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在台湾
16824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现如今,我们行走在台湾的大街小巷,都会被那些带着浓浓中华传统气息的地名所感染,长冶、琉球、寿丰、龟山、龙潭等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命名的一个个地名就像一盏盏古色古香的竹篾细纱灯笼,依稀映照出国学繁衍发展的历程,也在不经意间就用那无声的光影触动了我们胸膛中的那颗“中华心”。当然,台湾也有不少类似于大陆绝大多数城市都有的“北京路”“云南路”那样的以中国重要城市或省份命名的街路,比如说“青海路”“厦门路”。但是,台湾更多的大街小巷却是以“仁爱”“八德”“忠孝”“信义”等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命名的,原来的草山现在被称为“阳明山”,是以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的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的字来命名的。由原来的荒山变成现在的佛教圣地的佛光山,它的路牌上则写着“对感情不执不舍,对五欲不贪不拒。对世间不厌不求,对生死不惧不离”的佛教箴言。

就这样,中华传统文化精粹就这样点缀在了台湾的大街小巷上,让每一位路过的人都感受到了国学的熏陶,其厚度与魅力也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心上。实际上,之所以会让很多大陆人产生“国学在台湾”的深刻印象,并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印着厚厚国学痕迹的地名与路名,而是因为台湾人留给他们的谈吐印象。相比于习惯于用简体字书写的大陆人,至今还在使用繁体字的台湾人受到国学的影响则更为深刻,他们的语言风格处处透露出“古色古香”的韵味,他们身上的那股子谦和礼让也时时闪现着国学的修养与熏陶,他们的生活习惯与方式迄今为止也还保留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那份遵从……

过去的数十年里,国学在台湾教育中一直占很大的比重。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国学的比重占到整个台湾国文教材的4/5。之后,随着台湾越来越开放,国学在教育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依然保持着一个远远比大陆高很多的水准,而一般的家庭也会从小就开始传授他们国学知识,几岁的台湾幼童能够背诵《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入门读物是很常见的事情,随着孩子的年纪不断增长,他们又会逐渐接触《论语》《孟子》《中庸》《诗经》等国学经典典籍,在台湾大学,就连十分冷门的音韵、训诂之类的课程也有很多的学生选修——国学对台湾人的影响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享有“国学大师”美誉的台湾知名学者傅佩荣在谈到台湾国学教育知识,曾自豪地说道:“台湾的国学教育一直在持续。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的学校都在逐步教授各种国学著作,现已形成良好的氛围,并且将其渗入个人生活态度和习惯。”著名政治家、台湾新党前主席谢启大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在我们读高中的时候,所有的高中生必须要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是我们的必读书。”

曾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竞选之时就用《论语》中的“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他从少年时期就在父亲的指导下熟读唐诗三百首以及《古文观止》《左传》《论语》等经史百家,古文功底可谓是十分深厚。而被称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更是深受中华传统经商哲学的影响,他始终把节俭、务实等精神作为赚钱的法宝,他的“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不但被台塑集团的员工们奉为经典,也被无数的企业管理者称为“王永庆法则”。

在当前这个处处充满浮躁气息的社会,国学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坚持对国学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国学智慧的浇灌下做一个更出色的中国人。国学本身所涵盖的内容是复杂而又多样的,它不仅包括了在古代中国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儒家学说,还包括了很多其他相关的学说派系,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国学就是这个古老的民族永远都不会割舍的文化之魂,是了解这个民族的正面与侧面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需要这么一本书——《国学在台湾》。

本书第十六课摘选了台湾国民中学国文第六册课本中的四篇课文(南一书局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对其南一书局和几位老师一并表示感激,并预留稿酬,以表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