刻的影响。中国从孔子开始,一直到我们蔡元培校长,历代的思想家没有一个不是重视美育的。孔子提倡诗教、乐教,提倡“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强调审美活动要参加塑造人格,进一步还要参与塑造整个民族精神。从孔子开始,中国哲学逐渐形成了人生境界的学说。我们哲学系已故的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最有价值的学说,就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人生境界的学说是指塑造人格、塑造民族精神的学说,而审美活动在这里面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