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社会信仰论
16878400000002

第2章 序

信仰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信仰问题,既是我国在高科技条件、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突出的一个问题,又是人的主体性日益突出的情境下必然提出的一个问题。学界对个人信仰问题已有诸多深入研究,而对社会信仰的研究则相对薄弱。谷生然同学以“社会信仰论”作为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围绕社会信仰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研究社会信仰问题的理论框架,弥补了这方面学术研究的不足。该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者从梳理社会信仰问题的研究成果出发,分析其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作者从对社会信仰的内涵规定和本质立论,分别探讨了西方传统和中国传统中的社会信仰的各自特点和基本历程,从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三种视角探讨现代社会信仰的基本形态,进而分析社会信仰的冲突及其本质,探讨了社会信仰危机问题,并提出了建构当代社会信仰的基本原则。作者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信仰引领时代精神,希望能够促进各种社会信仰和谐共存。

《社会信仰论》的主要特色体现在:

一、论文对相关研究成果作了较为全面而准确的梳理与总结。作者对学界关于信仰和社会信仰的本质、特点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成果一一加以评价,掌握了大量相关研究信息,反映了作者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具有把握学术发展动态的能力,也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二、论文在进行学术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注重学术创新,提出了一些具有创新价值的独到见解。比如作者对信仰、个人信仰与社会信仰的理解,对中西方信仰观的发展历程的梳理,对社会信仰冲突、社会信仰危机原因的分析,都颇有启发性。这使论文达到了相当高的学术水平。

三、现代社会信仰的复杂多变使许多研究者望而却步,作者则扼其要者,将现代社会信仰的基本形态概括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科学主义信仰、人本主义信仰三个方面,这种研究思路在国内外信仰研究中还为数不多。这种概括抓住了现代社会信仰的基本分野,是一种具有解释力的理论判断。

四、在传统社会信仰和现代社会信仰的交织中,作者分析了社会信仰的冲突和危机,进而提出了当代进行社会信仰建构的基本原则。作者认为,当代应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引领,充分重视传统信仰的当代价值,在多种信仰并存与竞争中促进社会信仰发展。上述见解颇具独到之处,形成了关于社会信仰的一个理论框架。

社会信仰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简约化的方式有利于我们对其的大略把握,却难以帮助我们走进社会信仰世界的深处。谷生然同学的论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例如,个体信仰与社会信仰的内在交织,宗教信仰与文化信仰的互相渗透,有神论信仰与无神论信仰之间的共存与冲突,信仰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的区分标准等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尤其是如何化解信仰危机和建构合理的社会信仰,还需进一步思考。

谷生然于2006年来到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哲学博士。三年来克服了诸多困难,潜心于学问,在学术视野、理论思维和表述能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的博士学位论文经过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郭湛教授和中共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评阅,华中师范大学林剑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张廷国教授、万小龙教授、韩东屏教授、高秉江教授参加了答辩。他们对此论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大家认为,该文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精神,立论具有现实意义,逻辑结构严谨,史料丰富,价值取向正确,思想活跃,表述流畅,作者对一些问题的论述具有相当深度和独到见地,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相当实践意义的论文。与此同时,专家们也从各种角度提出了非常中肯的修改完善意见。

正是在认真吸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谷生然同学对论文做了认真的修改和提升,并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纳入到“社会认识与社会发展研究丛书”出版,我对此感到非常高兴。希望该书的出版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于社会信仰问题的更多关注,也希望谷生然博士能够在本领域的研究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阳康

2009年6月1日