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病魔心理学
16823300000002

第2章 抑郁症:它埋葬了生命的绚丽春色

抑郁的目的在于迫使你停下来,能清楚自己是谁,将走向何方。它要求你给自己定位,这固然痛苦,却也是产生转变的驱动力。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伯特

12年前的那个愚人节,仿佛还在昨日,香港王牌经纪人陈淑芬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她和一位好朋友约好一起用餐。在通电话时对方突然说:“我想趁这个机会看清楚一下香港。”陈淑芬顿感不详,立即乘车赶往朋友所在酒店。

这时对方打来第二通电话说:“你5分钟后在酒店门口等我,在正门,然后我就会来了。”5分钟后,陈淑芬突然听到东西摔到地下发出的一声巨响,她原先以为是交通事故,但为了确认马上拨朋友电话,不料却一直转语音信箱。她心一沉,最后证实那声巨响就是朋友坠楼的声音……不用说,这位坠楼的人就是被人们亲切称为“哥哥”的一代巨星张国荣。

一代巨星的陨落,既给这个世界留下了无数悲痛与思念,也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很多谜团。时隔12年之后,在百度搜索“张国荣”三个字时,首先出现的就是“张国荣死亡之谜”,一行黑字,触目惊心,看得人黯然神伤。

逝者已逝,自是无法为世人解答谜团,但通过亲人之口,人们还是找到了谜团的答案——抑郁症。在抑郁症面前,生命或许真是不可承受之重,这个被形容为“头号心理杀手”“让死亡离我如此之近”的心理疾病带走的人太多太多,顾城、陈百强、三毛、徐迟、王国维、海子……看着这一长串名单,我们不得不承认,生命本应如此美好,抑郁症却埋葬了它绚丽的春色。

走近抑郁症

有人说,抑郁症是一种无形的内伤,不管外面是忧郁,还是装出的快乐,内心永远是痛苦与悲伤:即使刚刚收获成功,却感觉不到成功的喜悦;即使身处喧哗闹市,却感觉身边空空荡荡;即使高朋满座,也找不到人倾诉心声;纵使满面笑颜,心中却流泪……

有人说,抑郁症是一道枷锁,患者身陷其中,千方百计想走出,却无法突围。

有人说,抑郁症是死亡的诱惑,它总是企图引诱你走近死亡。

抑郁症的表现如此多样化,其实也并不奇怪,因为每个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感受。那么抑郁症究竟是什么样呢?

在西方,抑郁症被人们称为“蓝色隐忧”。在这个浪漫名字的背后,却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事实,抑郁症发病率非常高,被称为精神病中的感冒。对于这个精神疾病中的感冒,人们给出了简单的定义:以持续性心境低落、情绪抑郁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

为了更好地认识抑郁症,下面列举出了抑郁症的通常表现:

一是情绪方面的表现。陷入抑郁之中的人,情绪会变得低落,很难体验到真正的快乐。能够引起别人,也能够引起之前的自己快乐的事情,现在却不能让自己快乐起来。一个人情绪的变化,自然会影响到一个人看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例如,同样一个笑话,正常人听到之后就是一笑了之,但一个情绪不好的人听了,就会做出负面的理解。具体到抑郁症患者身上,他们会降低对快乐的感受,放大对悲伤的感受,让自己更加悲伤。

二是意志与行动方面的表现。因为对事物失去了快乐的体验,一件事做与不做反正差别也不大,那又何必卖力地去做?受这种情绪影响,患者的意志力也处在被抑制状态,表现为意志消沉,行动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

三是思维方面的表现。因为情绪与意志受到悲观情绪的压抑,所以他们的思维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

四是生理方面的表现。抑郁症在生理方面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可见的,包括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另一方面是不可见的,主要包括体内一些分泌物质的变化,例如影响一个人情绪变化的多巴胺等。

此外,抑郁症还表现在想象力的变化上。和情绪、思维等相反,在抑郁的状态下,人的想象力反而得到进一步激发。这时,抑郁症患者好像变成了作家、编剧,一遇到事情就会忍不住向坏的方面想,想得还特别具体,特别生动。而这些自己想象出来的悲观剧情,会更加让自己害怕,并极力试图去避免,却又越想避免,就越无法摆脱,让自己更加情绪不安。

以上的这些变化既是抑郁症的表现,也可以作为抑郁症诊断的依据,如果你在自己身上感觉到了这些症状,那么你需要认真把这一章的内容读下去了。

【心理点拨】抑郁症的核心表现就是缺乏对快乐的体验。这不是因为患者不想快乐,相反患者非常希望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但是越想摆脱抑郁状态,重获快乐,快乐就离自己越远,自己仿佛陷入到了抑郁的泥潭里,无力自拔。当一次次的抗争,换来的只是失败与沮丧时,患者就会变得更加消极,更加悲观,这是一个可怕的循环。在这个可怕的循环里,有的人意志被消磨,毅力被腐蚀,最终选择了放弃;也有的人,经过不懈努力,最后终于找回了久违的快乐。所以,不管抑郁症多么难以克服,每一个患者都不应该放弃努力。

检测一下你的抑郁程度

读了上一篇文章,你已经了解了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对照这些表现,你已经能够大致区分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但这种判定仅仅出于你的自我感受,还不够科学。再说,即使你真的患有抑郁症,你还要知道自己所患的抑郁症究竟到了什么程度。

这是美国新一代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伯恩斯博士设计出的一套抑郁症的自我诊断表。请你选择一处安静、不易受打扰的环境,回想近两周的情绪状态,然后认真进行下面的测试。

1.你是否感到食欲不振或情不自禁地暴饮暴食()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2.你是否患有失眠症或整天感到体力不支、昏昏欲睡()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3.你是否丧失了对性的兴趣()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4.你是否经常担心自己的健康()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5.你是否认为生存没有价值或生不如死()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6.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7.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8.你是否觉得自己没有价值或自认为是一个失败者()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9.你是否觉得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10.你是否对任何事都感到自责()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11.你是否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12.这段时间你是否一直处于愤怒和不满状态()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13.你对事业、家庭、爱好或朋友是否丧失了兴趣()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14.你是否感到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15.你是否以为自己已衰老或失去魅力()

A.没有 B.轻度 C.中度 D.严重

【心理点拨】上面每题选“没有”得0分,选“轻度”得1分,选“中度”得2分,选“严重”得3分。如果你的得分为0~4分,说明你没有抑郁;如果你的得分为5~10分,说明你偶尔有抑郁情绪,这时需要注意及时防止抑郁的进一步加深;如果你的得分为11~20分,说明你是个有轻度抑郁症患者,这时你就要开始接受治疗了;如果你的得分为21~30分,则说明你有中度抑郁症;如果你的得分为31~45分,则说明你有严重抑郁症。无论是中度还是严重抑郁症患者,你都需要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是什么让你陷入抑郁的泥潭

12年前,张国荣的纵身一跳给世人留下了很多遗憾和不解。作为一个艺人,张国荣可谓是非常成功的,他不仅拥有大批影迷、歌迷,连娱乐圈的很多艺人都非常敬佩他。这样一个光环闪耀的人,为什么会患上抑郁症呢?

有人猜测是与恋人感情发生问题,有人猜测是拍摄惊悚片《异度空间》入戏太深,有人猜测是工作压力太大,直到最后张国荣的姐姐给出了真正的答案:“张国荣的病是因为大脑里面化学物质不平衡,并非是不开心的事导致。”

不错,也许张国荣姐姐给出的病因最接近事实,但这也并不排除还有其他病因,因为抑郁症的病因本来就有很多种。

一是遗传因素。就像张国荣一样,有些抑郁症患者的病因是脑内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出现异常,这种异常来自于遗传基因。但这种观点还只是一种理论,因为同卵双子中,一个患有抑郁症,而另一个却可能没有发病。这一现象表明,基因原因可能只是部分原因,外界的原因,才是导致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成长经历。其实不仅是抑郁症,几乎所有精神疾病,都或多或少地与成长经历有关。具体到抑郁症,这种影响则更为明显,如一个孩子在缺乏爱的环境下长大;或者虽然不缺少爱,但父母关系不和,经常吵闹;或者父母一方或双方有精神疾病倾向(如严重自恋、过度追求完美、经常抑郁等)。由于这些成长经历,孩子会缺乏安全感,经常焦虑,希望把事情做好以博得周围人认可。这些扭曲的心理现象,都可能为未来的抑郁症埋下可怕的种子。

三是理解事物的角度。同样一件事情发生,例如找到一个月薪5000元的工作,有的人很高兴,有的人可能反应平淡,有的人可能反而会伤心难过。也许有人会认为,看事物的角度和每个人所处的水平有关系,当这种水平发生变化时,他理解事物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这样说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有些从小养成固定理念的人,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已经成为了信念,所以即使在事情很成功的时候,依然会有“我是一个失败者”的感觉。对于这样的人,即便他平时的表现已经很好了,也难以对自己满意。

四是社会文化。每个人都活在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的社会中,那么社会对事物的评价,也会影响到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例如社会普遍认为女孩瘦一点、苗条一点最美,而你恰好不瘦,恰好不够苗条,那么你的情绪就会变差。

五是刺激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因为考试落榜、失恋、事业失败、亲人去世而突然垮掉,有些人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又恢复了正常;而有些人就此一蹶不振,陷入了抑郁的泥潭里。

【心理点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从小在不幸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之后不仅没有抑郁,而且还活得非常阳光;有些长得有点胖的女孩,不仅没有自卑,反而过得很幸福;一对双胞胎兄弟,一个患上了抑郁症,另一个却很健康;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不幸的失败刺激之后,不仅没有抑郁,反而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这种种现象都表明,上面总结的抑郁症病因,只是一种可能性,而非决定性,真正决定我们是否患上抑郁症的还是我们的“内心”,所以要治疗抑郁症,也应该多从我们的“内心”着手。

不要过度关注自己的情绪

抑郁,像浓雾,像泥潭,像恶魔,像枷锁,它夺取了你的快乐,让你活在痛苦无奈的深渊里。面对这样一个阴险的敌人,没有人打算束手就擒。

那么该如何对抑郁进行反击呢?几乎所有抑郁症患者都有过用自我批评和用耻辱感激励自己的经历。其实,有这种做法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当你情绪低落时,你做事缺乏动力,这就会影响你的工作,影响你的前途。你曾经是父母、妻儿的骄傲,你不忍心让自己事业的失败,令父母、妻儿失望。

当你情绪低落时,你做事的积极性降低,也会影响到你的收入,而你现在可能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你需要增加收入来还房贷,来让家人生活得好一些。如果抑郁影响到了你的工作,也会间接影响到你家人的生活质量。

此外,你的抑郁还影响到了周围的人,尤其是影响到了你最爱的亲人,他们因为你的情绪不好,也变得心情焦虑。

因为你的抑郁而对你的整个生活带来这么多负面影响,你自然会产生自责,并试图通过这种自责来激励自己摆脱抑郁。

虽然你的意图可能是好的,你想激励自己做到最好,但是批评、内疚和语言羞辱对你自己没有任何帮助,而且通常让你感到更糟。为什么会适得其反?这是因为抑郁症的主导症状就是缺少快乐。当你陷入抑郁之中时,你就会忍不住过度关注情绪,希望它能够改变。但情绪是自发的,它不会受你的理性命令控制。相反,你过高的期望,反而会成为一种心理负担,进而让你的抑郁进一步加剧。

这就如同失眠一样,当你越是渴望能够尽快睡着时,你就可能会越清醒,睡眠就会离你越远。

所以,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说,不要把你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到你的情绪上,关注情绪本身就是你疾病问题的一部分,它不仅无益于你的治疗,反而把问题搞得更糟。

【心理点拨】抑郁症所涉及的快乐,和日常生活中你听到一个笑话后的哈哈大笑有所不同。这里所说的快乐,主要是指你的工作的新鲜感、成就感,事业的成功,或者生活幸福感等原因引起的发自内心的快乐。所以,这种快乐不是你坐在屋里靠凭空想象就能快乐起来的,它需要你踏踏实实去行动,去做出一些事情。这就如同一个刚开始做生意的人,生意不好,如果他老是想“我是不是太笨了,我是不是不具备成为一个商人的资格”,他就难以快乐。如果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到生意上,改变经营策略,热情服务,一旦生意好起来,他的情绪也会随之改变的。

三类人际关系要做好平衡

一个人的情绪与他同周围人的关系有关,如果他能够和周围人相处融洽,有欢笑的时候,能够找人分享一下;悲伤的时候,能够找人倒一下心中的苦水。这样一来,他即使事业、人生有些不顺,也不太可能会患上抑郁症。相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处得一团糟,那么即使他事业、人生还算顺利,他依然可能受到抑郁的困扰。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要了解人际关系的构成。尽管每个人的人际关系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每个人的人际关系都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父母、伴侣和其他至亲;第二类是朋友及其他普通亲戚;第三类是工作上及偶尔结识的一般熟人。

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需要把握好这三类人际关系的均衡,否则我们的人际关系就可能会不和谐,就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曾经有一个叫宋一菲的女性抑郁症患者,早年毕业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并和同班同学结了婚。几年之后,丈夫事业小有所成,而宋一菲还没有大的起色。眼看着年龄不小了,他们决定要孩子,经过反复权衡,决定让宋一菲辞职。

孩子刚刚出生时,宋一菲确实非常高兴,经常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晒小孩照片,惹得那些还单身或者还没有要孩子的同学嫉妒不已。但是带小孩确实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为了照顾孩子,宋一菲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

辞职之后,渐渐地,不仅同事关系疏远了,基本不怎么联系了,就连昔日的好友也不怎么见面了。平日里,北京的同学偶尔会小聚一下,碰到有外地的同学来北京玩就要大聚一下,之前,宋一菲常常和丈夫一起参加,现在这些聚会再也看不到宋一菲的影子了。偶尔和闺密打个电话,孩子一闹,宋一菲也只好草草挂断,时间久了,电话聊天也就少了。

因为和外界的联系少了,儿子和丈夫就成了宋一菲生活的一切。偶尔一次周末,一个老同学来看望宋一菲,无意中说了一句“你这么快就成黄脸婆了啊”,宋一菲才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有问题的,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怎么能这样生活下去呢?从这时起,她开始厌倦这种生活,情绪逐渐抑郁起来,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宋一菲之所以患上抑郁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过度依赖第一类关系,而忽视了第二、第三类关系,人际关系失去了平衡。

听了心理咨询师指出的病因之后,为了缓解宋一菲的抑郁情绪,宋一菲和丈夫商量,把婆婆从老家接来帮忙照看孩子,而宋一菲则找一个相对清闲的工作,这样既可以上班多和别人接触一些,又有一定的业余时间照顾孩子。

除了开始上班之外,宋一菲也开始尝试着参加一些同学聚会。聚会的时候,有时把孩子放在家里让婆婆带,有时把孩子直接带到宴会上,大家一边吃饭,一边逗孩子玩,气氛很是融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久违的微笑再一次爬上了宋一菲那被抑郁占据了很久的脸庞。

【心理点拨】在人的三类人际关系中,第一类人际关系无疑是最重要的,但另外两个关系也是不容忽视的。生活中有很多因为没有把这种关系处理好而产生抑郁的人,例如有的人和父母、伴侣关系不好,他们就多和朋友在一起。但朋友毕竟不同于亲人,他们可以陪你聊天,陪你哭,陪你闹,但不可能天天陪伴你,因为朋友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亲人需要陪伴。于是,当你过度依赖的朋友离开你去陪他们自己家人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孤独,甚至感到嫉妒,时间久了,抑郁就会光临你。例如有的人,在失恋之后,在亲人去世之后,在认为伴侣不爱自己时,就感觉世界都黑暗了,活着没有意思了。这种情况也是没有处理好三类人际关系,因为亲人去世,你还有其他亲人,还有其他朋友,有他们在,你的生活依然会五彩缤纷。

不要做被吓坏的小老鼠

抑郁的人是敏感的,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哪怕是中立的,甚至是赞扬的,都会经过自己的解读,而理解成为一种对自己的轻视与否定。

显然这种敏感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别人的评价已经控制了你的生活,为了让别人能够正面评价你,你在别人面前谨小慎微、战战兢兢。正如一位患者所说:“现实世界中的我,像是一只被吓坏了的小老鼠。”

造成这种心理的因素很多,外移作用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什么是外移作用呢?简单来说,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对方身上,想当然地认为对方也具有和自己一样的想法。

曾经有一个家境贫困的学生,有一天在地上看到一颗糖,就顺手弯腰把糖捡了起来。恰好他弯腰捡东西时,被另一个同学看到了。另一个同学问他捡的是什么,贫困学生感觉弯腰捡糖有点丢脸,就没有告诉对方自己捡的是什么。

巧合的是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老师对大家说昨天学校里的某位老师丢失了一支非常珍贵的钢笔,谁捡到后希望主动上缴。那位看到这名贫困学生捡东西的同学,认为钢笔是贫困学生捡到的,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老师。

在课堂上,老师追问这名贫困学生。学生犹豫了很久,才嗫嚅地把捡糖的事实说了出来。但是没人相信他捡的是糖,只是认为他捡的是钢笔。

过了几天,听说那位丢钢笔的老师把钢笔找到了,原来他丢在了他经常抽烟的那片花园里。这一下,贫困学生终于松了一口气,认为自己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了。然而,不久的一天,他和同学聊天又忍不住提到这件事情,对方突然说:“是不是你瞒不住了,就偷偷把捡到的钢笔放到那片花园里?”

听了这句话,贫困学生感觉五雷轰顶,他知道因为这些要命的巧合,自己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自己的冤屈是永远无法“昭雪”了。

从此,他变得沉默起来,变得不敢再与学生们交流。只要有学生在一起聊天,他就会非常紧张,认为他们在议论自己捡钢笔那件事。

半个学期结束了,他的抑郁越来越重。为了改变自己的悲惨处境,他软磨硬泡向父母提出到姥姥所在的村读书。然而,转学之后,他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因为姥姥所在的村和自己所在村只有6里路,而且两个村之间有亲戚关系的人很多,他担心自己的那件“不光彩”的事,也许已经传到了这里。

于是,在新的学校里,他依然不敢和同学们交流。一看到同学们在一起聊天,他就紧张。有时同学在一起聊天,他正好经过,某位同学向他打招呼,他就更加相信他们正在谈论自己的那件“不光彩”的事。那个向自己打招呼的同学,目的并不是向自己打招呼,而是通过这个动作暗示其他同学:“你们瞧,那位捡到别人东西不还的人就是他!”

这位同学越来越抑郁,最后只好到城里接受心理治疗。咨询师知道他的病因是由于外移作用,就鼓励他不要把那件事看得太重,要多想想自己的优点。咨询师发现这名学生个子很高,人也很英俊,就毫不保留地夸赞他。

起初听到表扬,他确实很高兴,但是患有抑郁症的人,常常会选择性地过滤掉积极正面的一面,或者直接把积极正面的一面理解为是假的,这名贫困学生也不例外。离开咨询师之后,他反复琢磨了咨询师的话,开始质疑起来,他认为咨询师的那些话,只不过是为了那几百元的咨询费而违心地安慰自己而已。

要摆脱这种外移作用造成的心理问题,首先你要明白,所谓别人看不起你,所谓别人背后说你坏话,那只是你的主观臆测而已,这仅仅是外移作用在作祟。不错,别人可能确实会偶尔因为某件事议论你一下,但大部分时候,别人有别人的生活,有别人的喜怒哀乐,他们不可能整天把所有的兴趣全放在你身上,你大可不必太过于“自作多情”!

退一步说,即便是大家都喜欢背后议论你,而且天天、时时、处处都在议论你,那又能怎么样呢?套用网络的一句流行语:“讨厌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心理点拨】其实外移作用的心理根源还是自己恨自己,自己对某件事无法释怀,无法接受带有你自认为有“污点”的自己。你因某件“不光彩”的事情而逃避与别人交流,你逃避别人,实际上也是逃避自己,你不敢勇敢面对那件令你心痛的事。所以,不是别人没有忘记,恰恰是你把那件事看得太重了,是你自己无法忘记那件事。你要想摆脱这件事对你的影响,你首先要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过去,历史上有过不光彩的过去后来却功成名就的人很多,例如韩信曾受过胯下之辱,后来却成了一代名将;梁红玉曾经出身红尘,后来却成了抗金英雄。先贤能够如此,你为何不去向他们学习呢?

重新寻找人生的真正意义

曾经有无数的抑郁症患者都抱怨过心中的痛苦与绝望,的确,对于深陷抑郁症之中的人来说,世界是一片黑暗,未来根本看不到任何光明,人生找不到继续活下去的意义。也许,死亡是结束痛苦的最好方式。

曾经有一位老人,一生非常不幸,年轻的时候,他下过乡,当过兵,做过工人,改革开放之后,他开办了自己的企业,最后企业破产了。现在已经进入花甲之年的老人,只能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

不仅事业不幸,老人的家庭也特别不幸。多年前,老人唯一的儿子死于一场车祸,而他的老伴也在两年前去世,现在老人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

生活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活着意味着折磨。他想到了死,但一辈子吃了这么多苦,想着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去,太不值得了。再次创业?他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他对挣钱已经没有太大乐趣了。

该如何打发余生呢?他最后决定做义工。虽然他年龄已经很大了,但身体依然健康,做些力所能及的善事还是没有问题的。

年轻时在部队里,老人曾经学过理发,于是他买了一套理发工具,开始为老人免费理发。两年多的时间里,老人每月免费为近百位老人理发,从未间断。

不仅帮助别人理发,老人做的善事还有很多。平日里,小区里哪位老人病了,白天子女上班没有时间照顾,只要和老人说一声,老人就义不容辞地提供帮助;哪家家长临时没有时间去接孩子,只要给老人一个电话,老人就会放下手中的活,帮家长接孩子。

通过帮助别人,老人的日子过得非常充实,非常幸福。春节来临时,曾经被老人帮助过的人都在自己家里欢度春节,老人又成了一个人。但老人并不孤独,这既因为那些接受过老人帮助的人,常常会亲自登门,或者通过电话、短信的方式给老人拜年,更因为老人的内心是丰富的。

一个人的时候,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不知道2号楼的老李病好些了没?隔壁老张的儿子今年回家过年了吗?年前理发时把老王落下了,现在老王的头发应该很长了吧……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怎么理解“帮助了自己”呢?它包含多层意思。

首先,一个人多做好事,就会多结善缘,说不定在某个时候,在你遇到困难时,那些受到你帮助的人,也会热情地伸出手帮助你。

其次,一个人经常做善事,心态就会好,待人就会和气,更不会经常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人生气,甚至发生争执、大打出手,那么他的人生就会少一些仇人,多一些朋友;少一些灾难,多一些幸福。

最后,帮助别人,尤其是帮助那些和自己没有亲友关系的人,通过你的帮助,两个本来没有多少关系的人,就有了关系。不仅被帮助者会经常怀念你,你也会忍不住经常想起他,牵挂他。而这种牵挂,则让你与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会让你的内心丰富起来,让你变得不那么孤独。

当然,重新寻找人生的意义,方法不仅包括帮助别人,还包括很多种。例如抑郁的崔永元,重走“长征路”;例如某位名气很大的作家,在体验不到写作的乐趣时,开始研究股市,最后写出关于股市的畅销书。

人,只要还活着,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活着的意义。有一个人一生充满苦难,11岁就开始做童工,15岁开始上战场,16岁就在战场上受重伤,23岁时双目失明,25岁时身体瘫痪。这样一个又瞎又瘫痪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以惊人的毅力,写出震撼世界的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人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这位身体严重残疾的作家面前,那些整天感叹人生没有意义的人是不是会觉得脸红呢?

【心理点拨】人生有意义的事情很多,但帮助他人无疑是最普遍的一种。帮助他人除了能够像上文中所说的令你广结善缘之外,还可能让你在心理上有所收获。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别人认可的心理需求,你帮助了别人,从别人感激的话语和眼神里,你也就收获到了自己被认可的信息,这会让你的心情变美好,让你感觉到活着是有意义的。

把真实的自我释放出来

2014年8月11日,美国著名喜剧导演、演员罗宾·威廉斯,在家中自缢身亡。消息传开,公众很难相信,这位总是与笑声相连的幽默大师竟然也饱受抑郁症的困扰。

其实,身为幽默大师却患有抑郁症或者有抑郁倾向的人,又何止罗宾·威廉斯一个。地球上最搞笑的人,以前也许是卓别林,现在大概是憨豆先生。不幸的是他俩都是抑郁症患者。在华人圈,以出演搞笑电影而著名的周星驰、以幽默而闻名的主持人崔永元,内心都是抑郁的。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一个理发师对一个愁眉苦脸的顾客说:“你别这么愁苦,有个著名的喜剧演员来演出,你去看看吧。”顾客回答说:“我就是那个喜剧演员。”对于喜剧演员的烦恼,一个演过小丑的著名演员说过:“启幕时把欢乐送到你面前,落幕时把孤独留给自己。”

为何这么多喜剧从业人员都身患抑郁症了呢?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人可能本来就身患抑郁,他们尽力以幽默来对抗抑郁;有的人本来可能很正常,他们只是过多地用幽默来对抗抑郁,以至于负面情绪失去了发泄的窗口。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在演出中过多地透支了幽默,以至于在生活中失去了对快乐的体验。所以在舞台上非常快乐的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反而是个沉闷的人,是一个缺少快乐的人。例如,曾经有粉丝跟踪过美国著名幽默大师阿尔特·布赫瓦尔德,他们发现独处时的阿尔特·布赫瓦尔德不仅不幽默,还非常抑郁,曾经因为抑郁而两次自杀。

然而,这些喜剧从业人员,大都是名人,而且又是因喜剧而成名的名人,所以他们不敢轻易公开自己有抑郁症的病情,以免自己喜剧明星的形象受损。为了掩盖病情,他们不仅要在舞台上装得很开心,还要在舞台下的一切公开场合把自己的真实情绪隐藏起来。这毫无疑问会加剧他们情绪的恶化,让他们在抑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本书并不是写给喜剧明星看的,但是从这些喜剧明星的抑郁之路中,我们能够看出隐藏真实的自我对情绪的不良影响。

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以此为戒,不要刻意地隐藏自己的情绪。当我们悲伤的时候,当我们想哭的时候,就大声哭出来;当我们想笑的时候,就开怀大笑,把真实的自我尽情地释放出来!

【心理点拨】哭和笑能够缓解情绪,这是有科学依据的。美国圣保罗大学的一项心理研究发现,眼泪中含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即脑啡肽复合物和催乳素。这两种物质对人体都有害,通过眼泪排出人体后,人的抑郁情绪会得到缓解,心理压力会得到释放。研究还发现,只有受到情绪影响时,眼泪才含有这两种物质。如果是洋葱刺激等方式流出的眼泪,则没有这两种物质,所以人为刺激的泪水,达不到缓解抑郁的效果。而笑的作用是,它不仅能使膈肌、胸腔、腹部,以及肺脏、肝脏得到锻炼,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异物,还能使面部、臀部、脚部的肌肉得到放松,从而达到消除烦恼、抑郁的目的。

给自己安排一点简单的事情

抑郁会让人逃避现实,避开亲朋好友,活在自己的思想之中。上文已经说过,和失眠一样,你越是关注自己的思想,思想问题就越难以解决。所以,帮助自己脱离抑郁的最好办法是你不要老是盯着遥远的地平线,而要着眼于脚下道路的下一个拐弯。

换句话说,就是请你不要停留在空想上,而是要行动起来,踏踏实实地去做点事情。那么做些什么事情呢?

太复杂的事情并不适合这种状态下的你去做。因为做一件复杂的事情之前,一般人都会有些压力,迟迟不愿意动手。如果是正常人,可以对自己说:“振作起来,别再呻吟,继续干下去!”

但是对于患有抑郁症的你来说,这种鼓励方式可能并不太适合。因为强迫你自己做那些令你畏惧或者厌倦的事情,只会加深你的负担,并进而加深你的抑郁。如果最后事情没有成功,你很容易责怪自己意志薄弱,连这么容易的事情都做不成,自己真是无用!

既然复杂的事情并不太适合现在的你,你可以考虑给自己安排一点简单易做的事情。也许你安排的这些事情,在你状态正常时会觉得过于简单,根本都不用安排就可以做,那你也不要介意。例如,下班之后你可以逛逛商店,熨熨衣服,见见朋友,写封信等。

也许你认为上面所举的事情太过于简单了,做没有多大意义,那么你可以选择你认为有意义的事情,并立即去做。只要你去做,你就迈出了对抗抑郁的第一步。

【心理点拨】给自己安排一点简单的事情,这样做的心理学原理就是转移淡化,把你的关注从抑郁中转移出来,一旦你重新投入你所放弃的活动之中,抑郁症对你的控制就会削弱。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抑郁心情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烟消云散的,但随着你的长时间坚持,你的状况会得到很大改善。

运动,是抑郁症自救的良方

由于抑郁症患者大都情绪低落,所以他们一般不想活动,不想做任何事情,只喜欢整天发呆,独自静坐,长吁短叹。这时他们会感到人生苦长,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意义,这就是抑郁症的“无助感”。

这是一种可怕的恶性循环关系:你越抑郁,就越不愿意动;你越不愿意动,就会越胡思乱想,就会越感到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于是你也就会越抑郁。

一般说来,人们是先有思想、情绪,后有行动,所以是前者影响后者。但不断的研究表明,后者也能够影响前者。因此,要治疗抑郁,自然要打破这种恶性的、无休无止的循环,而打破这一循环的方法,就是从让你堕落、让你抑郁的沙发上站起来,运动起来!

只要动起来,就会有利于情绪的改变,但如果运动的方法更科学,更合理,无疑会更加有利于治疗抑郁症。就以最简单的走路为例,走路时如果你能够遵从以下方法,你将得到更多的收获。

因为情绪低落,抑郁症患者走路时常常喜欢弓腰低头,一副残兵败将的架势。这种走路姿势显然是不行的,你要想战胜你的抑郁,即使你情绪不好,你也可以“装作”自己情绪很好,你应该站直,你应该昂首挺胸,你应该像一个从战场上凯旋、正接受皇帝检阅的勇士,你应该有苍天由你擎起、大地任你踩踏的豪迈气势。人的行动能够反过来促进心理变化,当你假装久了,就会形成习惯,那个假装的你就慢慢变成了真实的你,你的情绪也会跟着积极起来。

走路的时候,尤其是只有你一个人走的时候,你的大脑难免会不停地运转。如果是一个正常的人,边走边想一想生活中、工作中的事,做一些反思、总结、规划性的思考,这无疑是非常好的事情。如果你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你想的可能就不是这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了,而是又开始想你静坐时经常想的,诸如人生无意义等消极的事情。如果是这样,你的运动效果自然会打折扣。那么该怎么办呢?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把你的思想转移出来,关注一些简单的事情。例如你可以关注你的呼吸,你强迫自己放慢呼吸,当然要适度。你可以数你的呼吸次数,也可以用心感受缓慢呼吸带给你的全身放松。

有的抑郁症患者常常在心理上会放大身体某处的疾病反应,例如有的颈椎病患者老是感觉自己颈椎疼,有些疼痛确实可能是由颈椎病引起的,有些疼痛则常常是患者想象出来的。平日里,只要颈椎部位一有疼痛,他就会认为这是由颈椎病引起的,看来自己的颈椎病又严重了,自己是不是该去医院了?再这样病下去会不会引发更严重的疾病?越这样想,颈椎部位的疼痛就显得越厉害。对于这种抑郁症患者,你在走路时,可以按照缓解颈椎病的方法,不断扭动、拍打颈椎部位,让颈椎得到放松。这样做一方面确实会有利于你器质性疾病的康复,另一方面也会在心理上让你感到你的疾病恢复了,以后自我感觉的疼痛会减少一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运动贵在坚持,你最好每天都抽出一段时间来运动一下,如果只活动了一阵子,或者活动了几天,就因为情绪低落或其他乱七八糟的原因放弃了,那么你走出抑郁症泥潭的希望也就会随之落空。

【心理点拨】运动能够对抗抑郁主要体现在:一是运动能够转移你的感觉,让你从不良的情绪中暂时转移出来,不让情绪向抑郁的深渊里进一步滑落。二是由于长时间不运动,人的血液流动就会缓慢,疲劳就会增加。适量的运动会让血流畅通,疲劳感会随之降低。三是运动可以让你找到快乐的体验,让你发现你原来不知道的运动才能,让你摆脱生活的无助感,让你找回自信,找回人生的乐趣。

其实,你可以这样“吃”掉你的抑郁

我们知道,脑内神经化学物质的分泌出现异常,是导致抑郁症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既然如此,那么我们改变饮食结构,进而影响这些神经物质的分泌,自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抑郁情绪。

一般说来,通过饮食来改变抑郁在原则上有如下几条:

一是以高蛋白、高纤维、高热能为主。这是因为抑郁导致的长期失眠,会使你消耗掉大量的能量。此时,你自然需要及时补充营养,以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二是补充足量的水分。补充水分,能够维持你脏腑的正常需要,润滑肠道,利二便,促进体内有害物质的排泄。

具体到具体食物的挑选上,很多科学研究认为,食物的颜色不同,也会对你的抑郁情绪产生影响。

一是你可以多吃橙色食物。通常情况下,最常见的橙色色素胡萝卜素,是强力的抗氧化物质,它能够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并有抗衰老功效。由于橙色接近光谱中红色的一端,所以橙色食物也有振奋作用。

二是多吃红色食物。红色食物如西红柿、红辣椒、西瓜等,是改善焦虑情绪的天然药物,因为红色食品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除此之外,红色蔬果在视觉上也能给人刺激,让人胃口大开,精神振奋,所以,红色食物也是抑郁症患者的首选。

三是可以多吃黄色食物。黄色的食物能帮助培养正面开朗的心情,增加幽默感,更可以强化消化系统与肝脏,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令皮肤也变得细滑幼嫩。

除此之外,人们还总结出了一些有利于对抗抑郁的具体食物。

一是葡萄柚。葡萄柚可以净化繁杂思绪、提神醒脑,其所含的高量维生素C是参与人体制造多巴胺、肾上腺激素等“兴奋”物质的重要成分之一。所以,经常食用葡萄柚,有助于保持好心情。

二是菠菜。大家都知道菠菜中含有大量叶酸,人体如果缺乏叶酸,则会导致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和早老性痴呆等。研究发现,那些无法摄取足够叶酸的人,5个月后都无法入睡,并产生健忘和焦虑等症状。由此可见,食用菠菜,补充足量的叶酸非常重要。

三是南瓜。南瓜之所以能制造好心情,是因为它富含维生素B6和铁。这两种营养素能帮助身体所储存的血糖转变成葡萄糖,维持脑功能的正常功能,维持人体旺盛精力。

四是大蒜。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吃了大蒜之后,人感觉不易疲倦,焦虑减轻,不容易发怒。所以研究者认为,经常吃大蒜不仅可以防癌抗癌,还有助于抑郁症的预防。

五是全麦面包。最近,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中国的中老年人群中,维生素B1缺乏与抑郁症密切相关。那么哪些食物含有维生素B1呢?一般认为是全麦面粉,用全麦面粉做成的全麦面包,也就成为补充维生素B1的首选。此外,燕麦、大麦、小米、大黄米、糙米、黑米、高粱米以及红小豆、芸豆、绿豆、蚕豆、豌豆也都是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

【心理点拨】由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有爱面子、不重视精神疾病等原因,所以很多人即使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上了抑郁症,但也不愿意轻易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去就诊。这种时候,操作比较简单的食物疗法,自然也就成为他们“偷偷”对抗抑郁症的最佳选择。抑郁症属于心理疾病,食物疗法不仅可以调整你大脑中的神经物质的分泌,也可以增强你战胜抑郁症的信心,有了这个信心,可能比食物本身还更有利于抑郁症的恢复。尽管如此,我们也要承认,食物疗法的作用仅仅是预防和调整,如果你的抑郁症已经非常严重,你还是应该到专门的机构去就诊。

顺其自然,接受抑郁的艳丽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两个声音。

一个声音说:“你是痛苦的。”说出这个声音的是情绪。

另一个声音会说:“不是的,不是这样,有很多事情并不值得你去为之伤感,生命中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你应该走出去感受世界的美,感受生命的意义。”说出这个声音的是理智。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理智终将战胜情绪,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人的理智和情绪是两套系统,尽管会相互影响,却不能相互决定。更常见的情况是,它们是一对势均力敌的对手,当理智和情绪进行较量时,你的痛苦自然是难免的。可以说,基本上每个抑郁症患者,在内心深处都曾经有过理智与情绪斗争带来的痛苦。

既然斗争是痛苦的,是永无止境的,有时候问题又因为你想解决这个问题而存在,而人生又如此苦短,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既然如此,何不顺其自然一下呢?所谓顺其自然一下,就是不去关注自己的情绪,不去管自己的抑郁症问题,它爱怎么想就由它怎么想好了!

顺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看似消极,实际上却有两重重要意义。

一方面,关注情绪本身会加重和放大你的情绪,那么顺其自然了,就是不过度关注情绪了。虽然这样未必能够治疗抑郁症,至少可以让抑郁症不再继续恶化下去。

另一方面,顺其自然,其实也就是接纳抑郁症。抑郁症固然会让你痛苦,但是它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一般来说,患有抑郁症的人大都比较敏感,对痛苦感受的要比别人深刻,所以也就更容易理解别人的世界和人性。

此外,许多抑郁症患者还具有完美主义倾向,他们的这一倾向会迫使他们以坚强的毅力,近乎固执的执着,不断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为此,他们甚至不惜牺牲掉金钱、名誉、地位,甚至不惜牺牲掉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最后,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了他们所在领域的顶峰,也就是成了被世俗人称为的“天才”,而他们所做的事,被永载史册;他们取得的成就,后人无法超越;他们的作品成了永远的经典。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身患抑郁症的名人真可谓数不胜数。

曾经有一位著名传记作家形容美国总统林肯“他浓浓的抑郁,仿佛要从他身上滴下来”,正是这样一个20多岁就患上抑郁症的人,靠着坚强的毅力一步步成了美国总统,并领导北方统一了南方,维护了美国的统一,解放了美国黑奴,他也因此而成为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

其实,身患抑郁症的政治家又岂止林肯一个,那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常潇洒地叼着烟斗出没于战场上的丘吉尔,那位曾经为美国创造过“柯立芝繁荣”的著名总统柯立芝,那位因为“水门事件”而遭到弹劾的尼克松,等等,他们都是抑郁症大家庭中的一员。

在文化领域,抑郁症大家庭中的成员更是格外地多,有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悲情画家梵·高,有著名作家海明威,有喜剧演员卓别林、憨豆先生……在国内,有三毛,有徐迟,有顾城,有海子,有张国荣,有崔永元……

【心理点拨】无数抑郁症名人的事例告诉我们,抑郁症能够促进一个人思想水平的提高,能够造就一个人的成功。然而,这篇文章并不是要鼓励那些健康的人去尝试抑郁,也不是鼓励那些身患抑郁症的人,就此以抑郁自豪,用于活在抑郁之中。因为抑郁毕竟是痛苦的,只有身患抑郁症的人才能真切体验到的一种无奈与绝望。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告诉那些抑郁症患者,抑郁并不可怕,它更像是一朵残败的花,正是它存在的芳香和凄美,让这朵残败之花依然艳丽,依然吸引人。当因为种种原因,你与它不期而遇,请不要怕它,也不要逃避它,否则它会让你痛苦,而你也将失去一次改变自己、提高自己、甚至成为名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