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简明伊斯兰教法
16872800000002

第2章 前言

教法学家艾布·侯赛因·古德拉瓦的《古杜尔教法摘要》,是伊斯兰教逊尼派哈乃斐教法学派广为流传的一部权威著作。自成书以来,众多教法学家致力于对它的研究、注释和评注,如古德拉瓦的学生、教法学家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艾布·纳赛尔·艾格泰尔(伊历?~474)、奈智门丁·穆赫塔尔·本·迈哈穆德·扎希迪(伊历?~658);同样,艾布·拜克尔·本·阿里(伊历?~800,以罕达德·耶麦尼著称)首次以三卷本篇幅对该书作了全面注释,命名《求学明灯》,后择其要义,冠以《灿烂珠宝》;哲莱伦丁·耶兹迪(伊历?~591),以两卷本篇幅注释了该书,冠名《精髓》。《灿烂珠宝》和《精髓》因业已出版发行而在教师和学生中广为流传。筛海穆罕默德·本·艾哈迈德·本·伊斯比贾卜将注释本命名为《教法学家的益处》;希萨门丁·阿里·本·艾哈迈德·曼克·拉济(伊历?~598)将注释本命名为《校正问题的指南精粹》;优素福·本·欧麦尔·本·优素福·卡杜拉(伊历?~832)将注释本命名为《案例汇编》;哈非兹丁·穆罕默德·本·穆罕默德·凯尔德拉(伊历?~827)的注释本,被筛海·阿布杜·拉希姆·阿姆达注疏并冠名《必备》[1]。

此外,艾哈迈德·本·穆兹菲尔·拉济·凯尔德拉(伊历?~642)等教法学家也注释了古德拉瓦的《古杜尔教法摘要》,哈吉·哈里发在《释疑》中逐一提及,兹不赘述。

南亚次大陆的学者们始终致力于研究、注释古德拉瓦的《古杜尔教法摘要》。数百年来,《古杜尔教法摘要》在南亚次大陆广为流传,并有乌尔都语的译本和注释本,如筛海尼扎门丁·基拉乃维的评注《必要的校正》,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多次再版;丢班迪大学著名文学家、教法学家穆罕默德·伊阿扎兹·阿里·阿姆鲁哈维的评注《古杜尔教法摘要明析》,以及哈利利·拉哈曼·努尔曼·基里亚乃维·穆扎希里的译本。

50年前,我和著名圣训学家兰巴尼的得意门生、圣训学家、教法诠释家穆罕默德·阿希格·艾勒哈·拜尔纳参观了沙特阿拉伯麦加市苏鲁廷学校,拜访了该校校长穆罕默德·迈斯欧德·曼克先生,受到了他的热情接待。谈到学术问题时,他对失去以前钟爱的事业深表遗憾。他说,可敬的筛海穆罕默德·赛里穆·奥斯曼非常喜欢古德拉瓦的《古杜尔教法摘要》,他曾说:“《古杜尔教法摘要》是一本涵盖了其他教法典籍没有囊括的教法问题专著,但对初学者颇有难度,因此务必使其通俗易懂,才能使他们能够领会原本不易理解的问题。”他为了使初学者容易地认知伊斯兰教法,遂以问答形式重新整理该书。遗憾的是,他还没有脱稿就归真了。

筛海穆罕默德·阿希格·艾勒哈·拜尔纳听了他的此番话,当即表示:“我将从事这项工作,并按照你们希望的形式完成该书。”

穆罕默德·阿希格·艾勒哈·拜尔纳回到麦地那后,立即着手工作。他在短短几个月内,以问答形式著就了《古杜尔摘要释疑》,内容限于清洁篇、礼拜篇、天课篇、斋戒篇、朝觐篇,并附加了献牲篇,从而使伊斯兰教宗教功修部分独立成书。

穆罕默德·阿希格·艾勒哈·拜尔纳写完宗教功修部分,没有打算将内容延伸到其他章节时,穆罕默德·叶哈亚·迈德尼就付梓出版了该书。

该书出版发行后,在学者和普通读者之间非常走俏。一些著名学者也认同该书,并将其作为教科书。但欣喜之余,大家都对这本专著仅限于宗教功修部分而表示遗憾,并诚恳地请求作者续写其他章节,其中不乏为他限定时间者、将业已出版的书视为教材者、期待全书问世者等。

目睹此情此景的作者,遂再次夜以继日地撰著,完成遗产继承篇后顺利脱稿。新书中,作者不仅局限于以问答形式囊括教法的所有问题,而且在《古杜尔教法摘要》基础上,引证同时代教法典籍,增补了新的内容,有些在正文中,有些在注文中。作者凭借娴熟的专业知识,解析了一些专业术语,补充了古德拉瓦忽略的问题,附加了各卷章的标题,重新编排了《古杜尔教法摘要》中的卷章次序,前后互置,从而排除了《古杜尔教法摘要》的编排无序。《释疑》的作者哈吉·哈里发就此指出,《古杜尔教法摘要》是一本散乱无章的书籍,原因在于它原是一本小册,后在宗教功修部分的基础上逐渐补充,遂成现状。

该书涵盖了伊斯兰教法的所有问题,使读者和教法诠释家获益匪浅。

作者脱稿后,我们再次请求穆罕默德·叶哈亚·迈德尼先生出版该书。他欣然应允,并以令人赏心悦目的精美版式出版了该书。

毋庸置疑,此中功劳非麦加市苏鲁廷学校校长穆罕默德·迈斯欧德·曼克先生——这项工作的发起者——莫属。

赞美真主,他接受了作者的辛勤付出,使本书裨益于读者。感谢以任何形式为出版和发行该书作出贡献的社会贤达!

阿布杜·哈非兹·穆扎希尔·曼克

伊历1411年3月25日于麦加

注释

[1]注疏:注文和解释注文的文字的合称。旧时称:“解释古书意义的为‘注’(注有传、笺、解、章句等名),疏通注文意义的为‘疏’(疏有义疏、正义、疏义等名)。宋人把古人关于经书的注本、疏本合为一编,因有‘注疏’这一合称,如《十三经注疏》。”见《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68页。——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