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南海里的博览群书
16877200000001

第1章 毛泽东:“活我照常干,书我也照常读”

毛泽东的父亲送他入学接受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光宗耀祖,求得功名,而是让儿子识几个字,能搞清楚家中的往来账目,能写契约合同就行了。

私塾的启蒙教育使毛泽东成为一位倔强的充满激情的少年,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

毛泽东开始计划起自己的人生道路来,《盛世危言》激起了毛泽东想恢复学业的愿望,为此,他再次脱离了家庭,走上了求学之路,他感觉到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毛泽东在8岁时有机会进入私塾学习。在这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中,毛泽东的父亲送他入学接受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光宗耀祖,求得功名,而是让儿子识几个字,能搞清楚家中的往来账目,能写契约合同就行了。自己的孩子目不识丁,对于一个家道殷实的人来说,是难以让人理解和接受的,而且对于家业的兴盛也不利,况且接受儒家思想教育能够把一个娇惯、粗野的凡夫俗子改造成为一个温良谦恭、知书达理的青年,何乐而不为呢?

毛泽东所接受的私塾教育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教育。“四书五经”是学生的必读科目,但毛泽东经常和他的同学们在课堂上读禁书,这些书大多是描写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中国神话故事的,其内容大多涉及的是英雄、绿林好汉或传奇人物反抗不平等,追求正义、公道,因此这些书比任何东西都更能影响毛泽东幼小的内心世界。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书籍。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毛泽东常常借助微弱的灯光,挑灯夜读。通过阅读这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使毛泽东幼小的心灵发生了剧变。他讨厌经书中的清规戒律,讨厌儒家学说,因为这种学说只要求人们盲目随从。而且学校的教学方式也十分呆板乏味,它只要求学童们像应声虫一样,大声朗读那些晦涩陈旧的格言,而不要求理解。刻板的私塾启蒙教育反而使毛泽东成为一位倔强的充满激情的少年,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当时的私塾老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态度专横粗暴,常常惩罚学生,对此,毛泽东十分不满,他顶撞了老师,逃离了学校,这次反抗斗争以毛泽东的胜利而告终。虽然毛泽东讨厌四书五经的空洞说教,然而他的学习一直很好,他能够引经据典与父亲辩论,并且能够舞文弄墨了。

6年的私塾教育在毛泽东眼前展开了一个无比宽阔,富有内容的世界,尽管在接受私塾教育时也是一边干活,一边学习的。当时的毛泽东正是在“活我照常干,书我也照常读”的环境下接受这种教育的。私塾教育激发了毛泽东无限的求知欲,致使读书成为他一生中最强烈的爱好和愿望。由于毛泽东的父亲把发财致富看得高于一切,13岁时,毛泽东辍学了,作为家中长子,他不得不挑起家庭生活的担子,然而他要读书的愿望一刻也没有泯灭。

辍学以后,毛泽东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他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然而四书五经再也不会被列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尽管毛泽东的父亲经常要他阅读一些实用的书籍。为了读书,毛泽东常常是夜读,他阅读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毛泽东非常喜爱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和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引入中国,这是毛泽东最早接触的关于中国如何摆脱积贫积弱的现状,步进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著作,也是毛泽东最早接触的关于中西体用的著作。在此期间,毛泽东继续阅读了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与故事,他发现这些小说中主人公都是武将、文官和书生,唯独没有农民,于是激发了他浓厚的兴趣,开始思索起小说的社会意义和内容来,通过自己的思索,毛泽东发现它们颂扬的全都是武将,人民的统治者,因为土地都归他们所有和控制。通过读书,通过思考,毛泽东开始计划起自己的人生道路来了,《盛世危言》激起了毛泽东想恢复学业的愿望,为此,他再次脱离了家庭,走上了求学之路,他感觉到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他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